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案

时间:2022-07-20 17:38:28 教案 我要投稿

《灯光》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1

  活动目标

  1、乐意动手探究,发现并表达光透过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变化。

  2、喜欢探索科学活动,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及问题。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小舞台展板(5份)、记录板一块;手电筒人手一份、红色皱纸、红色卡纸、玻璃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场景引发主题。

  1、教师出示小舞台展板:这是谁呀?他们在干吗?

  2、主要问题:在舞台上跳舞,需要些什么?(幼儿结合经验大胆表述)

  3、小结:在舞台上表演,除了服装道具、音乐,还要灯光。

  二、动手操作制作灯光。

  (一)幼儿初次尝试——发现问题。

  过渡语:你们愿意当灯光师,帮助他们调试灯光吗?

  1、师:你们椅子下的小篮子里有小手电,拿出来试试吧。

  师幼用手电筒制作灯光(同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刚才照出了这么多的灯光,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的灯光?

  小结:原来我们用手电筒可以制造出灯光,但只有一种颜色太单一了。

  (二)幼儿二次操作——寻找适宜的材料。

  1、出示记录板:这里有三种不同的纸(逐个出示),猜猜能不能制作出彩色灯光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做记录(粘贴笑脸等)

  2、幼儿分组尝试。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你们可以把这些材料挡在手电筒的镜片前面去试试,看看到底他能不能调试出彩色灯光来。

  (幼儿分成四组,尝试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彩色灯光)

  3、集体分享交流:

  提问:你制造出灯光了吗?有什么发现?

  (根据幼儿的讲述在记录板上作记录并现场试验验证,重点讲述玻璃纸)

  小结:原来厚厚的卡纸不透光,皱纸只能透一点点光,玻璃纸的透光度最好,它呀最适合制作灯光了。

  (三)幼儿再次尝试——制作彩色灯光。

  1、出示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并猜测:玻璃纸最透光,那么我这里除了红色的,还有蓝色的和黄色的玻璃纸,你们猜猜它们能制造出什么颜色的灯光?

  2、幼儿猜测,老师根据幼儿讲述涂色块

  3、师:你们猜了这么多,到底能变出这些颜色来吗?请你们去试一试,比一比谁变出的颜色最多?

  4、幼儿再次探索(幼儿分组操作,关注幼儿能否发现用颜色叠加的方式制造出不同的颜色。)

  5、分享交流:你用玻璃纸变出了哪些颜色的灯光?用了什么好办法?

  现场验证并记录(先请一名幼儿讲述和验证,然后幼儿讲述,教师协助验证)

  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通过玻璃纸能制造出彩色的灯光,而且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叠加在一起还能变出其他颜色的灯光,好神奇啊。

  活动延伸

  师:我这里还有其他颜色的玻璃纸,我们到区角里去在试试,还能制作出什么颜色的灯光来。

《灯光》教案2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20xx春天,“非典”肆虐,祖国的天空阴霾一片。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是谁同病毒进行殊死搏斗,用崇高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捍卫了生命的尊严!(学生:是医生,)对,正是这些白衣天使,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同全国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也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冬夜的灯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思考。

  提问:冬夜的灯光给人怎样的感觉?

  2交流初读的感受。

  初步感受冬夜灯光所体现的感人力量。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尝试复述故事

  叙述故事要理清要素,讲述关键情节。

  1、尝试讲述故事。

  2、集体交流。

  使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重点地讲述故事。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文中又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精读体验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请仔细阅读体会其表达作用。

  1.阅读课文,找出具有感染力的语句加以体会。

  2.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

  4.小结:冬夜的灯光使作者感受到了友谊、温暖、乐观。

《灯光》教案3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我"的心情变化中,感悟那些农民的友善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农民的家那么远",我"会去上门服务吗?"我"又是怎样找到那个求诊人家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来探讨吧!

  二、探究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6自然段。

  (1)农民是用怎样的方法让"我"顺利地到达他家的?

  (让沿途的农家开亮电灯,顺着灯光开车,找到他家)

  (2)那些沿途的农家是怎样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沿途农家全都把灯开亮了,一路的灯光指引"我",顺利到达求医的人家)

  学生自由交流体会。(虽然他们平时很节约,可有人相托,他们还是很守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1)讨论:

  ①"我"回家时,那些农家又是怎样做的?从中你有怎样的体会?

