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8 07:16:5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选[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0生字;注意“饼、载”等字的读音,“舅、魔、载、毯、幻”的字形,正确描摹“克、捡、饼、毯、念”等五个生字。积累文中有关的数量词的组。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从第4——8节中选择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3、能边读边想,了解作者的想法;能展开想象说说希望自己的房间是怎样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进行富有创意的想象。

  2、能展开想象说说希望自己的房间是怎样的。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在家里有自己的房间吗?

  你能用一、二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吗?

  2、看图。(图上是一间有门窗、有小床和小枕头的房子)

  课文中的“我”也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揭示课题:5、我的房间)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

  师:那是一间怎样的房间呢?“我”喜欢自己的房间吗?

  2、请同学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小节与同桌交流。读一读。

  读文要求:借助字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出示:那是一间有门窗、有小床和小枕头的屋子。妈妈常来帮我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爸爸也常来教我做功课。我的故事书、玩具,我从外面捡来的宝贝,都放在那里。我很喜欢我的房间。

  可是,想完了所有的幻想之后,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我自己现在的房间。在这里,我可以读书,可以幻想。

  4、指名读句。

  要求:读的人声音要响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人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5、学习生字:捡、幻。

  “捡”——可做动作或换字“拾”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看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捡”。提醒学生注意左窄右宽。

  “幻”——让学生数数它共有几笔。集体书空。

  6、指导学生读出喜欢自己房间的语气。

  (三)深入学习第4——8节。

  1、“我”对我的'房间有哪些幻想呢?请同学自己读读第4——8小节,完成填空题,然后在小组交流一下答案。

  出示: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 )、( )、( )、( )和( )。

  2、交流填空题的答案。

  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汽车)、(飞机)、(潜水艇)、(魔屋)和(学校)。

  3、学习生字:魔。

  “魔”是什么结构的字?要把“ノ”拉长,“魔”好像披着大斗篷的鬼来了,可麻烦了!形象记忆。

  4、让学生加上数量词说说填空题。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一间魔术屋”,你能加上数量词再来说一说吗?

  5、引导学生质疑:

  师引说:我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那是一间~的屋子。妈妈~,爸爸~,~都放在那里。我很喜欢我的房间。可是,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跟现在不一样。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很喜欢自己的房间,可为什么有时候又希望自己的房间跟现在的不一样呢?

  6、让学生带着上面这个问题再读读第4——8节,然后,小组讨论。

  7、指名分节读。

  (1)正音:饼、载、电鳗、橘子汽水。

  (2)字形:毯——要把“乚”拉长变成半包围结构的字。

  (3)注意“舅”的上半部分和“载”的笔画笔顺。

  8、交流思考题:

  (1)希望自己的房间变成汽车——可以看着它跑到搬了家的朋友那里,跟他一块儿玩。

  (2)希望房间变成飞机——去国外看望表哥和舅舅。

  (3)希望房间变成潜水艇——可以看到许多海里的生物。

  (4)希望房间变成魔术屋——可以吃爱吃的食物。

  (5)希望房间变成学校——自己当校长,老师和校车司机,载洋娃娃和狗熊去上学,很好玩。

  9、请学生谈谈最喜欢的小节并试着背一背。

  在学生交流最喜欢的小节并说说简单理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希望和朋友作伴,希望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四)想象说话。

  1、引读最后一节。

  2、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呢?先自己准备再小组交流。

  3、指名交流。

  (五)写字指导。

  1、学生间互相说说要写好这几个汉字需注意什么?

  2、交流。

  3、教师概括。

  (1)捡、饼——左窄右宽。

  (2)变——上稍小,下稍大。

  (3)念——上稍大,下稍小。

  (4)毯——里面“炎”靠着竖中线,写在“乚”里面。

  五、教学效果反馈。

  提出问题,展开想象,是本单元的重点,而加强说话练习,增强练笔机会,也是本册教材教学中应当加以重视的,只有会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人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在本课我组织学生概括出作者希望自己的房间变成什么后,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联系上下文,提出了疑问:作者很喜欢自己的房间,可为什么有时候又希望自己的房间和现在不一样呢?学生确实从读文中发现了问题,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语感。

  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条途径。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在学文后说说希望自己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展开想象,让学生进行富于创意的想象。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

  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

  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

  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

  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

  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

  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

  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

  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

  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n,不读h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知道多样的新奇电话,感受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挂图:教具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导读提问。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2、新奇的'电话有几种?都有什么新奇的地方?

  3、你将来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电话?

