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文章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3.仔细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自己读与复述的能力
4.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最后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导入:同学现在是怎样和你的'朋友、亲戚联系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以前人们又是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最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出示问题: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
3.检查阅读结果(回答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三.再仔细朗读,解决问题
1.朗读阅读提示,之后解决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a.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b.娃丽为什么拿到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
c.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一一回答,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做适合的指导朗读) 从中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老海龟的悲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海龟向一只小海鸥夸耀自己的见识广、本领大,最后不幸被渔夫捉到的故事,作者通过动物的丰富想象和创造来启迪读者内心的想象,让文中的老海龟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人们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积累好词好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道理“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海龟的话,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轻松入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课,你感觉有什么不同吗?素闻咱们二班的
同学非常聪明,教了你们半个学期之后老师发现果不虚传,咱们二班同学不但上课能认真听讲,发言热情还很高呢。老师希望这对你们的一种夸奖,而不是我在夸耀,你们能做到吗?好,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上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老海龟的悲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你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要注意角色的语气。
2、请你来说说这篇童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组织语言要简洁完整。
3、文章围绕小海鸥和老海龟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并拿出笔和尺子,用“——”线画出老海龟的语言,用“﹏﹏”线画出小海鸥的语言。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次对话。
(1)同桌合作读第一次对话,请同学们要去掉旁白部分,直接读对话。指读。
(2)师生合作读对话。师读老海龟,生读小海鸥。
(3)小海鸥的声音甜美,天真。那老师为什么那样读老海龟说的话?(老海龟100多岁了,老人说话声音苍老、低沉,说话速度也很慢,所以,老师读得慢吞吞的'。)(师板书:慢吞吞)你还能从“慢吞吞”这个词体会到什么?(傲慢,自大、不耐烦,不爱搭理小海鸥)
(3)这是一只苍老的海龟,当小海鸥和它搭话时,它声音低沉、慢吞吞地说:“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
这是一只骄傲自大的老海龟,它傲慢地说:“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
这是一只不爱搭理人的老海龟,它不耐烦地说:“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
(4)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根据老海龟的性格特点,以及旁白中提示的词语,读出语气。看来朗读真的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用心体会,用声音来表现童话的美。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怎样能读得更好呢?我们看书中的旁白。(好奇的小海鸥连珠炮似的发问道。)看到这句旁白你收到什么启示?连珠炮似的发问是怎么问?老师先好奇地问你们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家都读课外书吗?你们都读什么书啊?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像这样用好奇的语气,问问题一个接一个,就是连珠炮的发问。找学生读,让女生读。同学们看,小海鸥的问话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呢,如果你是小海鸥,你还会问什么问题?
(2)听了小海鸥的问题,老海龟有什么反映呢?(生答:老海龟来了神儿,它伸长脖子、昂起头、微微晃动着,夸耀地说)师问:“神”指的是精力、神气。那 “来神儿”什么意思?用表情来告诉老师(板书:来神儿)。“夸耀”又是什么意思?(炫耀、自以为是)你觉得老海龟此时是什么心情呢?(得意,骄傲)
请同学们怀着得意的心情,带着神气十足的表情,用炫耀的语气自己试着读一读老海龟说的话,看谁读得最有韵味。指读。
(3)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
这个嘛,太平洋我是游遍了;荒凉的小岛我全溜达过;最深的海底我也观光过。
这个嘛,太平洋我是游了,荒凉的小岛我溜达过;海底我也观光过。
老海龟这句话是想告诉小海鸥什么?(所有的地方都去过,是一只见多识广的海龟)
(4)从老海龟的话中我们知道,它不仅是一只见多识广的海龟,本领还很大呢。请你接着读下面的话。
(5)老海龟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它真的有这么大的本领吗?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它在吹牛?毫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出示狂风暴雨、大浪滔天视频)
老师出示一组资料,也许对你的朗读有帮助。
( a太平洋约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积约为一亿六千五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7万个中国那么大。众所周知,海龟的速
度很慢,它可能游遍太平洋吗?
