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11 16:36:57 教案 我要投稿

练习二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练习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练习二数学教案

练习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记3的乘法口诀。

  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对口令。

  ①三七---二十一

  ②3×4---三四十二

  ③三五十五---3×55×3

  2、练习三第4题。

  把3乘1--9各数的积填在孔雀的羽毛上,用不同的颜色,看谁的.孔雀最漂亮。

  ①学生填在书上。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①独立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

  ③在学过的口诀中,有哪几句口诀只能写出一个算式?

  2、练习三第6题。

  把同样重的鱼涂上相同的颜色。

  ①学生先算得数再涂色。

  ②反馈。选择一组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练习三第7题。

  看图填空。①教师指导看图,知道12分成2个6,也可以分成4个3。

  ②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9题。①分组讨论

  ②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三、完成思考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8题。

练习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乘法的复习。

  2、揭示课题:

  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整理与复习第3题。

  ⑴出示图,观察思考,说一说图的意思?(每个排球9元......)

  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⑶填出书上的空。

  2、练习九第1题。看图填算式。

  ⑴独立完成。

  ⑵你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口诀的运用

  1、练习九第2题。看算式写口诀。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句口诀两个算式。

  2、练习九第3题。做转盘,玩游戏。

  课前做好转盘,同桌游戏。小圆每转一格,把对着的数相乘,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3、练习九第4题。写算式。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九第5题。对比练习

  ⑴独立观察思考,列出算式7×9=637+9=16

  ⑵反馈。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

  5、解决问题。看图思考,这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四、思考题:在里填数。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在( )中,填写合适的数

  1分钟=( )秒 1小时=( )分

  1天=( )小时 3分钟=( )秒

  二、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体验

  1、教师:同学们,时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小明和这些时间单位交上朋友后很高兴。他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做了一个安排,大家看看他是怎样安排的?

  (1)出示:

  穿衣图5小时 刷牙图3秒 吃早饭图2秒 收拾书包图5小时

  (2)教师:你对小明的安排有什么想说的`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小声说一说。

  (3)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再估计一下,做好每件事情自己要用多少时间。(完成第24页练习2 在( )中,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4)教师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选用合适的时间单位,不要像小明一样闹笑话。

  三、联系实际

  四、综合练习,巩固有关时间的计算

  1、连线

  小明每天上午在校 3秒

  妈妈每天工作 3小时

  爷爷早上锻炼身体 8小时

  呼吸一次用 30分钟

  2、在○里填上“>”“<”“﹦”。

  120分○2时 3分○180秒 500分○5时

  4分○240秒 100秒○2分 4时○200分

  3、完成练习4、5

  五、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教师:供电局为保障居民用电安全,定期会对线路进行停电检修。下面是新华小区某天的停电告示。(出示课件)

  停电告示早上7:40-8:00 新华一路

  早上7:40-8:00 新华一路

  中午12:00-下午1:10 光明街

  中午12:30-下午2:00 新丰街

  (1)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你知道新华二路要停电多长时间吗?

  (3)小明家在新丰街,他想在下午1:00的时候看电影,能行吗?

  (4)小明妈妈在下午1:20下班回家,这时离来电还差多长时间?

  2、完成练习6 填空

  六、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练习册P17

  教学反思:

练习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练习二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练习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口算

  100-90

  70+60

  140-60

  570-500

  130-90

  60+300

  160-80

  30+80

  420-20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2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4.完成第3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36-153545-437851-359

  2)生自己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3)核对答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4题。

  1)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

  5)核对答案,订正。

  2.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

  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3)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4)生自己完成。

  5)汇报,对答案。

  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练习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2+2+2+2+2+2()×()=()

  2、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四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独立完成练习四第6题,指名板演。

  3、练习四第7题。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根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四第8题

  (1)出示第8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

  (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

练习二数学教案7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难点: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3= 6×5= 7×1= 7×0=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5、7、8、12题,以多种方式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变换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记忆看见的兴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完成口诀。

  二七( ) 三七( ) 六七( )

  四七( ) ( )七三十五 ( )七四十九

  3、第5、7、9题都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除9题,每道题目都是以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第9题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与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看谁算得快。

