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教案

时间:2024-08-06 08:23:0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玉米》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玉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玉米》教案

《玉米》教案1

  一、目标:

 1、认识玉米植株,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2、知道玉米是粮食,可以做成许多玉米食品,它们营养丰富,是绿色保健食品。

  3、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玉米植株的基本外形和玉米棒上玉米粒排列的规律

  二、准备:

  1、长有玉米棒的玉米植株若干

  2、水粉画颜料

  调色盘 擦布 幼儿用书

  3、幼儿每人一个玉米棒(事先放于桌子上)

  4、玉米食品:玉米糖

  玉米果冻 玉米面包 玉米香肠 爆米花等

  三、过程:

  (一)、引题

  1、老师有个谜语想请小朋友猜一猜,好吗?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脱下绿袍子露出黄珠子(谜底:玉米)

  2、对了,是玉米,那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玉米吗?(喜欢)那谁来说说看,你吃过的玉米是什么样子的?(一颗一颗的,黄黄的,也有白色的

  —————)

  3、老师在每一张桌子上也放了玉米棒,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观察一下玉米的样子。(幼儿自己观察。)

  (二)、出示实物

  A、了解玉米棒的特点

  1、老师手上也有一株玉米,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

  2、老师小结:玉米外面有一层淡绿色的叶子,叫做苞叶,那我们把苞叶剥去,可以看见玉米须和排列整齐的玉米粒。我们常见的玉米粒有黄色或乳白色的`,最里面的叫玉米芯。

  B、了解玉米的植株的特点

  1、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玉米是种在哪里的呢?是在河里呢,还是在池塘里呢,或者是在其他地方?(种在地里的)

  2、对了,玉米啊,它是种在泥土里的,而且它很耐旱,不像小花、小草那样经常要浇水的

  3、而且玉米的杆很粗壮,杆上有节,叶子又宽又长是绿色的,那玉米棒又是从哪长出来的呢?谁来说说看?(是从叶子和茎交接处长出来的)

  C、了解玉米的食用价值

  1、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玉米是在什么季节收获的?”(秋天)对了,玉米啊是在秋天收获的,现在就是秋季,所以我们能吃到很多的玉米。那你是用什么办法把生的玉米变成熟的呢?是煮着吃呢,还是蒸着吃呢?

  2、哦,原来玉米有这么多的吃法。那如果玉米棒变老了,玉米粒能干什么呢,玉米芯又能干什么呢?(玉米粒可以喂小鸡;玉米芯可以当球来踢,也可以当手榴弹扔。)

  老师小结:我们把玉米粒一颗一颗的剥下来,磨成粉,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玉米食品,还可以把玉米芯做成饲料。

  3、出示各种玉米食品:

  玉米糖 玉米果冻 玉米面包 玉米香肠 暴米花。

  4、玉米不但可以做成许多玉米食品,而且它还营养丰富,是绿色的保健食品。那我们能不能把这绿色保健食品画下来呢?(能)

  (三)学习点画玉米棒

  1、那你们说说看用什么方法画?(蜡笔、水彩笔

  ———)

  2、老师有个更好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我呢要用手指来画,请仔细看了。

  3、教师示范并讲解:先用食指蘸一点颜料。然后一点点画上去(教师再次出示玉米棒,提醒幼儿画的时候要注意玉米粒与玉米粒之间的距离要密,一粒紧挨着一粒。

  从小的那边画起,快到中间部位就用大拇指来画。)

  4、老师画得玉米棒好看吗?(好看)你们想不想用手指来画一画啊?(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画的时候颜料要小心,不要画到衣服上、还有桌子上。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同伴间互相评价。

《玉米》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6自然段;学会4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辅导。

  2、组内自主识字。教师要注意发现会学习的小组,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采用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挑读等形式,大面积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4、送生字宝宝回家,点人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5、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相机学习1—6自然段,读好两句话。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读出自信。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读出仍然自信,并不灰心的样子。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胖、冷、如、叹”五个字,问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最会记哪个字?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胖”,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生字,学写“差、荣、季、止”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懂得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自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疑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最后的玉米》)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6自然段。你觉得这个玉米是一个怎样的玉米?(板书:自信)