b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11521米。压强非常大。老海龟也根本
不可能到最深的海底观光过。
c目前所知的最大的鲸鱼体长30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那么重。
d国外曾经捕捉到一只章鱼,腕足展开后有7.8米长。
e近期有记录的海洋中最高的浪高达21米。)
从这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海龟除了炫耀自己外,还爱吹牛,它把自己的本领夸大了几十倍、几百倍。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老海龟的这段话,请你读出你独特的体会,可以读出老海龟急于想让小海鸥了解自己本领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它炫耀自己时的傲慢无理与得意忘形,还可以抓住关键词读出它吹牛时的张狂与无视。自由读,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3、学习第三次对话。
老海龟说得真是口沫四溅,你能用另一个词(滔滔不绝)来代替它吗?正在它得意忘记形时,悲剧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被渔夫翻了个四脚朝天,却无回天之力,无法挽救自己。吃惊的小海鸥又问了什么话呢?什么是“神通广大”?在你看过的书里或动画片里谁是神通广大的?那么这只见多识广无所不能的老海龟回答小海鸥的话了吗?它是怎么做的?什么“惭愧”,你有惭愧的时候吗?刚才神通广大,口沫四溅,现在四脚朝天,尴尬羞愧。让我们来完成第三次对话,如果你是老海龟,会对小海鸥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深入悟情
1、作业: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体会要和大家分享吗?请把你的体会汇成文字,写一篇读后感。
2、同学们,《老海龟的悲剧》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不要骄傲。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为了悲剧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借鉴。很多时候你都会发现尊重、自信、融入、和谐是那么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供大家积累: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
设计说明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诵读和领悟。
为了便于研习课文,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预习,所以布置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其中包括诵读指导、疏通课文。
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同时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
幻灯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
(一)、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幻灯片1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讨论:
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
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尘埃(āi)直径(jìng)削弱(xuē)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狼狈bèi擦拭shì请勿打扰wù尘埃āi削弱xuē朝晖huī循环xún厌恶wù裂开liè讨厌tǎo
环境jìng气候hu飘荡piāo
2重点指导候晖境裂
3多音字 wù(可恶) xiāo(削皮)
恶è(恶狠狠) 削
ě(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2.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品词析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理发店情景图。我们每个人都去理发店理过头发,但是有个叫小沙的小朋友最怕去理发店理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预设:(1)“剃头大师”在课文中指的是谁?(2)“剃头大师”的理发水平怎么样呢?(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
设计意图:
出示理发店情景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验证识字效果。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剃tì执zhí否fǒu骂mà仇chóu惯guàn刑xíng替tì
厘lí摸mō
剃——梯仇——亿刑——形摸——模
(1)读音难点主要有“执、仇”(翘舌音)。
(2)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教师进行点拨。
4.课件出示“我会写”。
(1)指名读字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2)指导写字。
①注意“鬼”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仇”字的右半部分是“九”不是“丸”。
③注意写好“表”“差”的横。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多媒体出示初读要求。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到了哪些人?
(3)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最有意思?画出来读一读。
2.交流汇报初读结果。
(1)“我”给表弟小沙理发的事。
(2)课文写到了小沙、姑父、理发店里的`老剃头师傅和“我”。
板书:小沙姑父老剃头师傅“我”
(3)起因(第1~6自然段):小沙天生胆小,怕剃头。小沙不愿意剃头,姑父为了给小沙剃头,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理发店。
经过(第7~17自然段):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由于“我”从来没有给别人剃过头,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
结果(第18自然段):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到处是碎头发。
(4)在小组内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交流读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
在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诵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初步感受了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那么,课文是怎样描述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句子,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读句子,感悟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沙的句子,感悟小沙的特点。
出示句子: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体会:天生胆小,怕剃头。板书:怕剃头
2.课文围绕“小沙怕剃头”写了哪些内容?
