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时间:2024-12-05 11:00:32 教案 我要投稿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

  教材简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数是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或接近整十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这部分内容为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提出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合理进行算法优化,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验算和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线,先以谈话引入,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从而发现灵活的试商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说学法。

  根据学情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学习方法。在算法交流,分析比较这一环节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把除数看做哪个数试商?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从而达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的目的`,并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实践应用。

  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你知道有哪些农作物是在秋天成熟的?直接引入信息窗4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这一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1、红点问题的教学。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先学。

  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20÷24=(板书算式)

  教师提出问题:你会算吗?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做一做。

  课前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估算:120÷24≈

  (2)根据口算求商:24×(5)=120120÷24=5

  (3)把24看作整十数20试商

  (4)把24看作中间数25试商

  第二步:集体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师依次出示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如果学生想到把24看作25试商的方法要及时鼓励,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种方法,师可以出示第4种方法,让学生研究这种方法的道理和好处。

  (在学生说出第(3)、(4)种方法的时候相机板书:整十数试商、中间数试商)

  第三步:小组合作讨论

  (1)观察比较:把24看作20或25来试商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把24看做20试商需要调商,看作25试商不需要调商,计算简便。(板书:调商大↓)

  (2)根据学情深入讨论:还有什么数可以看作25来试商?22和28看作什么数试商快?

  引导学生发现:24、26这样与25相差1的数可以看作25来试商,22、28应看作整十数试商。

  第四步: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自学与讨论,我们发现了:像24、26这样的数看作25来试商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相互交流,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学情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比较几种试商方法,从而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2、绿点问题的教学。(出示)

  教学方法同上。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指着板书36)把除数看作40试商,商小了,需要调商(板书:小↑),体会把36看作35试商不需要调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具体问题。

  3、想一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试商?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比较口算、估算、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或中间数试商的方法,鼓励学生选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就是试商方法,通过学生回顾总结,便于学生理顺方法,鼓励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简便方法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1、里最大能填几?

  ×25<18014×<72

  2、□里能填几?

  □04÷32(商是一位数)□04÷32(商是两位数)

  3、第81页自主练习3

  4、分层练习,划线的题目要验算。(学生任选一组完成)

  (1)84÷14450÷25

  (2)336÷24546÷26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土木并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通过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练习。

  相同品牌包装的大米:A超市364元14袋,B超市650元26袋。去哪家超市购买大米划算?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使他们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A、第81页自主练习1

  B、第81页自主练习4、5

  C、计算下面各题,并探索试商方法。

  128÷24362÷72210÷42191÷38335÷64273÷52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的教学原则。C组练习想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商是5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整十数试商大↓

  调商小↑

  中间数试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其中:128÷48涉及试商、调商的方法,所以作为例题的教学,其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教学中的问题。

  1、对准备题的处理有些不当。

  在讲新课前,我设计了一组口算题:

  180÷90= 180÷10= 180÷30= 180÷9=

  180÷20= 180÷3= 180÷18= 180÷2=

  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及归纳出“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小(大),商就随着变大(小)”的规律,唤起学生对式商、调商的方法。处理时,将口算与规律的总结分成两部分有些大可不必,作为四年级学生,应该调动学生所有感官,此题处理完全可以让学生边算边观察,这样可以让学生头脑充分思考问题。省时,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效果又好。其次在复习例6的知识时,将重点放在了计算过程上,没有让学生总结出各种试商、调商的方法,造成了新课的教学不够扎实。

  2、对课堂上练习的处理,停留于表面,比较盲目,为“练习”而练习。

  本课的练习首先是没有层次,而且练习量也过少,练习方式过于单一。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的练习也不过5道,并且也只停留于表面,对一对答案就算完成任务,忽略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3、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理不得当。

