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2 07:41:32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任务:1.积累雅词2.读写训练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课文概述。本单元选取的主要是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作家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

  板书社戏鲁迅小说江南水乡文化天真烂漫,童趣盎然

  安塞腰鼓刘成章散文诗黄土高原文化豪放火烈,气势恢宏

  绝唱刘鹗谴责小说齐鲁鼓书文化跌宕起伏,千回百折

  在声音的世界里王蒙散文音乐艺术入耳牵心,移神动性

  摆渡梁晓声现代寓言作家的使命不惑不屈,真情实意

  二雅词积累(37)

  板书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

  肆无忌惮 踱来踱去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抑扬顿挫 鸦雀无声 屏气凝神

  轰然雷动 五脏六腑 如泣如诉 时过境迁 左右逢源 俯拾即是行云流水

  五体投地 戛然而止 彼岸作孽 娇憨雍容 粗犷谐谑 丰赡亢奋 晦暗羁绊 烧灼冗杂

  归省行辈 撺掇凫水 潺潺宛转

  用造句训练,用的雅词越多越好

  三诵读美段《社戏》中11,12段《安塞腰鼓》中7-10段,《绝唱》中5-7段

  《在声音的世界里》3段

  第二课时

  一雅词写用 肆无忌惮 羁绊 三月不知肉味

  二美段阅读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这段主要的描写手法是描写,从视觉方面写;从听觉方面写;从嗅觉方面写。

  2.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

  B.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其作用是。

  5.“但我还以为船慢”表现出我的心情。

  6.“似乎听到歌吹了”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7.“我”的心情从“沉静”到“自失”是因为“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此句的意思是。

  8.文中加点的“他”指哪种声音:

  9.在这两段里,我心情是变化的,请在空格处简要地写出变化的过程:→→自失

  10.第二段中的“那声音”指的是第一段的。

  11.“朦胧”一词的原义是,词性是,在这里当词用。

  12.这段文字中的“我”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是。

  13.以上这段文字有不少带“的”字的`短语,从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短语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

  B.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C.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D.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三仿写

  1,仿“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写一句话,用比喻描摹一辆奔驰的车子。

  2,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4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玫瑰可以是一次适时的探望,一句善意的批评,一个亲切的微笑,,……能为别人带来开心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能为别人生活的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平常的人。

  3,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家乡的莲花落表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谜底: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1.语言准确

  例: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2.语言生动

  例: “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六、课堂小结

  课文非常清晰地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表现出了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认真看看,学习课文的结构思路。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要求: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板书设计:

  松鼠

  布丰

  松鼠的特点:(总说) 漂亮,驯良,乖巧

  (分说) 漂亮:面容,肢体

  尾巴

  吃食的样子

  驯良: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食物

  乖巧:过水动作

  警觉

  筑窝

  其他习性用途(补充说明)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抓住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着作者对说明对象——松鼠的细致观察,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这小生灵的挚爱。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不仅了解松鼠的特点,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其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这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课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上的很轻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我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加之课前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因此以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特别重要。只有预习充分,才能上课积极发言。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语文教案 篇3

  课文叙述的是一只小黄鸡眼睛瞎了,在梅梅的细心照料下,终于长成大母鸡还下了一个蛋的故事。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按故事发展顺序叙述了一只瞎眼的小黄鸡,在梅梅的精心照顾下,长成了会下蛋的大母鸡。赞扬了梅梅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做一个关爱弱小、有同情心的`孩子。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如“娘、抢、疼、梦、举”和“凑、瘦”等。“切”是多音字,在本文读“qi5”。

  分析字形时,要尽量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生字的能力。注意提示下面几个字。

  切:右边是“刀”,不是“力”。

  抢:右边是“仓”,不是“仑”。

  梦:下边是“夕”,不是“歹”。

  蛋:上边是“ ”,下边是虫字。

  接:右边由“立、女”组成。

  2.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时,要先让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临写。要利用田字格帮助学生写好字。

