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26 09:22:2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中班教案5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康康班宝宝,愿意和这些特殊的孩子做朋友。

  2、激发孩子关爱特殊孩子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和康康的老师一起商讨活动的事项,准备好康康班没位宝宝的照片。

  2、幼儿自带一些零食。

  4、大鼓、宝宝图。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康康班老师和宝宝

  (1)、认识康康班的两位老师,数数有几位宝宝?

  (2)、大胆地和每位宝宝认识一下,问问他们叫什么名字?让康康班老师介绍他们的.特殊之处。需要我们帮助什么?怎么帮?

  (3)、游戏“击鼓传球”,继续认识照片上的宝宝是谁?把照片贴在我们一起。

  2、游戏“找朋友”

  一起听好音乐做邀请朋友的游戏,引导幼儿去邀请康康班的宝宝做游戏。

  3、共同分享

  能把自己带来的好吃的东西送给他们一起吃,帮助他们把糖纸,橘子皮等。

  4、认识康康班教室和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牙齿的重要作用。

  2、使幼儿了解龋齿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3、使幼儿了解自己的牙齿并知道换牙的基本知识。

  4、教育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两天把洗净的蛋壳的一半浸在醋里。

  2、花生若干,每人一把牙刷,字卡(牙齿、蛀牙、刷牙、醋)。

  3、相关挂图。

  三、活动过程

  1、用谜语引出课题。

  请幼儿猜谜语:上一排,下一排,整整齐齐白又白,你要猜不着,张开嘴巴就明白。

  2、请幼儿品尝花生。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猜谜语猜得又快又好,老师奖励你们一份礼物,请你尝一尝花生好不好吃。

  提问:你们是怎么吃花生的?别的东西又是怎样才能吃到肚子里呢?(用牙齿嚼碎)如果没有牙齿我们还能吃到这么多东西吗?小结:我们的`牙齿又白又坚硬,它的用处可大了,能够咬断食物,把食物嚼碎帮助消化,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它。

  3、请幼儿观察并讨论。

  师:请小朋友互相看看你们吃了花生以后,牙缝里多了些什么?我们每天都用牙齿吃东西,每次都留有食物残渣在牙缝里,时间长了牙齿会怎么样呢?

  4、利用小实验让幼儿认识龋齿形成的原因。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在醋里浸过和没在醋里浸过的蛋壳有什么不同?分别用牙刷柄轻轻敲一敲,感觉怎么样?

  (2)讨论:为什么在醋里浸过的蛋壳会变黑变软了?(醋是酸的,会腐蚀鸡蛋壳中的钙,所以变黑变软了)

  (3)小结:我们人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食物残渣变酸,时间久了,这些酸就像醋腐蚀鸡蛋一样,将我们牙齿里的钙腐蚀掉了,牙齿就会变黑,产生龋洞,就是龋洞,我们平时叫它驻牙。

  5、认识龋齿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1)请幼儿互相看看找一找自己或别人有没有龋齿。

  (2)请有龋齿的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讨论: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牙齿不生病呢?

  (4)小结:预防龋齿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口腔清洁,饭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二是饮食合理,不偏食,少吃甜品和糖,因为它容易粘在牙面上,和细菌产生作用形成酸,腐蚀牙齿的钙。三是定期检查,半年一次,因为初期的蛀牙是无痛的,不易发觉,如发现龋齿可及时治疗。

  6、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选购一支刷头小,刷毛细软的牙刷和含氟的牙膏;刷牙时刷毛与牙面约呈45度,顺着牙缝竖刷,上牙往下,下牙往上,咬合面前后来回刷,而不是拉锯式的横刷,那样会损伤牙齿和牙龈,每次刷牙要用3分钟,早晚各刷一次,并持之以恒。

