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6 09:20:4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热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二、课文赏析

  1、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 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的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⑵ 赏析诗歌:

  ⑶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词语;了解科幻作品的特点;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在解读课文过程中,认识想象的依据,想象的展开。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想象力,学习写作想象作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认识想象的特点和要求:合乎情理、富有新意。

  教学难点

  1、认识想象的依据和展开的层次。

  2、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分男生组和女生组,看哪个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举手最积极、回答得最多。男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女同学们有没有?( 要求响亮回答)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你是否知道这些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出示课件)抽生回答。让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接触了哪些动物?你能否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这种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和功能呢? (如猴子和一些动物用尾巴把自己挂在树枝上来采摘水果;鳄鱼用它的强有力的尾巴击退敌人;狐狸用它的尾巴保持温暖;松鼠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尾巴当作降落伞使自己安全着陆;一些动物在跳跃或飞翔时用它们的尾巴保持平衡;狗摇尾巴表示对主人的亲近;牛、大象用尾巴赶苍蝇等等)。

  动物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是它的尾巴。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它的特殊用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板书课题《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闲暇 裹着 癌症 针灸 褪 蹭 神经末梢

  3、让生提出不懂的生字词

  三、分析与讨论

  1、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想象中的尾巴是什么样子?

  (2)人们会怎样珍视尾巴,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呢?

  (3)作者想象的尾巴会有什么作用?

  2、师生互动

  本文运用大胆的想象,把“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个设想,写得很有趣味,但同时让人觉得作者说得很有道理,这种新奇和合理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文章层次(脉略)是怎样的呢?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本文思路的钥匙,同时更是展开本文的翅膀。当然,想象不是胡想,而是有着合理的根据作导引的,那作者每一步的想象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生:因为在动物园里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而看动物的动物——人没有尾巴,因此想到了“人类如果也有尾巴”。

  师:那么尾巴的形态、尾巴的处理、尾巴的功能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呢?(结合看图)

  生:①是根据男女皮肤肢体的差异。

  生:②人们肯定会珍视尾巴,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

  生:③根据社会服务项目想象出来的。

  生:④根据人类参加社会活动的联系想象出来的。

  四、课堂辩论

  师:作者在想象了人类有尾巴的种种好处之后,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生: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师:你们是否赞同作着的观点?愿意长出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呢?

  师:你们看过大学生辩论会吗?那些慷慨陈辞的场面,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那妙语连珠、应对自如的口才,我深深为他们所折服,你们呢?你们也一定想有如此敏捷的头脑、如此灵巧的口才吧!古罗马雄辩家西赛罗曾讲过,训练有文化素养的雄辩家的方法,不在乎背诵讲说规则,而在于实地训练。让我们这堂课来试一下辩论,增强你口头表达的条理性、生动性。

  论题拟为:人类长尾巴好还是不好?

  赞同者长尾巴好的同学可以找课文内有关尾巴的功能的'句子作为依据,并结合生活实际作更广阔的想象。

  认为长尾巴不好的同学要充分展开想象力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可以讨论一下)

  要求:①快速组织语言;②语言准确;③响亮、流畅。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作辩论的总结陈词

  生: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觉得同学们说的都各有各的道理。到底人类长尾巴好还是不好,一下子也不能下定论。但我认为无论是长尾巴还是不长尾巴,大家都希望人类的病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健康!

  五、小结

  师:这个同学的总结比较全面,很好。同学们在今天的辩论中,都表现得很好,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捍卫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能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对某一事物提出新奇的观点,发挥了想象力,开拓了思维。

  六、作业

  人类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假想的实现。如人类想象鸟儿一样飞翔——制成了飞机,人类想象鱼儿一样游泳--发明了潜水艇,人类想登上月球、探寻宇宙空间有没有外星人——制造了宇宙飞船等航天器。我们今天也来模仿课文,大胆想象,用“假知……”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提出设想: ——(1)人类尾巴的形态

