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9 12:57:3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锦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 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板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

  花(鲜艳) →

  花生(谁摘走了呢?)

  |

  (埋在地下)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为壑(hè),癞(lài)虾蟆

  掌握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 “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讨论] 问题l: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1、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奉的韵母是“eng”,不是“en”;慕的韵母是“u”,不是“o”。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4、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家乡的孩子写了40封信,给巴金爷爷怎样的感觉?(站在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3、朗读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唧唧喳喳的热闹场面。

  4、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们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的什么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

  1、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87岁了,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写信比较艰难。朗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写信的不容易。

  2、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①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一句的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精讲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还有很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为什么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

  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

  ①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

  ②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4、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

  ①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②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③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是什么?

  ④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

  5、小结

  6、指导感情朗读。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巴金爷爷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

  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爷爷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四、讲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范进中举》。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荨巴阑Ш崤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BR>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精读6————12段

  2.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讨论思考和练习二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无耻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下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母鸭带小鸭》,学生做动作

  1、 导语:同学们,我是谁啊?今天老师变成了鸭妈妈,你们就变成鸭宝宝

  了。(把准备好的贴图贴起来,每人一个。)

  2、 向学生介绍有关鸭子的科普知识,让学生知道鸭子扁平的身体,蹼、都

  是适应水中生活的。

  师:小鸭子们,你们现在知道自己有什么本事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的鸭宝宝们真棒啊!你们还有只鸭弟弟要出生了!

  3、 出示一个刚刚出壳的小鸭子,再出示课文插图,伴着着音乐老师讲

  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鸭妈妈的孩子出世了。他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啊!有花、有草、还有小溪,太美了。小鸭子高兴的“嘎嘎”的叫。他看到清清的小溪会想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4、 师:这只小鸭子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十四课,小声地读课文,把小鸭子说的话画出来。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师:谁找到小鸭子的话了? 指名读。

  师:原来这只小鸭子想去游泳啊,你们想不想去游泳呢?让我们把小鸭子很想去游泳的心情读出来。(重点指导读出恳求的语气,“您”的发音。)

  2、师:鸭妈妈听了小鸭子的'话说什么呢? 生回答。

  师: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是我啊,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呢!小鸭子们,你们喜欢哪只鸭妈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 师:说得真好,我真是受到教育了。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吧!

  4、 师:大家读得真好,要是一边读一边表演就更好了,对吗?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表演,我看哪一组表演的好,就请哪一组的同学带上老师这里漂亮的头饰上台表演。

  5、 小组自由表演

  6、 汇报表演。

  7、 师:表演得真好,奖给你一条小鱼吃。

  8、 师:小鸭子们,你们不仅就学会了本领,还懂得了很多知识,现在啊,又有一个小动物遇到难题了,你们想不想帮助他呀?(出示小鹰的图片)

  (三)、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鹰和鹰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各小组带着问题表演读或者合作读。(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1、小鹰怎样对妈妈说什么?2、妈妈怎么回答?3、最后 小鹰怎么样呢?4、小鹰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汇报。

  3、总结:鸭妈妈对小鸭子说什么?请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游。鹰妈妈说什么呢?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看。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怎么样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说一说你自己学会了什么呢?(学生手拿自己的照片,当小明星,说得好的贴在黑板上)

  (四)、 指导背诵。

  五、作业布置: 1、表演:回家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家长看。

  2、画画。可以画小鸭子、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3、做做。回去自己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经验。

  六、板书设计:鸭妈妈对小鸭子说什么?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要对自己有信心,并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体会同学对“我选我”的认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题、质疑。

  1.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 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 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的读音。

  2. 小组接力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准字音。

  3. 小组合作学习:记住生字。

  4. 全班汇报。

  5. 教师指导书写。

  三.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我”指的'是谁?

  2. 王宁选自己干什么?

  3. 小组按自然段读课文。

  4.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 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二.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读了语气。

  1. 带着问题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2. 全班交流,教师导读。

  3. 关于王宁“我选我”一事,说说你的想法?

  三. 自由读、小组读、全班展示,读出语气。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语气。

  五. “我会读”。

  1. 读一读,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 自己试着说两句话。

  六. 实践活动。假如你竞选班干部,你想说什么?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发音,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能区别声调不同的音节发音,掌握生字的书写笔顺。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大海能为人类造福,从而感悟大海之美,海之富饶。

  二、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浪娃娃》

  (一)投影大海美丽的景色。

  1、让学生边看边听录音读课文。

  2、想:课文说了谁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看课文,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出字音。

  2、投影出示认读的生字、音节。

  (1)làng shǔ qīng yīng gāi zhe

  浪 数 清 应 该着

  hǎo huān xiào le jǐ kē

  好 欢 笑了几科

  jī fā dàin

  机发 电

  (2)听学生认读,老师正音,再齐拼读。

  Shǔ (数一数)

  (3)认识多音字:数

  shù (数学)

  3、全班齐读生字,再分小组读。

  4、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横撇)(弯钩)

  (2)投影出示生字,先口头说说每个生字的书写笔顺。

  板书:了子几妈好机

  (3)出示田字格,指导正确的.书写。

  (4)看生字口头组词。

  (三)学习课文

  1、引入课文

  感知大海的美丽,播放动画。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继续看动画,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想: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提问后板书:跑追玩

  3、学习第2—3自然段。

  (1)投影出示课文第2—3自然段。

  (2)听录音读课文后,想:

  海妈妈对浪娃娃说了些什么?

  浪娃娃听了,他们怎样做?

  板书:奔跑欢笑学做好事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想:浪娃娃做了什么好事?

  投影出示图片,指导观察。

  (2)分小组讨论:

  大海能帮人们做些什么?

  看动画,协助理解。

  (3)小结。

  (四)做放松运动。

  1、播放歌曲录音。

  2、学生跟节拍做放松动作。

  (五)巩固练习。

  照样子说一说,填一填。

  先指名口头说一说,再填写。

  投影出示:

  跑来跑去来去来去

  说不完听不看不不

  1、给带点的字找朋友,播放音乐。

  zhī zhǐ

  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

  一只可爱的小狗站在我家门口。()

  shù shǔ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数学课上我们学会计算。()

  2、一字开花。

  电 子 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效正。

  (六)总结全文。

  1、学生齐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四、资料库。

  1、听故事《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录音。

  2、诱发思维,让学生想: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怎么样?

  3、口语交际,向大海提问:

  大海,大海,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经典】11-02

语文教案[经典]09-05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