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领导》读后感-读后感

时间:2024-07-07 07:41: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历史看领导》读后感-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历史看领导》读后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历史看领导》读后感-读后感

  在大财富在当今的3.0时代,随着宽岗和融合的兴起,零售行业的负责人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在管理中层干部与亲自带领团队之间取得平衡,既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又要擅长营销策略。在《从历史看领导》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一种是“将将”,指的是能够带领将军和将领;另一种是“将兵”,则是亲自率领士兵去战斗。书中通过讲述汉高祖刘邦向韩信请教的故事,阐述了将兵与将将之间的差异,并强调了培养基层人才和合理分配职务时必须了解每位将领的特长,以便安排合适的职位。

  刘邦问韩信:“你麾下的大将樊哙能带多少兵打仗?”韩信答道:“大约十万士兵。”刘邦又问:“夏侯婴呢?”韩信回答说:“夏侯婴擅长统领骑兵,但对其他兵种并不擅长。”汉高祖后来又问道:“我刘某本人可带多少士兵?”韩信说:“大约一千人左右。”接着刘邦问:“那你自己呢?”韩信则自称“多多益善”。刘邦不满地说:“既然如此,为何你沦落为我的手下?”韩信这才回答:“你能指挥将领,而我能统领士兵。”

  刘邦之所以能成为一国之君,正是因为他能够把自己作为领将者;而韩信只把自己作为自己带兵亲自上阵的人,只会带兵的将军只能冲锋陷阵,无法运筹帷幄,如果只是个带兵的人而不是领将之才。

  总结来说,"将将"之人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他必须擅长发现、培养和运用优秀的领导才能,清楚了解每位将领的长处和短处,了解每个手下将领的个性特点,并将他们安排在适当的职位上。就像刘邦一样,他知道夏侯婴不适合指挥步兵,而樊哙也不适合留守。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实际生活中,每个团队中的成员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有些人擅长运用分析工具,具备专业素质,有些人善于沟通与客户建立亲近关系,不同的客户经理面对不同的客户时,效果自然会有所差异。只有将每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其次,领导者必须清楚地知道手下的将领中谁有能力随时接管自己的职务。一个指挥军队的将领随时可能在战场上牺牲,同样地,企业的领导者也随时可能面临突发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必须准备好可以接替自己职务的人选,这个人选不应该是竞争对手,而是代替者、合作伙伴。接班人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特质,领导者不应期望将其塑造成第二个自己。领导者与接班人之间应该是互补合作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治理整个组织或国家。

  最后,领导者必须具备宽广的胸怀。即使他们可能有先天不足或个人能力不强,但他们可以通过利用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出色的领袖。举个例子,汉高祖虽然只能率领一千名士兵,但他有着出色的指挥才能,这展示了他宽广胸怀的一面,也是他能够成为真正的指挥官的原因。

【《从历史看领导》读后感-读后感】相关文章: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01-25

《吴姐姐讲历史》读后感07-29

《领导力》读后感05-31

领导力读后感05-17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读后感03-25

《领导力》读后感【热门】06-09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后感05-28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后感05-26

《领导力21法则》读后感05-15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