  二、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那这个玉米后来怎样了呢?快让我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1、把你知道的在小组里说给小伙伴们听听。(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随机出现)

  (1)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了,只有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a、书上有个词就是写他心情的.你找到了吗?(贴词语卡片“心灰意冷”,指名读。)

  b、指名读第7自然段。(学生评读)

  c、让我们一起读读第7自然段,把玉米现在的心情读出来。(生齐读)

  (2)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着脑袋。

  a、你从哪些地方知道他很孤独?(指名读句子)

  b、出示词语“孤零零”。(指名读)

  c、指名表演他在秋风中无奈地晃着脑袋的样子。(生表演,体会“无奈”。)

  d、指名读句子。

  e、你能评价一下你读得怎么样吗?

  过渡:你们看,别的玉米都被摘走了,就剩下他了,多么孤独呀!你们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吗?

  (3)师生合作读。

  师: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生:现在已经干透了。

  师:原先长得水灵灵、黄灿灿的果实——生: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硬了。出示词语“水灵灵”“黄灿灿”。

  (4)请所有的女同学读他原来的样子,所有的男同学读他现在的样子。(男女生对比读)

  (5)过去“水灵灵”“黄灿灿”的他,现在变得又干又硬了。看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他会怎么想呢?贴词卡“一无是处”。(指多名学生读)

  过渡:看到自己的样子,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全身没有一点优点,越来越不自信了。真是一无是处呀!指名读句子。

  3、瞧,那个玉米现在正在干什么,大家继续读读课文。(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差的。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烂掉为止了。”

  (3)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为什么?(抓住“连连叹气”、“抱怨”来体会)

  (4)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4、过渡:不知多少天过去了,老婆婆又来到了玉米地里。她来干什么呢?赶快读读后面的两个自然段吧!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学生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看看课文的这幅插图,想想老婆婆会怎样夸奖他呢?

  (3)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谁愿意再来读读?

  (4)玉米听到老婆婆的夸奖,他是怎么说的呢?(学生自由读玉米说的'话)(师生评价)

  (5)老婆婆的话让他重新自信起来。重新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板书:自信)

  (6)让我们一起谢谢老婆婆吧!(学生齐读)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最后的玉米是最棒的吗?

  2、你们想对最后的玉米说点什么吗?(教师扮玉米)师:谢谢你的祝福,我明年一定会大丰收。

  过渡:我们的同学也是最棒的,不仅课文读得棒,字也会写得很棒。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写字乐园吧!

  四、写字乐园

  昨天我们已经学写了这节课中4个左右结构的字,今天我们还要学写这样几个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

  2、你想记哪个字就记哪个字。还有什么地方想给同学们提个醒?(学生自由识记生字)

  3、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差”“荣“)

  4、教师范写。要求:在老师写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看。

  5、学生练写。

《玉米》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有参加手工活动的愿望。

  2、孩子能创造性的进行玉米粒粘贴不同的图案,提高孩子的粘贴技能。

  二、活动准备:

  水彩笔 画纸 玉米粒若干 双面胶 钢琴曲《秋日私语》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语:我们刚才吃了这么多好好吃的玉米食品,我们还可以用玉米来画画,你们觉得玉米可以怎么画画。

  一、出示范例,激发孩子粘贴的兴趣。

  师:你能看出这幅漂亮的图画是怎么做成的?我们一起来做好吗?

  二、孩子创作性粘贴。(放轻音乐《秋日私语》)

  1、提示孩子先在图画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用玉米种子进行粘贴。粘贴的时候要把玉米平滑的那一面粘贴在纸面上。

  2、鼓励孩子创造型的.粘贴出不同的图案,粘贴时注意正确使用胶水。

  3、粘贴结束后,展示孩子的作品,并请孩子讲一讲自己的粘贴画。

  活动反思

  由于第一课时,幼儿已经接触过玉米,对玉米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比较感兴趣,因此,第二课时开展了这一活动。这个活动让幼儿对玉米有了更深的兴趣。但是,由于幼儿的绘画技能有限,只能画出有限的图案,因此,效果还不能完全显现出来,但是幼儿在粘贴玉米粒的时候非常认真和仔细。

《玉米》教案4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做事动作快,不浪费时间。

  2、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珍惜时间,才能干好每一件事。浪费时间,就会一事无成。

  活动建议:

  一、讲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树林里住着猴哥和猴弟,它俩最爱吃玉米。有一天,它们去偷农民伯伯的玉米。结果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进行讲述)

  二、提问故事内容,加深印象。

  1、猴哥猴弟被农民伯伯发现它俩偷玉米,打了它俩一顿后,猴哥和猴弟想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2、猴哥和猴弟的玉米收了吗?为什么?

