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白鳍豚的特点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口述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是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白鳍豚的:
第一至七自然段介绍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第八、九自然段则介绍白鳍豚的进化过程,表明它是原始鲸类的活化石。
1.第一部分的学习,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格,来比较分析白鳍豚和鱼类的区别。
在学生引用相关语句的时候,教师要相机进行说明方法的指导。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这样进行比较的好处,使大家对白鳍豚有更深的印象。
2.第二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白鳍豚演讲团”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白鳍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进化过程。在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的目的。
3.课文学完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课文的说明方法与《生态金字塔》有什么异同?
三.朗读记忆,拓展延伸
1.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白鳍豚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把这些句子读听,比赛看谁能把他读的快速记下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枯燥困难的背诵变得有趣而简单。
2.教师可出示有关白鳍豚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白鳍豚的知识进行探索,并激发学生以“白鳍豚的自述”为题写一关于白鳍豚的短文。
四.资料
白鳍豚哺乳纲,鲸目,淡水豚科。体长1.5~2.5米,嘴长约30厘米;上下颔共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头圆有短颈,有背鳍。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以鱼类为食。栖息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也有发现。冬季常三五只成群。能发超声波,有回声定位能力。是特产珍贵动物,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要爱护鸟类。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体会文章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帽子和鸟窝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句导读:这两句点明了地点和人物。“翻、滚、痛痛快快、耍闹”说明孩子们玩儿得很尽兴。]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①“一窝蜂”这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段导读:写孩子们玩儿得非常起劲儿,直到下午才急匆匆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②如果把“一摸脑袋”四个字去掉,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你觉得能去掉这四个字吗?]
段导读:写翔翔发现自己把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翔翔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③“咦”字写出了孩子怎样的状态?]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rǎnɡ)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④句中的一个“嚷”字写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段导读:写孩子们回去找到帽子时,发现帽子里有一只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chóu)带缠(chán) 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⑤文中连续用了三个“追”字,说明了什么?]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段导读:写帽子被松鼠带上了松树。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⑥文中哪几个词语能体现“无可奈何”这个成语的意思?]
段导读:通过对孩子们动作及表情的描写,把 孩子们眼看着帽子却拿不到帽子的这种失望、无奈的心情体现出来了。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孩子们返回山坡找帽子,而帽子却被松鼠带到了树上,孩子们只好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gān),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tiǎo]下来。 [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diào)着。 [⑧写孩子们庆幸松鼠没有再带走帽子,可帽子吊在了树枝上,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第二天,孩子们准备找回帽子,结果发现帽子吊在树枝上。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句导读:帽子看似马上就到手了,没想到忽然有鸟儿飞了进去。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 “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⑨这一连串的问句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段导读:写孩子们正要挑帽子时,发现一只鸟儿衔着干草飞进帽子里而产生疑问。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翔翔决定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段导读:写小伙伴们都赞同翔翔的决定,也体现了孩子们对鸟儿的一片爱心。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一窝蜂”在这里又出现了一次,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第7~10自然段):写孩子们决定不要帽子了,而让鸟儿在里面做窝。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读准字音并正确书写。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齐读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帽子和鸟窝有什么关系?课文围绕帽子和鸟窝写了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独立识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多音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吊:悬挂。 慌张:不沉着,动作忙乱。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儿办法可想。
嚷:喊叫。 缠住:缠绕。 孵:鸟类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幼体。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慌”,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中间的“竖折”不要多写一点。
三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群男孩儿在草地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走,带到了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小鸟,放弃了自己的'帽子,和小伙伴们跑下山去。)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1.教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贴生字游戏。学生根据图片找到相关的生字、词,并在脑中形成了图像,更利于记忆。
2.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字词的教学,教师还应该重视起来。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可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提高效率。
3.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重点通过翔翔对帽子的寻找,理解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与下文翔翔放弃帽子给鸟做窝形成对比,突出孩子们对鸟的喜爱和保护。
1.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片,投影。
一 出示图画,谈话导入
1.投影课文插图。
认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树枝上挂着一顶帽子,一只小鸟衔着几根干草飞过来。)
2.谈话。这顶帽子是怎样挂到树枝上的呢?小鸟要把这顶帽子当作什么?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练习说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群孩子在山坡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到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保护小鸟,不要自己的帽子了。)
三 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
(1)翔翔的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翔翔为什么说他不要帽子了?
(3)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可爱吗?为什么?
(4)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效果。
(1)回答问题。
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理解句子。
投影:
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A.“痛痛快快”是什么意思?(玩儿得很尽兴。)
B.从这句话中体会出孩子的什么心情?(高兴。)
C.朗读这句话。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去了。
A.“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无可奈何”是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
B.孩子们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因为树高,他们够不到帽子,又想不出别的办法,所以孩子们才会无可奈何。)
C.朗读这句话。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A.翔翔为什么不要帽子了?(因为他看到小鸟衔草飞进帽子,要在帽子里做窝,所以他说不要帽子了。)
B.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翔翔的心情怎样?你喜欢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吗?为什么?(翔翔喜欢小鸟,向小鸟献上了自己的爱心,是个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四 朗读全文,谈谈体会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语气、语调应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境相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感。然后学生自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边朗读边想象,读中入境,读中入情,读中明理,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重点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将语言、动作、神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品格和心情。
3.本课的重点是表现孩子们对动物的保护,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挖掘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1.看拼音,写词语。
mào zi(帽子) shān pō(山坡) xià dàn(下蛋) huāng zhāng(慌张) wú kě nài hé(无可奈何) zhú gān(竹竿)
2.比一比,再组词。
3.猜谜语。
小小姑娘穿黑衣,秋天去了春天回。
房子造在屋檐下,带着剪刀天上飞。
打一动物(燕子)
4.翔翔那么喜欢自己的帽子,最后为什么没拿回帽子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因为翔翔看到鸟儿在帽子里做窝,虽然他喜欢帽子,但他更喜欢小鸟,更希望小鸟能在帽子做的窝中快乐生活,所以他没拿回帽子。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鸟类之最
1.最小的鸟
分布于墨西哥至阿根廷的短尾翠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身体比黄蜂还小。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花冠”等称呼。
2.体形最大的鸟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雄鸟高可达2.75米,雌鸟稍小。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它的卵很大,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3.寿命最长的鸟
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年~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
4. 飞行最远的鸟类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们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它们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北极燕鸥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千米。
5.最大的猛禽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是飞行鸟类中的庞然大物。大一些的安第斯兀鹰一般体长约1.3米,两翅展开宽度约为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
6.尾羽最长的鸟类
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可达8米以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13个、句子2句。
2、能真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3—5小节。
3、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印、疗”。
4、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体会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教学过程:
一:上个月,小朋友们都捐来了校服,你们知道这些校服都是捐给谁的吗?