  ②"我发觉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我"有怎样的"恐惧"和"忧虑,.?结果怎样?

  ③"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望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我"什么不孤独?是谁给了"我"温暖和力量?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课件出示)

  ①"我"回家时,沿途的灯都依然开着,等"我"开过后才熄灭。这些农民都十分守信、友善。

  ②因为"我"一个人在寒夜回家,心里肯定感到害怕。"我"担心自己在回家的骂上会遇到麻烦,或不认得回家的路。

  ③因为有那么多的农家为"我"开灯引路,所以"我"感到不孤独,他们时支善、证信给了深夜回家的"我"许的力量与温暖。

  3.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谁能够较快地背诵这一自然段。

  三、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这"寒夜的灯光"有怎样的深意。

  3.教师全文。

  课文讲的是为了让"我"在寒夜顺利地到达求医的人家和安全地回家,沿途农家都开灯给"我"照路和温暖的故事,颂扬了那些农家人友善、守信的美好品质。

  4.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课堂

  学生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方法。

《灯光》教案4

  活动目标:

  1、观察光透过布或透明玻璃纸和皱纹纸形成的彩色光团及光团重叠的变化。

  2、能表达自己的发现及疑问,和同伴互相合作玩游戏。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的玻璃纸、各色布、皱纹纸若干,大小能覆盖手电筒口

  2、手电筒幼儿人手一个

  3、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很好玩的你们从没玩过的游戏,好吗?”

  教师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射到活动室墙面上,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

  师:“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在手电筒前面蒙上一块红布,会怎么样?”

  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尝试制作彩色灯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大胆地试一试。”

  小朋友每人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透明玻璃纸或一块布或皱纹纸,覆盖在手电筒的镜面上

  幼儿尝试自己制作彩色灯,教师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尤其是帮助能力稍差的幼儿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可将自己的彩色灯打开,射到白墙面上,观察光团的色彩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地自由地玩一玩,并可随意找好朋友讲讲自己的新发现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用透明玻璃纸用布用皱纹纸制作的彩色灯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再次玩的兴趣和观察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再玩一个新的游戏?”

  教师装着神秘的样子:“色彩娃娃还有两个好朋友呢,它和好朋友在一起时还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你们相信吗?不信,你们随便去找两个和你不同颜色的在一起玩一玩。”

  引导幼儿两个或三个一组进行合作游戏

  启发幼儿移动各自的彩色光团,让三个光团互相交叉,部分重叠,仔细观察光团重叠后发生的色彩变化让幼儿自由讲述,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三、结束游戏

  最后,在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声中,幼儿模仿舞台灯光师,制造出活动、变化的灯光效果,全体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和灯光效果进行创意舞蹈的自编,也可请愿意上台表演的小朋友进行表演,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灯光》教案5

  《灯光》课文原文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大家对“灯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灯光》。(板书课题:灯光)我们来看一看,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3、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多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3)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课件4】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主题深化

  【课件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板书内容

  灯光(多好啊)幸福生活

  火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接触这篇课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灯光》教案6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重点讨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

  师: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地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二)分小组自学课文,感悟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应该理解为什么呢?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然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有:我很伤心,我很感动,我很敬佩郝副营长……

  ——老师此时要引导学生说:你为什么感动,为什么敬佩呢)

  其中一生回答说:我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就是郝副营长啊!这怎能不让我感动啊!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吧!

  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齐读,再用引读的方式来读)

《灯光》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镇、诊、婴、荒、徐、僵、杂、余、致、熄、哀、孤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3感悟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板书:寒夜)看到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 (板书:的灯光)看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温暖、希望……)

  3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寒夜的灯光》。读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文中寒夜的灯光,给作者怎样的感觉呢?让我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吧!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 l )指名认读生字词。

  小镇诊所婴儿荒野徐徐冻僵复杂多余致意熄灭哀鸣孤独

  注意读准“镇、诊、致”的翘舌音,“婴、僵”的后鼻音。“荒”的下面是“亢”,不要多写一点;“孤”的右边是“瓜”,不是“爪”,注意区分。

  ( 2 )齐读生字词。

  ( 3 )这些生字词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联系课文中具体语境帮助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

  (一位加拿大医生在寒冷的夜晚冒着生命危险出诊。而沿途的农家用一路灯光指引,深深打动寒夜里出诊的医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自由读。

  4指名读。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深入读文,交流感受

  1寒夜里的灯光,让作者浑身充满了温暖和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寒夜,感受寒夜的灯光带来的温暖和力量。读到特别令你感动的地方,用" _ ”标记出来。2根据学生反馈,随机指导。

  ( l ) “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农家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顺利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

  ①荒野的夜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平时:漆黑一片,此时:一路灯光)

  ②课件出示:“平时,一人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农家用灯是很节约的。”你能换种说法,使这句话的意思不变吗?

