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3 09:04:2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你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热情、开朗,丈夫细心、幽默,儿子活泼、可爱,我爱我家。你们呢?仿照老师的句子,请你说说关于你的家。

  2.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也觉得开心。今天我们要去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读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谁?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并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出示卡片:

  描画 创造 文章 刀刃 叠起来 洪涝 妨碍 当之无愧

  (3)小老师领读,齐读。组织学生交流:要读准这些字音,你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创、章”是翘舌音;“涝”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创、章、妨”是后鼻音等。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谁的造字方法?

  2.(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你们想去“象形爷爷”的房间看看吗?(课件出示“象形爷爷”房门,门上有这些字配图: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导观察,了解“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根据图连线。组织小组交流:你怎么知道“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象形爷爷”这个名字的来历你知道吗?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自由读第2~5自然段。

  (1)思考:

  1 大家对“象形爷爷”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感情。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多方便啊!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很方便。

  2 “象形爷爷”有什么难处?指导读好句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练习换个说法,而使句子意思不变。

  (2)小组合作模拟表演。选做题:

  1 想像人们请求“象形爷爷”创造出更多汉字的情景。

  2 想像“象形爷爷”把任务交给三个儿子的情景。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体会,并根据人物的心理表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态。

  (4)小组汇报,练习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象形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第5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互相说说你怎么给“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取名的。请说出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写老大、老二、老三创造汉字方法的句子,再读一读。(师生共同板书)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找房间”联席,初步了解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师:这些汉字都是“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创造的,可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请你们帮帮他们吧。(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和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汉字,学生找对一间,房门就打开)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师生合作读)三个儿子创造了这么多的汉字,回到“象形爷爷”身边汇报自己的成绩。你们能想像他们当时的心情吗?老师读作者的叙述,哪些同学愿意扮演造字大王的一家?

  (2)小组合作读人物的对话。要求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加上自己动作、神态。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练读。

  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两位哥哥不想当造字大王吗?为什么说三弟当选当之无愧?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异口同声”、“当之无愧”的意思吗?赶快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再练读这一自然段。

  4.结合自例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从本册中找出学过的形声字。

  师:老三当之无愧地成了造字大王,是因为他创造的汉字最多,你们组能从本册生字表中找出形声字来说服别人吗?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吗?老师给每组3分钟时间,哪组找得最多,哪组的发现多,我们就封他们为识字大王,好吗?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发现,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记忆形声字的口诀:“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结合字例提醒学生形声字不能什么字都认半边。

  二、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第16自然段。

  2.小结过渡: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认识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并了解了四种造字方法,这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很有帮助。

  三、总结全文,运用方法

  1.运用方法识记生字。

  师:你能运用今天的新知识记住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吗?同桌比比谁的方法好,点子多。比如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中就有5个形声字“描、创、涝、妨、愧”,可以运用形旁加声旁的构字方法记住读音和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汉字,鼓励学生试着根据构字规律去识记它们。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导留意观察生活中所见的汉字,试着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本次练习安排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得,学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训练。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

  3、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知道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知识与能力: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会运用。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留意身边的事物,要会看、会听,善于模仿,不断搜集加工身边事物。

  情感与态度:学会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教时安排:4课时。

  教具安排:小卡片,田字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一些拟声字,初步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生字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四个成语和古诗《鹅》。

  重点难点:学习拟生字,掌握拟生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显示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生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的叫声。播放它们的叫声。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多是口字旁?

  3、归纳:人或动物发声与口有关,所以表示它们声音的拟声词一般都是口字旁。

  4、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

  5、归纳引申,一些物体的发声,拟声字也加口字旁。

  教学第三题:加上小动物的叫声,再读一读。

  1、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

  2、指名读句子,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词。

  3、在横线上填上叽叽叽。

  4、比较读,体会加上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

  5、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余下的两道题。

  6、交流反馈。

  7、比较读,进一步体会。

  8、迁移运用。

  河水流淌,好象在唱着一支快乐的`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

  重点难点: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复习:背诵学生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学生参加自读。

  教师范读正音。

  学生自由朗读。

  3、了解大意。

  出示书中插图,思考:图中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联系亲身体会,领悟父母与子女、兄弟之间的亲情。

  5、熟读成诵。

  指名读。

  自由读。

  练习背诵。

  检查背诵。

  二、教学古诗《鹅》

  1、激趣导入:

  相传骆宾王小时侯天资聪颖,有一次在池塘边玩耍,有人想考考他,便指着在塘中戏水的几只白鹅问骆宾王,你能作一首诗吗?骆宾王没有回答,只是对群鹅凝视片刻,便脆生生地吟出了《鹅》这首诗。/article/那人非常惊讶,高兴地抱起小骆宾王说:真是个神童呀!从此这首诗便传开了。

