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角形教案

时间:2025-01-26 07:38:21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三角形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角形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小学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

  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图形见章前P68-69图.

  教师叙述: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8-69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

  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

  (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CB、AB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

  (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

  (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

  学生回答:

  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b.首尾顺次相接.

  二、读一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

  (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

  (4)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

  三、做一做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

  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

  (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

  a.从B→C

  b.从B→A→C

  (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

  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

  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

  四、议一议

  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

  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五、想一想

  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

  (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三角形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六、练一练

  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8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

  错导:∵3cm+6cm2cm

  ∴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6-3不小于2,所以回答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

  七、忆一忆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

  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

  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

  八、作业

  1.课本P71练习1.2,P75练习7.11.2.

  2.补充:如图,线段、相交于点,能否确定与的大小,并加以说明.

【小学三角形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角形教案11-28

小学教案:认识三角形08-25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09-15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10-25

三角形的魔术教案08-06

全等三角形教案03-27

认识三角形教案09-23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01-03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06-07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