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结合自己的想象大胆创编故事。
2、培养幼儿互相帮助战胜困难的情感。
3、尝试设计路线图,创编不同情节的故事。
4、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线索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
2、设计路线图(每人一份)。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出主题。
师:今天,我请了两位小客人一起来跟我们上课,你们看,是谁呀?(出示小猫、小狗图示)。
师: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你们想听吗?
二、根据线索,想象讲述
师:小狗和小猫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俩个今天约好一起去参加小熊的生日晚会。小狗来找小猫,看见小猫家里的门锁着,小鸭子告诉小狗,今天一大早,小猫就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了。
1、师:小狗一听,急了,到处去找小猫,想一想,小狗可能会到什么地方去找小猫呢?
2、师:找呀找,哎呀,小狗一不小心,摔到哪里去了?
(1)小狗掉下去以后,心里会怎么想呢?
(2)怎么办呢?小狗会想哪些办法来呢?
师:小狗转身发现洞里还有许多小东西,看看能不能帮助小狗爬上来呢?(展示陷进里的.辅助物)
师:小狗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爬了上来,心里怎么想呢?
3、继续找小猫,想想看,他可能还会碰到哪些事呢?
4、师:最后,小朋友猜猜小狗在哪里找到小猫的。
5、师:小狗终于找到了小猫,这时天快黑了,两个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小熊的生日晚会了。
三、再次感知,完整讲述
师:其实,刚才小狗找小猫的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连起来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好吗?
四、制作路线,交流表述
1、要求幼儿画出小狗经过的路线图,并添画出故事情节。
2、根据自己设计的路线图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讲或讲给客人老师听
中班教案 篇2
目的:
能按规则进行游戏。
体验游戏的乐趣。
准备:
对儿歌已经会念了
玩法:
指导大家手拉手围成一圈儿,笼中鸟用两手捂住自己的双眼蹲在正中央。
大家一边围着笼中鸟转,一边唱歌谣,唱道"一起逃"的时候,大家一起蹲下来。
唱到"猜猜身后谁在闹"的`时候,笼中鸟要猜出身后的人,并叫出他的名字。
被猜中者换在中间做笼中鸟。
"笼中鸟,笼中鸟,"关在笼中的小小鸟,"何时出来跳一跳。
"夜过去,天亮了,"与仙鹤乌龟一起逃。
"猜猜身后谁在闹?
规则及注意事项幼儿知道游戏的规则,明白在儿歌的哪部分应该怎样。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内容:认识10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从不同的方向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
3.体验数学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10座小动物的家的场景布置;幼儿操作板一份、记录表、笔;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排排队——小动物的家排在哪?
1.幼儿自由探索,记录和自己卡片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家的序号。
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小动物的家,在参观之前老师有3个任务要你们去完成:①数一数一共有几座房子,看看每座房子里住着谁?②仔细看看它的家排在哪?③观察后请你拿起记录单把上面小动物的家记下来。(幼儿自由排序,并将序号写在记录卡上)
2.幼儿操作,师观察
3.出示记录单(PPT),师幼共同讨论。
(1)你记的是哪些小动物,它的家排在哪?
(2)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
(2)为什么XX动物一会排第X,一会排第X?
师小结:原来,由于方向的不同,小动物的家的位置也不同。
二、翻翻看——幼儿操作。
1.师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要求。
2.将泥工板横向操作,并操作PPT。
①从太阳标记开始数,将第X颗和第X颗星星翻过来。
②从月亮标记开始数,将第X颗和第X颗星星翻过来。
3.将泥工板转成竖向进行操作活动,并操作PPT。
①从上往下数将第X颗和第X颗星星翻过来。
②从下往上数将第X颗和第X颗星星翻过来。
三、出示楼房,给新家装门牌号。
1.标楼层号。
师:住在动物新村里的小动物们觉得一个人住一栋房子太孤单了,就请设计师帮他们建造了一座动物城堡,让我们来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
①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并为新楼房标上楼层号。
②师小结:原来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数楼房的时候都是从下往上数的。
2.认识门牌号。
师:每层楼房都有很多房间,我们来数数每层有几间房?
①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从左往右认识门牌号。
②认识已经找到家的小动物的门牌号。
四、幼儿操作,利用PPT验证幼儿操作结果。
1.教师示范操作,帮助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的小动物找家。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根据小动物手上的钥匙的号数找到小动物的家。
②将小动物从右边撕下来,贴到相对应的家里。
3.幼儿操作,师利用PPT验证幼儿操作结果。
五、结束。
师: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天黑了,它们要休息了,我们也回家吧。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前言:
幼儿园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也是培养孩子各个方面能力的天地,尤其是一些的亲子小游戏不仅仅能够提高孩子各个方面的'应辨能力,还可以加深亲子关系的合谐,以下就来看看吧!