  ③平时节俭的农民为谁亮起了一路灯光?此时,医生的感受是什么?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读读这段话。

  ④从这灯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农民们乐于助人的精神令人感动,使人感到无限的温暖)让我们怀着对农民们乐于助人精神的深深感动读读这段话。

  ( 2 ) “车子开了一会儿,我发觉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夜中望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

  ①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我”的恐惧和忧虑?“我”的恐惧和优虑是什么?(联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我壮着胆子……驶离这户人家。”“每年都有人因为夜里遇到麻烦在车里冻僵。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

  ②课件出示:“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你能换种说法,使这句话的意思不变吗?

  ③作者为什么说“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

  ④教师引读,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我的汽车驶过一家,灯光……而前面的灯光……我的汽车又驶过一家,灯光……而前面的灯光……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而前面的灯光……

  ⑤此时医生有什么感受?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吗?(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夜中望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

  让我们感受着温暖与力量读读这句话。

  ⑥从这灯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灯光的再次闪烁,为医生指明方向,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友谊,温暖的关怀)(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3你对这位医生有什么感受?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这时候,外面下大雪了……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既然回家不方便,医生为什么坚持要走,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开着车上路了,窗外寒风呼呼地吼叫着。”“这一带,每年都有人因为夜里遇到麻烦在车里冻僵。”―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说明了什么?

  4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 1 )指名读。

  ( 2 )自由读。

  ( 3 )体会,背诵。

  (二)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那么,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充满关爱的故事?(指名说)

  2在《爱的奉献》中总结。

《灯光》教案8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技能目标:尝试探索将玻璃纸重叠让光的颜色发生变化。

  情感目标:体验灯光晚会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活动难点:在动手动脑中,尝试让光的颜色发生多种变化。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大小能覆盖手电筒的红、黄、蓝的玻璃纸;

  2、各种不透光的布、纸若干;

  3、每人1支手电筒,橡皮筋若干。

  环境准备:

  1、不透光的活动室;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灯光效果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引入,师幼跟随音乐入场。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一个特别的晚会,先跟随音乐进入会场吧!

  二、基本部分:师幼探索光透过玻璃纸发生变化的现象。

  1、介绍晚会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今天的晚会叫做灯光晚会,你想象中的灯光晚会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手电筒,幼儿用手电筒探索透光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手电筒和一些材料,用哪些材料能布置灯光呢?(幼儿猜测)

  3、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并记录。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哪些材料适合做灯光?

  教师小结:原来透光的玻璃纸才适合制作灯光。

  4、教师提供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引导幼儿发现变色现象。

  教师:请你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制作灯光。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红色(黄、蓝)的玻璃纸,会变成红色(黄、蓝)的光。

  5、师幼观看舞台灯光视频,激发制作舞台灯光的兴趣。

  教师:我们来看看好看的舞台灯光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这样的舞台漂亮吗?你们想不想有这样的舞台?想不想亲手布置?可是我们只有三种颜色的光,怎样变出更多颜色的光呢?

  6、幼儿再次操作制作灯光并记录结果。

  教师:你们都制作出了什么颜色的灯光?(请幼儿上台展示)怎样制作出来的?还有不同的灯光吗?你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师幼小结:原来把玻璃纸重叠,能变出更多颜色的光。

  7、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灯光,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刚才你们都成功地制作出了灯光,你们还想要什么颜色的灯光?这次我们尝试用多种玻璃纸,制作你想要的灯光吧!

