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2 12:32:1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个板块由两部分组成:提示语及故事插图。

  本课提示的主要内容:

  1、提示故事的主要内容。

  2、提出问题要通过画面看懂图中人物在做什么,想像图中人物在想什么,说什么,特别要想像图中人物的对话。

  3、指出本次口语交际的方法是角色表演。

  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与氛围。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在社会交际中,与人打交道态度要亲切,有礼貌,要说普通话。

  2、让学生体验交际的过程,体会交际的必要性,并提高交际技能,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3、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学会辨析与欣赏。

  教学重点:用礼貌用语,讲普通话。

  教学难点:体验交际的过程,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教具准备:出示课件、挂图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渐入交际话题。

  同学们,今天小熊生病了,小鹿、小猴和小兔带着礼物看望它。小狐狸因为有事不能去,委托小兔代他问候小熊,那么请你想一想,见到小熊大家会说些什么?小兔是怎么说的呢?小熊又是怎么答谢的呢?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怎样与人打交道,这些也都是有学问的,你们想学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到同学家去》为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二、图文创造情境,深入交际主题。

  1、出示课件或挂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图中小熊、小兔、小猴、小羊都是怎么想的,说了什么?

  三、指导表演

  1、让学生先分小组进行练习,引导表演时注意加入对话。要借助手势表演,语气等再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个性和品质等特点。

  2、选出几个在组里表演最好的同学重新组合,代表小组在全班表演。

  3、互相评议,学会评议。学会欣赏与鼓励。

  四、推荐作业:

  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

  根据今天的练习写一篇日记。

  能说会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声母b p m f ,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1、教读、教写b p m f.

  2、学习拼读音节。

  3、教学带调拼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

  师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出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问,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这就是“山坡”的“p”,出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这就是“广播”的“b”,出示卡片“b”。

  二、教学发音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口语语音,来体会声母的发音方法。

  1、教学声母“b”

  先让学生知道读音是“广播”的“播”,然后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发音。一定要读的又轻又短,也可以运用教材中“波浪”的的“波”。编口诀“帆船冲浪bbb”。

  2、用同样方法学习“p m f ”

  编口诀为“猴子推车ppp,兔采蘑菇mmm,手扶拐棍fff。”

  三、读语境歌

  指导儿童练读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四、教学书写

  先教笔顺,再描红,最后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复习韵母:a o e i u v;声母:b p m f。要求把声母和韵母的音读准。

  二、教学拼读

  1、出示音节。教师出示:ba。告诉学生这就是“八个”的“八”,知道“八”的读音是“ba”,是由声母b和韵母a组成。

  2、教师拼读。教师先范读,然后利用插图进行拼读:一个猴子推着b,一个猴子推着a,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遇猛一碰,b---a---ba。教师范读,学生随读,再适当选几个不同类型的音节进行拼读示范,学生随读。

  3、学生试读。先练习b p m f与a相拼,开始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可以让学生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练习熟了之后,就可以改为与i u v相拼。熟练后可以打乱顺序拼读,也可直接读出音节。

  4、带调拼读。

  (1)出示音节。

  出示bā,再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向学生讲明这是“八”的读音(同一音节不带调号读第一声)。

  (2)教学读法。

  用音节数调法。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第一声)的韵母相拼,拼成音节,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

  5、用以上方法,教师辅导学生练习拼读。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3、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本首诗抒发了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学习这首诗,主要的方法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从整体上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语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导学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 )笑 祷告( ) 花瓣( ) 衍( )

  2、 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3、 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泰戈尔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富有感情。想一想。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5、 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 课堂学习研讨

  (一)(欣赏金色花同时播放印度歌曲),相机导入:在印度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金黄的色彩反映母爱的光辉,伟大诗人泰戈尔就是用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

  板书:金色花(泰戈尔)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贝多芬的音乐《致爱丽丝》,教师范读课文。(听的要求:听准字音、语调、语速、重音、节奏、感情基调)

