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jy135幼儿教育www.jy135.com)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
1、这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3、会用“又 又 ”和“誰带着什么人去干什么”写句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难点:
理解3、4自然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称象》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截水面,画上蓝色的水纹;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的'石头。教具的大小要易于操作,便于观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称象。
2、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两个自然段尝试自学)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读准字音“柱、秤、宰、沉”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都读正确
*指导学生评价
4、组内交流读懂的问题。
5、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课堂作业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评: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学生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评:有疑则有思,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此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评: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评: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评: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学生练笔的方式,避免了老师的说教,也进行了写的训练。]
四、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课后反思: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第二自然段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第三自然段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第四自然段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第五自然段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第六自然段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抄写词语。
第2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九、板书设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画线的工具,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教学重点:
曲线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鼠标器进行熟练地画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引入画线的常用工具如果要画线,可以用使用工具箱中的(铅笔)、(直线)(曲线)等绘图工具。
二、新课教学
1、教学画直线和任意曲线
(1) 教学画直线
下图是一条直线,若要在屏幕上画出来。我们可以单击工具。这时指针变成“+”形状。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按下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起始点,再拖动至另一点。放开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终点。于是一条直线就画出来了。
用画直线
(2)教学画曲线
下图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用工具箱中的'画出来的。这种画曲线的方法是:单击工具箱中的,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并按下左键,作为曲线的起点再拖动到一点,放开左键,一条曲线就画出来了。由于用画出来的是用意曲线,再加上拖动时又不易控制曲线的形状,因此,画图时较少使用它。
用画任意曲线。
(3)、教学画曲线
单击后先在画图区内按下照画直线的方法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将指针指向直线的某一位置,再拖动直线,使直线弯曲,调整曲线的形状,直到满意为上止。
2、教师示范画线,利用工具箱中的画线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1)在选用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时,工具箱底部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了如上图所示的几条粗细不同的线条,供我们选择。
(2)请你分别选择工具箱状态选择器中粗细不同的线条,在计算机上画出直线或曲线。并想一想,这些线条有什么作用?
3、练一练,用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什么?
教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 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 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师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 说 话
陈旧 新奇
会 走 路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员贴翔 喂 耍 涛 汹 涌8个生字,积累词语。认识部首:羊字旁。
2、能力目标:重点理解“贴着”“沿着”“盘旋”等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6个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直线划出写“海鸥妈妈怎样预报天气的句子”。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知道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贴着”“沿着”“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直线划出写“海鸥妈妈怎样预报天气的句子”。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揭示课题。
1、观测、预报天气情况的人叫气象员。有一种海鸟,我们可以从它不同的飞行情况,知道海面上不同的天气情况,因此有人叫它是“海上气象员”。
2、板书课题:海上气象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看书边听老师读课文:海上气象员是什么鸟?课文写了它几种不同的飞行情况?
2、板书:海鸥。教学生字“员”。
3、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研读课文,学习词句。
(一)了解海鸥妈妈三种不同的飞行情况。
1、自由读前四节课文:划出写海鸥妈妈怎么飞的句子。
2、媒体出示句子:
她看见妈妈贴着海面,欢乐地飞翔。
小海鸥看到妈妈沿着海岸边,转了几圈,就飞回了家。
小海鸥看到妈妈没有贴着海面飞,也没有沿着海岸飞,而是在半空里盘旋。
(1)读一读句子:了解句子内容。
(2)说一说内容:妈妈是怎么飞的? (逐次板书:贴着海面飞;沿着海岸飞;半空中盘旋)学习生字:贴、翔
(3)学一学字词:用双手作海鸥演一演飞的样子,理解词义。
(4)练一练朗读:注意情景变了,语气也应该不一样。
3、小结:海鸥妈妈3天飞行情况是不相同的。
(二)继续学习词句,知道海鸥妈妈是海上气象员的原因。
过渡:那么为什么说海鸥妈妈是海上气象员呢,从海鸥妈妈说的话可以知道其中的原因。
1、朗读课文,划出海鸥妈妈说的话。
2、媒体出示海鸥妈妈三次说的.话:
妈妈笑着说:“只要你看到我贴着海面飞,那准是个好天气。鱼呀,虾呀,都游到海面上来玩耍。这时,我一张嘴,就逮住他们啦!”