共同研读:
(1)读第2自然段:小沙每次都是怎样进理发店的?姑父是怎样做的?理解:押、监督、夺门而逃。(板书:监督)
(2)读第3自然段:进了理发店,小沙是怎么做的?理解:“害人精”、怒视。
(3)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谁?小沙为什么称他为“害人精”?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他的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他的眼神也不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还有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剃头时,小沙吃尽了苦头,但不敢动。理解:规规矩矩、耿耿于怀。板书:“害人精”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2~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3.课件出示“我”给小沙剃头的情景图。
(1)学生描述图画的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自然段。
4.默读课文第7~17自然段,自学提示:
(1)小沙为什么央求“我”给他剃头?
(2)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我”的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
(3)“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
5.根据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板书:随意乱剪
6.分析句子。
(1)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剪头发,虽然“我”不会剪,却敢下手,胡乱剪下去,自以为动作熟练,非常有自信。
(2)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把小沙的头发剪坏了,他还是无所谓的样子,真是容易满足。
(3)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给小沙理发后,小沙头发的样子。
(4)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这句话写出了小沙看到自己的头发时吃惊的样子。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事情的结果如何。(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满是碎头发,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设计意图:
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沙的特点,理解小沙怕剃头的原因,然后分段读课文,理解句子,体会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过程,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回顾总结,感受趣味。
1.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文中的“我”其实没有剃头经验,只是被小沙用来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罢了。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仅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2.读了课文,你认为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板书:无忧无虑美好幸福
设计意图:
运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重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宁静的夜晚,你仰望美丽的天空,看到闪闪的星光,想到了什么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诗人很喜欢仰望夜空,他就是郭沫若。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感受他展示的心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二、自主预习
为何诗人修饰流星的量词不用“颗”而用“朵”?
明确:“朵”一般用来修饰“花”一类的名词。诗人把“朵”移作他用,冲击人们的习惯思维,令人倍感新奇,以幻觉感受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灿烂,含蓄新奇。同时流星如花,读者仿佛嗅到了弥漫于星空的淡淡芳香,仿佛听到了它们的盈盈笑语。“朵”字创设的这种恬静欢愉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合作探究
(一)归纳主题
《天上的街市》呈现的是一幅“平和洁净”的理想境界。诗人由地上到天上,由景物到人物,在现实中苦闷彷徨,把目光投向那虚无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景象,描绘出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二)想象与联想
《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着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有3处位置运用了联想手法。第一处(第1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空间上:远远的;特征上:明;数量上:无数。第二处(第1节):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数量上:无数;特征上:亮。第三处(第4节):由流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灯笼。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是发亮而且流动。
(三)修辞分析
请分析《天上的街市》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明确:①比喻:诗的第一节中“远远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有许多极其相似之点。诗人用我们极为熟悉的事物作比,使眼前这两种事物联系十分密切,使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活生生地勾勒出天上人间的奇妙境界。
②引用:这首诗的第三节引用了我国人民所熟知的古代神话故事。
③移就:这首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移就辞格,实属神来之笔。“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提着灯笼在走”不同于远处伫立的街灯,其区别在于前者是相对运动,后者是相对静止。动感是“提着灯笼在走”的特定性状,把这种属于人类行为的性状移属到非人类行为的星空中,自然也只能同划破夜空、倏忽即逝的流星连在一起了。
(四)语言品味
说说本诗韵律优美在何处?
明确:韵律优美是这首诗语言的另一个特色。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下加粗,韵脚字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每节都是四行,每句都是三个节拍;每句句尾都是双音节词;偶句押韵,四句换韵。读起来节奏和谐优美,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五)难点突破
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改造?
