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4-10-15 10:44: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荐)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荐)

  《红楼梦》塑造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人物,承载着四个家庭的兴衰,承载着一段感伤的爱情,承载着那么多人的悲欢离合。我不仅感叹艺术的魅力如此之大。

  以前看《红楼梦》的时候,觉得宝玉轻浮,黛玉忧郁,宝钗大方,刘奶奶善良,凤姐小家子气,其他人物轻浮刻薄。总之,这本书只记录了录了一个家庭在晚上、中午和清朝的兴衰。

  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点越来越丰富,仔细阅读,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故事,它开始有更深远的意义,故事背后揭示了未知的悲伤和悲伤,也让我欣赏曹雪芹的深刻思想和叛逆的思想。

  现在再读一遍,心情压抑。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知道侬知是谁?”黛玉低吟的悲伤诗歌自古以来就被孤独的人唱过。这首诗来自曹雪芹的似乎暗示了小说《红楼梦》的悲惨结局和封建社会独特的荒凉和无助。

  在封建社会时期,这本书首次提出了一个话题——尊重女性。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婚前纯净,婚后被泥土污染,自然浑浊。”为什么宝玉有这种感觉?这并不意味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的现象感到厌恶和愤怒吗?为什么黛玉天生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是通过这个悲惨的美女来表达他内心的羞辱,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感到悲伤和忧郁.其他像凤姐这样的人物刻薄尖酸,也是当时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人,比如攻击,像前面提到的尖锐的恶棍,也有乐于助人、热情和善良的一面,这是作者心中善良和平的一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然笼罩着这个美丽而讽刺的故事。荣宁二府的家庭毁灭与死亡也表明了作者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看透红尘的洒脱与悲伤,让读者感到震惊。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06-13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08-06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1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8-02

红楼梦的读后感08-31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3-19

《红楼梦》的读后感01-17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9-06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