  2、 自由朗读。

  3、 指名朗读,一人一段,点评学生朗读情况。(配乐)

  4、 指导朗读(从重音、感情上指导)

  5、 学生齐读(配乐)

  学生思考: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变成后相干什么?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跳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1)一天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2)这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说明理由。

  2、品读课文(自由读诗,合作探究)

  (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2)我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3)见到孩子后,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几处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 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学习本诗的收获。

  (时间宽松可以检查课文背诵)

  (五)迁移训练

  1、请你以“假如我……妈妈,你会……吗?”进行说话训练。

  (点拨: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真分析句式,可以在练习本上试写)

  2、课下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并与课文比较。

  三、 巩固拓展延伸

  练习反馈:

  读〈〈金色花〉〉全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来抒发的?

  2、当母亲呼喊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什么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4、在诗中,孩子让母亲嗅到花香、照亮母亲所读的书,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还会怎样做呢?

  拓展延伸:

  (一)《体会爱心》 高 翔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2)鄙夷:

  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1.hé tī jīng bǐ 2.(1)水干、枯竭 (2)看不起

  3.一位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体验没有水的感觉。

  4.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大多是给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这位母亲却带着女儿到艰苦贫穷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所以说她特别。 5.语言描写天真、幼稚

  6.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7.(1)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以磨炼。(2)教育人们要尊重和帮助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人。(3)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8.《社戏》、《故乡》。9.可畅所欲言,要言之成理。

  (二)

  从大学到现在,离家已经整四年了,妈妈会是最想我的人。一直在外漂着,一直也在平静地过着,只是仍然远离家人的温暖。经历了许多,慢慢地学会了平静的去看待一切事物,只是不能去想家人,特别是妈妈。

  自小就以为自己可以是一片叶子,随风飘扬在空中挥洒阳光般的笑声,即使是落在地上,化为泥土,也会是安静的满足。

  怀揣着江南的梦想,来到了遥远的地方,漂浮的,或是沉落的,都浸透着快乐和悲伤;坠落风起,一次一次,在飞舞中忘了来时的路。

  妈妈,某天,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你还会认识我么?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我20xx年执教的一节优质课,我采用的是环节教学法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梳理总结——迁移训练,在上课前,我用印度音乐和画面(金色花)的设计导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角色。在五环节的基础上,我加入了课前预习,以及对课前预习的交流展示,这样即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课中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注重了朗读训练。在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紧接着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但也有不足之处,对生活的联系不是太多。因此,为了弥补缺憾,我在练习反馈中又设计了一个联系实际生活的题目,这样使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语文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生相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翔”这个二类字。会写本课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文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育养成训练点】

  养成学生认真听讲,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这首儿童歌曲不但好听,而且它的歌词还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

  2、老师讲述:在《快乐的节日》欢快优美的歌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蹦蹦跳跳地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他们尽情地歌唱、欢跳,小鸟在他们面前飞翔,小溪从他们面前流过,他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

  3、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吗?咱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4、齐读课题,探讨:什么是快乐的节日?

  ①问:你都过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开心吗

  ②用“(什么节日)是(怎么样)的节日”说话。

  ③齐读《快乐的节日》。读出开心、快乐

  二、阅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第一遍读正确,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体会快乐的心情。

  检查初读情况:

  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相机正音。

  (二)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听老师范读,说说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

  2、分小组研读。

  (1)分节朗读,想一想,“红领巾”为什么快乐?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吗?

  3、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三)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可轻声跟唱,也可拍手或表演。

  (四)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全文。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一)认读生字、掌握生词

  1、运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读字卡猜词语游戏。(学生读生字卡想词语,看看和字卡背面的词语是否一样)要求读正确并组词。

  2、认读有生字的词语。

  每个生字组词2—3个(不要出现未学生字),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3、形近字辨认,音近字辨读。

  吹──听贺──员国──园由──田

  祖──祝敬──近吹──村进──敬

  (二)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指导写字,巩固识字。指导写字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找写好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再看老师范写,最后独立描红、临写。

  四、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生字。

  2、把诗歌有感情地读给同桌(老师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生字掌握情况。指名读带生字的'词语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读读课题,想一想:有哪些节日让你感到快乐?