明确: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其结局基本是悲剧性的——即使经过了织女的大力反抗,赢得了每年七月初七的鹊桥相会,但这胜利也是极其有限和可怜的,但本诗中的牛郎织女,却没有传说中的苦难,他们没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压迫,没有天兵天将的追杀,似乎是一户非常幸福、非常自由的男耕女织家庭。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悲剧性的结局改为现在的喜剧性结局呢?这主要是受诗歌的中心思想所制约的。因为本诗的主题,就是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而牛郎织女生活的社会,即是作者寄托理想的社会,牛郎织女的生活,即是作者寄托希望的幸福生活,所以,必须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幸福美满,才能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仍然依照传统的悲剧式的结局,那么又怎能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又怎么引导读者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呢?
四、课外拓展
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前相比,你觉得怎么样呢?分组说说你们的看法。
举例:
生1:我们这组认为今天的生活虽然不能餐餐大鱼大肉,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和以前相比,能吃饱穿暖,社会安定,已经很幸福了。
生2:今天的生活和以前相比虽然幸福,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战争仍然没有停止,世界和平仍需大家努力。
生3:现在社会中有些人想做大官,有些人想挣很多钱买漂亮的房子等,但我认为一家人只要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就已经很幸福了。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课文上的词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3、出示生字
矮瘦暗丑闲旧
(1)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2)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如:“瘦、丑”是翘舌音)
4、师生合作读
师读“高”生读“矮”
5、男女同学合作读
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7、扩展运用,
(1)你能说说其他反义词吗?
(2)说句练习,如长颈鹿高,猴子矮。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二)、我会读。
1、过河游戏。板画:小河
教师提出过河要求:
读出这个词语就是等于能踩着这块石头过河
出示词语
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齐读
4、指名过河,同桌两人接力过河。
5、评出最佳合作奖。
6、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语里都有一个“打”)
7、请同学给每个词语中的“打”换个字。
(三)、读读背背。
1、谈话激趣。
2、出示26个字母(小写)。你认识它们吗?
3、请学生读
4、告诉学生这些拼音字母每一个都有一个读音一样的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旁边出现对应的大写字母
(1)自由读(2)指名读(3)同桌互读(4)男女生比赛读。
5、认识大写字母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2)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3)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唱唱字母歌。
7、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喜爱双手和大脑。
2、鼓励学生课外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的课外识字本
四:教学流程:
(一)、我会读。
1、谜语导入,“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
“站在最上面,用它来思考,眼睛看不见,智慧在里面。”
2、初读儿歌。
(1)自读儿歌,圈出读不好、不会读的字问问周围同学。
(2)组内读,交流遇到的困难,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议。
3、读了儿歌,你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了吧?
为什么说它们是两件宝呢?
4、指导朗读。有了这两件宝,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大家喜欢我们的手和脑吗?
5、再读儿歌,要求读得有感情。
6、朗读比赛。
(二)、展示台。
1、分小组交流:在其他书上认识的汉字。
2、把自己认识,而语文书上还没教的字剪或写下来,做成生字擂台,考考同学。
3、学生离开位置去看别人的擂台
4、说说通过刚才的看、听、学,你又学会了哪些生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猜谜的.方法,能把自己猜谜的过程用规范的语言说出来。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与人交往
三: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收集一到二则谜语写在纸条(彩色)上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今天是“元宵节灯谜晚会”(放轻音乐)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谜语纸条。
(二):提出要求:
1、说一说,说说你收集的或自编的谜语。
2、猜一猜,看谁最先猜出谜语。
3、讲一讲,你是怎样猜出谜底的。
(三):组织猜谜
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你的谜语(实物投影仪)
请两位同学上台
生1:说说你出的谜语是什么?
生2说出自己的谜语。
生1说出谜底
生2确认对错(猜对了,生2问:你是怎么猜出的?)
(四):互动交际:
1、请同学在“灯谜晚会”里自由“游览”与人交换猜谜(要求模仿刚才生1、生2的交际过程)
2、交流成果,说说你猜出了几个谜语?是怎么猜出的?
3、指名上台把他们交际的经过再演示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教学目标: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构想: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学生可能会非常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准备:
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悟其中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精选]语文教案11-24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