  三、结束部分: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筋,让我们的灯光晚会特别成功,让我们在好心情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活动总结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关于科学领域中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法,举办了一场关于灯光的晚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体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初始,教师选择一间透光性比较差的活动室,并用泡沫垫把窗户封住,使得活动室变得黑漆漆。活动中,幼儿玩得很投入,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尝试制作灯光,最终得出透光材料适合制作灯光的结果,教师通过进一步的激发,让幼儿在操作实验中制作出了五彩缤纷的灯光。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使每个幼儿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会到了“玩中学”。

《灯光》教案9

  荣成27中 于晓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揣摩语言,领悟主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说、思、议能力的训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交往时爱心付出的重要意义,懂得“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揣摩语言,理解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

  2、感悟文中的人文内涵。

  难点: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文章主旨。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情景导入

  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帮助过别人,或被别人帮助过的事,顺而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圈记标划出不懂的字、词语或句子。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同时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也是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学生朗读后,对字词存在的疑问可小组讨论自行解决,老师做适当点拔。

  2、结合画面生动地复述课文,提炼文章的主旨。

  此处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第一幅表现“我”出诊时的一路灯光指引。第二幅表现“我”出诊回来开车走过之时,灯光随后熄灭。通过动画展现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意境。在学生复述后,提以下列问题: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何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主旨。

  (三)、精读研讨,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质疑释疑。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结合朗读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然后将各小组里最急于解决却又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提交上来,全班同学共同探讨、交流解决。(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讨论中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

  2、精读思考,合作探究。

  因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为突出的写作特色,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以此处在学生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设置以下问题,引领学生精读思考,突破难点。

  (1)、文章精短而感人,你认为是哪些因素让它具备如此魅力呢?

  关于对比,因初一的学生对写作中的对比手法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先给学生举出“对比”的例子:如颜色对比、冷暖对比、大小对比等。进而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妙处所在。

  (2)、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体现对比手法的呢?

  首先让学生画出文中对小镇特点归纳和环境描写的语句,反复研读,同学合作,小组探讨其作用,进而引出本文的环境描写就集中在“冷”和“暗”两字上。这恰恰与人情的热、灯光的亮形成鲜明的对比,提升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在对文章层层剥离,逐步深入探讨之后,通过自己研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形式使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拓展迁移,妙文赏析

  1、屏幕显示两段文字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对突出 文章中心的作用。各组同学可选其中一个片段进行探讨体会而后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触类旁通的能力,将语文课上活、学活。)

  2、美文需要赏析,更需要积累,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积累词语或句子,积累后相互交流。

  3、学生自由谈: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体会或收获。

  最后以一句“爱是不图回报的,但它的感召力是无处不在的”课堂寄语结束本课教学。

  (五)、课后作业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置分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

  A类:阅读散文:巴金的《灯》,朱自清的《冬天》。

  B类:将你生 活中最感动的一次人生经历或情感体验写下来,让同学们与你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对比

  环境的“冷” 人情的“热”

  黑夜的“暗” 灯光的“亮”

《灯光》教案10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1: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师启发:你的理由是——

  生说理由)

  生2:我感受到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师启发: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说理由)

  …………

  师:你们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里的“憧憬”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说:希望、愿望、梦想……)

  师:那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获得这次战斗的胜利。

  生2:他还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电灯。

  …………

  师:你们的想法就是郝副营长会的想法。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

《灯光》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忠灭、哀鸣、碾雪"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忠灭、哀鸣、碾雪"等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相关画面: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沿路人家的灯都亮着,仅仅是为了给一个出诊的医生照明回家的路!这情景多让人感动啊!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一《寒夜的灯光》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寒夜的灯光)

  3。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画出生字。

  (1)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①加偏旁记忆的字有:

  真—一镇息一一熄至→一致展一一碾

  ②换偏旁记忆的字有:

  珍一一诊缰一一僵

  (2)指导书写。

  "镇"是左右结构,右边"真"里有三横,不要少写。

  "杂"是t下结构,上面是"九",下面是"水"。

  "荒"是上下结构",非"下面是"亡",不要写成"~"。

  3。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再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交流)

  三、再读课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讨论:(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寒冷的夜晚,有人请"我"出诊)

  (2)说说你从文中还读懂了些什么?