活动目的:
1、了解动物的叫生和生活习性。
2、鼓励宝宝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动物的特征。
3、动作不必拘泥一种,重在培养宝宝的丰富想象力和大胆用肢体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小小鸟,扇翅膀,(双臂侧平举,上下扇动两次)
飞到树梢把歌唱。(双臂侧平举,原地小跑转一圈。)
小白兔,真可爱,(竖起双手食指与中指表示兔子耳朵,头左右摇晃两次。)
爱吃萝卜爱吃菜。(下蹲做吃菜动作)
小花狗,汪汪叫,(双手在头两侧。学狗耳朵扇动两次。)
吃完骨头尾巴摇。(双脚自然站立,手背后侧身晃动两次。)
小小羊,咩咩叫,(双手举过头顶,表示羊角。)
快快上山吃青草。(双手做吃青草动作,弯腰与直立两次.)
小小马,真能干,(双臂前平举,手做牵马动作。)
呱嗒呱嗒跑得欢。(双手自然摆动,原地跑)
小动物,来做操,(双臂上举做招收动作。)
天天锻炼身体好。(双手自然摆动,“身体好”时双臂前伸,竖起大拇指。)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绿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绿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绿茶罐装好适量的绿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绿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装好绿茶的绿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绿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2、引导幼儿观察干绿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绿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绿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绿茶的理解,并对干绿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绿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绿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看了那么多的`绿茶,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绿茶的聚会》。故事后提问:
1、故事中哪些东西是跟绿茶有关的?
2、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跟绿茶有关?
猜想与验证过程。(猜想、实验、记录)
1、集体进行猜想。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尊重事实。
2、幼儿猜想、验证后,师进行集体记录,此时注意观察幼儿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会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展现自己实验前后绿茶的变化。
3、自己尝试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逐步感知绿茶的生产过程。绿茶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绿茶都能摘吗?绿茶是怎么变干的?等一系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幼儿观看了茶的现场录像,也感受到茶农的艰辛。
5、听音乐做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律动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6
目标
1.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了解经常生气会影响人的健康。
2.能积极交流生气时的情感体验,尝试用恰当的方式排解情绪。
3.愿意保持自己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生气的经验。
2.《生气汤》故事的PPT。
活动过程
1.图片引人。
(1)教师出示小主人公霍斯的图片,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他的名字叫霍斯。看,他怎么了?(在生气……)
(2)提问:今天霍斯真的很生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结:我们从他的表情和动作看出来,霍斯今天真的很生气。
提问:猜猜霍斯为什么会这么生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评析:借助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共鸣,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2.倾听故事。
(1)教师出示PPT,讲述故事。
故事:霍斯带来的新书被小朋友弄坏了,他很生气;在表演节目时牛牛踩到了霍斯的脚,可是他没有对霍斯道歉,霍斯很生气;今天放学,爸爸不守信用,请别人来接他,霍斯很生气。
提问:霍斯是为什么这么生气呀?你们有过生气的时候吗?你什么时候会生气?生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经常生气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评析:倾听故事了解主人公生气的原因,同时结合亲身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2)提问:霍斯生气了以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故事:霍斯踩坏了花和草地;妈妈跟他打招呼,霍斯叉着腰很没礼貌地发出“哼”的声音;妈妈想抱抱霍斯,他不要,生气地走开了。
提问:霍斯生气了,他都做了什么事情?霍斯这样生气好吗?为什么?
小结:经常生气除了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更会让你失去朋友。
◆评析: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换位思考,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到生气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对自身及他人的负面影响。
(3)提问:妈妈看见霍斯生气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故事:妈妈笑眯眯地说:“那我们一起来煮汤吧!”妈妈烧了一锅水。对着锅里说话:“今天我发现门口的草地、花朵不知道被谁踩坏了,我很生气;我和霍斯打招呼,他不理睬我,我很生气;我想要抱抱霍斯,他走开了不要我的拥抱,我很生气。”妈妈对霍斯说:“现在,该你了!把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吧。”霍斯说:“今天我的新书被小朋友弄坏了,我很生气;表演节目时,被小朋友踩到了脚,可是他没有向我道歉,我很生气;爸爸今天没有来接我,他不守信用,我更生气。”说完不一会儿,水开了。妈妈开始大声说:“撒点盐、放点糖,左左左扭三下,右右右扭三下,喷出一口火龙气,啊!我快乐啦!”霍斯笑了,妈妈也笑了。霍斯奇怪地问妈妈:“我们今天到底在煮什么汤啊?”“生气汤。”妈妈回答。最后,他们把汤都倒掉了,也 把一天的不开心都倒掉了。
提问:霍斯妈妈想出了什么办法呢?(霍斯和妈妈煮汤,然后把生气的事情对着汤大声地说出来)现在霍斯的心情怎么样了?生气的时候我们还会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总结:其实生气很正常,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生气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妈妈煮生气汤的巧妙构思,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
3.“生气汤”游戏。
提问:如果你的朋友生气了?你可以怎么帮助他?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可以让自己和朋友快乐的游戏“生气汤”吧!
