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读后感

时间:2025-07-09 07:16: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轮下》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轮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轮下》读后感

《在轮下》读后感1

  主人公汉斯是一个在小镇里被视为神童的好孩子,他是镇上唯一一个有资格参加州试前往神学院学习的学生,最终他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神学院。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集聚于此,在这些学生里,有两个特别的代表。一个是宁愿只学一知半解而考个第一名,而不愿意学了双倍的知识只获得了第二名的卢修斯,另一个是多愁善感,对学校与所学知识感到不屑的赫尔曼。思想自由的“叛逆”学生赫尔曼对汉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二人逐渐成为密友。在交往的过程中,汉斯的成绩逐渐下滑,引起了校长的注意。于是汉斯就在维持友谊与维持成绩的过程中不断挣扎。然而,这一切在赫尔曼逃出了神学院作为转折点,赫尔曼失踪了,汉斯也因神经衰弱被勒令退学。回到小镇后,汉斯成为了一名钳工。在一个下班的夜晚,酒醉的他坠入了一条河流中……

  对于汉斯来说,学到新知识不是最大的意义,成为一个标准的好学生才是他少年时期最大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是来自周遭环境所赋予的。汉斯并非主动跳上轮子,而是被动依附在轮子上前进。

  在进行州试前,父亲一直询问他的复习状况,汉斯十分焦虑,并决定到四处转转。于是他来到自家的小花园,看见多年前给自己的小兔子搭的小木屋。当年父亲因为担心兔子会让汉斯分心学习,于是不让他养。当汉斯再次看到小木屋时,他操起一把斧头砸碎了它。在他已经被神学院录取后,周围的人却依旧让他不要松懈,要提前预习、补课,以应对神学院的竞争激烈。于是汉斯在难得的假期里开始上课,并为偶尔出去散步而感到愧疚。

  被称作神童的汉斯,其实并非天才。而凡人,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才能换取成功。赫尔曼的出现,让汉斯意识到了新的价值体系也应该存在。赫尔曼虽然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报以不屑,但他却赋予了知识灵魂,他对知识是出自内心的理解,并非来自他人的灌输。随着赫尔曼的另一种价值观的“入侵”,周围人为汉斯建立的价值体系开始瓦解,他的功利性学习开始走向终点。于是汉斯的成绩开始下滑,他上课开始走神,最终退学,从轮子上掉了下来。

  “别松懈,不然你会掉到轮下去的”。在汉斯开始成绩下滑的时候,校长和他说道。其实当时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只是在控诉功利的'教育体系对个性的磨灭。但看了黄鸭兄和四叔的解读,我才意识到“轮子”的本质其实是单一化的价值体系。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似乎只有那么一条道路,而攀附上轮子是唯一脱离现状的途径。我们之所以害怕掉到轮下去,其实是因为害怕在轮下的平庸重复、朴实无华的生活。“当你依附轮子走到了今天,你已经不在会是满足于简单朴实生活的人了。你被剥夺了从简单重复的生活里获得快乐的权利。”(B站UP主:我是黄鸭兄)死亡诗社中,孩子们拥有Mr. Keating这样敢于打破传统的老师,最终他们站在桌子上,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部分自我觉醒的汉斯,始终缺少一个领路人。被动掉下轮子的汉斯,确实不再契合于世俗生活,摔得粉身碎骨。他无法对钳工们的吹嘘与玩笑感同身受,如同异类,如同活在世俗生活中的荒原狼。

  当我们意识到有另外一条道路的时候,我们是否都会有勇气主动跳下轮子。在死亡诗社的结尾,并非所有孩子都向往诗歌的世界,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抵抗教条的胁迫。早在五六月份我就读完了《在轮下》,但读完后我还是选择了考研,选择在轮子上挣扎多一会。考研期间我时不时还会想起另一本书——《鞑靼人的沙漠》。

  一位年轻的军官乔瓦尼·德罗戈被派往巴斯蒂亚尼城堡驻守,城堡外是一片沙漠。在城堡中,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在沙漠那边,有一群鞑靼人,他们将会向城堡进攻。这个传说,赋予了军官们守护城堡的唯一意义,然而鞑靼人一直没有出现。直到德罗戈年老,权利早已被新晋上尉架空之时,鞑靼人开始了进攻。

  其实书中前期的一个故事早已暗示了主角的命运。当时城堡派出一支队伍前往探索国界。同时北方也有另一个队伍在做同一件事情。于是他们开始竞争谁能快点到达。在城堡派出的队伍里有一个将军安古斯蒂纳,他穿了一双不适合走雪山的鞋。出发之际,上尉认为将军肯定走不好。但碍于面子,安古斯蒂纳并未更换鞋子。毫不意外,安古斯蒂纳确实走得越来越难受。但是越难受,他越觉得克服了更多的苦难,越觉得此次任务他的付出更加有意义。北方的队伍早已到达了目的地,然而这位将军却认为要比对方更晚离开,忍受着饥寒坚守住这个边界会更有面子。故事的最后,他冻死在山洞中,以“光荣牺牲”的名号铭记在士兵心中。

  我知道我不敢跳下轮子,是因为我还相信鞑靼人的传说,是因为我还在用苦难对所做的事情赋予意义。但我们终究是要掉到轮下去的,去感受被轮子碾压过的朴实无华的大地。

  当然,我也不是说大家都该跳下轮子,毕竟,还是有人真心向往轮子通往的前景。所以在我看来,只要不是依附前行,无论是纵身一跃还是奋力坚守,都能获得更加真实的生活。最后就以黄鸭兄视频开头的话作为结尾吧。