  二、角色换位:

  1、情境模拟(推销员、发明者、顾客、科学家)

  三、组织活动

  活动程序:选定角色,查阅资料,角色认定,互动交流。

  选定角色: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查阅资料:很关键的一环,让生获更丰富知识。

  活动小结

  四、推荐作业

  你需要什么样的电话?你可以发明出什么样的电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要善于动脑,运用积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难题。

  2、学会认读生字33个,会写生字32个。

  3、同音字组词,以区别字的音、形、义,做到正确使用。

  4、进行词语积累,能运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

  5、运用以掌握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言简意赅地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认读生字33个,会写生字32个。

  2、自觉积累词语,使语句更形象、生动。

  教具:

  投影仪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比一比(投影)

  1、写下面加点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在练习本上抄写,并组词。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投影)

  场、厂、威、危、修、休、拖、脱

  1、引导学生比较字的音、形、义的异同。

  2、口头组词,在本子上进行书写练习。

  三、抄一抄(投影)

  疑惑、轻蔑、胸有成竹、转败为胜

  淤泥、笨重、沉没、绷紧、出色

  徘徊、驱散、跳跃、恢复、束手无策

  1、读一读,哪些字比较容易读错?

  2、哪些字容易写错?

  3、你都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词造句。

  4、第五单元的课文中,你还有要积累的词语吗?写在书上。

  5、在抄写的过程中,是否发现有提醒大家的地方?

  四、阅读课文片段

  1、朗读的时候,注意文中的句号和叹号。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卷有益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短文《发明大王的秘诀》。

  2、默读短文,查字典或与他人交流解决其中的生字。

  3、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4、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5、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6、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7、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中爱迪生说的话。

  二、初显身手

  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富于智慧的人的故事。例如曹冲称象、用冰取火、阿凡提智斗国王等。

  三、畅所欲言

  回忆刚才所听的故事,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

  四、金钥匙

  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单元的字词掌握的字词通过听写掌握的较好,但在仿照课文写一写这个环节学生掌握的不好,通过老师的反复举例讲解,学生渐渐明白,这也折射出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欠缺。阅读部分领悟的不错,作文从草稿来还存在很多问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2.学习格言警句,大体了解意思。

  3.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4.具体、有条理地写出自己调查的内容。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学生课前调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导入。

  2.出示第一组词语,多种方式认读。

  3.出示第二组词语,互读,练写。掌握后听写检查。

  二、金钥匙

  1.齐读题目提示。

  2.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3.小结:用具体事例、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

  4.找一找本单元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并读一读。

  三、格言警句

  1.出示格言警句,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2.全班同学一起读。

  3.分小组比赛读。

  4.说说句子的大意。

  (与好人一起,好像进入摆满芝兰的屋子,日久天长,自己也变得香了;与坏人一起,好像进入盛放鲍鱼的店铺,日久天长,自己也变臭了。)

  5.试着背诵这句格言。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方面的格言警句?说一说。

  四、古诗诵读

  1.出示古诗,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2.齐读。

  3.自由读。

  4.说说诗句的意思。

  5.说说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色,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7.尝试背诵全诗。

  8.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话都告诉我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最方便的办法是阅读书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交流关于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情况。

  2.齐读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把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有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二、学生交流

  1.小组交流。(从哪里获得图书,有多少藏书,每学期花多少钱买课外书,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有多少,读多少书,最爱哪一类书,怎么才能让同学们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学生交流时,可以按以上问题进行,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或者就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

  2.全班交流。由小组长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

  3.点评: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说得还不够清楚,进行补充。 4.教师小结,提醒学生学习同学的优点,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

  三、学生再次整理笔记注意将问题进行梳理并总结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学生习作

  第三课时

  一、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修改讲评主要围绕这些方面讲评:是否说清了调查的结果、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的结果是否真实可信;发现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二、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围绕以上讲评的问题进行修改,也可以在讲评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增加一些独到的见解或者建议。

  三、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改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或者完善不足的地方。

  四、誊写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5个会认词,7个会写词。

  2.金钥匙:让学生初步懂得从人物言行、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灯谜:猜灯谜,体会其中的乐趣。

  4.古文诵读:诵读古文,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5.语文生活:组织“古代作品中的人物”交流会,开阔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习作:在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通过人物的言行、打扮和旁人的评价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词语超市部分:多种形式练读会认词,练写会写词。

  金钥匙部分: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打扮等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相见即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红楼梦》描写王熙凤出场的地方,就非常成功。它的成功在哪里呢?

