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时间:2024-10-21 10:58:40 教案 我要投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

  设计流程:

  一、感知铺垫阶段

  1、课前准备:学生翻阅有关儿童诗资料,获取诗歌的感性认识。

  2、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到外面去找春天,你们想到哪儿去找春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3、揭示课题:春天是多么美,62岁的冰心奶奶也去找春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她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诗为题,有诗一般的语言。教师板书:只拣儿童多处行

  4、整体感知

  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a.谁挑儿童多的地方走?b.为什么挑儿童的地方走?c.挑儿童多的地方去干什么?……

  补充课题的前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初步感知:a.放声读,读准生字新词,读完一遍的站起来继续读。(师巡视)

  b.放声读,遇到读不懂的'反复多读几遍,还是读不懂的做上记号。(师巡视)

  二、领悟品味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中的警句、重点段的研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说说、读读、议议等多种形式,投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并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

  中心问题:为什么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从课文中找理由。

  学生读、划、找。

  自由读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在研究、交流的基础上,抓住几个重点句: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一群关不住的小天使。

  2、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

  3、小小的身躯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

  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感悟到:因为我们最喜爱春天,春游中哪儿儿童最多,哪儿往往就是春景最浓、最美的地方……

  师:找儿童的句子,并且体会一下。

  交流。

  师:春光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感悟到:冰心奶奶,赞美的不仅仅是春光,而是借赞美春光来赞美我们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特性;赞美我们儿童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从中倾注着对我们少年儿童浓浓的爱……

  三、积累内化阶段

  本阶段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吟诵,逐步感受语言的内涵,切忌走过场。

  1、分层次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语段。

  2、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开放式积累。

  a.自由选择“读”、“背”、“默”等积累方式。(方式开放)

  b.自由选择积累的内容。(内容开放)

  c.交流积累的成果。(评价开放)

  3、回复课文,根据别人的积累成果大面积辐射。

  四、迁移、运用阶段

  教师在本阶段要准确把握教材,有重点、有计划、恰到好处到创设新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形成能力。

  1、请读过冰心其他作品的同学联系本文谈谈感受。

  初步把握冰心作品的特点:童心母爱自然美

  2、教师简介冰心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小桔灯》、《寄小读者》等。下发《小桔灯》原文。

  3、延伸。

  a.阅读《小桔灯》,交流。

  b.仿写:春天美好景色的片段。(赞美春天的无限生机)

  c.写一篇读后感。

  d.组织主题班队活动:“充满童心的老人”读书交流会。

  设计理念: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一些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而这些句子(所谓的警句)都是课文的精华、重点。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些警句,进行框架设计并且抓住它展开教学活动,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纽”、“旺”、“肢”、“匣”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的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苏教版五下语文教案--2.只拣儿童多处行。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习导航:

  1、查字典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2、搜集有关冰心奶奶的故事。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相关的教学课件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6、交流总结。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完成《习字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相关文章: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01-21

小班拣豆豆教案12-12

山行优秀教案01-31

《琵琶行》教案05-24

琵琶行教案08-29

《山行》教案(优)07-17

《红灯停绿灯行》教案06-10

钱塘湖春行的教案09-02

《古朗月行》教案04-02

钱塘湖春行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