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4 08:19:36 教案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荐】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带木字旁的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带木字旁的字,重点认识其中9个,正确书写5个。2、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间的关系,练习成批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进行观察,通过小组合作和在游戏中识字等方式进行识记,掌握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学习生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初步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感悟出汉字的表意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丁丁和冬冬。快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丁丁冬冬今天来是和我们大家一起来识字的',(出示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激趣导学,愉快识字

  1、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大树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出示课件,认识“树枝”和“树根”,齐读,观察“枝”“根”发现了什么?(都有木字旁)对,树枝和树根都是树木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木字旁。

  2、出示树木图片,师:大家知道古时候的人用什么字来表示大树吗?演示“木”的演变。接着认识二木成“林”,三木成“森”。森表示什么?(树木很多)

  3、(出示森林图片)森林里的树木真多啊,数也数不清。丁丁冬冬一起来到了大森林里。我们快去和他们一起认认森林里都有哪些树?

  课件出示各种树的图片,认识“杏树、枫树、柏树、松树、桃树、李树、杨树、李树、梧桐树”

  (1)师指导识记“杏、杨柳、松、枫” ,总结识字方法并板书

  (2)学生小组合作识记“梧桐、柏、桃、李”,汇报时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识记

  (3)大家看,这个“李”字好有意思啊,十八子。指导书写“李”

  4、丁丁冬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这么多树,正高兴了。这时他们来到了一个桃园,哇,好多的桃子啊!孩子们,你们想吃桃子吗?(想)那我们赶快去摘吧!观察一下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都有木)对,这些树都是树木的名称,所以都含有木。

  (游戏:摘桃子。读准桃子上的字就可以摘下桃子)

  5、好吃的桃子摘完了,如果把刚才的生字放到诗句中,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诗句,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注意指导读出节奏和感情

  6、丁丁说:“森林里的树对我们人类的贡献真大啊!它们有的结果子给我们吃,还有的去哪儿了?(出示木材图,一起认读)冬冬说:“是啊,木材可以做成木棍、木板、木条”

  (1)依次出示这些图片并认读

  (2)丁丁冬冬说的这几个字你们认识了吗?用上刚才的方法,仔细观察一下,你怎么记住它们。然后指名说。(学生说一个,教师就在黑板上贴上这几个字的字卡,一边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奖励)

  (3)举“材”字卡片,大家看,材里面也有个木字,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

  放到田字格中看看,写时还要注意什么?指导书写“材”

  7、你们知道木材还可以做成什么吗?

  (1)学生边说,教师就将预设的含木的字卡贴在黑板上

  (2)举“床”字卡片。“床”是什么结构?观察在田字格中,写时注意什么?一起来写写

  (3)大家观察一下所贴的字,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用木头做的东西,所以都有木)

  8、认识了这些字,丁丁冬冬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摸字游戏。教师一边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摸摸‘材’字宝宝跑回来”(学生上台摸贴在黑板上的字卡,大声读出来,其余学生跟读三遍,然后下来,教师继续)

  9、好玩的游戏结束了,丁丁冬冬准备把今天学的几个字写下来,还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愿意)我们就来写这几个字,出示“材、床、李”先学生练写,教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再展示评价,学生写字时,用相机拍下学生的坐姿和作业,然后进行评比,

  三、课堂小结

  大家真棒,丁丁冬冬非常佩服大家,不得不承认大家是今天的识字明星。表扬我们自己!丁丁冬冬说“玩了一天了,一起去休息吧”演示人木休,现在我们下课休息,下课!