  班:左中右三部分组成,不要写得太宽。

  伤、抢、怀、托、饭: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可归类指导。

  事:第一横长,第六笔左右出头。

  梦、举:这两个字中的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一些,盖住下面。

  (三)词句教学

  “多亏”是本课的重点词语,不要以词解词,要通过读课文,了解在妈妈认为小黄鸡长不大的情况下,是梅梅一点一滴地精心照顾,使它慢慢强壮起来,最后也能像别的母鸡一样下蛋。结合这些内容来体会“多亏”的意思。

  “她和小黄鸡一起做着香甜的梦。”要结合上文中“抱、托、凑”和“每天、总要”来理解:由小黄鸡吃不上食,又瘦又小,到有了梅梅细心喂养,慢慢强壮起来,它的心情是愉悦的;梅梅从开始坚信小黄鸡会长大,到精心照顾,看到小黄鸡强壮起来,她的心情也是愉悦的。所以说,她和小黄鸡一起做着香甜的梦。

  妈妈说:“小黄鸡有今天,多亏了梅梅呀!”要结合全文,将小黄鸡的今天和昨天对比,来体会梅梅的精心付出和妈妈对她的称赞。

语文教案 篇4

  登上月球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知道登月前宇航员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搜集关于人类探测月球活动的资料,能够通过讨论和其他人交流宇航员登月前的准备工作。

  3.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探索月球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教学准备 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资料(影像资料最佳),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人类探索月球情况的资料。

  教学过程1.提出研究问题

  (1)介绍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2)提问:登月曾经是人类的梦想,现在人类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那么,人类是怎么样把登月的梦想变成现实的?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

  (1)谈话:说一说你知道的人类探测月球的活动(2)学生交流知道的人类探测月球的'活动的情况。3)播放影像资料(或者阅读教材上的资料),介绍人类登月的情况。

  3.探究登月前宇航员的准备工

  (1)提问:

  ①人类为什么要到月球上去? ②人类登月可以采用哪些方式?不同方式有什么优点 ③人类在月球上怎样生存和开展活动? ④人类以前的登月情况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学生按照研究的问题分成不同的小组,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搜集信息的结果回答上面的问题。

  (3)小组讨论:根据上面搜集的信息,在登月前宇航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的理由

  …………

  …………

  (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简单板书。

  (5)教师总结学生汇报的结果,请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评价自己的准备工作。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介绍寓言故事

  二、初读感知

  熟读课文

  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提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用学习第一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寓言

  五、引发思考

  对《伯乐相马》你有几种想法?从伯乐对马的`态度上,可以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的角度,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鲁王养鸟》,从善待动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七、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落实三年级的训练重点。

  2、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创设情境,想象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一面五星红旗。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师:今天,这面五星红旗出现在国外的一间病房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赶快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接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结合屏幕上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评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细读课文,思考面包店老板为我竖大拇指的原因。

  师:刚刚我们说面包店老板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为什么一个外国的面包店老板会对一位中国留学生竖起大拇指呢?自己读课文,画出我的哪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2、交流语句。

  指名读画出的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样鲜艳。(指名读)

  创设情境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褪色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弄脏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师:正因为我爱国旗,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我的心中,五星红旗永远是那么鲜艳。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齐读这句话。

  ⑵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指名读)

  师:凝视是怎么看?

  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本就像捧起一面五星红旗,让我们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孩子们,此时我是多么希望得到这块面包啊,可老板提出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的时候,我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⑶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指名读)

  师:透过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第三段的后半段

  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处境如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想象,这位身体极度虚弱的大哥哥,咬着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穿上大衣,迈着沉重的步伐跌跌撞撞地向外走,每走一步,都揪心地疼啊!

  师: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读)

  师:此时,面包对于我来说还仅仅是面包吗?

  师:是什么?

  师:在生命和国旗之间,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旗,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正是我的这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的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四、品评感悟,体会老板的国际友谊

  1、默读课文,思考老板的态度变化。

  师:一开始,面包店老板就是这样的'态度吗?默读课文4——12段,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语句。

  2、交流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⑵ 突然,老板的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的问:“那是什么?”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⑶ 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指名读)

  师:自由读第三句话,找出描写老板动作的词语。

  一起做这个动作,这一竖,代表什么?