  2、细读前三节,感悟“红领巾”为什么快乐。

  第一节:为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而快乐。因为老师带领他们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轻读:“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

  第二节:为听到动听的话语而快乐。因为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歌唱,说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第三节: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为未来的理想而快乐。

  发挥想象,练习说话:花儿、白杨树、小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祝贺的话呢?除了这些,还有谁也会为他们祝贺呢?

  3、看插图朗读,感悟“红领巾”的快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4、自由朗读,感受“红领巾”的欢乐与幸福。

  感谢祖国,畅谈理想

  今天,我们能够与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庆祝这个“快乐的节日”,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呢?为什么?

  那我们又将用什么来报答祖国妈妈呢?

  等呢长大了,你想飞向哪儿?你的理想是什么?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

  带着感激和报答之情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边唱边跳,共享快乐。

  5、读单元提示语,体验自己生活的快乐,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播放音乐《快乐的节日》,引导学生

  三、指导方法、背诵课文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1、会背后马上举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2、反馈:尽量抽背背诵速度较慢的学生,相机给予鼓励。

  (选背的环节可再进行一次。反馈时可背给同桌听,教师再做简单的了解和热情的鼓励,再次调动背诵积极性。)

  3、引导背诵课文。方式:

  (1)老师提示关键词语背诵。

  第一节:小鸟……风儿……我们……

  第二节:花儿……小溪……它们……

  第三节:感谢……我们……像……等……就……

  第四节:唱啊,跳哇……

  (2)随歌曲背诵。

  播放《快乐的节日》的歌曲。

  (二)定时背诵

  1、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3—5分钟)自由背诵。

  指导: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可逐节背;

  记忆力强的学生可几节一起背。

  2、反馈:

  ①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②请背得多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并请他们说说你是怎么记牢的。

  ③指导:还可用记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来帮助背诵。

  3、再次定时背诵,时间以达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流利背诵为准。

  4、反馈:全班同学起立背诵课文,到你不会背的地方,自觉坐下。听其它同学背。

  四、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个礼物非常神奇,它不但读起来好听,而且唱起来也非常好听,想听吗?播放歌曲,学生听歌。

  2、好听吗,你想唱吗?来,大家跟着老师学唱一遍。

  3、同学们,除了用歌声来表达我们节日的喜悦外,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节日的快乐呢?(学生回答:可以读诗歌,也可以唱歌曲,也可以表演诗歌,还可以画画等)

  那好,下面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吧!可以画,可以读,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到黑板上画)

  4、情感升华:同学们,今天你过得快乐吗?你有没有想过是谁送给我们这快乐的节日?(学生回答)

  师: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课外延伸

  1、布置学生收集描写节日的诗歌,熟读会背。

  2、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好学问。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背诵文中对联。

  教学难点:

  理解对联的意思,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感受对联的对仗、音律美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教学目标: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人人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同学们说一说,人们都用哪些举动来迎接这欢乐祥和的节日呢?

  ……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想想大意。

  3、理解词语,不理解地方作好记号。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及时正音“卷”

  2、讨论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祥和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听录音读课文,想想课文大意。

  三、梳理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大意。

  2、出示长句子,指名读好停顿。

  3、梳理课文大意:哪里是写春联内容的?哪里是写春联的形式?

  相互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读生字,想想怎样写这些字?