  三、教师再讲述一遍故事,听一听猴哥和猴弟种的玉米为什么一个也没有?

  四、帮助猴哥和猴弟怎样做才能把玉米种的更好?

  教育幼儿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要浪费时间。

  附:故事

  猴哥猴弟种玉米

  树林里住着猴哥和猴弟,它俩最爱吃玉米。你瞧它俩一大早就钻进农民伯伯的地里,刚想掰玉米,农民伯伯看见了。抡起扁担把它俩狠狠地打了一顿。

  猴哥眼珠骨碌碌一转,说:"明年咱们自己来种玉米吧!"猴弟说:"好,自己种上玉米,就不怕没有吃的了!"

  春天到了,猴哥和猴弟在小河边种起玉米来。它们先翻地。才干了一会儿,就觉得累了。猴哥说:"干活真累呀!"就往地边一躺。猴弟说:"可不是!"也往地边一倒,直到太阳下了山,才起来,把种子往地里胡乱一撒就回家了。

  猴哥说:"从明天起,咱们轮流下地吧!明天你先去!"

  第二天,猴弟下地去了。它想,哥哥偷懒,让我来干活,我才不当傻瓜呢!它吱溜一下,跑到树林里玩到天黑才回家。

  第三天,轮到猴哥下地,它走到地里一看。开口就骂:"真是个懒虫,它干什么活了?它不干,让我干,我才不当笨蛋呢!"也跑到树林里玩到天黑才回家。

  后来轮到谁下地,谁就到树林里去玩到天黑才回家。

  一天一天过去了。有一天,猴哥猴弟走过农民伯伯的.玉米地,看见玉米棒长得又大又壮,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猴哥说:"瞧,玉米都长这么大了,咱们的玉米也该长大了 "。猴弟说:"对,吃起来,喷喷香!"它们连忙摘了几张大芭蕉叶,做了一个大口袋,准备装玉米。

  猴哥猴弟来到它们的玉米地一看,可傻了眼:地里全是野草,玉米呢?细细再一找,才在野草丛中找到几颗玉米秆子,又矮又细,一个棒子也没长。这是怎么回事呀?猴哥睁大眼睛看着猴弟,猴弟也张大嘴巴瞧着猴哥。

《玉米》教案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长期持续观察中了解玉米生长过程

  2、在种植、管理、观察中发展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

  3、体验种植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玉米调查表

  物质准备:玉米种子、种植工具(小铲子、绳子、锄头、水壶、薄膜)

  活动过程

  一、选种

  1、教师事先准备尽可能多样性的玉米种类。(活动准备环节已做好)

  2、幼儿观察不同玉米种子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种类的玉米。

  师:小朋友们,种玉米前我们先来认识玉米种子,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种子。

  幼儿分析比较

  3、按照幼儿意愿自行选择种子。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有这么多玉米种子,那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

  二、播种

  1、师:今天我们请来了XX奶奶来见我们种玉米,我们先认真听园艺奶奶讲一讲,种玉米的.方法。(事先邀请一名种植经验丰富的家长来园助教种玉米。)

  2、师:好了,园艺奶奶讲解完了,你们回了吗?要先开垦土地,然后放2—3粒玉米种子,然后距离20厘米样子再放第二组,最后把泥土盖上,现在我们请园艺奶奶帮忙开垦一条道出来。(家长助教协助幼儿开垦土地)

  4、幼儿播种

  5、师:好了,小朋友的玉米种好了吗,那我们给他浇一点水吧。

  三、认养玉米种子

  1、师:小朋友都亲自种下了玉米,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名牌,你们可以自己把自己的名字插在玉米种子旁,以后这棵玉米就是你的了,你要照顾好他呦!

