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4-10-21 15:02: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

  一、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尝试探究。

  教学时,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学例3时,直接出示两组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讨论:因数变化了吗?积变化了吗?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你能猜出现在的积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猜想的?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感受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创设猜想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2.注重规律的。概括、总结与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逐步探究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将规律从现象上升到文字表达。在此基础上,及时举例验证,强化规律理解,这样的探究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破了思维和认知的障碍。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校组织同学们为灾区小朋友捐款,四(1)班同学纷纷捐出自己的'零用钱,为灾区小朋友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一盒水彩笔6元,买2盒需要多少钱?买20盒、200盒呢?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师: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1:其中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

  生2:另一个因数分别是2、20、200,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生3:积也扩大了。

  3.揭示课题。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例题算式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1.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算式:

  6×2=12

  6×20=120

  6×200=1200

  (2)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

  (3)请学生说说所观察到的变化。

  (4)集体汇报:

  预设生1:第1小题和第2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20,12×10=12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2:第2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0×10=200,120×1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3:第1小题和第3小题相比较,因数6不变,2×100=200,12×100=120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

  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

  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

  第二层次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

  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

  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来交流一下

  谈话:合计是多少人呢那么这个合计40人是怎么来的呢合计中的40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

  合计还能对我们统计出来的每一段的人数进行检验。当然,我们还要及时地把这张统计表的日期填好。

  追问:我们已经完成了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的统计表,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还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多种整理方法的展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策略的多样性,真正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三)回顾交流,总结统计感受。

  回顾: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板书: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填统计表,分析结果)

  小结:其实像这样根据身高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的方法我们叫做分段整理数据,(同时板书课题:分段整理数据)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整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三、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1)连加法:0、2+0、2+0、2=0、6

  2)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3)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4)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5)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07-16

小学数学的教案07-22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教案11-11

小学数学教案04-22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06-08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02-14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6-25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5-17

小学数学《抽屉原理》教案 11-04

小学数学认识时间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