  (夜晚很冷;农民家住在偏僻的地方)

  2。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释疑。

  2。学生小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灯光》教案12

  教学目标

  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1、知识和能力目标

  2、学习课文的写法,能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积累美好的语言。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导语。

  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冬夜的灯光》。(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体会文章内涵。

  大家一定急切地想知道课文的内容,下面就请你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富有感情。

  1、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找学生复述主要内容)

  2、文章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什么含义?一是实指,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位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

  三、师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组讨论)

  1、这位医生的感人之处在哪儿呢?他离开自己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奥克斯这个荒凉小镇,这里很偏僻,天气又冷,他却依然留在这里给别人看病。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出诊。

  2、医生出诊,极为平常,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冬日荒原,乡村夜路,狂风暴雪。

  3、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冬夜天气情况的句子。文章7、8段写到:“堆积的乌云”是“寒天下雪的征兆”,雪后天气严寒,人会“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4、以上这些描写小镇和冬夜的语句,除了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有什么作用?

  5、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6、是什么力量把医生一家牢牢地留在这里而不回到舒适温暖的家呢?因为这里有温暖、友谊和乐观沿途的农家。平时,用灯特别节约,可是为了让医生顺利出诊给婴儿看病,他们开亮灯火,把漆黑一片的荒野照亮。

  7、这时医生的感受是什么?路虽危险,已不感觉恐惧和忧虑,“感觉就像在黑夜中经过灯塔一样”。

  8、我认为到第十段,文章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诗句结尾呢?结尾诗句让人们重温这个美好的故事,有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9、文章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与小镇上的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对比暗又更加突出深夜中灯光的亮。

  四、总结课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用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去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吧,用金子般的爱心去点缀我们金子般的童年。下面我们在韦唯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讨论。

  五、作业

  课外阅读巴金的散文《灯》朱自清的散文《冬天》。

《灯光》教案13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⑵ 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灯光》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继而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又表达了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尤其是文题“灯光”的含义,值得体味与琢磨。首先,“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赞叹引发回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划火柴充当灯光看书,书中画的正是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情景;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点燃手中的书本,像明灯一样帮助战士们找到了突破口,他也因此暴露位置而牺牲;最后又从回忆转回到现实,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的缩影。我们的祖国,正是由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精神之光、人性之光的汇聚,才最终燃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

  作为本单元《革命岁月》这一主题下的最后一篇文章,课文后面还安排了“阅读链接”——四篇阅读材料。四篇阅读材料围绕革命文化主题展开,体裁丰富,有小说、散文,还有歌词。从内容来看,这四篇阅读材料是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面几篇革命题材的文章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但《灯光》一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背景。革命传统教育不是简单的政治灌输和道德说教,我们应该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受到启迪和感染。

  文章的前后照应,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于了解“灯光”与“火光”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的联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

  自读,对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理清关系,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后面的阅读链接内容丰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并根据要求自主阅读。在自读中关注整体,了解每篇阅读材料中的主人公及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再运用之前学过的阅读方法,体会每篇阅读材料的含义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 课时。

  【A A 案】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侧重于根据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紧紧围绕“灯光”,通过“概括发现——明确提示——聚焦研读——拓展阅读”的思路进行设计。在交流作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理清叙述顺序后,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两次聚焦“灯光”与“火光”,理解不同灯光之间的关系及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再进行链接阅读,进一步体会革命情怀。整个过程基于学生的阅读起点,循序渐进,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扶放有致。这也是略读课文教学应有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直面“灯光”,了解故事背景 1.导入:今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 2.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1)读准并理解“豫皖苏平原”“围歼战”等词的意思。

  (2)学生交流故事发生的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短时间内明确学习内容,省时高效。同时了解故事背景,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概括“灯光”,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反馈。

  预设: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的插图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3.提问:课文围绕“灯光”和“火光”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引起回忆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设计意图】本文以“灯光”为线索结构成文,脉络清晰。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这一特点概括主要内容,既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的理解更为具象,也为后面的深度品读做准备。

  (三)聚焦“灯光”,感悟深意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发现作者是怎样写“灯光”和“火光”的,并试想几处灯光之间的联系。

  2.反馈交流,研读“灯光”。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引导学生关注“注视”“沉思”等动词,感受郝副营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美好的内心——关心孩子,憧憬未来。

  (3)小结: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已,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小组讨论: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 )之光。(简单阐述理由。) (2)反馈交流。

