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0 12:39:1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格列佛游记》中“特意让目盲者为画家调色”导人。此事颇不可思议,而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艰难不言而喻。

  二、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二、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以此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导人: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

  2.要求学生: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实践: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四、归结全文

  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五、拓展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

  教后记: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灵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遭遇到命运沉重打击,但他没气馁。生活中,教会学生要坚强的面对挫折,一贝多芬为榜样。同时可以侧击其他的作家。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3.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四、总结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

  2.指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设计理念: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2、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1)交流并板书:小树红红的太阳

  小鸟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2)说话:书上的小朋友给……画了……,将板书内容连起来讲即可,允许学生有多种表达形式。如:给……给……还给……;不仅给……而且给……还给……等。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2、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出示图:西西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2、我看到西西这样伤心,我是怎么做的?(师引读第三小节)

  3、指导朗读第三小节,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良、食

  1、观察发现区别。

  2、教师范写,学生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课件出示)“缩、良、食、操、康”找朋友,能干的小朋友用上生字词说句话。

  二、读诗背诗。

  1、师配乐朗读。

  2、生配乐自由读。

  3、指名读、模仿读、男女生比赛读。

  4、选一节最喜欢的.背下来。

  三、拓展延伸。

  作者有这么多美好的心愿,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以及我们身边的朋友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假如你也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会给谁画什么,为什么呢?自己试着把它写下来。

  1、教师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画 。。

  2、生自由思考,指名说,同桌交流。

  3、小组合作、展示。

  将每个人写好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组成新的诗歌。

  四、指导书写。

  出示要写的6个字:寻、哭、双、体、操、场

  1、你怎么记住这些字?

  2、在写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重点指导: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的稍窄些,捺变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的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4、教师示范,学生书写。

  五、板书设计:

  23、假如

  小树红红的太阳

  小鸟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

  (根据学生写的内容板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一首课外阅读过的古诗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采取多种方式自由识记生字

  2、 反复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谁能把你课外掌握的古诗背一首给老师和同学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好不好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看图激趣:

  图上都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2.、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① 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形旁识字:牧、捕

  换偏旁:蜻——晴

  同形旁:蜻、蜓、蝉;怪、惜;霜、露

  ② 小组合作,试读诗歌,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① 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②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教师简述诗意,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5、读一读,想一想:

  有感情地朗读,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6、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写字,给予必要的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探究新知《小池》

  1、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衣;

  ① 小组合作,试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交流自学,讨论疑难词句,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简单讲述诗意

  3、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① 教师范读

  ② 学生能练读

  ③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4、练习背诵

  5、处理生字:

  利用生字卡片,采取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6、指导书写

  三、巩固新知

  1、教师描述诗意,引导学生背诵

  2、同桌数空写生字

  四、拓展延伸

  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的在课外学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表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同学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区分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身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一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俺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局部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同学汇报,师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同学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识别方向的天性,给俺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俺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时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老师说一个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谜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影子。

  2.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5课《影子》。

  板书:影子。齐读。

  二、自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

  学生认真读课文。

  2.师:这篇课文中有一些新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卡片。

  (1)齐读卡片。

  (2)去拼音读生字。

  (3)开火车读。

  (4)男女学生比赛读。

  3.师:生字朋友我们都熟识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好!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看图学文

  1.学习第一节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课文1”。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

  提示:太阳、小男孩、影子、路、草、树

  (2)师:想一想,小男孩在干什么?

  提示:他在对着太阳走,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3)师:要是小男孩背对着太阳走呢?学生回答。

  (4)师:再看看小男孩的表情怎样?

  提示:好像在和影子做游戏,很高兴的样子。

  (5)师:这一节告诉我们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常常跟在我们身边,是那么调皮,又是那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吗?那我们该怎样读第一节呢?自己练习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2.学习第二节

  (1) 师:请同学们用同样轻松愉快的.语气自由读第二小节。生读。

  (2)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课文2”。

  (3) 师: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有这样的一位好朋友,你开心吗?生答。

  提示:因为影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

  3.通读全文,指导背诵

  (1)观察图上小男孩的表情,自由读;和好朋友一起读。

  (2)加上动作表演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同学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同学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同学去观察、议论、鼓励同学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同学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同学用自身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过程建议:

  1、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 ) 录音──( )

  电影──( ) 会议──( )

  【日积月累】

  这局部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同学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同学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保守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同学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身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过程建议: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同学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身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_________;

  络绎不绝的汽车__________。

  〖我会读

  过程建议:

  1、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同学进行对读或扮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同学联系学过的课文,自身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和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同学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同学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⑴ 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身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⑵ 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沛“对话”,夸夸家乡:

  ⑴ 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身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身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⑵ “导游”“推销员”介绍自身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⑴ 把自身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身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⑵ 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身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身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同学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沛展示自身各方面的才干和学习效果。

  1、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身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安排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效果。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同学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局部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身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身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同学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11-07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