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04 15:18:5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野望》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野望》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阅读答案1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曱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19. “兵甲无归日”一句中“兵甲”指______,“江湖送老身”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情感)。

  20. 陈与义在北宋灭亡后转学杜甫,此诗被清代纪晓岚评价为“入之杜集,殆不可辨”,请从意象、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风格。

  【答案】19. (1). 战争/战事 (2). 晚年漂泊流落的感伤

  20. 全诗沉郁顿挫。①意象真实、清冷、密集,如“微雨”“凉气”“乱云”“遥汀”“薄暮”“独鸟”等,契合诗人深沉的心境。②情感沉痛、厚重而不消沉,诗人既有自身的羁旅之愁、衰老之叹,又有亡国之痛,个人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结尾不以悲语收束,而已宽解之语作结,使全诗情感深沉而不颓唐。

《野望》阅读答案2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崖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城:一作“奇”,一作“年”。

  ⑵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⑶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⑷日:一作“自”。

  人事:世事。

  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比喻,以“风尘”喻战争。评分建议:比喻,1分;说明,1分。

  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

  参考答案:

  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

  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

  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⑶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

  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

  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

  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

  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得4分。如未结合诗句分析,酌情赋分。

  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 BD(选B给3分,选D给2分。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

  2.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

《野望》阅读答案3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

  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3、诗人在具体描写时,远近相称,动静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绝妙、充满生机的画面,请你发挥想象,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50字左右)

  4、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也可用原文中的“原野旷”、“无氛垢”回答。

  2、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3、答案示例: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4、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5、 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野望》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2.(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野望》阅读答案5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

  15、D

  16、C

《野望》阅读答案6

  【甲】野望王绩【乙】南乡子李殉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2分)

  答:

  2)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3分)

  答:

  答案:

  13.(1)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两诗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野望》抒发了向伯夷、叔齐两位隐士看齐的惆怅、孤寂的情怀;《南乡子》抒发了诗人遥居异乡的思乡之愁。

《野望》阅读答案7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歌首联“徙倚”即徘徊之意,生动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B.诗歌颔联由远及近,巧用“皆”“唯”二字宏观描绘出浓浓的秋意。

  C.诗歌颈联描绘了牧人、猎手满载而归的画面,反衬了诗人的落寞。

  D.全诗语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格律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2)诗歌尾联中“采薇”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分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颔联由近及远。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和情感主旨。采薇的含义可结合浅层和深层的含义回答。浅层就是本意“采食野草”,而深层要结合典故来答,即代指隐居不仕。理解情感主旨,要先了解诗歌尾联的大致意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句意: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答案:

  (1)B

  (2)“采薇”代指隐居生活。尾联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惆怅孤寂的情怀。

《野望》阅读答案8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3.D

  14.D

  15.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试题解析:本题选D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思考起,A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项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项中的“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项中的“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D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学 科 网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野望》阅读答案9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

  B.题目中的“望”具有统领全篇内容的作用,下文所写内容既有诗人亲眼之所见也有诗人想象之景象,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

  C.“谁家哭”表现寒食节人们在祭奠先祖时的痛哭情状,凄凉悲惨,令人心怀惆怅,追思怀远。

  D.颈联中“尽是死生别离处”一句与《长恨歌》中“悠悠生死别经年”抒发的是相同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15.诗歌的尾联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D

  分析:该诗抒发的是对亲人先祖的沉痛追悼,《长恨歌》表达的是唐玄宗对杨贵妃死后的思念和悲伤。

  ①尾联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2分)

  ②“冥冥重泉哭不闻”,直接抒发了黄土之上,人在哭泣,而九泉之下的亲人却没有办法知晓的悲痛。(2分)

  ③“萧萧暮雨人归去”,以景结情。黄昏时分,暮雨潇潇,扫墓人于凄清冷寂的环境中黯然离去。抒发凄凉、伤感之情。(2分)

《野望》阅读答案10

  【原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阅读训练】

  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二、

  1、 “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参考答案】

  一、

  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二、

  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东皋 薄暮 望

  3、皆、惟 色、晖

  4、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三、

  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分)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3、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野望》阅读答案11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

  13.(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野望》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低头与昂首阅读》阅读答案05-20

语文阅读答案11-03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7-31

《穷人》阅读及答案07-25

《菜花》阅读答案06-25

《芭蕉》阅读答案06-17

春天阅读答案06-17

《雨中》阅读答案03-25

长城阅读答案12-17

榆树阅读答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