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认识白天、黑夜
二、活动名称:
◎白天和黑夜
三、活动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并分辨白天和黑夜。
2.能基本区分白天和黑夜的典型特征及事件,感知白天黑夜的轮回交替。
3.能初步理解时间概念,初步感知时空关系。
四、活动准备:
1.学具准备:天空:太阳、月亮、星星、云朵。
2.图画准备:白天、黑夜的典型特征图及事件图、黑灰白蓝四种色纸。
3.《园内活动本》第一册第21、22页
五、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教师和幼儿互相问好。
2.走线活动,播放背景音乐。线上游戏:我的一天。边走边轻声说儿歌:“太阳起得早,白天暖烘烘,幼儿园里问声好,老师朋友笑嘻嘻。太阳落西山,黑夜开路灯,洗澡刷牙睡觉喽,爸爸妈妈道晚安。”
(二)集体活动
1.设置情境:小朋友们,昨天老师碰见了一只小猫。小猫告诉老师,它在白天睡大觉,晚上起来抓老鼠。你们在什么时候睡大觉?什么时候来幼儿园呢?
(白天来幼儿园,晚上睡大觉。)
2.展示教具:小朋友们,请你们看一看,这幅图画是白天还是黑夜呢?(PPT或大图展示白天)这幅图画的是白天还是黑夜呢?(PPT或大图展示黑夜)
3.提问思考:
◎提问1:说一说,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这是白天?从哪里看出来这是黑夜的?;
◎提问2:第一幅图里有谁?他在干什么?第二幅图里有谁?他在干什么?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做这些事的?;
◎提问3:白天的时候有太阳还是月亮?黑夜的时候有太阳还是月亮?白天的时候有云朵还是星星?黑夜的时候有云朵还是星星?太阳和月亮可以同时在白天或黑夜出现吗?云朵和星星可以同时在白天或黑夜出现吗?;
4.操作学具:
让幼儿拿取天空学具,取下太阳、云朵、月亮、星星。第一步,让幼儿分一分,什么是白天出现的?什么是黑夜出现的?第二步,请幼儿对照PPT或图画,将太阳、云朵和白天的图画搭配,月亮、星星和黑夜的图画搭配。第三步,出示自制的天空,按照天空的颜色(一个是蓝色的天空,一个是黑色的天空,即一张蓝色纸一张黑色纸)进行搭配。
(三)分组活动
请为幼儿准备黑、灰、白、蓝四色的纸,作为白天和黑夜的天空。先问一下幼儿哪种颜色的纸代表的是白天的天空?哪种颜色的纸代表的`是黑夜的天空?(黑、灰色代表黑夜,白、蓝色代表白天。)
第一组:发白色的纸,制作白天的天空,请将太阳和月亮贴在白色的天空上,再用画笔装饰一下白天的天空。
第二组:发蓝色的纸,制作白天的天空,请将太阳和月亮贴在白色的天空上,再用画笔装饰一下白天的天空。
第三组:发黑色的纸,制作黑夜的天空,请将星星和月亮贴在黑色的天空上,再用画笔装饰一下黑夜的天空。
第四组:发灰色的纸,制作黑夜的天空,请将星星和月亮贴在黑色的天空上,再用画笔装饰一下黑夜的天空。
(四)游戏活动(可选择)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一个太阳公公、一个月亮阿姨、若干云朵姐姐、若干小星星弟弟。若干小花朵、若干小蝴蝶和小蜜蜂、若干萤火虫和小蝙蝠。老师做旁白。“美丽的小花园里,有很多漂亮的花朵。天亮了,天空中的谁来了?太阳公公和云朵姐姐来了。白天,小花朵的伙伴是谁?是小蝴蝶和小蜜蜂。天黑了,太阳公公和云朵姐姐回家了。这时候天空中谁来了?月亮阿姨和小星星弟弟来了。黑夜,小花朵的伙伴是谁?是萤火虫和小蝙蝠。”
(五)总结整理
1.总结:美丽的天空真奇妙。白天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白云,太阳出来喜洋洋。黑夜到了,黑黑的天空挂繁星,月亮出来微微笑。你知道天空什么时候变白什么时候变黑吗?小朋友们,请自由活动的时候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你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
2.收学具:发给幼儿小袋子,请幼儿将学具放进小袋子。
六、活动延伸:
1.完成《园内活动本》第一册第21、22页。
2.组织幼儿说话活动,说一说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
3.布置家庭作业,完成《家庭练习本》第一册第21、22页。
4.展示幼儿绘制的四色天空作品,互相欣赏与评价。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故事的幽默、有趣、丰富词语“贪吃、吞”,尝试用语言“他看见一只,就啊呜一口把,吞下去了”,和“有。。。,有。。,还有。。。”讲述故事内容。
2、对哈罗德“贪吃”的本领感兴趣,乐意想象并尝试用动作大胆表现。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重点难点:
学会用“有。。。有。。。还有。。。”和“他看见一只。。,就啊呜一口把。。吞下去”造句;乐意复述故事内容、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PPT课件、哈罗德的头饰
活动导入:
T:今天,殷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客人,它来了(出示图片蛇)
S:蛇
T:它的名字叫哈罗德,宝宝们记住了吗,它叫什么?
