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鸟的天堂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近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
(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
(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重点语段练习设计: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那歌声真好听。”(《鸟的天堂》第十二、十三节)
教学设计:
1.自由朗读这两段,“拎出”鸟儿活动顺序的词语。
2.鸟的天堂怎样由静寂变得热闹起来?
3.找出具体描写“热闹”的词语,并讲一讲。
4.什么叫“应接不暇”?齐读写“应接不暇”内容。
5.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兴奋”一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6.想象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并绘声绘色地口述出来。
训练目的:
掌握景物变化中的状态,插上联想的翅膀,在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气氛中富有感情地描述,感受作者喜爱、赞美和依恋之情。同时懂得景物描写动人的诀窍在于亲自观察,具有强烈的感受,如果凭空臆造,就根本谈不上形象生动了
教学小结:
本课是一篇较难的课文,在讲解榕树时,抓住远看和近看,远看象许多株,近看只有一株。“好像把它的生命力全部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榕树的枝叶茂盛。让学生明白两种写作方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树、鸟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一、回顾课文:
提问: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色?
二、谈话导入: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没看到鸟,却看到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飞腾的热闹场面。课文中著名作家巴金向我们展示了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卷,你更欣赏哪一幅呢?你画出来了么?(画好的同学贴到黑板做为背景)
三、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我国著名景点之一,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呢?
1.请学生汇报。
2.老师出示,请学生读
四、写解说词: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文从而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1,出示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3.写好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选出组内最佳。
4.推选组内最佳在班级汇报、师生共议(结合三种情景)。
五.表演:
你们的导游词可以说是各具特色,设计的都很精彩。然而耳听为虚,如果此刻你们就面对着各色旅客,你怎样发挥你导游的身份呢?
1.出示评比标准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3)游客表现自然、主动询问。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3.练习后请小组上前表演。
六.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案设计,注意从以下论念出发:
1.成功地设计了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乐于接受口语交际这一颇感头疼的内容,也乐于参与其中。
2.将所学与生活相联,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说跃跃欲试,但站起表述时还只是个别学生在动,使得参与面较小,全体互动不足。今后仍需致力于调动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 读准字音:
“颤”读 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 yìng;“一簇”中“簇”读 cù;“隙”读 xì。
⑵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 描写“大”的语句:
①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描写“美”的语句:
①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05-29
《鸟的天堂》教案12-08
鸟的天堂教案08-28
鸟的天堂教案01-11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09-05
鸟的天堂教案模板10-02
【荐】鸟的天堂教案05-17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08-30
《鸟的天堂》教案15篇09-22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5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