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作文

时间:2024-08-11 08:33:51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的作文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的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学的作文7篇

小学的作文 篇1

  妈妈头发间的银丝愈来愈多了,妈妈的脸颊越来越苍白了。不知不觉间,妈妈的年轻悄悄溜走了,留下的,是妈妈那为我操劳的背影…… 也许,我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无限欢歌笑语,为爸爸妈妈的脸颊添了笑容。但不可否认的,从此爸爸将更加地努力为全家人奔波,从此妈妈将更忙碌地轻声让我安然入睡,从此姐姐要承担起属于她的责任……可每天与我形影不离的,是妈妈。 在爸爸和妈妈应当幸福地在一起时,我的一生啼哭立即会让他们满头大汗;当妈妈应当安然地入睡时,我的`一声咳嗽会让她手忙脚乱。于是,在妈妈对我的呵护与疼爱中,我长大了;在我的脾气与淘气中,妈妈老了。

  妈妈与我说过,我小时常爱日夜不分,常常是白天呼呼大睡,晚上放声啼哭。妈妈说这些话时,语气轻松又带着无奈的笑的,“你睡觉又不老实,要是我不在你身边,一会儿就翻下床来。一到了晚上,我连个安稳觉也没法睡。”我总是不好意思地说:“那你白天别让我睡了,不就好吗?”她总是笑,我想那笑是包含了不忍的。 现在的我也总是不能让妈妈快乐。有时我就像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而妈妈总是默默忍受着,然后为我关上门,似乎是希望我能平静下来。每次看见妈妈的眼睛,带着慈祥与温柔,还有让人平静的力量,我就会开始反省自己, 每天早晨,妈妈比我起得还要早。有时我写作业到深夜,妈妈总是让我多睡几分钟,自己多帮我做几件事。于是,自那以后,我总是会自己起床了。 逝去的年华同时带走了妈妈的年轻,我无法弥补您的年轻,妈妈!只希望我可以带给你更多的幸福!

小学的作文 篇2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个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能力的体现,这种所谓的个人能力或许是来自自己以往的学识,或许是基于社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等事件处理能力。我们总在被贴标签与给他们贴上标签,“这个人口才不错”、“这个人材料收集的很充分”、“这个人很会看人眼色办事”,等等下了定性或定论的标签。我们身处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既然无法改变这种思想观念,那我们或许应该适当的融入这一社会环境。给自己贴上更多的有利标签,让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变得更加有能力、更加靠得住。当你拥有了很多正面性质的标签后,你会发现你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不管是在职场工作上还是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你的社会地位一步步在上升。

  不要觉得这种想法非常庸俗肤浅。耻于表现自我的能力与特性,你会失去的远比你可能获得的东西要多。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他人世俗的眼光,用金钱、地位、权力势力来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当我们脱离了单纯的大学生活后,我们所面临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考验。如果你没有足够明显的正面性质的“标签”,如何让用人单位意识到你就是他们需要的人,如何从海量的求职大军中脱身,能在等时间内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站稳脚跟。

  当然,要想获得正面性质的标签,还是需要自己在大学阶段以及毕业后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各项技能。在这一阶段要摆正心态,对年轻人来说,吃亏就是福。以前不理解这句话,现在看来,确是至理名言。在初出茅庐时期,我们遭遇的各种挫折可能对我们的打击非常大,但从长远的生活工作的漫漫人生路来看,这只是小石子溅起的点点浪花。交了进入社会的第一笔学费后,我们会学到很多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做事心态的转变,我们会变得更加谨慎、小心,并不断确认事实。

小学的作文 篇3

  每个人都干过顽皮的事情,人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

  我小的时候,老是看见妈妈在阳台上洗衣服,把衣服搓来搓去的,还能拿水龙头喷水。我对这些很感兴趣,也想试一试析衣服真正的.感受。

  一天,妈妈出去买药,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可是我就把它当成屁一样,一句话也没记住,左耳进右耳出。妈妈走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迅速地跑到了阳台上,拿起已经洗完的衣服,又拿起水龙头,往盆子里面倒水,结果接得太多,水都溢出来了。这时,我把衣服放进盆子里,也像妈妈那样拿起肥皂,在衣服上面摸来摸去,搞得衣服上到处都是泡泡,白白的。我以为洗得白就可以了,把还没冲水的衣服,挂到了凉衣架的上面,我以为洗得很好,打算妈妈回来以后向妈妈报喜。