S:哈罗德
T:它是一条特别贪吃的蛇,谁知道贪吃是什么意思?
S:就是特别能吃东西的蛇
S:就是吃不饱的蛇
S:就是很贪吃,很想吃的蛇(老师引导就是很想吃的,很要吃的'蛇)
活动过程:
一、播放第一张幻灯片
T:春天来了,冬眠了一整天的哈罗德醒来了,它可饿坏了,瞧,它从上到下,从头到尾都是空空的,肚子瘪瘪的。你们猜猜在这个时候哈罗德最想干什么呢?
S:(大家一起举手,那就一起回答吧)吃东西
T:它这个时候非常想吃到可口的食物,于是扭着自己的身体就出去找吃的了,我们跟着它去看看,看它能找到什么食物
T:哈罗德看到谁了呢
二、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S:兔子
T:你们觉得饿扁了的哈罗德看到兔子会怎么想呢?
S:它想把它吃下去
S:好一个美餐啊(太像个哈罗德了)
S:好好吃啊
T:哈罗德会不会吃掉小兔子呢?我们来看一看
三、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T: “它看见一只兔子,啊呜一口,把它吞了下去”。看了图我们宝宝知道了吗,哈罗德吃掉了兔子,哈罗德是怎么吃的啊?(教师再次表演它看见一只兔子,就“啊呜”一口,把兔子吞了下去)现在我来做这只兔子,你们来做这只贪吃的蛇,怎么吃啊,我们一边讲,一边做动作表演出来(再次提醒要讲出来)
师生互动,第一遍孩子只做了动作没有讲出来,老师提醒以后做了第二遍,动作准确,语言准确。
T:哈罗德可是一条贪吃的蛇,特别能吃,才吃了一只小兔子怎么够呢,它摸了摸肚子,啊呀,还是好饿啊,于是哈罗德继续往前走,这次它又看见了谁呢?谁来大胆的猜猜看?
S:小猪、小猴、小鸡、小鸟
T:它到底看见了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播放第四张幻灯片
S:凤凰、小鸟、长颈鹿
T:哦,这是一只什么鸟,注意看它的尾巴,上面有孔雀翎,原来哈罗德看见一只孔雀,你们觉得哈罗德看到孔雀河长颈鹿会怎么样呢?
S:吃掉他们、把孔雀吃掉了
T:那贪吃的哈罗德是怎么吃掉孔雀的呢,谁愿意来当当哈罗德,表演一下。
五、给幼儿戴上哈罗德头饰
S:啊呜一口把孔雀给吞下去了(引导幼儿边说故事边做动作)
T:谁再来吃一吃长颈鹿呢
T:长颈鹿个子那么高,你嘴巴张这么小能把他吞下去吗?来,嘴巴张大一点。
T:真是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
你们觉得贪吃的哈罗德这时候吃饱了吗?它还会继续吃吗?