玩法: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锅”的形状。每个人对着大锅大声说出自己一件生气的事情,然后念儿歌“撒点盐、放点糖,左左左扭三下,右右右扭三下,喷出一口火龙气,啊!我快乐啦!”
小结:我现在开心极了,那么你们心情怎么样啊?如果你的朋友生气了,可以和他一起玩这个“生气汤”的游戏,让大家的心情都变快乐。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好不好?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蝴蝶结)。
2、理解故事,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活动难点:
“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活动准备:
《系鞋带》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幼儿倾听故事《系鞋带》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2、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3、学扎蝴蝶结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二、学系鞋带
1、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2、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附:故事《系鞋带》
一天,阳阳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他蹲下身子,盯着小朋友的双脚仔细看。
“谁的鞋带散了?我会系!”阳阳刚说完,“呼啦”一下,围上来好几个小朋友。有的伸出左脚,有的抬起右脚,“请你给我系一下!”“麻烦你给我系一下!”
这一切,张老师都看清楚了,便笑着问阳阳:“哟,真不简单!谁教会了你系鞋带的呀?”
“我奶奶。”阳阳红着脸回答。
张老师点点头,转过脸对小朋友说:“我们就让阳阳当一回“奶奶”,教大家系鞋带好吗?”
“好!”小朋友们拍着手回答。
一个叫然然的小朋友鞋带散了,他跑到前边,把左脚搁在小板凳上。阳阳一边系鞋带,一边说:“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边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
小朋友们都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用心记着,“噢,先是这样,再是……”
“哈,我会系鞋带了!”然然第一个喊起来。
“我会系鞋带了!”
“我也会系鞋带了!”
……
小朋友们系好鞋带,有的伸出左脚,有的跷起右脚,脸上都笑嘻嘻的,“嘿,阳阳当“奶奶”当得真像!”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语言表现力、感染力有待提高,分析教育目标,"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创编了"搬掉大石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内容简短,富有生活情趣,故事中三种动物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情节及对话简单多重复,幼儿在理解动物突出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拟人化的语言,通过自身声音的变化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动物图卡。
活动过程:
一、感受不同的动物说话的语气不同。
教师用不同的语气模仿鸡、猫、牛、羊、狗的叫声,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动物说话时的声音特点。
师:山脚下住着许多小动物,听听看到底有谁?叽叽、叽叽(教师用又细又尖,强度较弱的语气模仿鸡的叫声)众幼:小鸡。
师:小鸡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a:细细的。
幼b:尖尖的。
师:快快的还是慢慢的?
幼:很快的。
师:还有谁呢?喵,喵--(教师用细细、慢慢的声音,拉长了的声调模仿猫的叫声)众幼:(孩子们几乎是抢着回答问题)小猫。
师:小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a:也是细细的。
幼b:绵绵的。
幼c:软软的。
幼d:慢慢的。
幼f:长长的。
师:再来听,哞--,哞--(教师用很慢、很粗的,强度很高的语气模仿牛的.叫声)幼a:牛。
幼b:老黄牛。
师:牛的声音什么样呀?
幼a:粗粗的慢慢的。
幼b:又粗又慢。
幼c:很笨重的。
师:你们说得可真棒。再仔细听,下一个是谁?咩,咩(教师用很轻、很温柔的语气模仿羊的叫声)众幼:小羊。
师:谁来讲讲羊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a:很柔软的。
幼b:轻轻的,懒洋洋的。
师:对呀,还有一个小动物,你们来听,汪汪,汪(教师用急促、又高又快的语气模仿狗的叫声)众幼:小狗。
师:小狗的声音什么样?