  【教学总结】

  一、思得【成功之处】

  1. 这节课,我利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识字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课知识。

  2.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节课的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带木字旁的字词,既对本课教学内容做了复习、巩固,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一堂课下来,他们认识了很多字,积累了不少词。

  3. 课堂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与教学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为其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也为整堂课增添了趣味性,避免了识字教学易出现的枯燥、乏味。

  4.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本节课,不管是识字部分还是写字环节,我都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答案。摒弃了老师一味教,学生盲目学的教学模式。

  二、思效【效果达成】

  “丁丁冬冬学识字”,是一个开放性单元。它重点在学习和掌握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偏旁的汉字,从而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这节课,通过丰富多样地识字、有趣自主地拓展,以及扎实有效地写字,使得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木字旁所表示的意思时,我设计一步一步分层去处理,突破了教学难点,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感知了汉字表意的特点,还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

  三、思失【不足之处】

  1. 设计识字环节时,忽略了形近字的教学。应当利用形近字,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偏旁具有表意的特点。

  2. 写字教学,对生字重点笔画的示范和强调,以及对学生书写情况的评价做得不够扎实。

  四、思改【再教措施】

  如果让我重新教学本节课,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改进与突破:

  1. 识字环节中穿插形近字“村—材”、“财—材”的对比学习。

  2.写字教学部分,会注意对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进行示范和讲解。在学生看完老师范写之后,让他们先在语文书中描一描,最后再在生字本上书写。如果发现哪位学生某个笔画或者字书写不够规范、漂亮,应在指导后让学生继续练习,然后进行展示,不断帮助学生进步。

  3. 在拓展环节—从古诗中找带木字旁的字这个环节时,我会加入让学生组词和说说结构这个步骤。这样能够更好地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4. 日后会重视和加大对学生写字习惯的纠正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反思。这一次的师徒共建自主高效课堂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留下了很深的感触。首先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样的`学习平台。其次感谢宁老师在备课、试课、磨课的过程中对我的悉心指导,无私传授,热心帮带,使我学到了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本次活动,也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真诚希望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努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己的教学。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的:

  理解龙女和柳毅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理解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品味本文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龙女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柳毅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品味本文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方法

  阅读、分析、评价、鉴赏

  学习过程

  一、艺术特点解析

  1、故事曲折,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然而写得极有波澜,尽其曲折。故事一开始,“鸟起马惊,疾逸道左”,情况异常,似有征兆。然后见到一位色殊形秽的妇人,竟然不是凡人,而是龙君之女。柳毅到了龙宫,满以为可以马上见到龙君,不料“王久不至”。龙君本应是神力无限,览书后却不能去解救女儿的苦难。正当龙君一筹莫展之际,情节突变,“大声忽发”,钱塘君化作赤龙腾空而去。结局部分先写龙女得救回宫,后让钱塘君出场,让他补叙战斗的经过。叙事绝不平铺,曲折有致,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并使情节富于吸引力。

  2、波澜起伏的情节,根植于作者丰富想象的沃壤。龙宫殊异的景物,奇特的人物,也是借助丰富想象和夸张笔法生动描绘出来的。这突出地表现在钱塘君形象的塑造上。出战时,作者以夸张的笔墨、绘声、绘形、绘色地描绘出震撼人心的形象。他一怒吼,如同“天坼地裂”,宫殿为之“摆簸”,他力量无穷,行动神速,顷刻间,使泾川变成一片血海尸山,无情郎变成腹中之物。这种人物在现实生活当然不存在,但他却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人们的反抗情绪通过这个复仇者的形象充分地层现出来,这正显示了浪漫主义手法的特征与作用。

  二、品味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在文中俯拾即是。柳毅问龙女:“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作者写龙女的反映只用了“始楚而谢,终泣而对”八个字,十分细腻地写出龙女先楚而后泣、先谢而后对的内心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出她悲苦不胜、迫切求助的'心情和温婉的性格,还表露了一个善良的女性初见陌生男子时欲语还休的羞怯之态。龙女回宫时,作者写她“自然蛾眉,明挡满身,绡●参差,面容“若喜若悲,零泪如丝”,并有“红烟”、“紫气”、“香气”相绕。就这样,以经济的笔墨刻画出具有仙姿神韵、飘逸轻柔、美貌多情的形象来。句式上有骈有散,富于变化。骈句主要用于人物肖像神态的描写和场景有铺叙,以抒发作者强烈的心灵感受,加深对读者的印象。骈句的运用,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句式的运用服从于内容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钱塘君战罢归来与洞庭君有这样一段对话: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两人的对话,一个问得急促,一个答得干脆。问得急促,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答得干脆,则显示答者对其所作所为的坦然、快意。这就是使用一连串的省略式短句所起的绝妙作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景色。

  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往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象,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注释)

  投影补充: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写特记、随笔寓言等等,主要写狐鬼怪异的故事,也收录了一些奇特的事。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画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投影)

  奂山 青冥 飞甍 高垣 睥睨 连亘 霄汉 逾时 倏忽

  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不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思考:

  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

  明确:三个阶段:(投影明确)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请学生依照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描写的方式展示你脑海中“山市”的景象。

  (选取几个,实物投影)

  5、再次朗读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1、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吗?

