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穷且益坚
B.始一反焉 举一反三 反客为主
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 小恩小惠
D.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顽固不化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认为,仅凭愚公一个人的力气很难把太行山、王屋山挖平,应该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挖平大山。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认识到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就能移走大山,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智叟。
13.阅读选文和下面材料,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并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日:“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④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 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答:
答案:
11.D(2分)
12.乙(2分)
13.答案示例:(4分)
做事要有坚定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有所收获。选文中的愚公为了挖走大山不怕困难,尽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但仍然坚持,并且要世代坚持,终于感动天帝,搬走大山。而链接材料中的鲁公,有修建园子的想法,但遭到父、妻等人质疑时,不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反而畏难退缩,修建园子的事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所以通过两篇文章中两位主人公行为和做事结果的对比,我悟出此道理。
(道理2分,结合选文分析1分,结合链接材料分析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2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聚室而谋曰(谋划,商量) 杂然相许(纷纷)
B.惩山北之塞(惩罚) 出入之迂(曲折,绕远)
C.毕力平险(险峻) 且焉置土石(哪里)
D.山之一毛(毛发) 何苦而不平(愁,担心)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于: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C.焉: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D.其: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是以发展的眼光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
B.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愚公和智叟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时,运用二人姓名加重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其妻”与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疑问,其态度是一样的。
D.本故事以神话结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答案:
1.A
2.B
3.C
4.⑴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3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③,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曩:以往、过去。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2)杂然相许;
(3)是山余亦未登;(4)向吾远游冀﹑雍。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_____________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____________
12、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1)苦于(2)赞同(3)这(4)先前,原来。
10、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1、(1)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七八岁,刚开始换牙,蹦蹦跳跳地前往帮助他们。
(2)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到了泰山的北面。
12、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4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室而谋曰室:家人
B.指通豫南 指:指向
C.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D.杂然相许许:赞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桓侯遂死
D.跳往助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下列各句中,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B.选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到“隐土之北”,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二层写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C.选段围绕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种态度,依次是赞同、献疑、支持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孀妻有遗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运输工具落后,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将第二大题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①苦于山北交通的阻塞,出门回家都要绕行,(愚公)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②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的几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去。(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惩山北之塞( )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⑵险,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
2.⑴你太不聪明了。
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 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6
古代有个北山愚公,将近90岁了。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出路。 愚公和家人商量,决心把两座山搬走。有个名叫智叟的人嘲笑说:“你太愚 蠢了,这么大的年纪,还想把山搬走。”愚公批评他说:“即使我死了,还有儿 子,子子孙孙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两座山一定能搬走。”愚公带领子孙天天 挖山运土。邻居们见了也来支援。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仙人帮 助他把这两座山搬走了。
1. 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增援() 讥笑()
2. 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表扬() 聪明()
3. 从文中的() 这个词可以知道愚公还不到90岁。
4. 智叟认为愚公愚蠢的.理由是 。
5. 愚公精神表现在语言上是 ,表现在行动上是 。
6. 本文主要讲了 (在括号里用“√”表示) :
(1) 如果山挡住了出路,就要去挖掉它。()
(2) 只要有决心,并努力去做,就能实现理想。()
(3) 愚公是真正的聪明,智叟是真正的愚蠢。()
(4) 愚公精神真的感动了天帝。()
参考答案: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增援(支援) 讥笑(嘲笑)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表扬(批评) 聪明(愚蠢)
3、从文中的(将近)这个词可以知道愚公还不到90岁。
4、智叟认为愚公愚蠢的理由是:一大把年纪,还想把山搬走。
5、愚公精神表现在语言上是: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子子孙孙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两座山一定能搬走,表现在行动上是:愚公带领子孙天天挖山运土。
6、(2)只要有决心,并努力去做,就能实现理想。(√)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7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⑶何苦而不平()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小题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通,变通
⑵穷尽
⑶愁
⑷通“无”
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小题2】(1)他们运土石,每年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你太不聪明了!
【小题3】D
【小题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⑴通,变通,不要理解为彻底。
⑵穷尽,匮也是穷尽的意思。
⑶愁
⑷通“无”通假字
【小题1】试题分析: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句注意赋分的两个点:一是“易”——变换、“一反”——往返一次两个词语的解释,二是整体意思。
(2)“甚矣,汝之不惠!”注意倒装的句式:“甚矣”是谓语,“汝之不惠”是主语,“惠”的理解:聪明,这是赋分的两个点。
考点: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用现代汉语表述文言句意的能力。
【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以”是“因为”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和选项中的”以”意思相同。
【小题1】试题分析:从文句可以得出人物的`特点或者精神内涵,一是愚公的一句看出即使自己这辈子不行,后辈们还会坚持下去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显而易见。二是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他的远见和信念。
考点:根据文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的能力和对文章人物的分析的能力。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8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B、年且九十先驱日:天子且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5、文章最后一段以神话故事结尾,有什么作用?
16、曾深情礼赞“三牛精神”: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愚公具有的“三牛”精神。(任选其中一牛分析即可)
答
12B
13D
14、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15、说明了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对他的行为给予了肯定。
16、结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内容,可见愚公并非是为了一己之利才移山的,愚公具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9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粗点字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寻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3)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苦于。
(2)通。
(3)通“慧”,聪明。
(4)不久。
2.(1)(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老虎看了孩子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1)×
(2)×
(3)√
(4)√
4.“略”。(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0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其如土石何( ) (2)固不可彻()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1)加强反问语气。(2)通,变通(3)穷尽(4)通无
2.(3分)你太不聪明了!
3.(3分)D
4.(3分)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1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友人惭,下车引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应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⑵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
⑶杂然相许许:
⑷操蛇之神闻之操: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对于愚公移山历来毁誉不一,你认为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2.D
13.且:将要,快要或将近(2)汉阴:汉水的'南岸(3)许:赞同(4)操:持,拿
14.(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冬夏季节变化,才能往返一次。
15.观点一:愚公应该移山。
(1)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山可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只要持之以恒,山终有被挖平的一天。
(2)移山有利,愚公一家深受阻塞之苦,搬掉两座山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给子孙后代带来莫大好处,这是深谋远虑之举。
观点二:愚公应该搬家。
(1)搬家比移山容易得多,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工具简陋,劳动强度巨大,移山困难重重。
(2)搬家比移山更明智。做事要会变通,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山外更开阔,更方便,更适宜居家生活。(大意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愚公移山
(节选)
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曹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2)穷尽;(3)愁;(4)通“无”。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3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4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___
③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通,变通;②穷尽;③愁;④通“无”,没有。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虽我之死 ▲ ②一厝朔东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战?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2. (2分) D
3. (2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4. (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0-10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10-26
《走月亮阅读答案》阅读答案11-20
海发光阅读答案 海发光的阅读答案04-02
《低头与昂首阅读》阅读答案11-05
《不求答案的叩问》阅读答案08-26
《夏至》阅读答案12-29
《雨中》阅读答案12-12
《秋思》阅读答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