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l、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创设情景让同学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启发同学模仿节奏创编歌谣和歌词进行扮演活动,充沛发挥同学的发明力和想象力。
3、同学通过演唱和扮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保护动物,维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进行游戏和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表示方式进行歌词编创活动。
一、同学听着《小青蛙》进入教室
二,导言:
同学们,昨天有一只小蜻蜓给我带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呀,原来是一个谜语,可是老师猜了好半天,就是猜不出来,你们能帮我猜一下吗?(多媒体出示谜语)
妈妈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妈妈样,
断掉尾巴长出腿。 (打一动物)
回答后,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有一天,小青蛙在池塘里玩捉迷藏,慢慢的,天黑了,他迷了路,急的哭了起来,这时,乌龟爷爷游了过来,告诉小青蛙说:只要沿着池塘里的荷叶就可以找到家了……(课件展示FLASH)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好吗?
2 向同学出示节奏,同学先练习走走和跑跑,再边拍边读“呱”。
跳 跳 瓜 瓜 跳跳 跳 呱呱 呱 (引导: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唱出来)
3 创编动作
有谁可以把小青蛙蹦来蹦去找***动作模仿出来?最好的奖励青蛙头饰
三、学唱歌曲
1 小青蛙们找到了自身的家,高兴的唱了起来,听!它们在唱什么呢?(录音机范唱)(开光盘课件,小青蛙找家)
2 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3 学唱歌曲。
4 全体同学演唱
5 歌曲处置。启发同学说说演唱时你想到了什么?编创动作,引导同学理解歌曲意境.逐句唱
带入感情,完整演唱: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电子琴伴奏)
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扮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带入小青蛙的动作,跟着课件再唱)
四、 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请你们一起出来扮演,好吗? (扮演)
他们做的太棒了,让我们大家也忍不住想随着他们一起来找家了.小青蛙们,你们愿意带着我们一起来找家吗?(律动)
五, 编创歌曲
小青蛙们,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听到你们美妙的歌声,也来了。他们说,也想有一首自身的'歌,想请你们帮助编一首这样的歌,可以吗?
瞧! 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出示小鸟的图片)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莺找家》。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小动物头像)
师:你身边的小动物可爱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们最团结、最聪明,给它们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同学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师:时间到了,同学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扮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请把你认为演的最好的小组悄悄记在心里,等到下课以后,再把你手中的小花送给他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花最多.
六, 小结
今天,我们不只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协助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观赏我们美丽的学校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例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倾听 接纳 唤醒。讲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各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结果一颗枯干,一颗淹死。而其他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壮成长起来。课文蕴涵了要听从正确教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假如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听了大阳公公的话,会怎么做?
生1:我想落进黑黝黝的泥土里,也茁壮成长起来。
师:好的,你能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生2:我想去沙漠,到那儿去探险,锻炼一下自己。
师:(略作思考)可以,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冒险精神。
生3:我想去湖泊,在闪闪点点的湖面上漂流多么舒服呀。
师:(满意地点点头)你敢于尝试。不错!
生4:老师,你说得不对。
师:(愣了一下,微笑着)是吗?为什么?
生4:因为蒲公英种子不是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风把它吹到哪儿它只能落在哪儿,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倾听 接纳 唤醒》。
师: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令老师耳目一新。
(老师带头为学生鼓掌)
……
二、评析
这一教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在课堂上能耐心倾听,民主接纳,巧妙唤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上,当学生说想去沙漠,对于这个背离了标准答案的发言,老师没有立即打断,而是耐心倾听。这无疑给了学生求异的勇气,批判的锐气。于是,又有了想去湖泊亲自尝试,这时老师没有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民主地接纳了,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唤醒了更多学生潜在的心智,产生了“老师.你错了”的独创的灵气。生生、师生相互启发:凡事并非随心所欲!有时不能选择,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这里面蕴涵了一个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增值。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机,在学生做出了有悖于“标准”的回答之后,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友善的尊重,学生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会得到迥然各异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了更多的东西:不被假象迷惑,不盲从,敢于尝试,追求快乐,向往美好……
的确,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另一种声音,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从中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唤醒创新的潜能。这一教学设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更是多元的。
倾听 接纳 唤醒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摘录笔记,体会方法的不同。
2。学习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春水的美丽。
3。通过开卷有益的学习,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摘录笔记
1、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一下谁的摘录笔记写得好。
2、读一读课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体会《春潮》和《三月桃花水》用了不同动词描写春水的写法。
3、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一读。
1。出示古诗《兰溪棹歌》,交流查找到的戴叔伦的资料,师可以适当补充。
2。用自己的方法朗读古诗,交流质疑,理解诗中难懂的词句。
3。找出诗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怎样朗读。
4。配乐朗读。(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5。出示古诗《桃花溪》,交流查找到的张旭的资料,师可以适当补充。
6。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古诗,小组内交流质疑,理解诗中难懂的词句。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加上刚刚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一首古诗,所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7。配乐朗读。(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8。你还收集了哪些描写春水的诗句?还可以交流学生收集来的一些描写春天的诗。
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春天。
三、开卷有益。
(一)学习《泼水节》。
1。自己朗读课文,同桌间互相正音。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泼水节”写了哪些内容?在书中划下相应的句段。
3。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可以是书中描写泼水节情景的部分,也可以是关于泼水节美丽的'传说,还可以说一说1961年周总理参加泼水节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句段说一说。
4。相机指导朗读。小组内互读,指名读等形式。
例如:怎样才能读出泼水节那种热闹的场面和欢乐的气氛?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内容。
5。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最美?再读,感受文章句段。
(二)学习《抢春水》
1。自读课文,说一说抢春水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从哪些句子中能够感受到“抢春水”的快乐?再读课文,划下来。
3。相机指导朗读。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和课文中的小伙伴一样感受到同样的欢乐?