  本课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只限于让学生用“高位式、低位调”的方法,在课前的复习时也只复习了这一种方法,有些“强制”的让学生就用这种方法去学习例7,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新课标中提到,计算教学应充分体现出算法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感悟,选择最优的方法。如果在复习时,将几种试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总结出来,在理解、掌握后再通过练习,巩固试商、调商的方法,从中选择最好的、最适于自己的方法,那么这节课就迎刃而解了。数学教学应该重点教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受益终身。而这节课,我过于重结果,轻过程。致使这节课的教学不够扎实。造成其原因,使自己在备课时过于“死板”,过于“照本宣科”,而没有从学生的发展和实际出发。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对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备课时只站在这一课的高度,而没有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研究。

  二、教学反思。

  1、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2、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之后的继续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除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小数除法打下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的例3是在前面学习例1和例2,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之后的知识延伸,要求学生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的试商、调商过程,为后面学习例4例5例6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前面例1例2的学习,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学生能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正迁移,但他们对于试商这一概念的理解仍还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参照《课标》,根据对教材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索中,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应用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教学难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调商的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为了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力图教学观念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课堂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引领下,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会学知识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总体思路是:情景导入,引出新课——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概括总结,形成技能——练习巩固,拓展增高——教学小结,结束课堂。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1、()里最大能填几?(板书:()里最大能填几?并写一两个不等式)

  20×()<85 60×()<206 40×()<316

  90×()<643 70×()<165 30×()<282

  设计意图:为试商打下基础

  2、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对于这样的题,你会做吗?133÷20=(请生到黑板上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主动、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精选出下面两个问题:

  (1)王老师有84元钱,买《作文选》21元/本,能买多少本?

  (2)王老师带了196元钱,买磁带39元/盒,又能买多少盒?还剩多少元?

  接下来,引导学生列出84÷21和196÷39两个算式,问学生会计算吗?想学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84÷21= 196÷39=)

  2、教学84÷21:

  (1)我让学生观察84÷21与133÷20,除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利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成近似数20。(板书:————除数看成整十数20(四舍))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被除数与除数的特征,你认为应该商几?动手算一算,你的商合适吗?如果商大了怎么办?小了呢?

  (3)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计算。

  3、教学196÷39

  (1)让学生应用前面计算84÷21的方法,带着三个问题试一试能否自己独立完成:

  A、除数39应看成哪个整十数来试商?

  B、你觉得应该商几?

  C、你的商合适吗?如果商大了怎么办?小了呢?

  (2)根据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再次带着前面这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小组内解决自己独立完成时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说一说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一般的计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新自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进行分组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完成计算:

  A、将除数39看成40来试商;(板书:———除数看成整十数40(五入))

  B、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个数再试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个数再试商,直到商合适为止。这里需要各小组相互补充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的适时引导来形成这样一个结论。

  (三)概括总结,形成技能

  根据前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结果,在这一环节,我将及时概括总结,得出结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需要应用四舍五入法取把接近整十数的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来试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个数再试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个数再试商,直到商合适为止。(板书:除数→整十数试商大→改小小→改大)

  通过总结,形成结论,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同时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练习部分,让学生进一步形成计算技能。

  (四)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力求练习的多样性,全面性。我主要出示了一下几种题型:

  1、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直接说出下面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应该看成几进行试商?

  64÷22 350÷58 444÷79 249÷31

  这是进行基础性的训练,让学生再次体验此计算方法,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吃得了。

  2、算一算。

  69÷23=185÷38=

  这是今天的主题,着重训练。

  3、生活智多星

  (1)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8棵,一共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

  (2)学校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虫标本,每块展板放49件,可以放满几块展板?

  4、智力挑战题

  279÷3□=□商最大是(),商最小是()

  3、4;两题是练习提高,保证优生吃得饱。

  (五)教学小结,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我将提问: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通过师生之间的亲密交谈,再次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轻松愉悦中结束课堂。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法去组织教学过程,使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轻松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相关文章: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06-2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6-19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优秀10-3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说课稿07-04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除数是两位数除法验算的练习06-07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03-2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教案03-06

五年级数学教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06-0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集锦七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