  二、品读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说话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闻其声”。王熙凤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王熙凤那泼辣的形象显得格外突出。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打扮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容貌美丽、衣着华贵的贵族少妇的.形象。

  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旁人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贾母和黛玉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是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侧面描写,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一个爽快、泼辣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三、巩固练习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人物说话、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课外阅读《红楼梦》。

  第二课时

  一、灯谜

  1.自由朗读谜语,注意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分组讨论它的象征意义,并猜猜谜底。

  3.在小组内说说它们的趣味性。

  4.请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灯谜,让同学猜。

  5.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一些灯谜,作文时恰当应用。

  二、古文诵读

  1.自由朗读古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停顿。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悟、体验?

  3.全班交流。

  4.组内互背。

  5.全班齐背。

  三、作业:背诵古文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古代作品为我们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如《景阳冈》中勇武过人的武松,《草船借箭》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西游记》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憨厚又懒惰的猪八戒,他们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二、指导交流

  1.说说你准备介绍哪个人物?

  2.你介绍的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3.你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怎样?

  4.你准备向大家介绍他什么事迹?

  5.小组交流。

  6.全班评议。

  三、指导写作

  1.学生读习作提示,掌握习作要点。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习作展示、评议、修改。

  4.把修改好的习作读给同桌听,进一步完善修改。

  四、作业: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到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父辈的坚韧,体悟父辈的艰辛与责任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

  1、检查预习,认清字词

  2、讲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三、理解阅读

  问题探究(一)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

  问题探究(二)说说父亲

  1、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说说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跳读、思考、讨论、交流)

  四、感悟阅读

  1、思考文章的标题能否用“父亲”或者“新屋”等来替换,原因何在

  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反复咀嚼文末句话,体味一下。

语文教案 篇9

  孩子们,春天来了。你听到春的声音、看到春的色彩了吗?嘘——别出声,让我们轻轻地打开门,轻轻地走出去,用自己的手抚摸一下枝头,看看熟睡的小芽是否已经睁开了眼睛。

  轻轻地

  轻轻地

  绿芽撕碎了身上的衣裳

  扭一扭

  转一转

  嗬

  变成了个绿绿的小圆球

  咦?小草起床了吗?别出声,让我们走上前去——

  轻轻地

  轻轻地

  别吓着了小草

  它们还太嫩、太小

  哪里禁得住

  我们重重的一脚

  哦,听——小鸟在唱歌呢!轻点、轻点,别影响了它们唱歌的情绪。

  轻轻地

  轻轻地

  小鸟正在演奏春的'乐曲

  小心——

  别碰乱枝头

  影响了它们

  歌唱的情绪

  轻轻地、轻轻地,在大地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大自然变得多么美丽!让我们舒舒服服地走在春风里,看它五彩的大笔怎么把大地涂抹得花红柳绿?让我们惬意意地漫步在细雨里,看这些细细的“鱼丝线”怎样才能钓到大鱼?让我们静悄悄地看那流云远去,想象它们这一路上演了多少场魔术表演……于是,有多少首《轻轻地》的小诗,正在让我们着迷。

  《风儿》轻轻地/轻轻地/风儿搬过来一个个/大大的染缸/瞧去吧……

  《春雨》轻轻地/轻轻地/细细的“鱼丝线”/从天上扯到地下/哦,别惊动了地下的小鱼……

  《白云》轻轻地/轻轻地/那片片漂浮的舞台/让天空变得如此热闹……

  啊,走在野外、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我们还会发现多少个“轻轻地”呢?空中的风筝轻轻地飞翔在云际;一群群小鸟轻轻地掠过树梢;一片片叶子轻轻地在风中舞蹈;一朵朵小花轻轻地绽放着笑脸;一条条小鱼轻轻地观望着水面;一只只蚂蚁轻轻地跑出了洞穴;一群群牛羊轻轻地融进春光……孩子们,春天有如此之多的“轻轻地”!每一个“轻轻地”都如此迷人、如此令人感到快活!拿起笔,写一写你眼睛里、你耳朵里、你里面的“轻轻地”吧,那一定是一首美丽的歌!

  创作训练:

  1、文中有三首小诗《风儿》《春雨》《白云》是写了一半的小诗,你能够把它们写完整吗?试试看,你也很棒哦!

  2、你观察到春天里有其它的“轻轻地”现象吗?请你根据观察和想象自己创作一首《轻轻地》。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学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生命像一棵小树生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习。

  三、诵读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学习

  1. 网络学习:阅读“生命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提供网址

  第二课时

  课内学习

  一、格言导入课文

  1. 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点题:对于生命的含义,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生命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生观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生命”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生命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

  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无私无畏。

  冰心平易慈爱,在她眼里,没有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课后拓展学习

  1. 仿句练习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

  B.写一组排比句。

  2. 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生命的认识,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生命历程的看法。(学生畅谈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畅谈过程中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指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经典]09-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