1、讨论。
2、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齐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课题:39、一群光头男孩
二:范读课文
1、听课文:思考:怎样出现一群光头男孩的?
边听边标号。
三:交流,学1-2节。
1、找出生字:印、州、镇、菜、瘤、治、疗
a.开火车读
b.记住字形
c.“莱-菜”区别字形。
d.抽读
2、读好这两节、
四:大家看到布莱恩这样,又是怎样做的?学3-5节。
1、学生字:剃、唯、透、拥
a.小小组自学。
b.交流自学情况
2、一个同学又怎样做的?读好男孩的话。
a.指名读。
b.后再读。
3、读好最后两节。
a.男、女比赛读
b.小组读。
c.齐读
4、这个班级中的一个同学,你还会用什么方法献爱心?
五:查字典比赛。
印疗
完成课后表格: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写好“车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了解含义深刻的多字成语,并能正确填写。学会转述他人的话。读读背背山歌歌词,感受劳动人民语言的精炼,寓意的深刻。
3.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培养对民俗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能正确填写多字成语。
教学准备:
1.以大舞台对话框为例,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查找成语的出处、作者、相关故事及成语意思等。
3.搜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节日风俗以及有关节日的故事、趣闻、诗词句等。
教学过程:
万花筒
1.我能写:
(1)背诵形声字歌诀: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想(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
(2)(课件出示带有“车字旁”和“舟字旁”的两组生字)说说怎样根据形旁和声旁去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并说说与车和船有关的其他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
(3)指导观察,总结写法:“车”与“舟”变成部首以后的变化:“车”最后一笔变“提”;“舟”中间一横也变“提”,右边不出头。复习两个部首的笔顺。的间架结构:“撤”是左中右结构,要写得紧凑。其余五个字是左右结构,分占左右半格,“车”部稍窄,带“舟”部的字两部分要均衡。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根据总结的写法互评。5)认识、书写其他带有“车”和“舟”部的生字。
2.我能填。
(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它一般是四字的,但也有三字的、多字的。指名读填写的多字成语。
(2)很多成语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前两条成语大家很熟悉了,谁来说说后两条成语的出处、作者及成语的意思?
(师生交流查找的资料)
(3)你最喜欢哪条成语?为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4)课外拓展:搜集积累三字、多字成语。(如:露马脚、此地无银三百两……)
3.我会读。
(1)出示例句,比较异同:
小明说:“我每天都坚持读书。”
小明说,他每天都坚持读书。
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讲的是同一件事。不同之处:第一句直接引小明的话,第二句是转述小明的话。所以,标点改变,人称改变。
(2)总结方法:
转述他人的话时,注意改冒号、双引号为逗号,人称也要改变。
(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
(3)出示教材例句,指名读例句,练习改写。
评一评:人称标点改写是否合适。
(4)练习巩固。
妈妈说:“你说得对,我就听你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好“车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了解含义深刻的多字成语,并能正确填写。学会转述他人的话。读读背背山歌歌词,感受劳动人民语言的精炼,寓意的深刻。
3.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培养对民俗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能正确填写多字成语。
教学准备:
1.以大舞台对话框为例,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查找成语的出处、作者、相关故事及成语意思等。
3.搜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节日风俗以及有关节日的故事、趣闻、诗词句等。
教学过程:
百宝箱
1.听一听:欣赏歌曲《山歌不唱忧愁多》。
2.读一读:指名读歌词,纠正读音,注意停顿。自由练读。
3.议一议:这首山歌中你最喜欢哪句?从中领悟到了什么道理?(幸福快乐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赛一赛:比赛背诵歌词。(可建议学生观看电影《刘三姐》)
大舞台
1.(课件出示: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傣族泼水节场景)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借大舞台举办民族节日交流会,请各民族的代表来介绍自己民族最富特色的节日。
2.讨论: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民族节日?
(相机板书:节日名称、日期、民俗活动、传说趣闻、文学作品或诗词对联……)
3.学生独自或分组上台介绍搜集到的民族节日。
(如:汉族的新年、清明、元宵等节日,白族的火把节,瑶族的女儿节……)其他同学可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质疑或作补充。
4.课外拓展:
墙报中开辟一个“民族节日大观园”栏目,鼓励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小帖子或手抄报贴上去。评一评,可设立资料详尽、制作精美、最有趣等奖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1-07
(精选)语文教案11-24
[精选]语文教案11-24
[经典]语文教案12-26
【经典】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精选)02-02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掌声》教案12-08
语文《荷花》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