  ——(2)人类对自己尾巴的装点和保护

  ——(3)人类尾巴的功能

  作者的观点: ——愿世人都有一条尾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妙、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同学就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疑惑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同学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茫茫太空,有着数不胜数的星球。上一节课俺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俺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二、学习生字

  1、要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注意“悬”不要读成“xiàn”“xián”;

  “遐”不要读成“jiǎ”;

  “努”不要读成“lǔ”;

  “藻”不要读成“zhǎo”。

  2、写字指导:

  “幕”字下边不要写成“土”,还要注意与“慕”区别字形;

  “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

  “奥”上半部不封口。

  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同学读句子,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

  ⑵ 利用泡泡进行学习: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

  美丽的月亮是多么迷人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语气要轻柔舒缓,读出皓月当空的优美景象。

  2、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月球的荒凉:

  ⑴ 请同学们读读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为什么说月球的景色十分奇异?

  ⑵ 让同学感受月球是一片荒漠。有语气地朗读本段。

  3、学习3~6自然段,了解三种难解之谜:

  默读3~6自然段,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这个谜有什么地方让人难以理解?

  谜之一: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身手吗?

  谜之二: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谜之三: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4、学习第7自然段,进行资料交流:

  师:“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俺们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5、小结: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俺们一起,来阅读书后面描写月亮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

  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

  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

  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

  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语文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 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4、 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二、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3、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1-3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让人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又是怎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2、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吆喝 狗吠 鲫鱼 拨浪鼓 千丝万缕 青山绿水

  (1)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这组形近字。

  (2)能再说出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吗?

  (3)青山绿水这是什么样的画面,想想怎么读?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能说出来吗

  3、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分段

  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小女孩为“我”送鱼的经过?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读课文,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

  1、让我们走进姐弟俩,读课文,想想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女孩。

  五、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第二段

  1、默读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全班交流

  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情。

  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3、出示小黑板(句子):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 读这句话与书中有什么不同吗?

  (2) 你觉得的哪句话好,为什么?

  出示: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括号中的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女孩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很在乎钱,如果换别人看到多给了钱也许会怎么做?

  (3)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4、看着小女孩用一把葱对我补偿,此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在想什么?七、学习第三段

  1、小女孩的诚实、朴实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她。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我一直想念着小女孩?

  2、读出我的失望。

  出示小黑板:

  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

  3、我想念小女孩,我还想念什么?

  4、学完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八、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写一写你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8*月下桨声

  问购、照顾

  我 姐弟

  还钱、送葱

  认识感动

  诚实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三、口述故事经过。

  四、分析故事情节

  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六、布置作业:《名师伴你行》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学习小燕子认真观察的学习方法,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理解“认真、仔细就能有新发现”。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学习读书方法。

  三、教学思路。

  以指导学生自能读书,不断发现为基本思路(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就像燕子妈妈鼓励小燕子一次次认真观察茄子和冬瓜一样),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而且在学习过程当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处,把学文和悟理统一起来。

  四、课前准备。

  给出预习提纲,预习课文。1、认生字。2、读课文。3、提问题。

  一、例行的“金话筒”节目,说说“找春天”的收获。老师在评价中有意识渗透认真观察收获大的认识。(照应课的结尾)

  二、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指导识字。(略)

  三、学习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反馈学生听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引导:大家听到的有很大不同,理解的'还不够。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自己读课文,谈发现。

  3、指名读、个人读、集体读结合,再读一遍课文,质疑。

  板书学生的问题。如: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她为什么让小燕子看了三次?

  引导: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里?谁来告诉我们呢?

  生:在书里面,我们自己找!

  师:对呀,就在课文中,在爱动脑筋会读书的同学的这里(指头,示意学生)用你最擅长的方式读课文吧。

  4、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速读)自由读书。老师巡回了解学生思考情况,及时指点学生深入思考。

  5、小组讨论,交流,准备派代表发言,阐述观点。

  6、交流答案。(略)

  7、改编课文,用对话的方式朗读,深入体会“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经典】11-02

语文教案[经典]09-05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