  2、指名说一说

  3、师重点指导“祥”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

  搜集两三副对联,准备在班级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背诵文中五副对联,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及时评议

  2、读课文中你喜欢的对联。

  二、精读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2、细读“春联内容”

  (1)默读第一自然段,标上句序,想想每句讲什么意思

  (2)指名读,齐读第一局,注意读出“欢乐祥和:的气氛

  (3)指名读,指导读出“漫游“的喜悦心情。

  (4)指名读第三句,投影出示这副对联,引导思考:这副对联是怎样描绘美丽风光的?

  (5)学生讨论、交流

  (6)反复读这副对联,体会意境

  (7)指名背诵这副对联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句对联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师引导。

  (9)指名读第七句,引导说出本段的结构段式

  (10)小结:这一部分举例了春联的主要内容。

  3、学习“春联的形式特点”

  (1)字读,画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2)投影出示:

  绿柳梳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学生说一说这副春联的意思。

  (3)齐读,背诵

  (4)以此联为例,讨论春联的特点。

  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声律优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5)复诵前面四副春联,体会春联特点。

  (6)引导讨论:为什么作者说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7)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四、朗读课文

  五、迁移练习

  1、四人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春联。

  2、按组进行班级交流,让学生记录自己喜欢的春联。

  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用“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单元 汉语家园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课后小结:

  表达——我创编的故事

  表达内容

  如果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

  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

  3.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4.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

  5.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

  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

  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交流评改

  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概括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2.读一读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语文教案 篇7

  课前准备:

  1.课外阅读写人的作文,积累好词佳句。

  2.再次回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并思考每个主人翁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

  3.列举你熟悉的人的名单(不得多于四个),并思考你熟悉他(她)的什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要写第二篇作文,怕吗?

  生:不怕!

  师:声音够响亮,有胆气!告诉我为什么?

  生:因为上一篇作文得了“优”。

  师: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不怕。

  生:因为这篇作文很简单,所以不怕!

  师:好一个自信的.小伙子!

  生:因为有黄老师您教我写作文所以我不怕!

  师:(笑)这么相信我,好我得好好教呀;不过,要想真正把作文,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们自己,我想问一句,你们有没有信心写好这篇作文?

  生:(大声)有!

  师:好,有力量,老师也相信你们能够写好。来,齐读课题,找一找关键的词在哪儿?

  生:熟悉!

  生:人

  师:认为是关键词是”熟悉”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师:很好,同老师想的一样,老师在课前曾经布置过一个任务,叫你写出四个熟悉的人,写了没有?写了就说说看。

  生:爷爷

  生:妈妈

  生:爸爸

  师:都是说的自己的亲人,问一下,你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她是一个勤劳的人。

  师:她是怎么样勤劳的?

  生:她每天做家务都做得很晚!

  师:你爸爸呢?

  生:我爸爸很喜欢抽烟。

  师:他是怎样喜欢抽的?

  生:妈妈不让他在家里抽,她就躲进洗手间,打开抽风机,在里面偷偷抽,害得我妈妈还以为里面起火了呢。

  师:(笑)看来你爸是真的喜欢抽烟,而且很聪明;还有哪些熟悉的人,接着说

  生:同学

  师:不好意思,打断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家都只有一个,但同学就有很多了,所以应该说具体一点,我熟悉的人是“某某”同学,说上他的名字比较好,别人才知道,你再说一次好吗?

  生:我熟悉的人是罗威同学。

  师:接着往下说。

  生:我熟悉的人是语文老师黄老师。

  师:没说准确,姓黄的语文老师很多,又没有骂我,可以说出我的名字,重新说一次。

  生:我熟悉的人是语文老师黄兴刚。

  师:(笑)考考你,你熟悉我什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你很严厉!

  师:(笑)同意他的说法吗?你们看我的笑容多灿烂,哪里严厉?

  生:(笑)很严厉。

  生:(一部分)不严厉

  师:你哪里感受到我的严厉的,口说无凭,拿点事实出来,不然的话我可要严厉地批评你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桥的教案01-13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10-15

(经典)语文教案09-26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精选)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