  预设 1:这是英雄之光,因为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预设 2:这是胜利之光,因为正是郝副营长的这种壮举,才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预设 3:这是生命之光,因为郝副营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3)相机指导朗读,感受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

  3.思考讨论,明晰联系。

  (1)联系上下文,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

  预设 1: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

  预设 2: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更可以看出美好现实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用生命铸就的。

  (3)借助板书,体会几处灯光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灯光”与“火光”的两次聚焦,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灯光之间的关系及与课题的联系,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联系“阅读链接”,体会革命情怀 1.链接阅读《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

  (1)学生默读文章,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

  (2)交流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谈谈从中体会到的感情。

  2.链接阅读第二、三个材料。

  (1)学生默读材料,想想又体会到了怎样的革命情怀。

  (2)反馈交流。

  (3)建议在课外查找资料,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3.小结:从《灯光》一文,再到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我们仿佛从中看到了革命者的英姿,体会到了革命者的伟大情怀! 【设计意图】联系“阅读链接”,作适度的拓展,既可以进一步开展阅读实践,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升华情感,这本身也是一种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

  【板书设计】 【B B 案】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二侧重于根据预学学情,选择班会活动推进学习。按照“预学反馈——课本剧表演《灯光》——朗读竞赛——歌曲欣赏”的思路开展主题班会展示。利用班会活动的形式展开学习,突出关键问题的解决。通过小组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汇报、课本剧表演、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充分自

  主的活动中对比深化主题,引导学生朗读阅读链接,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发学生的结构化认知,使原本陌生化的题材更立体、全面地展现在面前。

  “重温革命岁月”主题班会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在课本剧表演和欣赏中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了解革命志士为了革命不怕牺牲、乐观坚强等美好品质。

  二、活动内容 以课本剧表演、朗读竞赛、互动采访为主要活动形式展开学习。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查找作家和战争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等相关资料。

  2.学生分组排练课本剧《灯光》的几个部分,准备表演。

  3.选定主持人,布置背景,准备道具。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场 1.主持人宣布“重温革命岁月”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2.班主任讲话: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课前大量的准备,今天我们将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举行主题班会。同学们将自己查阅的资料、排练好的课本剧,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大家进行分享。

  (二)交流、表演课本剧《灯光》 1.小组汇报《灯光》的作者、背景等资料。

  2.默读课文,梳理排序。

  ( )郝副营长点燃书本,指明方向。

  ( )华灯下,又想起战友。

  ( )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

  ( )天安门广场的灯引起回忆。

  ( )战斗胜利,郝副营长壮烈牺牲。

  3.根据排序,梳理概括出广场华灯、插图灯光、战场火光三处灯光。

  4.聚焦三处灯光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1)表演“插图中的灯光”场景 如: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主持人小结:是啊,郝副营长的注视和深思,那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

  (2)表演“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场景 如: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分组讨论后,主持人小结: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这种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着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5.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示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主持人小结: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新中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灯光,这更可以看出美好现实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浴血奋战换来的。

  (三)朗读竞赛,感受人物品质 1.学生分小组朗读竞赛:《毛主席在花山》和《狱中联欢》。

  2.台下同学评价亮分:

  出示评价标准:☆读出毛主席对群众的关怀之情。

  ☆读出革命志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主持人以采访的形式,谈谈对革命志士品质的了解和感悟。

  4.充满感情地齐背本单元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四)交流美好生活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交流自己对邓小平的了解。

  3.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美好生活。

  4.学生齐读王愿坚的话: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教师总结,学生感悟 1.班主任:今天,我们在课本剧表演、朗读竞赛、采访心声、听歌唱歌中走进那段让人热血沸腾,又感慨万千的岁月,了解了这一个个鲜明的革命志士形象。更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让我们一起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吧!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吧! 2.齐唱《我的中国心》。在歌声中结束班会。

  【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 一、背景资料 1947 年秋,进入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是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当时正是我军实施战略反攻的时候,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的部队都到了外线作战,三大解放军主力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而从课文中歼灭 57 师的描述来看,这应该是发生在 1947 年 9 月 11 日郓城沙土集的战斗,是华野西线兵团完成的。

  二、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人。幼年在家乡读书,1944年 7 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 年 1 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当宣传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王愿坚的作品多取材于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

《灯光》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找出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方法。

  2、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

  3、 探索光的叠加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掌握科学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跨学科知识。

  活动准备:

  手电筒,红、黄、蓝、绿色塑料袋或者瓶盖,1张白色A4纸、2个纸巾筒、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一小段有灯光效果的舞台表演的视频,引导孩子结合表演区的活动经验,大胆讨论怎样让我们的小舞台也有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师:我们在舞台上表演时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射我们的衣服,所以我们的表演就更加精彩了!可是小朋友们在表演区表演时,没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光,那怎么办呢?