  (学生发言)

  (投影补充关于“海市蜃楼”的小知识)

  2、你能根据这个知识来推测“山市”形成的原因吗?

  (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

  4、齐读课文一遍。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朗读课文

  2、课外查阅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单元乐趣

  单元备课:

  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课外阅读。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热爱生活,就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到自然之乐。

  《养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一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二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三

  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板书设计:1、为什么养花;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教学反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因此,教者要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文采的质疑,大到联系全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更不可越俎代疱,应让学生去讨论,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获得“质疑,而后答疑”的快感。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四

  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导语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 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司马光投影展示处

  司马光 重点字词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投影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 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文章取材于希腊神话。记叙了一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的困苦,把火种传播给人类,不顾宙斯的阻挠,不惜触犯天规,从阿波罗驾驶的太阳车上勇敢地盗取了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忍受着几个世纪的可怕刑罚,终于被海格立斯搭救,获得了自由,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赞美和钦佩之情。文本内容精彩有趣,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暴跳如雷、无遮无盖、日晒雨淋、昌盛、蜷缩、驱寒取暖”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而忍受痛苦的坚强意志,学习他聪明、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品质。

  3、在感悟普罗米修斯精神基础上,感受“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为了真理、文明,敢于反抗权威势力的正义之士的精神归结。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偷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偷”字,你想到什么?(小偷、偷窃等不光彩的人和事)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小偷,他叫普罗米修斯,不过他并不是一位普通的人,而是一位伟大的神,他帮助我们人类从天上偷来了火种。完整课题:《天上偷来的火种》

  2、齐读课题,质疑。

  (如:为什么要偷?怎样偷?偷的结果怎么样?)

  过渡:偷,本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可是人类却把普罗米修斯称为“从天上偷取火种的英雄”,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从中找找答案。

  说明:

  由一个“偷”字入手,并让学生据题质疑,从而引入课文的学习。通过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自学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了解人物

  (一)学习2、3、4小节

  1、师:课文那几小节写了普罗米修斯偷火种的原因?(2-4小节)

  2、谁能来说说他为什么要偷火种呢?

  学生交流。出示第二小节并划线:

  那时,地面上还没有火。真的,连一丁点火星也没有。人类没有火烧烤食物,就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照明,就蜷缩在山洞里,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1)理解划线部分的作用。

  (2)句式训练:

  这件事,他没有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引读第二小节。理解“蜷缩”的意思。

  3、师:没有火的.日子是非常悲惨的!不仅没有熟的东西吃,晚上没有照明,而且也不能——(指名学生交流:没有开水喝,没有温暖,遭受野兽的侵袭等)作者没有把这些一一例举出来,用了什么符号来表示?(省略号)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上“没有……就……”来说说人们的悲惨生活吗?

  想象说话:人类没有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

  4、哎!人类没有火的日子,真是——悲惨呀!作为人类的守护神——普罗米修斯,看到这样的情景,他是怎么做的?他会怎样请求宙斯呢?

  想象说话: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悲惨的情景,请求宙斯说:“_____________。”

  5、而作为神和人类的主宰——宙斯,同意了吗?他是怎么说的?(男生齐读宙斯的话)

  6、小结:人类的悲惨生活让普罗米修斯于心不忍,真诚的请求又遭到了宙斯断然的拒绝,这就是普罗米修斯要偷火种的两个原因。

  那么他又是怎样偷的呢?

  说明:

  学生通过“没有……就……”的想象说话,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了人类生活的悲惨,又为普罗米修斯请求宙斯的想象说话练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而由于宙斯残酷的拒绝,更加深了对普罗米修斯为什么是“偷”火,而不是“取火”的认识。

  (二)学习5、6小节。

  1、指名读,思考:普罗米修斯是怎样偷火种的?