  “在求学的路上总有人会掉下去,你可能一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掉下去的同学消失了,但你只顾的上赶路,这只轮子越转越快,直到多年以后,你发现自己站在了平地上,那些掉下去的同学和你终于相见了,你发现你与他们并无两样,只是努力地、平凡地活着。这时候你抬头看见了飞速旋转的轮子,只有那些最令人敬畏的同学留在了上面,但很快,他们也呼啸而过了。”

《在轮下》读后感2

  做流动监考员的这一天,我在走廊踱来踱去,伴着30多度的室外体感,穿插着履行流动监考员上传下达的小小任务,读完了黑塞的另一本小册子《在轮下》。这是一个悲伤的、平静的、令人压抑又无奈的故事,不同于《荒原狼》的抽象与意识流《在轮下》太真实了,它用最朴素的叙事,揭开了教育和成长中最残酷的一面。那些平静的话语,敲响着被我们掩埋在成长废墟下的共鸣。《在轮下》依然是一部带有浓重自传色彩的小说,是黑塞青年时代的文学镜像。书中,海尔纳与汉斯·吉本拉特的双男主设定,恰似黑塞内在矛盾的具象现象。浪漫叛逆的海尔纳与理性顺从的汉斯,这两种人格指导下的个体人生,也走向了不同的结局。反叛体制的海尔纳消失了,未被体制吞没。而顺从体制的优等生最终戏剧般地被体制压垮了。而现实中的.黑塞,既没有像海尔纳那样彻底流浪,也未如吉本拉特般被碾碎,他在痛苦的分裂与统一中,找到了第三条路——用文字造一艘诺亚方舟,完成了从体制逃亡到自我建构的精神成长史诗。

  读这本书时,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在轮下”这个语境中的“轮”,究竟有什么象征意义。时代的发展之轮?社会前进之轮?教育异化之轮?读完这本书,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轮”,没法看到它的全貌、它的方向,只看到了在这个“轮”下,那些被碾碎的青春,和那些变得麻木、迟钝,甚至带着“平庸之恶”的群像。

  今天的天格外阔朗,云层或轻薄或厚重,浮在空中,发着饱和度不同的白光、金光。考场里的孩子们静静疾书着。因为在一线教学,也先后两天监考了三四年级的孩子,所以有一种明显的不同感受。五年级孩子因为在这个体系中驯化得更为成熟老练了,对“考试”意义的服从性更高了,所以整体表现更安静沉稳些。不像我们三年级的孩子,还在被驯化的路上,经历着被驯化的排斥反应。期末考前复习,网络上有很多搞笑的段子,但也生动地描摹了3-4年级孩子的考前面谱:从90分复习到80分,从80分复习到70分,越复习越疲。临到考场,又躁得很。于是在那种令人疲倦的拉扯中,在《荒原狼》的阴影下,我也在考试结束的那一刻感到了如释重负后的厌倦。

  而今天的整体氛围不同,在上午的考试结束时,还发生了一段天牛奇遇记。那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我合上书,在走廊走着,意外发现一只天牛,正趴在过道中间。想着一会儿会涌出来很多孩子,可能会无意中踩扁它,于是我就把这只天牛捡了起来,放在书上。考场陆陆续续走出来的孩子们,慢慢都围了过来。“它是什么?”“它是活的吗?”“是你的宠物吗?”“它会咬人吗?”“我可以摸一下它吗?”……这些五年级的孩子走出考场后,竟然对一只星天牛这么感兴趣。

  这有点像是黑塞式寓言在现代教室走廊的即兴上演。

  误入人类幼崽文明走廊的甲虫如同书中那个体制外的流浪者。大家围上来摸它柔软触角的场景,像是《在轮下》没写的另一个更美好的结局。这位天牛居士趴在书上,得以逃脱被踩扁的命运,知识载体成为它的生命方舟,像是对应试教育最优雅的讽刺——所谓知识,非知识,是名知识。所谓考试,非考试,是名考试。

  这只天牛成了意外的禅师,带着我穿透教育焦虑的迷雾。这正是黑塞笔下最痛的真相:吉本拉特的悲剧不在于努力,而在于被轮子定义方向。

  吉本拉特令人惋惜的结局,轻轻撩拨着我既作为父母又作为老师的双重角色。我想知道这一整个教育生态体系链中,到底有什么平庸之恶在不易察觉中将一个又一个生命推向成长路上那些同样不易察觉但实实在在存在的洼地。我不希望自己成为老汉斯那样刻板的父母,或是麻木刻薄的神学院老师……

  教育不该是驯化的过程,而应是发现的旅程。每个孩子都像这只天牛,带着与生俱来的生命密码。我们无法,也不该将他们禁锢在预设的轨道上。

  我不打算圈养这只天牛,仅是带回了办公桌上,躲避一下室外的暑热,看看它会不会想吃点蜂蜜或者树叶。

  《在轮下》和这只突然造访的天牛居士给我的启示或许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着与生俱来的轨迹的。我们无法用社会期盼、个人愿望、世俗价值观去圈养他们。不论场域是家庭,还是学校,真正的教育就是在认清这一切局限后,依然去做在轮子边播种希望的人。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不过是在有限的相处时光里,给予生命温暖的庇护,甘甜的滋养,然后,还他们去探索自己的星空。

【《在轮下》读后感】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读后感-读后感07-06

伊索寓言读后感_读后感01-10

《羽毛男孩》读后感-读后感02-15

最新劝学读后感 《劝学》读后感09-21

《从历史看领导》读后感-读后感07-07

稻草人读后感 读后感03-05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伟大的悲剧读后感03-30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03-31

西游记读后感摘抄-读后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