  2、幼儿插名字牌

  3、师:现在和你的玉米说说话,聊聊天吧。

  4、和玉米告别,回教室。

  活动延伸

  每天来玉米地观察玉米生长情况。

《玉米》教案6

  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2、能有兴趣地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丰收喜悦时的样子。

  准备:

  盒子一个、玉米粒若干、玉米一根

  过程:

  一、游戏:猜猜这是什么?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装着玉米粒的盒子并摇晃)我这里有一样有趣的东西,听——哗擦哗擦的声音,里面会是什么呢?

  2、教师倒出玉米粒,并进行介绍。

  3、提问:

  (1)你们知道玉米粒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2)你觉得这一粒一粒的玉米像什么?

  (3)你知道玉米是什么时候丰收的?

  二、学唱歌曲

  1、玉米棒想来介绍一下自己,教师念儿歌,熟悉歌词内容。

  2、提问:你刚才听见玉米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3、刚才有的小朋友没听清楚,让我们再来听一次。(边出示教具边念儿歌)

  4、请幼儿自由说一说。

  5、玉米棒的儿歌真有趣,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幼儿念歌词)

  6、陆老师想如果把这首有趣的儿歌唱出来,肯定更有趣。(教师范唱歌曲)

  7、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幼儿学唱歌曲两遍)

  三、品尝玉米

  1、小朋友你们吃过玉米吗?你们知道玉米可以怎样吃?

  2、你们知道玉米有什么营养。(玉米棒就像一把扫把,可以把我们人体内的垃圾扫掉,让营养都被我们人体吸收,所以小朋友要多吃玉米)

  3、今天陆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煮好的玉米,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欢迎他们出来。(学唱歌曲)

  4、洗手品尝玉米。

  歌曲:玉米娃娃

  作者:陆萍

  1=C2/4

  565︳365︳3565︳132︳

  玉米杆,像妈妈,怀里藏着胖娃娃;

  565︳365︳3565︳132︳

  胖娃娃,金头发,一笑露出小牙牙;

  5555︳653︳5561|32|1—||

  秋天唱起丰收歌,欢欢喜喜进农家。

《玉米》教案7

  一、选材新颖,抓住幼儿兴趣点,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此数学活动结合季节和生活,扩充孩子的生活经验。而徐老师就是从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知道玉米是幼儿很熟悉的,但是对于颗粒排列的特点并不了解,为此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自由探索、同伴互助、总结经验等方法,帮助孩子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知玉米种子的环形排列方式,并能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识并记录正确计数从而发现玉米排列的规律。

  既激发了幼儿解决困难的信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在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玉米,提供每位幼儿一人一段玉米,让幼儿观察玉米种子是怎样排列的,并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玉米列数并记录结果。

  在第三环节中,教师再次给幼儿提供新的玉米段,再次数玉米的列数,并记录结果。

  《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些材料应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它们;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徐老师为孩子准备了以下操作材料:玉米小段若干、大头针、橡皮泥、发夹、笔、牙签等辅助物若干、记录表、笔。

  让孩子大胆的尝试数玉米,并感知玉米的基本排列形式。而其中的表格的记录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验证了幼儿的探索的结果,更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种复习。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本次活动中,徐老师将活动目标设为以下两点

  1、感知玉米种子的环形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识并记录正确计数。

  2、学习分析记录结果,发现玉米排列是双数的规律,感受大自然中数量有序出现的神奇效果。

  活动的过程应该是为目标而服务,为了更好的去完成预设的目标,在本次活动中,徐老师将目标贯穿在活动的过程中,重难点目标在活动中体现较明显,多次有递进性的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数玉米的方法,并根据幼儿的记录,发现玉米排列的规律。

  四、环节比较清晰,具有递进性

  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自己的方法来数玉米列数并记录记录,然后请幼儿用讨论出来的方法进行数玉米列数并记录方法,最后再提供新的玉米段进行数数并记录发现规律。《纲要》指出,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知识经验的主动构造者。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都能主动去学,达到了《纲要》中指出的“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建议:

  由于个体差异,有个别幼儿能力弱、动作慢,与集体活动不太合拍。教师可以多注重一下幼儿的个体差异。

  活动中,幼儿自由散漫的现象比较严重。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数玉米》主要是让幼儿练习环形数数。我主要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办法数出玉米有几排,并且做好记录。之后,请幼儿集中交流。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第二个阶段主要是请幼儿再次观察并记录,引导幼儿点数首尾相接的玉米列数,从中发现玉米列数是呈双数排列的科学规律。整个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会了观察并且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但是活动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由于我准备的玉米段是头尾排数不怎么整齐,影响了孩子们准确的数出列数。因此,下次还是要选取玉米中间的段数比较好。此外,孩子们的集中时间太慢,我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后迅速坐下来。

《玉米》教案8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及行为,理解画面内容。

  2、探索黑熊种玉米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尝试进行排图讲述活动。

  3、乐意用乐器为小动物伴奏,体验庆丰收情景。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小黑熊玩具一个,玉米棒一个。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主题

  师:秋天到了,农田里的庄稼丰收了,你知道哪些农作物成熟了?你知道这些庄稼是什么时候播种的吗?种下去要做哪些事情呢?

  师:出示玉米和小熊,一起读有趣的故事。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自主阅读画面,探索发现存在的'问题。

  师:看图说说故事里有谁?他在做什么?你觉得故事中黑熊应该怎样种玉米?

  幼儿自主阅读,然后与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3、探索正确的排图方法,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师:你觉得黑熊重玉米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出正确的序列。

  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黑熊在地里做什么?

  (2)每天早上,黑熊到玉米地做什么?,累得怎样了?

  (3)这是什么季节?黑熊到玉米地做什么?你觉得他高兴吗?

  (4)收获了这么多玉米,黑熊是怎么做的?大家在一起是怎样的表情?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4、音乐活动:拔根芦柴花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及行为,理解画面内容。

  2、难点:探索黑熊种玉米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尝试进行排图讲述活动。

  活动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玉米》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玉米的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小篮、箩筐、护袖、帽子、电饭锅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闭上眼睛,张开嘴巴,教师把事先剥好的熟玉米让幼儿品尝,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刚才吃的是什么?”“什么味道?你以前吃过吗?”(幼儿相互交流)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种下的'玉米怎样?

  3、带幼儿去园内的玉米地。

  (1)先引导幼儿观察玉米苞子和玉米穗子。启发幼儿能说出有的玉米苞叶和穗子已经变黄了,是成熟了;有的玉米苞叶和穗子是绿绿的,里面的玉米是嫩嫩的,还没有成熟,所以还不能摘。

  (2)老师示范掰玉米,一手扶着玉米杆,一手用力往下掰。

  (3)幼儿掰玉米,教师指导。

  4、师幼坐在田头边休息边讨论吃玉米的好处,知道玉米是粗粮,了解玉米的用途。

  教师小结:玉米的用处很多。

  (1)可供食用。(煮玉米棒、爆玉米花、剥粒炒菜等)玉米含大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有健脑作用。

  (2)可供工业作用。(玉米用来酿酒、制淀粉、制糖浆、葡萄糖、塑料、酒精等)

  (3)可用来榨油。(玉米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有一定医疗作用)

  (4)可用作饲料。(玉米全株都可作饲料用。有“饲料大王“的称号)同时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已霉变的玉米不能食用,里面有许多有害物质。

  5、幼儿动手:先剥去玉米外面的苞叶,再洗干净,然后放进电饭锅。

  活动延伸:

  1、一起品尝煮熟的玉米棒,并相互谈谈成熟的老玉米和嫩玉米有什么不同的味道。

  2、在已学习剥豆的基础上,把摘下来的玉米先剥去苞衣后洗干净,再把玉米粒一颗一颗地剥下来放在盘字里。

  3、把剥好的玉米粒送到厨房给阿姨做菜用。

  活动反思: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幼儿在“选玉米”—“种玉米”—“我们帮玉米除草、浇水”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收玉米”,兴致特别高,吃得也特别香。是啊,还有什么能比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值得高兴的呢?幼儿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劳动的技能,达到了“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玉米》教案10

  活动目标:

  1、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2、使用玉米皮制作出一些简单的物品,培养幼儿对动手制作的兴趣。

  3、提高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浸好的玉米皮、画有蝴蝶图案的卡片

  2、已经制作好的作品:花篮、香蕉、桃子、菠萝、草垫子等

  3、剪刀、脸盆。

  活动重点:

  制作玉米皮作品

  难点:

  用玉米皮编小辫。

  活动过程:

  一、引入:

  问:1、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2、知道你们家中玉米吗?知道玉米皮能干什么吗?