  妈妈回来后,我马上跟他说了说我的“英雄事迹”,但是没有想到,自己不但没能够收到表扬,屁屁还被打得好疼,就连自己的小狗命也差点保不住了。

  经历过这件事,我以后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小学的作文 篇4

  摘 要:我们应该对作文的修改阶段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从小学生写作的特点出发,使之成为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主要手段,小学作文教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文章修改 写作特点 记忆能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朝诗人贾岛当初为了选择“推、敲”两字,于驴背,于驴背上口吟手比,行入韩兆伊(韩愈)的车马队伍中竟未察觉,“推敲”遂也成了反复斟酌,精心修改的代名词;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总要贴在墙壁上,进出都要认真看看,随时改定,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美国作家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30多遍。古往今来,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正如清代学者唐彪所说:“文章草创以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一贯处,须融之使贯;声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叶圣陶先生也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可见,修改在写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人们都认为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却都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最后的加工润色阶段,很少有人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它的作用。

  文章是运思转化为语言文字的物化反映。语言文字反映思维虽然具有直接性,但往往具有滞后性。思维和语言这种不能同步生成的滞后转换现象,常使一些人在写作中有言不达意,意到而笔不到的困惑,使写出来的同想要写的并不完全一致,可能出现思维的丢失、思维的衍生和思维的偏移等情况。修改,可以检查实际所写出的同想要所写出的是否相符,以便把丢失的补上,把衍生的删除,把偏移的矫正,以达到言能达意,文思一致。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独立自主地进行的,所以它所起到的远远不止是使一篇文章更趋于完整、深刻的作用。

  虽然修改的作用不可小觑,但仍然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中,修改显然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当前小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学生作完交给老师,老师批后还给学生,这一次作文教学就完成了任务,很少见到让学生反复修改的。事实上,修改作为一个运思的再创造过程,是值得我们对它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的。修改,并不是说在写完一篇文章后,对原来的文章作一些添、删、调、换就算完成了。它应该达到一定的目标,那就是最后修改完毕的文章已经相对完善,至少是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显而易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次、两次的修改能完成的,修改必须反复进行。从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出发,这种反复修改可以作为提高他们作文能力的主要手段。

  一、反复修改对小学生的独特作用

  认知心理学家们对写作过程作了许多研究,从他们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写作的认知加工不同于成熟写作者。

  儿童在将观念转化为文章的过程中失去一些内容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知道,要表达一个观念,写作者必须在四种水平上进行思考:文章结构、段落结构、句法结构和文字书写。在作文中,所有的任务必须一次完成。而初学写作的儿童对写作所涉及的大部分认知技能都是陌生的,无论是高水平的观念处理,还是低水平的文字书写,都需要投入较多的操作能量去练习和掌握。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很难同时较好地完成几项任务。因此,儿童在写作过程中,因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势必会失去一些原本在高水平的观念中预先要表达的东西。

  儿童写作中另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写作内容的`不当。一般意义上的写作,不仅仅是一个创造相关联的句子的过程,而是创造出有内部联系的结构,在这个有机的整体里,表达出一定的观念。而儿童写作,通常是一次写一句话,没有一个整体构思。儿童的写作过程是知识陈述(knowledgetelling)的过程。通常,他们使用的程序是“提取--写作”这样一个线形程序。在写作的过程中,儿童借助于主题或有关事实种类的线索在记忆中搜索,提取相关的内容。他们从记忆中寻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然后使用讲述知识的加工方法,把出现在脑海里的内容写下来。与此相反,熟练的写作者使用知识转换的加工方法(knowledgetransforming),即把目标体现在计划过程中,只把与目标和主题相关的内容写下来。Scardamalia和Bereiter认为这两个生成过程的区别主要是知识陈述的内容生成和文章生成的整合,而熟练写作者在计划阶段就提取潜在的内容,并评价其适当性,在把这些内容转换成文字之前就进行了有效的重新组织;采用知识陈述方法的儿童则把提取出来的内容直接写成文章,很少考虑这些内容是否恰当。