S:会
T:这可是一条特别贪吃的蛇,它摸了摸肚子,还是好饿,于是又往前走,猜一猜哈罗德还会遇见谁呢?
S;老虎、狮子、小羊
T:哈罗德到底吃下了谁呢,原来哈罗德又接连吞下了大象、狮子还有袋鼠妈妈的一家。数一数哈罗德吃了几只动物啊
S:点数,7只、6只
T:到底是7只还是6只,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共7只)
T:哈罗德吃的动物真多呀!有“兔子”,有“孔雀”,有“长颈鹿”,有“大象”,有“狮子”,还有“袋鼠”。
(教师说“有”用手指着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六、播放第八张幻灯片
T:这是什么地方呢
S:哈罗德的肚子里
T:动物全都在干什么呢?
S:睡觉
七、播放第九张幻灯片
T:哈罗德打了个哈欠也要睡觉了,这时来了一只什么
八、播放第十张幻灯片
S:虫子
T:今天我们跟着哈罗德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猜一猜
S:小虫子会咬哈罗德的肚子;哈罗德可能会吃掉那个小虫子
九、播放11、12张幻灯片
T:小虫子跳上了哈罗德的鼻子,“阿切”,哈罗德把吃掉的动物都喷出来了,喷到了哪里呢
S:马戏团
T:知道马戏团是干什么的吗?
S:看动物表演的;看动物演马戏的
T:马戏团的老板看到一下子看到来了这么多动物,高兴的说,哈哈,哈罗德给我送来了这么多的好演员啦!
T: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S:喜欢
T:为什么
S:情节很有趣
S:因为哈罗德肚子饿的时候一口把兔子吞下去了
S:我喜欢小虫子,它让哈罗德把动物都喷出来了
T:接下来我们要表演一个游戏(分角色,老师扮演哈罗德,其他人扮演小动物,戴上图片头饰)
T:你看看你是谁就做出它的动作让别人看出来(老师和学生进行表演并结束)
小百科:吃是指用手或工具(筷子,叉子,勺子等)把食物送进口腔,经过牙齿咀嚼后下咽经食道管进入胃里,再由消化系统完成整个消化过程。
中班教案 篇3
一、分析素材
在《我爱我家》这一主题中,有一段素材是以材料包中的材料为基础排列数字卡,制作“点子电话卡”。分析教材,要求幼儿认识9以内的数字并数数,同时根据要求点读出相应的数字,这又要求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要理解。所以依据此素材可以设计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为了在活动前丰富幼儿经验,提供幼儿兴趣,教材很好的给我们提供了指导方向。首先可以在制作纸杯电话,这样简单又好玩的东西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其次搜集各种电话机的玩具、模型、图片等,丰富幼儿对现代通讯工具的了解。
二、设计意图
打电话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幼儿已经了解打电话的一些常识,并且对打电话有较强兴趣。中班幼儿已有初步的数量概念,但还不能完全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数量与数字的匹配也是对中班幼儿的要求。所以将“打电话”这一游戏情境贯穿整个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有趣外,还通过让幼儿破译电话号码,学习数数,进一步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物对应。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体验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有趣;
2、学习9以内的数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尝试数物对应。
活动重点:学习9以内的'数数;
活动难点: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尝试进行数物对应。
活动准备: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数字卡片、笔。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活动过程
价值分析
一、导入
马上要中秋节了,老师很想念远方的亲人,怎么办呢?
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二、了解电话号码
1、打电话需要什么呢?(电话号码)
2、(出示电话号码)电话号码是由什么组成的?(数字)有几个数字?(8个)
3、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是多少?
(请幼儿在黑板上用数字排列自家的电话号码,幼儿念一念,数一数有几位数字)
小结:数字的不同排列,得出的电话号码也不同。
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知道家中固定电话由8个数字组成,可以排列出很多不同的电话号码。
三、破译电话号码
1、(出示用数量符号代替数字的号码)
咦!老师这里有一个电话号码,可是我有点看不懂,你们知道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吗?(要求幼儿根据数量讲出数字)
2、幼儿破译
这里有姐姐和哥哥的电话号码,请你们去破译出来,给他们打个电话。
你还可以编一个电话号码。
提出悬疑,在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中学习点数、数物对应,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四、特殊号码
我们知道的电话号码除了是8个数字以外,还有几个数字的电话号码?
