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中班教案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上下、前后、中间等方位词描述位置,进一步积累识别空间方位的经验。
2、尝试使用不同的方位词描述同一位置。
3、感受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辆双层巴士、幼儿照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双层巴士,引导幼儿发现它与普通巴士的不同。
1、请说说它与普通的巴士(公共汽车)的不同。
2、介绍自己乘坐双层巴士的'经验。
小结:第一层是在下面我们可以叫它下层,第二层在上面我们可以叫它上层。
二、请幼儿上车,引导幼儿尝试用方位词描述位置。
1、数数双层巴士每一层有几个窗户?有几扇窗户就有几个座位。
2、请11位小朋友上车,引导下面幼儿用已有经验描述好朋友的位置。
提问:你的好朋友在哪里?
除了用第几层第几个来介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方位词介绍好朋友。(师可先示范)
三、游戏《猜猜我是谁》,巩固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
拉上窗帘后,请6为小朋友先上车,把巴士里面的说说自己的位置,请同伴猜猜他是谁?猜对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照片插到巴士的空位置上,但不可以打开窗帘。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位置,教师给与适时引导。
四、游戏《找空位》,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方位词描述同一位置。
规则:说出空位的位置,如果没人就可以上车,有人就不能,把空位填满。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XX的后面是谁?XX的下面是谁?它还可以说是在XX的前面。
师:你看看你得旁边都做了哪些好朋友?来介绍一下。
如:你的前面是XX,你的后面是XX,你的上面是XX等等。
小结:原来,同一个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位词来介绍,可以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还可以说在谁和谁的中间。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选择这一内容,首先考虑动物是中班孩子科常活动一个主要内容,同时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动物充满着好奇,十分喜爱。挖掘动物不同睡觉姿势这一知识能更有效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索、关注动物习性的兴趣和欲望。
在设计时,注重以幼儿学,教师辅的教育观念,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再以幼儿讲讲、学学、猜猜,始终用动物有趣的睡觉姿势吸引幼儿听、学,在活动中感受愉悦。
活动目的:
1、幼儿通过找找、看看、说说了解常见的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
2、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动物睡眠姿势的探索兴趣。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教师大图片、幼儿每组一套操作卡片活动流程:
操作卡片 → 图片讲述 → 延伸丰富 → 游戏巩固活动过程:
一、操作卡片今天,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动物卡片,大家去看一看,找出一个你觉得在睡觉的动物,和好朋友看看、讲讲!
幼儿操作卡片,教师引导提问。
1、你找到哪个动物在睡觉?2、你从哪里看出它在睡觉呢?
二、图片讲述1、 提问:谁讲给大家听听你找到哪个动物在睡觉?为什么你觉得它在睡觉?(边讲边出示大图片)2、 总结:你们真聪明,知道仙鹤是单脚站着睡觉的。马是四脚站着睡觉的。猫头鹰是睁只眼闭着眼睡觉的。蝙蝠呢?蛇呢?(蝙蝠倒挂在树上睡觉;蛇盘着身体睡觉)。(幼儿若已基本了解可省略)它们和我们人类睡眠姿势不一样。
三、延伸丰富1、 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物有奇怪的睡觉姿势,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不一样的睡觉姿势吗?(幼儿讨论、讲解)2、 快看,谁来了?(放图片、蚕宝宝、鱼)提问:它们是谁?猜猜它们是怎样睡觉的?(教师帮助:蚕宝宝抬着头睡觉;鱼儿停在水中睡觉)大家也学它们做做动作。
四、游戏巩固今天,我们有这么多小动物来一起做个游戏《它们睡着了》。我叫一个小动物名字,大家赶快学它们睡觉姿势,看看谁做得快做得好。
(教师叫动物名字后,换成教师做动作幼儿猜,也可幼儿间互叫互学)自然界有好多动物有奇妙的睡觉姿势,你们回去看看电视、看看书以后再来讲给大家听!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思路
(一)活动来源
最近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在儿童医院走丢,通过调查发现班上25人中有10人曾走丢过,因此有必要开展一次防止走丢的安全教育课。而且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相应扩大,遇到的危险也相对增多,所以在此阶段开展这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活动过程:先设计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出去的时候怎样跟着家人不走丢;第二个场景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在爸爸、妈妈手里有东西,没办法拉着手时怎么不走丢;第三个场景的目的是在超市时怎样不走丢。然后播放动画片《生活习惯,出门手拉手》,进一步巩固幼儿这方面的安全意识。
(三)活动价值: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四)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怎么样不走丢。
(五)活动难点:诱惑情境的创设。
二、活动方案及实施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外出的时候要跟随成人不丢失。
2、了解走失的后果,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很多幼儿有走丢过的经验
2、物质准备:家长帮助幼儿画走丢时的情景
(三)活动实施
1、用幼儿亲身经历的事件引入——有一个小朋友去医院看病时走丢了
师:xx生病了,妈妈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病,最后走丢了。儿童医院你们有没有去过?
