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6 09:02:3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7篇[热门]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清、晴、睛、虫、情、请、卫、兵”8个生字;会认“蛙、保、护、害、做、庄、稼”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4、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益虫。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儿歌学习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现构字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好儿歌。字到词,再到句。

  1、师范读。

  2、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评议、正音。

  4、圈出生字,再读。

  5、读词语,抽查。

  6、初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融情于景,深读。

  1、指名读儿歌,想想儿歌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3、师梳理。

  4、女生读第一句,读出青蛙的可爱。

  5、播放青蛙捉害虫的FLASH。

  6、教育学生保护小青蛙

  7、男孩子读第二句,读出男子汉气概。

  8、和着音乐,读全文。

  (四)自主发现,体会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5个形声字。

  2、根据生字画相应的简笔画。

  3、小游戏: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

  4、讲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5、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6、范写“睛”。

  7、生描红并书写。

  8、展示、评价。

  (五)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字中的最大一个家族,形声字,一定要记住它们的特点。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二已经学过的生字里面,找找有哪些是形声字,做上你喜欢的记号,下节课说给老师听。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注意多音字“好”的读音。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2.指导学生朗读和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好学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读词语“爸爸”,说说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爸爸。

  1.板书课题:好学的爸爸

  2.讲“好学”的“好”是一个多音字,读第四声,“喜爱”的意思。 “好学”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3.“好学的爸爸”这课题告诉我们文章是谁写的?他怎么样?

  过渡:爸爸怎么好学的?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表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爸爸很好学,每天晚上“充电”。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班学电脑。爸爸现在是电脑高手。

  (2)分部分指名朗读并提出生字词。

  (3)引导理解部分生字词的意思。

  3.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最近吃完晚饭夹着包业务上网简单资料现在好学

  重点指导“近”读前鼻音。

  出示长句,指导停顿。

  (2)自主学习记住字形,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学偏旁并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记住字形的办法。换一换,加一加,猜字谜。

  (三)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想一想哪句是写爸爸好学的。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上讲台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放一个。

  2.先猜字谜后写字。

  (1)两竖在中间,两点两边分,下面有一横,请猜一个字。

  (2)同字框里有两个叉。

  (二)讲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已经读懂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

  出示插图,引发猜想。根据人物表情,图中情境,猜想说话。

  指导读好“我”的话。

  2.学生提出的问题估计较多,教师归纳:“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吗?三个“充电”为什么有两种标点符号?《好学的爸爸》为什么很少写爸爸是怎样好学的?什么叫“业余电脑培训班”?“上网啦,制图啦-------”后面的六点是什么意思?

  引读第五节。

  3.分小组讨论。

  自豪地夸奖爸爸,齐读第七节,读出对爸爸的.敬佩之情。

  4.指名交流。

  (三)练习

  1.下面两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这还不简单!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1)光会打字是不够的。

  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

  (2)爸爸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的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3.学生再次读,开展讨论,然后交流。

  4.学生质疑。

  (四)布置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最()吃()晚(),()夹着包往外走。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用下列生字扩词:好 学 近 业 网 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1.出示下列句子。

  (1)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2)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3)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4)“这还不简单!”

  2.各自练习朗读,认为自己读地最好的,进步最大的小朋友,请举手读。

  3.学生读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继续体会,朗读,指名朗读全文,评议。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学习爸爸好学的品质。

  (三)写字指导

  1.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想想、说说。学爸近完饭业网现

  2.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业、网:为了写得对称、美观,一定要安排好开始的两笔。完、学:给关键笔画定好位。爸:上下结构。近:半包围结构。饭:第四笔是撇,不是横。现:左右结构。

  鼓励学生认真写字:坐姿、握笔姿势正确。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

  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有感情的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朗读感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读出立交桥的美)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

  3、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实践活动。

  交流有关的北京变化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观察自己的家乡,能抓住主要景物,画图。背诵《静夜思》,指导思想情。自读《野鸭回家》。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括号

  粉红的( ) 雪白的( ) 清澈的( )