  二、参观制作好的物品,自由结伴探索讨论。

  孩子们观察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

  师:今天我们用玉米皮也来做一些好玩的东西

  三、幼儿操作:

  (1)引导帮助幼儿学用蜜语皮编小辫。

  (2)在准备好的卡片上,用编好的小辫延蝴蝶的边线,盘出一个蝴蝶的`形状。

  (3)用毛线绳把小辫扎上。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作乐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费旧的物品利用起来了。

  课后反思:通过上课,我对本节课总体上还算满意,优点表现在教学线路清晰,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能够随着老师的引导进行操作。不足之处是对于操作能力差的孩子没有照顾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克服不足,多看一些关于幼教方面的书籍,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

《玉米》教案1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玉米制品及其生长过程。

  2.乐于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活动。

  3.在剥玉米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玉米棒、煮熟的玉米、玉米饼、玉米面粥、玉米花。

  2.玉米生长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谜语: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2.出示玉米实物,幼儿边剥玉米边观察玉米,说说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玉米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结:玉米的外形是长长的,像一根棒棒,从根到尖逐步变细;玉米粒是一列列排的,掰开来是一粒粒的;玉米有很多种,颜色上分有黄玉米、紫玉米、彩色玉米等。

  3.讲一讲玉米的生长过程。

  (1)出示课件(玉米成长的过程),让幼儿观察玉米的生长。

  (2)玉米田里的玉米茎是怎样生长的?玉米的头上还有什么?

  (3)玉米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

  教师介绍:玉米有雄花和雌花,雄花长在最顶端,风一吹,就会飘下花粉,雌花和雄花的花粉碰到一起,授粉后越长越大就慢慢长成玉米,长成后的玉米头上还有着玉米须,当玉米成熟,就可以采收了。看,剥开玉米苞片,是一颗颗黄澄澄的玉米粒呢!

  4.玉米全身都是宝。

  (1)玉米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食物,人们都非常喜欢,也很有营养。你们吃过玉米做成的食物吗?(幼儿回答)

  (2)出示玉米做成的食物视频,引导幼儿说一说,玉米是怎样变成这些好吃的东西的?

  教师小结:玉米也叫苞米,它可以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玉米须还可以煮茶,清凉可口,可以消暑,还可以清除肠胃里的细菌,保持肠胃里的清洁。玉米杆还可以产生沼气,也可以当做燃料使用,玉米叶可以喂牲畜,作为牲畜的食物。玉米真是个宝呀!大家快来尝尝吧!

  5.食物品尝会。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玉米食物进行品尝,然后说出不同的玉米食物味道是怎样的。

《玉米》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制作、品尝等活动,感知干玉米粒受热膨胀后的变化,体验进行探索活动的乐趣。

  2.学习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技能。

  活动准备

  1.一包香甜的爆玉米花。

  2.爆米花专用干玉米粒、调料(糖、奶油、食用油)。

  3.餐具、微波炉、微波炉专用盘。

  活动过程

  一、品尝爆米花。

  (一)猜猜纸包里是什么?(多种感官参与)

  (二)幼儿打开纸包,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幼儿观察、品尝爆米花,并自由讲述吃爆米花的感觉。(教师概括:香、甜、脆)

  二、比较爆米花和干玉米粒

  (一)爆米花是由什么变的?

  (二)比较爆米花和干玉米粒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三)仔细观察、比较得出共同的一些认识:

  品种

  形状

  颜色

  质地

  味道

  爆玉米花

  大

  白

  松脆

  香甜

  干玉米粒

  小

  黄

  硬

  无味

  三、分组自制爆米花

  (一)幼儿调配原料,倒入微波炉专用盘中,选择时间(2—4分钟),开始加热。

  (二)引导幼儿思考干玉米粒会不会变,为什么?