幼:去过。
师:小朋友生病了都要去儿童医院看病。儿童医院里的人怎么样啊?
幼:很多。
师:那天xx的妈妈带他去看病,他的妈妈去付钱,拿完药之后,一转身,哎呦!xx不见了,他自己坐电梯从一楼坐到了三楼去玩了。最后一位好心的阿姨发现了xx,把他送到了妈妈身边。
师:xx,事情是不是这样子的啊?
幼:是的。
师:你当时走丢了心里怎么样啊?
幼:很疼。
师:后来把你送到妈妈身边,妈妈看到你后怎么样啊?
幼:妈妈也很疼,妈妈哭了。
师:妈妈为什么哭啊?
幼:妈妈找不到我。
师:妈妈找不到宝宝,心里又紧张又害怕。那下次能不能乱跑呀?
幼:不能。
2、拿出幼儿事先画好的图画,画的内容是幼儿曾经走丢的情景。教师引导幼儿讲述何时何地走失,以及当时的感受。
画1:两岁时,在大楼旁走丢。幼儿哭,妈妈哭。
画2:三岁时,在65路车站走丢。妈妈头发竖起来。(妈妈发火了)
画3:四岁时,在超市走丢。妈妈叉着腰。(妈妈有点生气)
师:你们跟家里人走丢危险吗?
幼:危险。
师:有什么危险啊?
幼1:会被老拐子拐走。
幼2:会给坏人卖掉的。
幼3:坏人会把你骗到山上砍柴。
幼4:会被车子撞到。
幼5:爸爸、妈妈很想我。
师:所以出去时要跟着谁啊?
幼:爸爸、妈妈。
师: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的,你要跟着谁?
幼:爷爷、奶奶、阿公、阿婆、我们家人、舅舅。
师:不管是谁,谁带你出去你就要跟着谁。
3、游戏:跟大班的幼儿一起玩娃娃家。(大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中班幼儿扮演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好,宝宝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了,怎样跟着他们才不会走丢呢?
(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大班幼儿领着中班幼儿"散步")
师:他们是怎么跟着爸爸、妈妈出去的?
幼:手拉手。
师:刚才爸爸妈妈拉着宝宝的手。这次,爸爸妈妈两只手都拎着篮子,无法用手拉着宝宝,你们想一想,怎么样跟着爸爸、妈妈出去不走丢?
幼:拽着衣服。
(另外一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大班幼儿双手拎着篮子,领着中班幼儿"散步")
师:你们是怎样跟着爸爸妈妈的?
幼:拽着衣服。
幼:搂着膀子、挽着胳膊。
师:当爸爸妈妈手里有东西,没办法拉着宝宝的手时,可以拉着他们的衣服或是挽着他们的'胳臂。
4、游戏:去模拟超市中活动
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人多,东西也多,爸爸、妈妈买东西,没办法看着你,想想应该怎么样才不会走丢?
(幼儿开始游戏)
师:有没有宝宝走丢啊?
幼:没有。
师:超市里的人那么多,你们怎么会不走丢的?
幼:拽着衣服。
师:爸爸、妈妈和宝宝今天真能干!在人多的时候,爸爸、妈妈手中都有东西,没办法拽着你的时候,你们应该紧紧地跟着爸爸、妈妈。能不能乱跑啊?
幼:不能。
师:乱跑就会丢掉。今天你们有没有乱跑啊?
幼:没有
师:宝宝们真能干。爸爸、妈妈抱抱你们的小宝宝。
5、看动画片——生活习惯,出门手拉手
师:看看巧虎出门是怎样跟着爸爸妈妈的?
师:不管走到哪,都要手拉手。想跳的小朋友起来跟着小虎一起跳一跳。
师:刚才巧虎出门的时候,和家人手拉手。以后,小朋友出去的时候也要跟家人手拉手,一起走,才不会走丢。知道了吗?
幼:知道了。
(活动结束)
三、活动效果
使幼儿认识到了走丢的严重后果,知道出门的时候要怎样跟着家长才能不走丢,初步达到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目标。
四、活动反思
(一)活动亮点
此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抓住了教育契机
契机1:最近班上有一幼儿走丢。
契机2: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在中班进行这样的活动,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契机3:社会上拐卖小孩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活动不足
情境中的诱惑性不是很大,且幼儿处于课堂环境中,有老师在反复强调,因此活动中所创设的环境跟实际环境相差甚远。
(三)活动建议
1、在上课之前要跟举例子的幼儿打招呼,不能把孩子不好的事情在班上讲。
2、可以创设一个大一点、诱惑性更强的环境,甚至整个幼儿园都可以成为一个环境。因为"离儿童生活越近的教育才能有效。"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10-18
【经典】中班教案08-10
中班教案[精选]08-22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精选】01-21
中班的教案07-18
[经典]中班教案05-13
(精选)中班教案09-15
中班教案(精选)10-13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