1、3位数:110、120、119、114等,分别了解其用途;
2、手机号码11位数(举例说明)
回归生活,发现不同位数的电话号码,体验数字带来的乐趣。
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活动环节设计上我是一步步深入的,从了解电话号码,到破译电话号码,让幼儿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活动前做了一些准备,请幼儿回家去了解家里的电话号码,但是很多孩子因为是外来子女家中并没有固定电话,他们记住的一般是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活动第一、二环节没有什么问题,幼儿都能理解。有问题的是第三环节破译电话号码,幼儿首先对于这样的一个形式不理解,看不懂这是什么东西,花了较长时间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另外这份操作材料有一定问题,中班幼儿还不会写数字,他们破译出了数字却不会写,所以我请他们同样用符合来表示,比如画线,很多孩子之后记录时虽然不会写数字,但也用符合记录的非常正确。同时在操作时我发现本班幼儿能力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好的孩子能够按照老师要求完全正确的完成,而有不少孩子在老师几次讲解后还不知道做什么,操作时只是在空格上乱涂。这些孩子不仅要提高点数能力,还是培养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由来: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观察、探究事物现象的能力,并对事物的变化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能提出、尝试解决问题。根据本班幼儿关注颜色这一兴趣点,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色彩、了解色彩的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关注性,因此我们制定了“七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初步了解自然环境中的色彩及与人类的关系,
2、 引导幼儿认识并尝试使用各种色彩,有意识的尝试各种色彩的搭配。
3、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颜色的不同变化,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操作能力。
4、 引导幼儿了解色彩在人和动物眼中的不同,激发幼儿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1、 大自然中有什么颜色?
2、 什么叫冷色和暖色?
3、 三原色怎样班出不同的颜色?
4、动物眼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
室外环境
各种植物、动物等
图书、颜料
颜料、配色板等
图书、光盘等
图书区:各种景物、事物图片等。电脑区:景物光盘等
美工区:幼儿绘画,涂色等活动。
美工区:水粉颜料绘画、配色板等活动。
图书区:有关知识的图书,引导幼儿阅读。
1、家长带领幼儿到户外游玩观察。
2、家庭绘画活动等。
家长与幼儿共同玩配色游戏。
3、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相关信息。
户外景物资源。
相关图书、光盘。
络信息资源等。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
认识向日葵的构造及特性。
活动准备:
主题爆米花、儿歌读本、儿歌掛图、互动式教育光碟。
太阳图卡、花朵(如:向日葵、百合花等)。
活动过程:
1. 老师事先购买几朵花形不一样的花朵,如:向日葵、百合花、鬱金香等(活动结束后,花朵留下,作為下一个活动使用)。
2. 老师询问幼儿春天到了,你曾看过哪些花,再翻开主题爆米花P.1~2,请幼儿找一找油菜花、樱花和杜鹃花分别在哪裡,老师再公布答案。
3. 取出事先购买的花朵,与幼儿一起欣赏、讨论花朵的外形、顏色、味道、这些花朵的外形像什麼。
4. 欣赏完这些花朵,询问幼儿还有哪些花朵是你认识的?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花。
5. 取出向日葵介绍它的构造:外围一圈是黄色的`舌状花瓣,中间黑褐色的花心部分,是由无数个筒状花聚集而成,每一个筒状花有五枚雄蕊和一枚雌蕊构成,当筒状花成熟后会结出灰色或黑色稍扁的矩卵形或椭圆形瘦果,瘦果成熟了,整个头状花就会向下低垂,便可採收了。
6. 老师告诉幼儿向日葵的臺语就叫做「日头花」,它很特别,会跟著太阳转动方向,老师可以搭配太阳图卡〔附一〕表演向日葵转动的过程,让幼儿体验向日葵的特性。
7. 展示儿歌掛图,播放儿歌「杜鹃花」〔附二〕,请幼儿一边表演动作,一边唱歌。
评量
1.乐於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
2.能知道向日葵的构造及特性。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画下喜欢的花朵。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 认识吃零食的坏处。
. 尝试续编故事,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 《鼠弟弟不见了》故事图片(见材料制作)。
活动内容
形式:集体/小组
1. 出示《鼠弟弟不见了》故事图片,讲故事:
鼠妈 妈说:“开饭!”鼠哥哥连忙洗手,然后帮忙摆放餐
具。哇,今天鼠妈 妈做的`晚餐真丰盛,有冬瓜鱼尾汤、肉片炒菜和西红柿炒蛋,看来特别好吃啊!鼠哥哥说:“爷爷吃饭,爸爸吃饭,妈 妈吃饭……咦,鼠弟弟呢,为什么鼠弟弟不来吃饭?”