  (三)加热停止后,观察、品尝幼儿自制的爆米花与干玉米粒的不同,与样品爆米花的不同。

  (四)讨论自制爆米花的`诀窍:调料的多少、加热时间的长短等。

  (五)提问:干玉米粒是怎样变成玉米花的?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概括:重要原因是遇热膨胀的结果。

  请幼儿思考,还有什么东西遇热也会发生变化,也能制作膨化食品?(例举:板栗、蚕豆、年糕、薯片、土豆片等)

  四、再次制作,一起分享

  (一)提醒幼儿:如果在家用微波炉制作爆米花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二)再次尝试制作爆玉米花,与其他班的小朋友分享爆米花。

《玉米》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在玉米粒的变化中,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玉米棒、玉米粒、爆米花、玉米做成的各种食物、爆米花视频,百宝袋,盘子若干,小碗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

  1、今天老师在这个口袋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猜猜会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1)(幼儿猜两个左右后)请一个宝宝来摸摸看看。(追问:你怎么知道是玉米?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圆圆的还是长长地,是滑滑的还是一粒粒的)

  (2)他说是玉米,到底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我们拿出来看看。

  (3)我来请坐的最好的宝宝帮我拿出来。(请一位表现好的幼儿)

  2、这是什么东西啊?(边说边回到教师的位置)玉米?这玉米上面长的是什么啊?

  3、原来这一粒粒的'是玉米粒。(玉米粒声音提高,速度放慢)一粒粒的叫什么啊?(玉米粒)

  4、我们一起和玉米粒宝宝做朋友,把你们的椅子下面的玉米粒宝宝请出来。

  老师已经把我的玉米粒朋友请出来了。

  5、玉米粒长的什么样的(如幼儿没反应,可以做适当的提醒如看看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颜色呢?摸摸它是什么感觉,再闻闻呢?)

  (1)提升时可以说,你说的是它的颜色黄黄的。

  (2)我们把袋子打开来,闻一闻玉米粒的味道。(教师示范打开袋子)

  (3)闻好了,快点把袋子扣紧,玉米粒很调皮的,别让它跳出来了。

  小结:玉米粒是一粒粒小小的,黄黄的,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闻上去没有什么气味。

  (二)变一变。

  1、你们知道吗,玉米粒有个超级大变身的本领。我们把玉米粒装进袋子,然后放进微波炉转下,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2、(幼儿观赏爆米花过程)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说你听见了什么?袋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猜猜里面的玉米粒有什么变化?

  (1)袋子放进微波炉后在干什么啊?(手指画圆圈暗示)

  (2)袋子放进微波炉,转一转,转一转。(两手打圈表示转圈)。

  (3)现在袋子是怎么样的啊?(两个手掌做出扁扁的动作)(扁扁的)

  (4)扁扁的袋子转一转,转一转。

  (5)听听看,听到什么声音了没有?(1分05秒)

  (6)这个声音像什么啊?(像放鞭炮)

  小结:袋子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发出了哔哔啵的声音,像鞭炮。

  ①再看看袋子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了?

  ②原来扁扁的袋子现在鼓起来胖胖的了,那你们猜猜袋子里的玉米粒会有什么呢?(2分10秒暂停录像)

  3、继续播放录像,提问:玉米粒变成什么样了?(白白的,像朵花)

  白白的,像朵花,所以我们叫它爆米花。

  4、今天我把爆米花也带来了,请爆米花和我们一起来做朋友,保护好你的爆米花哦,别让它跳走了。

  5、看看它和玉米粒有什么不一样?

  玉米粒是小小的,爆米花是怎么样的?(大大的)

  他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玉米粒原来是黄黄的,现在爆米花是白白的)

  靠近鼻子闻闻看?(香香的)

  玉米粒是硬硬的,爆过后玉米粒咬起来会怎样?我们来尝尝吧!(脆脆的,甜甜的,香香的)

  小结:爆米花大大的,白白的,闻着香香的,吃进嘴里脆脆的,甜甜的。

  (三)玩一玩。

  1、你们想不想做一粒玉米粒,玩玩变身游戏,把自己变成一朵爆米花?