  2、交流:偷取火星 藏入苇管

  3、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机智。

  为什么要藏入苇管中?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他偷火种时动作?

  过渡:普罗米修斯成功偷取了火星,带回了地面,从此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学习7、8小节

  1、出示第八小节,交流:火给人类带来什么?除了文中说到的,人类还会用火干什么?

  想象说话:人类用火________,用火________,用火________,还用火________。

  2、小结:人类用火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作者不可能全部写出来,就用一个省略号来代替,而且火给人类带来的进步,又怎是这三言两语能表达的呢?

  3、引读第8小节。

  过渡: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来温暖。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可火给普罗米修斯带来的又是什么呢?(遭受折磨)

  (四)学习9~14节

  1、课文哪一节具体描写了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折磨?(12小节)

  2、出示第12小节及图画。学生轻声读,划出表现刑罚可怕的语句。

  交流。理解:无遮无盖 日晒雨淋

  3、多么可怕的刑罚,普罗米修斯偷了火种,违抗了宙斯的命令,气得宙斯暴跳如雷。

  理解“暴跳如雷”的意思。

  所以,宙斯用这么残酷的方式惩罚普罗米修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会怎么想呢?

  想象说话:宙斯用这么残酷的方式惩罚普罗米修斯,他想:_____________。

  4、那么普罗米修斯在受折磨时,你能猜出他是怎么想的吗?

  想象说话:普罗米修斯遭受着折磨,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所以,虽然他有机会让自己免受刑罚,只要他——(学生答:收回火种),可是他并不愿意这样做,他坚定地回答宙斯——(学生齐说: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火种,决不收回!)

  5、折磨是无休止的,刑罚是可怕的,普罗米修斯失去了人身自由,遭受着日晒雨淋、严寒酷暑,鹫鹰的啄食是令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而且时间是那么漫长。引读第13小节。

  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重点,要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过程中体会到宙斯的阴险和狠毒,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定、正直和勇敢。教学过程可先采用各种方式读懂、读熟内容后,再提出问题,进行深层次研读,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多次的强化朗读,更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内心感受,体会普罗米修斯勇敢、顽强的精神力量。

  6、学到这里,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人类称他是“偷取火种的英雄”了吗?

  7、小结:

  出示句子:为了造福人类,给人类带去火种,普罗米修斯敢于违抗宙斯意愿,甘愿忍受一切酷刑。

  8、引读14小节。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饱受折磨,真让我们难受。而他的英雄行为也感动了海格利斯。终于有一天——

  四、感悟中心,体会精神

  1、“普罗米修斯,这个从天上偷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句中为什么要用上“终于”?你是怎样理解的?

  2、阅读完整个故事,我们深深地敬佩这位人类的英雄,谁能用上自己的语言来称赞他?

  说话练习:罗米修斯是__________的英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师:普罗米修斯,这位为了人类的希望与文明而甘愿献身的英雄获救了。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的形象。而在我们真正的人类世界,在各个领域,也有许多人为了普及真理,为了传递希望,为了播撒文明的火种甘愿忍受各种煎熬,甚至付出生命,他们被我们敬呼为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他们就是我们心中的普罗米修斯!

  说明: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神,他为了播撒文明的火种甘愿忍受酷刑。其实这种为了正义与真理而甘愿奉献一切的英雄形象是我们人类才特有的精神美德。“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这一类人物的精神诠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在对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的同时感悟到人类才是这种精神的真正代言,那无疑能把学生的审美能力、批判能力领向更高的境界。

  五、复习巩固,拓展总结

  1、复习词语

  2、齐读课文

  3、仿写练习:

  仿照课文第12小节的写法,选择其中一题写下来。

  (1)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多么悲惨啊!

  (2)火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啊!

  总结: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们再次感受到火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更加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奥运圣火就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它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今年,第28届奥运会就在我国北京举办,就让象征着光明、勇敢、团结和友谊的奥运火炬从我们的手中继续流传下去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经典]09-05

(经典)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经典)10-15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