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闺怨》《从军行七首其一》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闺怨》《从军行七首其一》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5.下列对诗人及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闺怨》前两句的“闺中少妇”的心理是“不知愁”,并用“凝妆上翠楼”这件事来表现此时她欢乐自娱的心态。
B. 《闺怨》中“闺中少妇”的夫婿去“觅封侯”,与盛唐国力强盛,不少人对立功边塞“觅封侯”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有关。
C. 《从军行》首句点明了地点一荒寂的原野,第二句点明了时间——秋天,这种时间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D. 《从军行》三、四句点明了征人正在关山上望月吹羌笛,希望将自己的“万里愁”融入笛声之中,并由“海风”吹走。
1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答案】
15. D .“《从军行》三、四句点明了征人正在关山上望月吹羌笛”错误。羌笛声是从远处传来的,并非是征人吹奏。
16.(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直接抒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道出了少妇的离愁。
(2)“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间接抒情。远处传来的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诗人运用曲笔,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自己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直接抒情。意思是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一个“悔”字,道出了少妇的离愁。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间接抒情。意思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诗人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使全诗更富有意蕴。
相关阅读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心期万里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寒
留别武陵袁丞王昌龄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 [注]武陵;今湖南常德市。待罪.官吏常怕因失职获
何九于客舍集①王昌龄客有住桂阳②,亦如巢林鸟。曇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 【注】①开元二十
《段宥厅孤桐》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
【《闺怨》《从军行其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海发光阅读答案 海发光的阅读答案04-02
超重阅读答案12-01
《松鼠》 阅读答案06-16
乡愁阅读答案09-08
航标阅读答案01-17
《活着》阅读答案09-07
蝉鸣的阅读答案02-02
《忽略》阅读答案01-02
儿女 阅读答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