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优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6—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幼儿能熟悉地找出6—9各数的相邻数。
3.知道朋友间要团结友爱。
(二)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2.1—10的数字胸卡三套,1—10的数字卡和实物卡若干套。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搬了新家,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现房子图片,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1)“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2)用向小朋友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数字们见小朋友来了都非常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3)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说出数字间的关系。(多1或少1)
3.游戏:找朋友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邻居,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左边的比它少1,右边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2)游戏;将幼儿每6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6—9的数字胸卡带上。教师逐一请数字6—9的幼儿出来找朋友,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各数的好朋友找出来,并说一说数字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3)小结游戏情况。
4.玩实物卡:幼儿两两一组将实物卡按1—10的顺序排好,然后说一说,找一找各数的相邻数。
5.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6.延伸:教师把胸卡、数字卡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小朋友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
(四)活动反思
通过第一个活动2—5相邻数的学习,孩子对2、3、4、5这几个数的.相邻数很熟悉,而且能很快说出他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并且说出前面的朋友和后面的朋友与中间数少1和多1的数量关系,第一个活动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在第二个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将操作的要求清楚的告诉孩子,让孩子能回忆上次的操作方法,迁移已经学会的操作经验进行再次操作。今天孩子的操作速度快了,大部分幼儿都能快速正确的找到某数的相邻数。这个活动我没有增加难度,没考虑个别差异,对好的孩子来说就缺少一点挑战性,因此我可以再准备多点操作材料,提供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认为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也很重要的学科,在每个活动中教师都应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然后引导幼儿迁移经验来进行学习,这样对幼儿的学习应该会有更大的帮助。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半圆形的特征,认识半圆形。
2、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对各种图形感兴趣,体验拼摆游戏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半圆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复习圆形特征。
教师出示圆形,引导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复习圆形的特征,并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述。
二、认识半圆形。
1、教师出示半圆形,请幼儿比较和圆形的不同。
2、感知了解半圆形的主要特征。
三、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
(1)引导语“谁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你是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用对折剪开的方法将圆形分成两个半圆形。
(3)请幼儿比较两个半圆形一样大吗?
(4)小结: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合起来是圆形。
(1)引导幼儿操作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语“把你的两个半圆形合在一起发现了什么。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小结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合起来是圆形。
四、进一步感知圆形、半圆形的分割与拼合的规律。
1、游戏:拼小花。出示花朵图形,请幼儿说说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
2、引导幼儿运用对折的方法将手中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变成半圆形。
3、鼓励幼儿边制作边与同伴交流。
4、集体分享幼儿拼摆的作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多种材料的圆形,鼓励幼儿创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
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
2、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 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三片叶子的形成。
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
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
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
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2、用打击乐表现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教学准备:
三角铁、响扳、铃鼓、节奏图谱
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学做解放军》
3、欣赏一首简短的打击乐《啤酒桶波尔卡》
4、学习打击乐《学做解放军》
5、小朋友请客人一起打节奏。(用录音机录下来)
6、一起欣赏小朋友请客人一起伴奏的打击乐
四、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
在教学展示的评议过程中,教师对音乐活动的评议很少,几乎是避而不谈,教师们感到了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欠缺,通过看音乐活动唤起了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引领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1、 要求从现在开始各幼儿园、各年龄段都要开设音乐教学活动保证音乐教学时间。
2、要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督促各幼儿园要建立音乐教研小组开展音乐教学的研究,逐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3、下学期在全区开展音乐教学观摩活动,给我区各幼儿园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在共同研究、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全区的音乐教学水平。
中班教案 篇5
准备材料:
1、格子布料或是其他图案的布料。
2、双面胶。
3、弹簧夹或是其他夹子都可以。
制作过程:
1、剪下一块较大的布料,在中间贴上双面胶,对折将双面胶粘牢固。再在布的中间竖着贴一小截双面胶
2、然后两头的布料向内折进去,固定好。
3、然后取一根很细的布条或是一般的绳子都可以,在这块布的'中间打结,拉紧。呈现出下面的样子。
4、最后在用强力胶或是专业胶水将蝴蝶结固定在弹簧夹或是其他发夹的上面就可以了。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11-30
中班教案(经典)11-06
中班的教案07-18
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10
[经典]中班教案05-13
中班教案[精选]08-22
[精选]中班教案08-25
中班教案[经典]08-19
(精选)中班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