  自由读以上三句话,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老板的态度是从一开始的——,然后到——,最后——。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也就是说老板的态度是从讲究平等交易到最后无偿支付费用。

  那是什么原因让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生自由说)

  师:正是留学生这种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理解了中国留学生的这种行为。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敬佩!老师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师:学到这儿,你又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点什么呢?

  五、齐读最后一段

  师:正是因为面包店老板的这种爱心,才有了课文结尾那感人的一幕,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一面五星红旗牵动着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心,也将世界各国的友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请同学们读下面这个故事,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也会让你感动。(课件出示四川地震小故事)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天都在发生。

  七、作业

  师:课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人的句子抄写下来,并搜集一些表现友谊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 外国

  我 老板

  难 平等交易

  爱国旗 无偿付费

  爱国 敬佩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习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习惯。

  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二”。

  (二)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理解。

  2、指名读、讨论、交流。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1)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2)数一数,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阅读、反馈。

  (1)指名分段朗读,说一说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重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3)短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3、总结。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训练要求。

  1、对自己担任角色的话要表达清楚。

  2、要对购买的图书及作家有所了解。表演读书后的对话,能就新买的书,读书心得等进行交谈。

  (二)训练准备。

  1、二个或三个同学结组去买一次书,用心观察书店营业员,记下营业员的语言。

  2、买来一本新书认真看,了解书的作者及图书内容。

  3、想一想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或心得。

  (三)训练步骤。

  1、引入,揭题:同学们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现在请你们分别担任角色书店营业员,“我”、“爸爸”来表演对话。

  2、准备表演自由结组,试演。

  3、选较好的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完一组,大家评议。

  (四)评议要求。

  1、语言是否符合角色特点。

  2、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

  第三课时:

  (一)习作要求。

  1、选择小伙伴的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2、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二)习作准备。

  按一定的顺序。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表达清楚。

  (三)习作步骤。

  1、启发谈话在童年生活中,你可能结识了不少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他们中是不是有人做过的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选择一些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明确要求。

  (1)审题:小伙伴是写人的,通过一些事表现小伙伴的特点。

  (2)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做到条理清楚。

  (3)语句要通顺。

  2、指导选材。

  (1)学生回忆自己小伙伴的事。

  (2)小组交流选材。

  ①所选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品质特点。

  ②事情的经过是否说得清楚、具体。

  4、练写。

语文教案 篇8

  通过《an en in un ün》的教学,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能正确拼读声母与a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

  教学内容:

  复韵母 an en in un ün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前鼻韵母an、en、in、un、ün及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能正确拼读声母与a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歌谣,初步感受家的意义。

  教学重点:

  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

  前鼻韵母 un、ün、整体认读音节yuan、yun的正确认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前鼻韵母an、en、in及四声

  2.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及四声。

  3.学生分组练读,指名全班展示。

  二、学习un、ün。

  1.看图感知“un”发音。

  2.学习un的音和形。

  观察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u和n组成了un。

  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体会尝试发音,反复练习。

  拼读t—ún—tún。

  3.学习ün,的音和形。

  观察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ü和n组成了ün。

  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体会尝试发音,反复练习。

  拼读x—ún—xún。强调j、q、x与ü的规则。

  三、书写前鼻韵母un、ün。

  1.观察,说说占格位置。

  2.师范写,强调字母要写得紧凑。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

  四、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练读un、ün的四声。

  六、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n,练读yun的四声。

  1.教师教读。

  2.学生分组练读。

  3.全班展示评价。

  七、认读音节词:lún chuán、guàn jūn

  八、学习生字

  草 家 是

  九、练读儿歌。

  十、作业

  识记韵母和生字。

  板书设计:

  un:t—ún—tún

  ün: x—ún—xún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季。秋季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季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季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季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精选]语文教案11-24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