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4-11-06 07:18:5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

  2、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活动的快乐。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音乐《铃儿响叮当》

  2、红色和绿色苹果,苹果券,上面印有不同数量的圆点。

  3、小桥,小水沟,红绿篮子各2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教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苹果园里的老婆婆说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请我们帮忙捡苹果,你愿意帮帮老婆婆吗?

  教师:我们出发吧,瞧,前面有一座小桥,我们过小桥时候要小心哦。这里还有一条小水沟呢,我们一起跨过去。

  (二)捡苹果,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1、走进“果园”,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教师:苹果园到了,瞧,苹果掉了一地,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捡起来夹在衣服上,好吗?

  教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吧!

  2、感知苹果的数量。

  教师: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教师:谁的树上也是3个苹果的请上来,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请树上结了2个苹果的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教师:请你去找一找还有谁的树上也是1个苹果的。

  (三)送苹果,按颜色特征分类。

  教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苹果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教师: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绿苹果呢?

  教师:送苹果宝宝回家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红苹果我送你回红颜色的家,绿苹果我送你回绿颜色的家。谁先来试一试?

  教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对不对?

  (四)送礼物,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

  教师:老婆婆说,小朋友帮他捡回了这么多苹果,她要谢谢小朋友,这是她送给小朋友的`苹果券,券上面有几个点,你就可以拿几个苹果。拿完后请小朋友说说你的苹果券上有几个点,拿了几个苹果。

  教师:你的苹果券上有几个点?

  教师:小朋友都拿到苹果了,尝一尝苹果的味道怎么样。

  (五)结束活动教师:今天小朋友帮老婆婆做了这么多事情,开心吗?我们也累了,和老婆婆再见,我们回家休息休息吧。(幼儿随音乐原路返回。)活动延伸:

  数学区:在区域活动中练习颜色分类、按数取物等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

  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教师: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一个大西瓜,一个神秘的口袋)看着满头大汗的猴宝宝,猴妈妈赶紧给他们分西瓜,猴妈妈把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演示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图),你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吗?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教师:西瓜吃完了,可猴宝宝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他们想到了猴妈妈带来的神秘口袋,(电脑回放)其实这个神秘口袋中装的也是小猴子喜欢的水果,猜是什么?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看来,这个神秘口袋还没有打开,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1/4了。是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4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8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教师:不管1只小猴子最后拿到的是这里的2个还是这里的4个,他们拿到的都是这袋桃子的1/2、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3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4

  课题: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P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口算题

  2、请根据他们的特点分类。(学生汇报交流)

  3、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体验

  1、复习除法的意义。出示第35页第1题主题图:

  (1)看图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3)通过列式你觉得乘法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出示第35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出示第36页第3题复习除法应用题。

  (1)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6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5页第3题、第36页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6-25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6-19

数学优秀教案02-16

小学数学的教案07-22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0-19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经典)10-19

小学优秀作文最新10-28

小学音乐教案最新12-23

安全小学教案最新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