  弯曲的( ) 漂亮的( ) 奇妙的( )

  二.画你家周围的样子。

  1.先说一说你家周围的'样子。

  2.动手画一画。

  3.评比。

  三.学习《静夜思》

  1.观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对图读古诗。

  3.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

  4.背诵古诗。

  四.自读《野鸭回家》

  说一说:家乡有哪些变化?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

  2、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顺序)

  沿途 明艳

  外洞 宽大 黑大 美好

  孔隙 窄小 双龙

  内洞 奇特 石钟乳 石笋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散读,理解品位文章主旨。

  难点:多音字的朗读,难句理解。

  重点: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诗人。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2)作品简介

  1.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掌握字词,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1.注音

  摩mó俟sì辄zhé俸fèng度膅uǐ

  2.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suō)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凡是)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素镡,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以前)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不借给别人)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把)书(借给别人)。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这样的吝啬鬼)。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诚然、实在。

  3.辨音

  ①假ji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jià假期

  ②省xǐng故有所览辄省记shěng节省

  ③juǎn翻卷juàn素镡灰丝时蒙卷轴

  4.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然而

  非独书为然这样

  非独书为然是

  若业为

  吾所有被

  为一说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说来,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的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

  三.读课文

  1.读课文,领悟语旨。

  ①散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②抽查诵读情况,重在指导读出语气。

  ③领悟文旨——论述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以勉励黄生勤奋读书。

  2.读课文,体会语脉。

  ①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②中间三段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严密,层次清晰。首先列举藏有书者不读书的例子,再以生动的笔法描绘读自己书和读借来的书的.两种不同心理,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最后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印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

  将文中加点词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就课文内容质疑。体会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观点,背诵课文,并能够领会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一.读课文,品味语词。

  ①第二段中两个反问句语气和作用,如将它们改为陈述句,效果有何区别?

  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与“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词义相同否?是否都应重读。

  ③“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中去掉“惴惴焉”如何?“摩玩”一词表达什么感情?

  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句中“叹”与“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而“叹”?为什么而“惜”?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⑤“然则予因不幸而遇张乎,生因幸而遇予乎?”中“然则”一词删去有什么不好?

  ⑥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课文,感受语情。

  重在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句式来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以及形象化语言的感染力,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

  因课时有限,背诵可放在课外。因议论文的背诵较记叙文背诵难度更大,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可采用线索记忆法或分层消化法进行记诵。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

  第二部分(第3段)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第四部分(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

  三、质疑讨论。理解中心。

  1.找出课文中形象表现借书读书专心、困难的句子,以及有书读时懒散的情况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有所览辄省记”

  写了年轻时候借书困难,用心之专。

  B“素蝇灰丝时蒙卷轴”

  与前句对比,写出了不求进取的懒散状态。

  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书非借不能读也”。

  3.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

  作者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行为,勉励青年们正视客观困难,创造条件,在逆境中奋发进取。

  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义?作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

  教学难点:掌握en in yun的.读音,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了8个复韵母,1个特别韵母。

  2、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e yue,让学生找出和它们读音相同的复韵母。

  (二)提出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鼻韵母,板书:an en in。这三个复韵母后面都有-n,这个-n,不是声母n,只表示鼻音。发音时摆好发“n”的准备,舌尖顶住上颚的前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教师用手势演示。)因此,这样的韵母叫前鼻韵母。领读“前鼻韵母”2遍。

  (三)教前鼻韵母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1、看插图说话引出an:图上画着什么?(天安门)领读2遍,读准“安”的音。指名读“天安门”。简介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韵母an。

  2、教学an的发音。

  (1)讲解发音要领: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

  (2)教师范读、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an是怎么写的。先写a,再写n,团结友爱不分开。学生书空。

  3、an的四声练习:ān(天安门)ǎn(俺家)àn(黑暗)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看图,图上画着什么?

  5、教学发音,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板书yuan。教师范读、领读。

  6、y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yuān(冤家)yuán(原因)yuǎn(遥远)yuàn(庭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07-2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经典)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