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1-06-23 23:19:3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8.3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教科书中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从计算 和 这两个具体的同底数的幂的除法,到计算底数具有一般性的 ,逐步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一般性质.教师讲课时要多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算出结果,接着,让学生自己举几个例子,再计算出结果,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同底数的幂的除法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的获得过程,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会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意义,知道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规定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媒体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一种液体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1012÷109是怎样的一种运算呢?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和现实世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二、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及其应用

  一起探究: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n).

  (1)

  (2)

  (3)

  (4)

  [师]我们利用幂的意义,得到:

  (1)

  (2)

  (3)

  (4)

  [生]从以上三个特例,可以归纳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a÷an=a-n(,n是正整数且>n).

  [生]小括号内的条件不完整.在同底数幂除法中有一个最不能忽略的问题:除数不能为0.不然这个运算性质无意义.所以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中规定这里的a不为0,记作a≠0.在前面的三个幂的运算性质中,a可取任意数或整式,所以没有此规定.

  [师]很好!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所以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为:

  (a≠0,、n都为正整数,且>n)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描述呢?

  [生]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例]计算:

  (1) (2) (3) (4)

  三、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想一想:

  10000=104, 16=24,

  1000=10( ), 8=2( ),

  100=10( ), 4=2( ),

  10=10( ). 2=2( ).

  猜一猜

  1=10( ), 1=2( ),

  0.1=10( ), =2( ),

  0.01=10( ), =2( ),

  0.001=10( ). =2( )

  大家可以发现指数不是我们学过的正整数,而出现了负整数和0.

  正整数幂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乘,如an(n为正整数)表示n个a相乘.如果用此定义解释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显然无意义.根据“猜一猜”,大家归纳一下,如何定义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呢?

  [生]由“猜一猜”得

  100=1,

  10-1=0.1= ,

  10-2=0.01= = ,

  10-3=0.001= = .

  20=1

  2-1= ,

  2-2= = ,

  2-3= = .

  所以a0=1,

  a-p= (p为正整数).

  [师]a在这里能取0吗?

  [生]a在这里不能取0.我们在得出这一结论时,保持了一个规律,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 ,指数就会减少1,因此a≠0.

  [师]这一点很重要.0的0次幂,0的负整数次幂是无意义的,就如同除数为0时无意义一样.因为我们规定:a0=1(a≠0);a-p= (a≠0,p为正整数).

  我们的规定合理吗?我们不妨假设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对于≤n仍然成立来说明这一规定是合理的.

  例如由于103÷103=1,借助于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得103÷103=103-3=100,因此可规定100=1.一般情况则为a÷a=1(a≠0).而a÷a=a-=a0,所以a0=1(a≠0);

  而a÷an= (

  因此上述规定是合理的.

  [例]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10-3;(2)70×8-2;(3)1.6×10-4.

  解:(1)10-3= = =0.001;

  (2)70×8-2=1× = ;

  (3)1.6×10?-4=1.6× =1.6×0.0001=0.00016.

  四、课时小结

  [师]这一节课收获真不小,大家可以谈一谈.

  [生]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指数还有负整数和0指数,而且还了解了它们的定义:a0=1(a≠0),a-p= (a≠0,p为正整数).

  [生]这节课还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a÷an=a-n(a≠0,,n为正整数,>n),但学习了负整数和0指数幂之后,>n的条件可以不要,因为≤n时,这个性质也成立.

  [生]我特别注意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几个性质,都有一个条件a≠0,它是由除数不为0引出的,我觉得这个条件很重要.

  [师]同学们收获确实不小,祝贺你们!

  五、课后作业

  课本 A组3、4,B组2、3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二、说教学法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研组材料 公开课说课稿 20xx.3.30 2 生:我知道了黑兔拔得多,白兔拔得少。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我想知道,两只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个? 生: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 (教师将生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这儿还有三个问题(指黑板),咱们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怎样列算式呢? 生: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 36 +23 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边列竖式边说),先写一个加数36,再写第二个加数23,并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好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计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师:很好。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加数中个位的两个数上下要对齐,十位上的两个数也要对齐。然后再计算:个位上6+3=9,把9也写在个位上,和上面对齐,十位上3个10加2个10是5个10,5写在十位上,和上面对齐。 师:以上四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列竖式,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生A:我认为列竖式简单。 生B:我认为口算简单。

  (四)探究类推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

  教研组材料 公开课说课稿 20xx.3.30 3 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四个人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长汇报: 组A: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萝卜,我们的`算式是36-23=13。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36-23的? 组A:我们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组B:我们列竖式(边写边说),先写第一个数36,再写第二个数23,6-3=3,3-2=1。 师:是3-2=1吗? 生:是3个10减2个10等于1个10。 组3: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五)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生A:我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 师:哪一点表现得很好? 生A:老师提的问题我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了,而且我讲的故事很好。 生B:我认为自己表现得还可以,我也积极发言了。 生C:我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好,我把36+23算错了。 师:同学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 学生踊跃发言,都很注意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 师: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都表现得好,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而且把小组活动组织得很好。大部分同学也都能好好地去学习,个别同学没积极思考,老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 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前小研究、多媒体、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数学小故事。

  《加号和减号》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

  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5)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三、游戏巩固9加几的进位加法。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情境图

  9+2=11

  9+3=12

  9+4=13

  凑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强调让学生进行凑十练习,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从5里面拿1给9的道理,又为何要从9里面拿5给5的道理,然后利用计数器上珠子动态变化过程,借助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真正达到了“授之以渔”。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把9凑成10,而且还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原理把5凑成10这种不常见的凑十方法,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简便算法中的凑十、凑整等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他们是同根同源的,那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运用这种凑十的基本方法来解决了,也就发挥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四篇】相关文章:

1.【精品】小学数学教案10篇

2.【推荐】秋游小学作文

3.【推荐】小学优秀作文

4.【推荐】礼物小学作文

5.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

6.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

7.中班数学教案:分家家

8.【推荐】小学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