幼a:很高,很快。
幼b:很短。
二、感受并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1.通过串讲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梗概,知道可以根据动物特性用不同动物语气讲述。
师:一天,从山下滚下一块大石头,落在了小猴的家门口,小猴使劲搬,可是搬也搬不动。于是他大声喊:"好朋友,快来帮我搬大石头吧!好朋友,快来帮我搬大石头吧!"你们猜猜谁来了,【点评: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悬念,目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倾听兴趣。】
"叽叽叽叽,我来帮助你","喵,喵,我来帮助你"," 哞--,哞--,我的力气大,我来帮助你",大家一起使劲,一、二、三,搬掉大石头了,搬掉大石头了。
小结:你们听得真准,不同的动物声音不同,小鸡的声音又快又尖,小牛的声音又粗又慢,小猫的声音又细又绵。根据声音的粗细、高低、快慢的不同可以辨别不同小动物的声音。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熟悉故事内容。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师:我讲得好不好,学小动物的声音象不象?
众幼:象。
师:你们会不会用不同的声音学小动物的?
众幼:会。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小鸡、小猫、小牛的声音。
3.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故事中动物的声音特点。
师:你们学得都很像,那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现在小朋友会分成三个组,你愿意扮演谁就坐在哪个小动物的前面。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不同的组就坐。
师:谁来当小猴子?(选出一名幼儿当小猴子)师:小猴子喊得时候是怎么喊的?
幼:大声喊。
师:对,他特别着急。
师幼完整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的旁白部分,幼儿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小结:你们讲的真棒,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粗细的变化可以学不同小动物的声音,讲出好听的故事来。
师:想不想换一种声音学一学?
幼儿调换角色再次讲述故事。
三、延伸活动,师幼共同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师:全体起立,现在我们完整地讲一次故事。(师幼完整地讲述故事)师:通过高低、粗细变化出不同的声音,讲出来的故事非常好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故事"搬掉大石头"
山脚下,住着许多的小动物,有小鸡、小羊、小猫、小狗、小牛。一天,从山下滚下一块大石头,落在了小猴的家门口,小猴使劲搬,可是搬也搬不动。于是他大声喊:"好朋友,快来帮我搬大石头吧!好朋友,快来帮我搬大石头吧!"小鸡跑来了,"叽叽叽叽,我来帮助你",小猫也赶来了,"喵,喵,我来帮助你",小牛说; 哞--,哞--,我也来帮忙,我的力气大"。大家一起使劲,一、二、三,搬掉大石头了,搬掉大石头了。
中班教案 篇9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马路上的栏杆、公园里的花圃、幼儿的小花伞等都运用了按一定规律排序的方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利用幼儿所学过的ABAB排列经验为娃娃穿项链、手镯等。但是经过日常观察发现他们的思维局限于ABAB这一排列方式并没拓展,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运用中拓展思维。
活动目标
观察并发现ABB、AABB的排列规律。
能运用ABAB、ABB、AABB的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拓展思维。
活动准备
公园背景挂图一幅(其中树、亭子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可黏贴公园背景挂图上未装饰完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栏杆、花的卡片若干、课件(生活中常见按规律排列的衣服、项链、窗帘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从图卡片中寻找排列规律。
(一)出示公园背景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排列规律。
师:你么第一眼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二)出示未装饰完整的栏杆、花的卡片。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栏杆和花分别是怎么样排列的,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谁能把它们排列完好?要一边排列一边说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幼儿操作
学习按ABB或A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一)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没有搭完的“栏杆”,找出规律,并继续排列。
师:桌子上还有很多没搭完的栏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把它们搭完。
(二)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搭好的“栏杆”分成两类(ABB和AABB)展示在展板上。
(三)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也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老师把生活中常见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东西拍成了照片,大家一起来欣赏。
幼儿欣赏课件幻灯片,并边看边说所发现的规律。
三、分组操作
巩固对ABB和AABB的规律的认识,并尝试创编出与众不同的规律。
(一)介绍各组的材料。
修建花圃:提供纸制的小树和小花,让幼儿按一定规律进行摆放。
搭柱子:提供两种颜色的宝石花胶粒,让幼儿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搭建。
装饰亭子:提供纸制的屋顶和贴纸,让幼儿用大小不同的贴纸装饰屋顶的边,并和柱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亭子。
拼栏杆:用两种颜色的胶粒按一定规律拼插栏杆。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出与众不同的规律。
四.展示作品,师幼共同评价,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结构游戏中,鼓励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建构不同的建筑物。
区域活动中,提供串珠等材料让幼儿继续练习按规律排列。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5-13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12-22
(经典)中班教案09-02
(精选)中班教案09-15
(经典)中班教案09-04
中班教案(经典)08-03
中班的教案07-18
【经典】中班教案08-10
中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