4。注意指出文中“我们”抢到春水时说的话。
四、金钥匙。
1。先说一说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自己又掌握了哪些上课听讲或理解课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
3。读一读书中小朋友的方法,谈一谈上课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笔下生花(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指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以及充分写出内心感受的方法。
2。通过自己动笔描写“春水”,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春雨沙沙》。
2。朗读诗歌《春雨》。
说一说歌曲和诗歌都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春水滋润着大地,催生了万物。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欢迎我们投入她热情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春水。
二、出示本次题目和要求。
1。春天的小河(小雨……)
2。想象: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要求:可以借鉴本单元的主题课文的描写方法,语句通顺的描写自己眼中的春水,要求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充分写出来,将写得有声有色。
三、指导。
1。说一说春天的小雨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感受?也可以说一说春水带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来谈一谈。
2。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描写?
3。出示书中提示的描写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有声有色”?(例如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书中的一些词句来写一写。)
4。课件出示一些有关春雨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搜集素材,使他们有景可写,另外通过这些录像或图片资料让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从而使的题材更加广泛。]
5。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看到这样的画面使你想到了什么?
6。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
7。全班交流。
四、出示。
听一听,说一说他是怎样写的,自己要学习哪些方面。
五、试文。
提示学生注意要写得有声有色。
第二课时(讲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抓住要点,绘声绘色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能力目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使用语言;
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派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字典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研究性学习设计:收集有关话语的谚语,积累知识,丰富学生语言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1
语文教案 篇5
一、审题质疑
教师板书“葬礼”二字,问:谁能谈谈对“葬礼”的理解?
生1: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生2:追悼会
(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请学生读课题。)
师:我读了课题,脑海里出现了一连串的问号?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要举行这么一个葬礼?
生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瀑布?
生3: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举行的葬礼?
生4:是什么人组织的.?
生5:有什么人参加了这个葬礼?
生6:是谁主持的,致了什么样的悼词?
生7:大瀑布是怎么枯竭的?
(教师把上述问题列在黑板一边。)
二、自读课文解疑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同位合作找一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生自读自画,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师: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几个问题比较重要。
经过讨论,达成一致,确定了四个重点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瀑布?2、为什么要举行这么一个葬礼?2、大瀑布是怎么枯竭的?4、谁致了什么样的悼词?
上述的四个问题中的前三个,在课文中有具体明确的描写。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描写大瀑布特点的第四、五自然段和描写大瀑布一步步枯竭的第七、八自然段。
三、再次质疑
师:除了我们列出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大瀑布主持葬礼,为什么在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又一次提到。
师:这是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这样写一是使文章的结构更显紧凑,二是突出了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葬礼。
四、写悼词
师:四个重点问题我们解决了三个,还有一个课文没有具体写,只是简单地做了介绍,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生读。
师: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升官,现在你们都是菲格雷特总统的秘书,请你们根据这一段话的提示和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写出菲格雷特总统在大瀑布葬礼上的致辞。
在笑声中,学生铺开纸张,动笔写了起来。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让学生充分自读,读正确、读通顺。
2、读懂牛顿如何多次做实验,证明白色的阳光确实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感受牛顿求实、严谨的科学。
二、教学重点
读懂牛顿如何多次做实验,证明白色的阳光确实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感受牛顿求实、严谨的科学。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爷爷对雨后彩虹的解释。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见过彩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检查:
认读:拱形橙色喽霎时
3、自读课文,勾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徐徐:慢慢地。
断定:下结论。
依次:按照次序。
折射:光线、声波从某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4、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5、理清脉络
第一段(1-1节)讲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第二段(2-5节)讲爷爷给舟舟讲关于彩虹的故事。
第三段(6-8节)讲爷爷告诉舟舟彩虹与阳光的关系和彩虹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三、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节
2、自读第二段
1)爷爷给舟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牛顿为什么断定,太阳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3)”牛顿又做了许多次实验,出现的都是这种情况“说明牛顿怎样?
4)牛顿又是怎样证明白色的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5)有感情的朗读。
3、默读第三段
1、思考:雨过天晴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呢?
2、舟舟知道后,是怎么做的?可以看出舟舟怎么样?
四、全文
通过对话的形式,讲述科学家牛顿通过多次试验得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形成的结论,说明了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是与科学家的多次试验和努力分不开的。
五、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Caihonggongqiaoshiyanqingjingqiguai
()()()()()
Yinyinyueyueyuguoqianqing
()()
2、写近义词
断定()明亮()判断()
迅速()徐徐()隐隐约约()
六、板书设计:
27阳光和彩虹
红橙黄绿青蓝紫
七、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经典]09-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