  可见,小学生作文水平低的最关键之处并不是他们知识量太少,而是因为他们信息加工能力的不足导致在知识提取过程中未能将已有的知识转化成作文需要的知识。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表达出来的过程。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外界环境就已经不断地影响着他们。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已经作为知识,经验和思想存储到他们的记忆中。他们欠缺的只是在作文过程中从自己记忆中有效地提取这些记忆的能力。可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就是提高这种提取记忆的能力。通过反复修改来发展这种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修改和作文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所要完成的任务量的不同。修改所要完成的任务量远远小于一开始作文时的任务量。这样,儿童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提取过程。这个提取过程是一个回忆,分析,筛选的过程。这个回忆的过程,也就是脑子里再现的表象和已经写进文章的那些表象进行对照、比较的过程。记忆的心理规律说明,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因为在回忆的时候,他要动员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参与,这种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回忆的范围可能比在作文前的回忆更广泛,小学作文教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而接下来的分析呢,由于已经对他们所要表达的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能够更好的对这些回忆进行抽象、概括,然后将有用的知识区分出来,这样也就完成了筛选。对这个提取过程的反复练习,无疑是可以提高他们的有效提取记忆的能力的。

  下面结合修改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学生的修改主要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脉络、文章语言文字的修改。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处于幼稚阶段,对于一些现象往往缺乏清醒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或者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但要么肤浅,要么偏颇。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不够。在修改的时候,学生在对现象原有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记忆中与之相关的更多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修正和澄清原先的不足。由于学生掌握了更多关于这个现象的信息,对它的认识也就相应地更具体,更深刻。这样,在这个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判断已经写好的文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有了判断,就可以针对性地作出修改了。最后,对文章语言文字的修改的效果应该是最明显的。小学生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生活在语言环境中。他们还在咿呀学语时,听的内容已相当丰富了。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儿童学习到的语言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些语言都储存在他们的记忆中,但是儿童使用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是儿童语言学习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输入量远远大于输出量。这就更需要儿童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更多的内容。修改时,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怎样将自己提取到一些词用到文章中,怎样将文章中一些不恰当的词用自己记忆中另一些更合适些的词代替。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不管修改得多还是少,学生至少都积极地从记忆中提取内容,每一次提取的练习,都对下一次的提取起了推动作用。如此螺旋式前进,它的有效提取记忆的能力自然就得到了发展。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修改过程对小学生增强自信心是非常有利的。修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这个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亲自体验自己的进步,由此喜悦于自己的进步,不断地给自己鼓励。我们说到这个修改是要达到一定的目标的,那就是修改完毕的文章是已经相对完善的。那么那些最终修改完毕的文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好文章。这可以让孩子知道,每个孩子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为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反复修改的具体操作

  (1)激发动机。

  根据调查,对于反复修改作文,小学生的心理上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想改,但“不知道怎么修改”;有的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改改就不想改了”。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抱着轻率的态度,不想修改,或者“奉命修改”,“老师叫改,不得不改”。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积极的修改动机。所以,激发动机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教师必须对此有充分的重视,否则以后的训练都无法顺利地进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实例(古今中外名人的,本班同学的),进行目的、意义教育;可以通过有趣的实例激发修改兴趣;可以通过正确评价学生自改的结果激发学生自改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比赛游戏激发学生自我求成的愿望等。

  (2)运用注意分配规律。

  注意分配是注意品质之一。一篇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修改一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在修改文章时,常常顾此失彼,丢东忘西。为了避免这些缺点,让学生逐步掌握修改的要求,我们可以运用注意分配的规律,指导学生的修改实践。

  ①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修改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组织练习、讲评。等这一要求基本能熟练掌握了,再转入另一个重点。

  ②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修改文章的总要求分解为几条,这样,学生在修改文章时可以带着问题,带着目的,一条一条地对照、检查、修改。学生带着问题修改,目标明确,注意集中,容易得到效果。

  (3)遵循认识规律。

  我们说过作文的修改强调的是反复的修改,这种反复的修改并不是说就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两次修改之间必须间隔一定的时间。学生更容易将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学到的新语言与自己一直在修改的文章联系起来。学生可能就会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与文章有关的事物,这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这样,观察力,思维力都可能无形中得到提高。而同时,这段时间内新学到的东西就可能被运用到修改当中,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语言。

  (4)运用迁移规律。

  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作文课,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迁移(正迁移)的作用,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帮助。请看:

  讲读课上,经常进行的概括中心,分析内容,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直到用词造句等一系列的基本训练;朗读,默读能力的训练。

  作文指导课上,经常进行的怎样审题,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等等的指导。

  作文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范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

  ……

  这些都为学生的修改创造了条件。在这些课后进行修改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诸如“一阅一改”法、朗诵法、学生互改法、教师范改法。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借鉴别人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反复修改的作用,使之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中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①孙素英、肖丽萍:《认知心理学视域中的写作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xx年第1期(总第169期)

