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优)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完雨你喜欢做什么啊?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雨后做什么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2、指名读。
3、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大声读一读。
4、小组内学习生字。
5、老师检查。
6、全班交流扩充词语。
三、理解课文
1、自己朗读课文,遇到问题做记号。
2、读课文,自己读明白了哪些?
3、小组交流读懂的'地方。
4、指名说。
5、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
雨给你带来过开心吗?把你开心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检查。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会写的字,指名读。
2、小组内识记生字。
3、全班汇报。
4、给生字组词。
5、观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想想怎么写好看。
6、描红,试写。
7、小组内互评,谁写得好,好在哪儿。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1)理解标题“勇气”的含义;(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要求:(1)训练学生把握重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学习法国人民为争取和平自由、捍卫自己的信仰的献身精神。
(2)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生观。
(二)教学思路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的《勇气》选择诺曼底登陆战役前一天,平静地叙说了不平静的情节,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一一让侵略者无法理解的“勇气”。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讨论领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二、过程设计
(一)教法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
(二)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或诗词;
(3)收集阅读描写勇气的文章或故事。
2、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同学们听说过叫良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吗?为了保护部队主力,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五名八路军战士勇敢地把敌人引向悬崖,最后纵身跳下。同样是在战争中,《勇气》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另外两种不凡的勇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呢?
3、背景资料,进入情境。
播放课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以美国伞兵的口吻复述课文。
5、讨论领悟,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表现这样的勇气。
(3)小结: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6、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1)中外各领域名人实例。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
(3)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7、结束。
点明反战和崇尚和平的主题。祝愿大家勇气无限。
8、作业。
写一篇《勇气》的读后感。
(三)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1.生字、词的幻灯片。
2.每个小组准备白纸一张,用于课后考虑题一。
第一课时
↘导入
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我相信同学们都见过玻璃,而今天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几种我们从没有见过的玻璃。
“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多少种新型玻璃?等等)
↘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通顺连贯。
2.自学生字:
a.同学自学生字,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b.出示生字、词的幻灯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推荐、解答。
认读:盗窃、嫌疑、夹丝、粘、噪音、废水、平安无恙、藕断丝连
重点理解平安无恙:平安,安平稳稳地,没有受害等词语。
3.巩固练习。
以组词的.形式来作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组词。
型( )费( )付( )
形( )废( )寸( )
占( )绸( )阻( )浅( )
粘( )调( )祖( )践( )
4.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音。
如:特殊(shū)、仍(rān)然、即(jí)使、调(tiáo)节、处(chǔ)理、奇迹(jì)
↘探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课文,考虑: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2.推荐:在全班推荐自身的读书体会。(课文共写了5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复习、巩固、听写8个生字
第二课时
↘回忆、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窜进了陈设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盗窃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和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几种新型玻璃?
↘精读课文
1.认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
默读第1自然段。考虑: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特点:自动报警作用:防盗
理解: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玻璃的特点才有它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2.读课文,仿照第一自然段独立考虑其他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填在书上)
3.小组进行推荐。
每个小组发一张表格,组内同学互相推荐,一起设计表格、填写表格。
4.全班汇报,老师板书。
5.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它们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我们把自身了解到的内容说一说,请你用自述的方法。(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就是自身介绍自身)。
小组互相说,全班推荐。
6.探读课文,归纳说明方法:
课文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作者在介绍时使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明确要求,拓展练习
1.现在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今天我们也来发明一种新型玻璃。请你仍然用“自述”的方法说一说。
想一想,你设计的新型玻璃可以用在哪?请你用上“可以……可以……也可以……”
2.分组推荐自身的设计方案。
3.每组推荐一个最佳方案在全班汇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认识生字词,初读课文,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难点: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段兰国鼎立的时期吗?老师知道你们特别爱读书,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崇拜的三国人物?
(学生自由发言:周瑜、张飞、曹操、诸葛亮……)
2、.的`确,东汉末年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期。智慧、胆识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表现人物超常胆识、智慧的课文,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板书课题:空城计)
3、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练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4.试一试,这些生词你能读准确吗?(学生轮读)
课件出示生词:魏国诸葛亮抵抗兵卒扫帚吩咐疑惑撤退丞相埋伏心惊胆战尘士飞扬轻松自得迷惑
二、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1.同桌每人→自然段轮读,互相检查二F朗读情况。
2.同学们能够把课文读通顺了。
下面,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学生自主阅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
4.下面我们就请各小组汇报→下,你们读懂了什么?
汇报要点:
(1)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的叙述顺序。(起因一一经过一一结果一一揭秘)
(3)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疑惑、心惊胆战、尘土飞扬……)
(4)对人物的初步评价。(诸葛亮遇事冷静,有胆有谋;司马豁谨慎等)
5.提出不懂的问题,在深人学习中解决。
6.小结: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老师相信,这些问题在你们深入读书中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三、深入读书,讨论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想到用计的?
(2)"空城计"具体是怎么回事?
(3)结果如何?
(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
2.围绕"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和重点语句,组内交流,准备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四、识记生字,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24空城计
诸葛亮
语文教案 篇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
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自己去吧”
!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播放课件
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
要求读通顺
(2)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
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中的激励
(3)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
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
指导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2、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语文教案 篇7
训练目的:训练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训练重难点:如何把听来的故事按一定顺序写具体。
训练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听听乐乐和文文的对话,他们在讨论什么?
2、我们从小都读过故事,你听过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呢?
3、生交流。
二、听故事,了解写故事的一般要求。
1、听磁带讲故事,听的时候注意听仔细,边听边想边讨论。听清楚故事讲的谁?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结果又怎样。
2、生听完故事后把听到的和小组成员交流,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要问清楚。
3、学生口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4、从刚才口头讲故事的过程中,你知道怎样把故事写好呢?
⑴、把故事的发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及结果写清楚。
⑵、要一段一段写。
⑶、每段开头空两格,每句话要加好标点。
三、选定材料。
1、看来写听来的故事并不难!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2、教师列举学生口述的几个故事,启发思考:故事都很有趣,该把它们写一写了。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选定自己要写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提笔。
1、根据自己口述开始,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是否把故事怎样发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结果又怎样写清楚。
二、互相诵读习作,共同分享的乐趣。
三、分小组交流习作,说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
四、展示台:听来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经典】11-02
语文教案[经典]09-05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