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21 11:39: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3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12

  8+()=13

  5+()=11

  7+()=14

  9+()=16

  6+()=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6=7

  想:10-6=4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2-09

一年级数学教案06-14

一年级比长短数学教案02-28

一年级数学教案:《乘船》06-0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1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07

一年级数学教案:减法06-02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2-24

一年级数学教案:动物餐厅06-05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