2. 请幼儿猜猜鼠弟弟为什么没来吃饭。(自由回答。)
3. 请幼儿给《鼠弟弟不见了》创编故事结局。
4. 总结鼠弟弟不吃饭的原因,引导幼儿知道吃太多零食有什么坏处。
(肚子痛、对牙齿有害、不想吃正餐等。)
活动建议:
将《鼠弟弟不见了》的故事内容及结局画下来,制作成图书,幼儿可在平时的自由活动中结伴讲述,加深幼儿对吃零食坏处多的认识。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原地踏步走、齐步走、跑步走、立定、稍息等。
活动准备:
自制的遥控器、方向盘
活动过程:
1、引题。
引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玩"看谁是个木头人"的游戏。
师幼边念儿歌"看谁是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边做游戏。
2、介绍玩法
幼儿商量,确定一人当遥控师,一人当检验师,其余幼儿当机器人。游戏开始,"遥控师"手按遥控器,发出各种指令,如向前一步走、踏步走、倒走、立正、稍息等。"机器人"则按照"遥控师"的.指令一步步行动,反应越快越好,反应太慢或做错动作,均视为出故障。"检验师"检查,发现故障马上喊"停",并立即手持方向盘开着"汽车"上前"维修"(拍拍肩、摸摸头等)。然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3、交代规则。
"检验师"喊"停"时,所有"机器人"都不能动。
4、活动推进。
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逐渐加快发送指令的速度。
5.放松活动。
组织幼儿模仿机器人的各种动作。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诗歌。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美丽的翅膀”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有什么会飞呀?(鼓励幼儿说一说:小鸟、飞机、蜻蜓、蝴蝶……)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能飞行吗?(引导幼儿说一说)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也能飞翔,你最想做什么?
2.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飞行的乐趣。(教师引导:“飞呀飞,我们飞到哪里了?”)
3.师:猜一猜,你能飞到哪里去呢?你最想做什么?
(二)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出示ppt 课件,幼儿观看ppt,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说一说,“我”都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
1.师:小朋友,如果你能飞,也飞到了蓝天上,你最想变成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也飞到大海上,飞到森林里,最想变成什么?
3.小结:哦,原来想象是这么神奇,我们想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想变成什么就能变成什么。
4.幼儿观看ppt,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三)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启发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1.师:小朋友,,老师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哪里,变成什么?(幼儿大胆表达,扩展思维)
2.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双翅膀。(教师帮幼儿带上翅膀)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长上翅膀之后,想象力一定会更加丰富了。
3.师: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模仿飞一飞,相互交流一下自己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
4.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尝试仿编(教师适时引导,并给予鼓励)
(四)展示仿编的诗歌
师:长有翅膀的.小朋友,你们快点飞成一对吧!谁能飞到老师的面前,告诉老师,刚才你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老师用笔帮你记录下来。(引导幼儿展示自己)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拿起手中的画笔,把自己长上翅膀想到的画下来送给爸爸妈妈看。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12-22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经典)中班教案09-02
(精选)中班教案09-15
[精选]中班教案08-25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08-03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