  7×2= 5×7= 6×7= 7×5=

  4×7= 7×7= 7×4= 6×4=

  7×3= 2×7= 6×6= 5×6=

  6×5= 7×6= 3×7= 5×5=

  5、接龙背口诀。1-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练习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38页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七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看清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七第3题。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七第4题。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七第5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练习二数学教案9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理解倍的意义

  1、摆一摆,说一说。

  ⑴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8个●,8是2的几倍?算式是

  ⑵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8是4的几倍?算式是

  ⑶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12个●,12是3的几倍?算式是

  2、练习十七第1题

  ⑴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七2题

  ⑴、独立看书,在书上填出算式

  ⑵、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反馈

  2、练习十七3题

  ⑴、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⑵、分别根据3个小题的意思写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七4题。

  ⑴、独立看书,说一说题意。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思考题

  ⑴读对话框

  ⑵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⑶写出算式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数学教案10

  练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能充分地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练习重点: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卡片、计数器等。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10个一百是(),()里面有10个一千。

  3、6个千、8个十组成的数十();6个千、8个一组成的数是()。

  4、653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位数。

  二、指导练习

  1、P10-1题,边数边写,写在作业本上。再集体订正。

  2、P10-3题,(2005315045105200)

  ①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指名说。

  ②师:这四个数中的5各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生自己说,再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

  3707这个数中的两个7各表示多少?同桌说一说,再点名说。

  3、P11-4题,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弄懂4328的组成和填写方法。然后,再独立完成⑵、⑶小道。指名学生上台填写,全班集体订正。

  4、小调查。填在书上。

  三、独立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P10-2题)

  2、看卡片写数:二千七百四十一千零三五千零八十八

  六百零三八千一万四千五百零二七千九百

  四、拓展练习

  P11-思考题

  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多1,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少1,这个三位数可能是()。

  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五、课后记:

练习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五5--11题和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手段】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演示动画“加减混合”]

  (1)开始演示动画“加减混合”,准备进行观察对比.

  (2)复习各种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问:这几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说一说每一组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演示动画“加减混合”,印证学生的回答.

  二、探究研讨

  1、出示计算题。

  58-36+27 84-27+16 4+27-16

  93+23+94 69-(39-23) 99+(25-24)

  2、学生独立试做(教师行间巡视,随时请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在学生们试做的两种方法中,对比,择优.引导学生选择省时省力的算法.

  4、师:谁来说一说,做像今天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抄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因为把数抄错出现计算错误。

  (2)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3)在计算之前要先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运算顺序错了,题目就该算错了。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五5--11题和14题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练习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熟记1—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 2×3= 4×1= 2×2=

  1×4= 4×3= 2×4= 3×3=

二、拓展。

  1、课本第28页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出示第5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在这个主动的'、相互启发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情感,提供资源,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多元评价中共同提高。

练习二数学教案13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5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42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加深对各类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会玩三角尺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三角尺。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解决问题

  (1)知道了什么?

  要拼出一个钝角

  观察三角尺,你还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2)应该怎样做?

  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动手拼一拼,试一试。

  思考:钝角比直角大,可以用两个什么样的角来拼呢?

  1)拼出的'是钝角吗?

  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

  思考: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吗?

  为什么?

  三、知识拓展

  1、完成做一做。

  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指名汇报展示。

  2、完成第45页练习八第13题。

  玩七巧板思考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练习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练习

  1、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同桌之间交流完成。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订正。

  4、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6、第8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7、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8、第10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9、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过的乘法口诀。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利用乘法解决问题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同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提高的快乐。

练习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的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 ★ ★ ★ ★ ★

  ★ ★ ★ ★ ★ ★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展示学生摆法,集体讨论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出示第2题图,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填空,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的图,学生观察后问:横着看,每行有几个花片,有几行,是几个几相加;竖着看,每列有几个花片,有几列,是几个几相加?然后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交流:两次填出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练习四第4题

  (1)出示第4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四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算,同时感受到加数相同时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练习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练习04-03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课04-09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04-09

练习5教案09-11

练习小学作文07-13

《整理与练习》教案09-21

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02-13

二年级数学教案11-08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01-19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