  2、自由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领悟诗情。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诗句的意思。(鹅、鹅、鹅,弯着脖子,向着天空高声唱着歌。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鹅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

  图文对照,引导学生边读边做一些动作,领悟诗情。

  配乐朗读。

  4、熟读成诵。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背。

  指名试背。

  同桌互背。

  5、巩固积累,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或自学的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写好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重点难点:把字写好,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写铅笔字。

  1、指名读题。

  2、指导。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元、完、竟3个字。

  复习描红和临写的要求。

  指导书写元字。

  出示元,提醒学生注意元字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其特点:上部的两横一短一长,第三、四笔处均与长横相连,但不互相连接,第四笔的起笔要靠近竖中线。

  教师范写一个元字。

  学生练习。

  反馈矫正。

  按上述步骤,指导写完、竟。

  二、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仿影和书写。

  反馈。

  20、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21、表扬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

  22、指23、出学生存在的问题,24、进行矫正训练。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说话或做事不小心,可能会伤害别人,这时候你应该及时向对方道歉,以争取对方的理解和原谅,那么怎么向别人道歉呢?这里就有学问了。板书课题:口语交际:学会道歉。

  二、逐图观察,弄清图意。

  1、指导学生逐图观察,思考:每副图上都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联系生活经验,逐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弄清图意。

  三、分组讨论,学习道歉。

  21、分成四组,

  22、一组讨论一组图,

  23、但成员各抒己见,

  24、也可以边演边说,

  25、教师巡视,

  26、倾听,

  27、点拨,

  28、辅导,

  29、参与讨论。

  30、推选代表,

  31、组内排练。

  32、逐图表演道歉与接受道歉。

  33、师生交流。

  34、师生共同35、表演。

  36、学生自由组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花牛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换了一个工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工作吗?请大家来看老师的名片:

  黄山风景区总经理

  杜新华 (电脑出示)

  现在我们景区缺少一名为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工作人员,想在咱们班级里招聘一名导游,到我们景区作导游工作条件好,工资高,而且还可以天天看到美丽的景色,有没有愿意报名的呀。

  二、开展活动

  有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参加,可是我们只要一名呀,那现在我们就要开一个招聘大会了,由同学们来作评委,大家来决定让谁来作这个人人都羡慕的导游吧。

  作为一名导游,首先要求是口齿清楚,现在进行第一关的比赛,就是朗读课文。这些同学请你们每一读一段课文,然后由大家评判,选出五名选手进入下一关的比赛,评委可以对选手进行点评。

  (学生读课文,举手表决后,再由学生来。)

  恭喜这五位同学进入了第二关。第二关的`比赛是生字关,这一关的比赛是由选手在班级中找一个合作者,两个人共同来完成,其中一个人来说字的意思和用法,另外一个人来猜出这个字是什么字,在规定时间内都猜到的同学就算过关,在猜字的过程中表达的一方不能用到生字本身。

  (学生来完成学生字的过程)

  第三关的比赛就要考我们同学作为导游的能力了,现在选手就是真的导游了,你们要向游客介绍我们黄山的各种奇石了,你们要抽签来决定向游客介绍哪一个,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关于这个奇石的问题。

  (学生来完成,由同学来评选出两名选手)

  (电脑出示不同景区的图片)

  下面就剩下你们俩个人了。进入最后一关的比赛,这一关要考验你们的能力了,现在每个同学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向大家总体的介绍一下我们黄山风景区的这些奇石,同学们会对你们的加以评定,然后选出由谁来作我们景区的奇石导游。

  学生、评选。

  三、颁发证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一、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造等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以及讲故事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前鼓励学生他们查找资料,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且根据学生爱动手做手工的特点,让学生做青蛙、小鱼的头饰。

  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2、 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 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 熟读课文。

  二、 教学过程:

  1、 兴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2、 引发学生质疑:

  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来的?

  三、 初读课文、认字。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上下文猜字、可以问同桌)

  2、 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

  3、 检查生字:

  4、 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老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5、 让学生第二次质疑:

  (1) 青蛙的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 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 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6、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上问题。

  7、 指定小组汇报。

  8、 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自愿结合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2) 指定小组反馈。

  9、 学生表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

  10、 想一想,填一填。

  只有尾巴没有腿。

  只有腿,没有尾巴。

  只能在水里游。

  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长着大眼睛。

  11、总结拓展:

  学了这个故事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24

小学语文教案11-2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30

小学语文咏柳教案07-24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1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2-21

小学语文课教案11-05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