  2、介绍手电筒的开关位置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师:这是一个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光,我们把它当做是舞台上的灯。这个手电筒前面有一个大眼睛,后面有一个圆圆的按钮,使劲一按,大眼睛就能发出亮亮的光了。但是,手电筒打开后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电筒照到自己和别人的眼睛。请小朋友拿起手电筒试一试吧。

  师:你的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光吗?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我们的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白白的光。

  二、操作

  1.教师展示材料,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主探究。

  师:我们的手电筒发出的光看起来是白色的,怎样才能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呢?

  师:除了手电筒,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不同颜色的塑料袋、瓶盖、白纸、纸巾筒和双面胶。我们可以用纸巾筒和白纸做一个简单的小舞台,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在这个小舞台上。请小朋友们动手试一试吧。

  2、 幼儿自主探究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教师巡视观察。

  3、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及总结。

  师:你们的方法成功了吗?是怎样做到的?

  小结:通过在手电筒前面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或者瓶盖,就可以照射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营造舞台上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

  操作步骤:

  (1)制作小舞台:用双面胶将白色A4纸的两条短边分别粘在2个纸巾筒上,使白纸竖起来,变成一个简单的小舞台。

  (2)打开手电筒照射白纸。

  (3)挑选一个有颜色的瓶盖,如黄色瓶盖,平放在手电筒的大眼睛前面,发现照在白纸上的光变成了黄色的光。如选择红色瓶盖,则手电筒照射出红色的光。(注意:瓶盖要贴近手电筒的大眼睛,要完全遮住它。)

  (4)挑选一个有颜色的塑料袋,如绿色塑料袋,将塑料袋对折2次,将其包住手电筒的大眼睛,发现照在白纸上的光变成了绿色的光。如选择蓝色塑料袋,则手电筒照射出蓝色的光。

  (5)将塑料袋、瓶盖两两组合挡在手电筒的前面,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挡在手电筒前面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三、实践

  1、教师引导孩子再次尝试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老师的方法,看看你的小舞台有没有彩色的灯光效果。

  2.我来当小小灯光师。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朋友,你们两个人一个表演,一个当灯光师,轮流为好朋友的表演照出彩色的光吧。注意不要用手电筒照到自己和别人的眼睛哦。

  四、原理

  1、教师引导孩子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实验原理。

  师:我们通过在手电筒前面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或者瓶盖,可以照射出不同颜色的光,我们的舞台上就能有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理:手电筒能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因为这些塑料袋、瓶盖是有颜色的,并且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所以将它挡在手电筒前面,手电筒原本亮亮的白白的光和塑料袋或者瓶盖的颜色重叠在一起,就可以透出不同颜色的光了。

  五、延伸

  1、引导孩子了解光的叠加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利用了光的叠加吗?

  小结:光的叠加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如滤色镜,彩色电视机,数码相机能拍摄出彩色照片或影像等。

  2、在表演区游戏活动中,做小小灯光师。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在舞台上表演时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灯光,所以我们的表演更加精彩!可是小朋友们在班级上的表演区表演时,没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光,那怎么办呢?教师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问题做出对比,以此激发幼儿做一个“小小灯光师”的欲望,从而引出“怎样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这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该活动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手电筒、彩色塑料袋、彩色瓶盖、白纸、纸巾筒等)作为实验材料,材料简单,容易收集操作。活动中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尝试,通过实验找出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方法,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这个科学原理,并进一步探索光的叠加在生活中的应用。

【《灯光》教案】相关文章:

《永远的灯光》阅读答案05-18

《跳绳》教案07-16

《扇子》教案07-14

教案:《比的应用》07-13

火锅的教案06-30

《丰碑》教案06-30

《拜年》教案06-25

《春风》教案06-25

《日出》教案06-23

《乡土画家》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