  2、边跟教师念儿歌,边做游戏。(两遍)

  (1)小玉米粒们出来了。

  (2)玉米粒们,准备好了没有啊?(情绪调动起来)

  (3)我是一粒小小的玉米粒,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转一转呀转一转,玉米粒变成什么了,哔哔啵,哔哔啵,哔哔啵,玉米粒变成爆米花!

  小结:这个游戏好玩吗?可是小朋友自己在家把东西放进微波炉转是很危险的,一定要请大人帮忙哦。

  (四)尝一尝。

  1、原来爆米花是由玉米粒做成的,老师这边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玉米做的东西,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

  2、幼儿分享食品。

《玉米》教案14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合理排列图片,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2、乐意参与故事的创编,体验排图讲述的乐趣。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20号数字1-4的标志各一个红花、蓝花、绿花、黄花的标志各一个《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什么颜色?(黄颜色)。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色玉米棒。在玉米宝宝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整体观察。

  今天,这个故事就是讲金色的玉米棒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你们想先看哪幅图呢?

  红花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什么?小兔子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呢?

  黄花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小白兔给了他们什么?猜猜小白兔和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分别会说些什么呢?

  蓝花图:小白兔在干什么?在哪里?那时候是什么季节?小白兔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

  绿花图:图上有什么?小白兔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呢?

  三、教师出示挂图,由幼儿自由排列顺序,并讲述故事。

  1、老师利用小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排列方法。

  师:老师把小白兔和金色玉米棒之间发生的事情变成了小图片,这些图片不管怎样排,都可以编出好听的`故事(老师操作小图片),小朋友在编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然后把四张图片连在一起讲一讲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了。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给这几幅画排个顺序,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然后请几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2、编故事,提要求。

  师:排好后请小朋友悄悄在心里讲一讲。讲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然后把四幅图连起来用好听的语言讲讲,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了,小白兔和这些小动物之间会说些什么。

  3、幼儿讲故事。

  (1)集体自由讲述。

  师:现在请小朋友大点儿声讲讲自己编的故事。

  (2)个别讲述,并评价。

  师:谁想来给大家讲讲你编的故事呢?先说说你是怎样排的?其它小朋友要认真听,听听他的故事讲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小结:图片排列的顺序不同,讲出来的故事也不同。

  四、教师有感情地讲述该故事,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小朋友的故事都讲得很好,那老师也排列了一个顺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看看老师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讲完故事请小朋友上来为图片排序,增强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参与性。

  提问:小朋友注意到了老师用了什么不一样的词语来描述冬天吗?(感受三个不一样的表达内容来形容冬天)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自己排列图片的顺序来讲故事,还新学会了三种形容冬天的时候不一样的句子: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小溪冰化了。

  五、活动结束

  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啊?今天,小朋友学会了看图自己编故事的本领,回去用老师刚才用到的好的词语跟你们的爸爸妈妈分享分享自己编的故事好吗?

《玉米》教案1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根据主题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生1: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生2: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二、探索新知

  教师活动:提问57-42怎么算,并出示相应主题图。适时地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学生活动:

  (1)拨一拨。

  回答师的提问,怎么拨。

  生1: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

  再回答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

  生2:十位数是4,所以在十位拨4。个位数是2,所以拨2。

  (2)算一算。

  怎样算出57+42=?

  生1:5 7-40=17,17- 2=15。

  生2:50 -40=10,7 -2=5,10+5=15。

  (3)竖式计算方法。

  回答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

  生:横着写的。

  回答XX同学是怎样写的?

  生:竖着写的'。

  师: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

  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1、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小组汇报交流。

  3、指名汇报。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探索新知。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第5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总结再练习。

【《玉米》教案】相关文章:

玉米销售合同03-24

掰玉米小学作文5篇09-06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1-08

幼儿教案音乐教案05-31

拼音a教案大班教案参考06-08

小班教案起床啦教案11-17

(经典)美术教案09-26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