  儿歌:小牙刷手中拿,挤点牙膏来刷牙,上上下下轻轻刷,里里外外仔细刷,牙齿健康人人夸。

  7、了解换牙的基本知识,鼓励幼儿早晚刷牙,保护自己的恒牙。

  6岁左右乳牙脱落,长出恒牙,一生只换一次牙,换牙时不能用手去摇或用舌头去舔松动的牙,也不能吮手指、咬铅笔等,防止牙齿排列不整齐。

  8、游戏“牙防卫士”。

  选一幼儿扮“蛀牙虫”,一幼儿扮“牙防卫士”,其余幼儿扮“牙齿”跟在“牙防卫士”后面;“蛀牙虫”去抓“牙齿”,“牙防卫士”拦住它保护“牙齿”。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与搅拌的速度有关。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分享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

  3、能创编棒棒糖跳舞的各种动作,尝试用肢体语言表达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甜甜的小河水》制作的PPT。

  2、音乐《我是一根棒棒糖》:我是一根棒棒糖,会跳舞的棒棒糖,咿呀咿呀哟。

  3、大根的棒棒糖,水盆,一次性小杯,勺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这是什么?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反思:以幼儿熟悉、喜爱的'棒棒糖导入,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活动之中。)

  二、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呢!

  2、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PPT。提问:

  (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

  (2)小熊后来为什么很难过?

  (3)我们该怎么帮助小熊呢?

  3、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根棒棒糖的甜味,也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到,让小熊快乐起来?

  (反思:听故事、看PPT,自然把幼儿引入问题情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这根棒棒糖的甜味儿,也让河里的朋友尝到,让小熊快乐?这里出现了一个知识点:糖放在水里会溶化。)

  三、实验:把棒棒糖放到水里。

  提问:棒棒糖放到水里会怎样呢?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得快一点呢?哦,搅拌棒棒糖,也许会溶化得快一点,我们来试试,像跳舞一样地搅拌。

  (反思:糖放在水里会溶化,至于如何让糖溶化得快一点,除了搅拌,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办法,比如用热水等等。在这里,只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些感受,就选取了搅拌的方法。)

  四、创编故事结尾。

  1、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将我们的好办法告诉小熊,并且编到故事里。这样,小熊就会非常快乐了。

  2、幼儿创编故事结尾。

  (反思:创编故事结尾,让孩子们从小熊的情绪变化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并且为后面的环节“棒棒糖快乐地舞蹈”作了铺垫。)

  3、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小鱼、乌龟、螃蟹都游来啦。小熊高兴了,棒棒糖也很开心。棒棒糖说:小朋友可以教我一些舞蹈动作,我会搅拌得更起劲的,溶化得更快一些。

  五、教棒棒糖跳舞。

  师:跳舞是需要音乐的,我们用什么音乐来伴奏,教棒棒糖跳舞呢?

  1、听音乐,一起拍手。

  教师唱:“我是一根棒棒糖,会跳舞的棒棒糖,咿呀咿呀哟。”

  2、幼儿自由创编各种不同的棒棒糖跳舞动作,并边唱边表演。

  (反思:幼儿所熟悉的歌曲《我是一根棒棒糖》,节奏感很强,幼儿很容易合着节拍边唱边跳。)

  3、尝尝水变甜了没有。

  (1)我们创编了这么多棒棒糖跳舞的动作,现在我们来尝尝水变甜了没有。

  (2)每人一小杯,尝一尝。

  幼儿尝的时候,老师提问:你们猜,这盆水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越来越甜)棒棒糖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越来越小)如果到放学的时候再来品尝,水会怎么样呢?(更甜)那我们到放学的时候,再来看看尝尝,棒棒糖是不是越来越小了,水是不是更甜了。

  附故事:甜甜的小河水

  有一天,小熊有了一根棒棒糖,一根香香甜甜的棒棒糖。它独自来到河边,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的正准备要吃,一条小鱼游过来了。小熊赶紧藏起了棒棒糖。

  小鱼问:“小熊,小熊,你在干嘛?”

  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小鱼游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正要吃,一只小乌龟游过来了,小熊赶紧藏起了棒棒糖。

  小乌龟问:“小熊,小熊,你在干嘛?”