  ②张文风:《多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6月第15卷第2期

  ③苏立康主编《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④袁浩、戴汝潜:《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⑤《写作指导》《语文学习》编辑部,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⑥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小学的作文 篇5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想起了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街道上人来人往,许多人打着阳伞在逛街,有的人还坐在马路边上的石凳上吃着东西。突然,我看到了令人愤怒的一幕:一位行人吃过香蕉后,随手把香蕉皮扔到了马路中间,扬长而去。马路上车水马龙,一辆小轿车的轮胎压到了香蕉皮,轿车顿时开始打滑,轿车司机握住方向盘,踩了一脚急刹车,车停住了,却险些造成交通事故。这时,一位年轻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奔到了马路上,去捡那块香蕉皮,然后扔到了道路边的垃圾桶里。我问那个勇敢的小伙子,为什么你居然敢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难道你不怕死吗?那个小伙子没有说话,只是对我微微一笑,便走开了。可是我却觉得他身上有一种非凡的社会公德感动着我……

  一次,我在市场里看到了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正在买菜。突然,他脚下一滑,跌倒在了地上,顿时昏迷了过去。他身旁的一位小伙子不屑一顾地走开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去帮助他。过了一会儿,一位中年人走了过来,慢慢地扶起那位老人,并把他送到了医院。听说那位老人苏醒以后,那位中年人却悄然离开了。从他的身上,我感到高尚的品德在闪光……

  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是真正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时,多一份付出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多一点帮助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关爱;还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道德是一种力量,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只要你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前进一大步,每个人的道德文明的厚度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的高度,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小学的作文 篇6

  “成功了!成功了!”我从实验室里跑出来,拿着缩小的帐篷,高兴极了。

  这个帐篷是用塑料做的,窗户是用刻满花纹的透明玻璃做成的,如果打碎了,它们就会自动的组合起来,撑脚是用塑料做的。这样的帐篷既方便又实用。里面还安装了报警器,会帮你捉小偷。帐篷里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的按钮,每个按钮都有不同的.功能。

  假如你要看电视,只要你按一下红色的按钮,帐篷里就会出现大屏幕、沙发、桌椅……还有我想吃的零食呢!和住在家里一模一样,还可以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舒服极了!

  假如你在家里很无聊,想去溜达溜达,就按一下黄色按钮,你的眼前就会出现游乐场,那里的东西可多了,有碰碰车、卡丁车、空中飞船……真是应有尽有。一个人可以尽情的玩耍。

  假如你今天有事,不想回家吃饭,也不想花钱到外面去吃,就按以下蓝色按钮,帐篷就会变成大酒店,里面有大螃蟹、大龙虾、鸡腿、汉堡包、果汁……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完了你什么也不用管,帐篷里就会出现机器人帮你洗碗。

  突然,有人在叫我,我这才记起这是一场梦啊。我要努力学习,把梦变为现实。

小学的作文 篇7

  我认识很多人,但要说最熟悉的人那得数妈妈了。因为从小妈妈就陪着我,和我一起看书,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做手工……

  妈妈个子中等,不胖不瘦,还有一双令大家羡慕的美腿。她扎着一条马尾辫,有一张常常挂着慈爱微笑的脸,在这张脸上,还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她高兴时,眼睛会弯成两条小小的`月牙,但生气时眼睛瞪得像黑葡萄一样圆。

  妈妈很有主见,当她遇到麻烦事时,她常常独自坐在沙发上冥思苦想地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当她遇到喜事时,并不会眉开眼笑,喜形于色,她会保留秘密,慢慢揭开谜底。

  妈妈做家务也很精细,比如包饺子,妈妈会把饺子馅剁得非常细腻,用手一抓就会形成一个团子;味道调得也很可口,非常好吃;饺子皮擀得又圆又薄,非常均匀;她最拿手的就是包饺子了,她有很多技巧,会包出各种各样的饺子,有的像月牙、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有的像小鱼,那些各种形状的饺子还格外精致。

  这就是我最熟悉的人——妈妈。

【小学的作文】相关文章:

小学的小学作文07-24

等小学作文09-18

让小学作文10-06

(精选)小学作文02-26

小学的作文[经典]06-11

小学的作文06-14

小学的作文06-14

小学的作文06-23

小学的作文06-24

小学的作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