妈妈回答:“只要你看到我沿着海岸飞,那是天气开始变坏。海面上波涛汹涌,吓得鱼虾不敢到上面来玩。我只好到海岸边找东西吃。”
妈妈对她说:“只要你看到我冲向半空飞,那是暴风雨就要来了。你看,天多黑,浪多高,鱼虾一起躲到深深的海里,我只好空着手回家来啦!”
(1)一读海鸥妈妈说的话,看看海鸥妈妈怎么飞,天气就会怎么样,完成练习: 海鸥妈妈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
(逐次板书:好;变坏,海浪滚滚;暴风雨就要来了)
(2)二读海鸥妈妈说的话,说说为什么天气变化了,海鸥妈妈飞行的情况也会变化。
完成练习: 因为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海鸥妈妈___________。
(3)三读海鸥妈妈说的话,注意情景和说话人语气的变化。
3、小结:海鸥妈妈用不同的飞行情况,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情况,这也是一种大自然的语言。
四、总结全文,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海鸥妈妈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2、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注意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节又有不同的说话语气。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在我国四川省古南县向顶乡境内,有一眼泉露出在石灰层中,在低洼处形成一个水面面积达50平方米的天蓝色的不塘。每当天气由晴转雨前,水色便由天蓝变成黑色,犹如天空中乌云密布一样;天气由雨转睛前,水色则变为浅黄。天气变化后一日左右,水色又恢复成天蓝色。假如塘水呈现五颜六色,则预兆第二年必定风调雨顺。
在四川省重庆市温泉公园里有一个奇特的泉水池,它由冷矿泉水形成,却以另一种方式向人们报告睛雨。当泉水池中的水清澈透明时,预示天气转睛;当池水变成浑浊并冒气泡时,则表示将要下雨;旭果池水特别浑浊,气泡很多,表明将有大雨或暴雨。据多年的观察表明,以这个池水的.清澈程度来预报天气是很准确的。
广西灵川县海洋乡苏家村边也有这样一眼泉水。当泉水很清时,天气睛良,当日内不会下雨;当涌泉出现乳白色像米汤那样的水时,3天之内必会下雨,涌泉的浑水量大小,还能预示雨量的大小。下雨天,如果泉水开始变清,天气就将转睛。当地的人们每天都可根据泉水的变化情况,得知未来天气的变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有的长句子不容易读好。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天安门图片和升旗仪式录像片。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复习检查时,要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是否把字音读准。“想、能、京、城、广、升”等字比较难读。如果有的学生读错了,教师可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他纠正。
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认字。“想”,在学生认识新偏旁“心”以后,把它拆成“木、目、心”来记忆。“告”可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结合认记“旗”字,认识新偏旁“”。形近字“北”与“比”、“走”与“足”、“升”与“开”要区别音形义。
2、写字
“广”的横不要太长,左低右略高。“升”第一笔是短撇,第三笔是竖撇。
(三)词句
1、本课有的词语,如“想、告诉、小路、北京、天安门”,学生见过或听过,比较容易理解。有的词语,教师稍加指导也能懂得意思。如“遥远”这个词,可以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的时间,路途非常远,因此说“遥远的'北京城”。学校每周一早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让学生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学生能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2、“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我”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用“我想去看看”与书上句子比较,再通过朗读,学生就能有所体会。
(四)朗读、背诵
这首诗押an韵,朗读时要读出韵脚。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朗读第一、二两句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是个长句子,学生容易把它读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仪式”以后稍停一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朗读时语气要坚定,“多想”读重音,表达出“我”强烈的愿望。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用引背的方法指导背诵。
(五)实践活动
1、学生自己练习读课后“我会读”的四个句子。
2、请音乐老师教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3、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亚运村、故宫、长城、颐和园,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的壁报,请去北京旅游过的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想去看什么?)
(二)初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背诵
结合看图和升旗仪式录像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六)练习读“我会读”中的句子
(七)指导学生写字
(八)齐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2-2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0-13
小学语文教案10-22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11-0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教案11-2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3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2-21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7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