  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小乌龟游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正要吃,一只小螃蟹游来了,小熊赶紧藏起了棒棒糖。

  小螃蟹问:“小熊,小熊,你在干嘛?”

  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小螃蟹也游走了。

  河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了棒棒糖要吃,可是,周围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觉得很孤单,他想:“要是身边有朋友一起吃,大概会很热闹吧?”于是,他就喊了起来:“小鱼,小鱼。”小鱼没有来。他又叫:“小乌龟,小乌龟。”小乌龟没有来。他最后喊:“小螃蟹,小螃蟹。”小螃蟹没有听见,他觉得很难过。

  后来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小鱼、乌龟、螃蟹都游来啦。小熊高兴了,棒棒糖也很开心。棒棒糖说:小朋友可以教我一些舞蹈动作,我会搅拌得更起劲的,溶化得更快一些。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摇篮》的意境美,感受诗歌中的爱。

  2.学习朗诵诗歌《摇篮》,并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诗歌《摇篮》。

  活动难点:

  创编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摇篮》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摇篮》

  1.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问幼儿听完诗歌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2.完整播放课件诗歌欣赏,让幼儿倾听一至两遍,进一步体验诗歌意境。

  3. 分段播放,分段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例如:看到了海浪、白云;想到了遥远的夜空,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笑着闹着,渐渐地它们累了,在蓝天的怀抱里慢慢地睡 着了,大海浪花翻滚,鱼儿在浪花的飘摇中睡着了;感受到了微风轻轻吹过,抚摸着花儿,花儿笑着睡了,妈妈轻轻地哼唱着歌儿,摇着宝宝的摇篮,轻拍着宝宝,宝宝甜甜地睡着了……)

  二、学会根据图片整体朗诵诗歌

  1.图片逐渐展示,让幼儿看图片说整体诗歌内容。

  2.根据图片完整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诗歌欣赏。

  三、创编诗歌

  1.教师可启发幼儿:"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 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是摇篮呢 ?……",让幼儿自由表达。在幼儿发表看法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将这些想法编入诗句,并尝试朗诵新的诗歌。

  2.教师向幼儿展示课件中的仿编诗歌,继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活动延伸:

  让幼儿为自己创编的诗歌配画。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前奏、间奏和结尾以及在各段歌词处的游戏规则。

  2、欣赏韵律表演,借助"大花猫"和"小老鼠"角色,帮助幼儿学习歌曲。

  3、感受游戏的乐趣,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

  4、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请两个小朋友排练情景表演:大花猫和小老鼠。

  2、小老鼠、大花猫头饰各一个。

  3、给扮演大花猫和小老鼠的小朋友化妆,特别是小老鼠,要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化妆。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快乐的小熊。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扮演快乐的小熊走路、小熊跳舞和小熊骑车,走进教室。

  2、欣赏韵律表演:大花猫和小老鼠。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长着什么样?他们在做什么?

  3、观看"小老鼠"表演,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教师:天黑了,小老鼠偷偷地从洞里跑了出来,你们听……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学一学吧!

  幼儿跟着"小老鼠"延长歌曲的前半段,在间奏处,带领幼儿找空地方蹲下来做"吃东西"动作。

  4、观看"大花猫"表演,带领幼儿歌唱并玩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中间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并在间奏出鼓励幼儿做吃东西动作。依据幼儿的兴趣程度,可带领幼儿玩游戏1-2遍。

  幼儿观看"大花猫"表演,鼓励幼儿跟着"大花猫"学习表演猫叫、猫走路等动作。

  讲解游戏规则:提醒幼儿听见大花猫来了,就立刻不动,这样大花猫就不会发现你们了。歌曲唱完,当你们听见大花猫说"喵呜、喵呜"的时候,花猫就去抓老鼠,老鼠结噶进跑回家坐在椅子上。

  教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师生共同玩游戏两遍。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9-02

(精选)中班教案09-1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8-03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10

中班的教案07-18

[精选]中班教案08-25

中班教案(经典)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