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字经读后感1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故事都表达在这本书上面。《三字经》就像一本中国的《圣经》。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其中的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就开始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个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子,这多么懂事啊!“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就开始照顾自己的'父亲,冬天她把自己唯一的被子给了忍着病痛的父亲,自己挨着冻,这让我们明白了:“父母在外面辛辛苦苦地打工挣钱,我们应该多犒劳犒劳父母。”“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经常被人笑话。孟子的母亲知道后,非常伤心。于是她就把刚织好的布割断,用布来教育她的孩子。最后,孟子长大后,变成了一名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母亲的耐心教育,自己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所以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知识都是由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耐心教导出来的,但有时候因为我们的作业比较多,所以家长催促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和家长们起一些争执。其实,家长所有的严格都是爱的教育;有时候,我们作业还没有写完,就偷偷地玩起了游戏,最后,等父母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但我们还是一直在玩。这样不仅父母以后不允许我们玩,而且明天还会被老师批评,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所以我们应该写完作业之后,在经过父母的同意,才可以玩游戏。这样,既可以玩,又不会被老师批评了。
《三字经》里还有许多的哲学故事,其中的人物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也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后感2
《三字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了我们从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今天,我也认真地回顾了这本书。
这本书出自南宋宋元的'王应麟,它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用三字词简练、生动的写出了一些为人处事和历史故事,教育我们、培养我们。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这些故事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领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读到这里时,感到十分羞愧,对于已经上六年级的我竟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现在仔细回想,对于平常的学习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课余时间也花心思学习了,我是否做到对学习专心到志,一丝不苟了呢?想到这里我深表惭愧,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在课余时间也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习,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孝敬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书中有一句话更是深深打动了我:“香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我记得在小时候,父母经常讲这个故事我听,说得是黄香在几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待父亲十分孝顺。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为父亲温暖被褥。回想起这篇故事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于长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仅没为他们端过一次水,盛过一碗饭,洗过一次脚,相反,我还总是埋怨他们不回来照顾我,现在正是我们回报父母,报效祖国之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回报父母!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更是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它让我明白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能够读到如此好的名著,何乐而不为?
三字经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中国古书的《三字经》,其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她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她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家里连柴也不多一根,更不要说什么取暖的设备,躺在被窝里,半天仍是冰冷冰冷的,确实很难入睡。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了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就走进父亲的房里,给她铺好被,然后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看了这个故事后,有没有触动到你的心灵呢?在我们许多小读者眼里,父母似乎只是给我们“服务”的: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辅导功课……这一切在小朋友的眼中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认为这是父母必然要做的。而我们自己呢?只要享受就好,谁叫她们是父母呢?的'确,父母对我们有养育的义务,同样,我们是不是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她们呢?想想自己,是否曾经给父母煮过一次饭,泡过一碗面?为什么同样9岁黄香有这么孝顺?
看看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好,煮饭,有电饭煲;热菜,有微波炉;热了,有空调、冰箱……生活条件蒸蒸日上,可我们的心灵却荒废了,长满了自私冷漠的杂草,不懂得关心别人,还认为父母的关心不够而满腹牢骚,耿耿于怀。相比之下,难道不自惭形秽?其实,只要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轻轻的问候,我们的父母就心满意足了。
用心地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好吧。如果这种与生俱来的爱我们都不珍惜,又怎么可能懂得珍惜其她人给你的爱?爱人,要先学会爱父母。
三字经读后感4
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漫画书,有漫画书等等,这些书是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很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的很多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是不好的习惯让人误入歧途,“子不学非所宜”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付心如挂角深邃老,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梳理下了良好的榜样。
“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他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想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善良了,蚊子赶跑了才让父母休息。而冬天则自己先躺下,把被窝焐热了。这是多么董事的一个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也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爸爸妈妈和我的一点一滴。一次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校门时天都要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着我,看着像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冻得哆哆嗦嗦得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只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去关心爸爸妈妈,我觉得好惭愧!者的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爱这本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正对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伴我的同行!
三字经读后感5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接触到了《三字经》,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触。
在生活中我用过的《三字经》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爱护小同学,在家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东西,我总是先给父亲、母亲尝后我再吃。我知道一个人从小要学习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友爱弟妹,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等各种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学的基础。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呢?告诉我们在小的.时候,不肯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做什么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就要不耻下问,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路都是通过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而得来的。“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不然长大后就不能成大器。
读了《三字经》后,我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用你那纯朴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听见远方的呼唤。让你去了解,去亲近社会与大自然。
三字经读后感6
《三字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从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今天,我也认真地回顾这本书。
这本书出自南宋宋元的王应麟,它概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用三字词简练、生动的'写出一些为人处事和历史故事,教育我们、培养我们。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这些故事使我学到不少东西,领悟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读到这里时,感到十分羞愧,对于已经上六年级的我竟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现在仔细回想,对于平常的学习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课余时间也花心思学习,我是否做到对学习专心到志,一丝不苟呢?想到这里我深表惭愧,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在课余时间也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习,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孝敬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书中有一句话更是深深打动我:“香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我记得在小时候,父母经常讲这个故事我听,说得是黄香在几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待父亲十分孝顺。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为父亲温暖被褥。回想起这篇故事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于长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仅没为他们端过一次水,盛过一碗饭,洗过一次脚,相反,我还总是埋怨他们不回来照顾我,现在正是我们回报父母,报效祖国之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回报父母!
这本书不仅讲述许多生动的故事,更是告诉我许多道理,它让我明白: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能够读到如此好的名著,何乐而不为?
三字经读后感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是我常常吟诵的《三字经》里的诗句,它教育我们要心地向善,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来,老师鼓励我们利用平时点滴的空闲时间学习古诗文,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道理。在古文典籍中,我最喜欢《三字经》。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更重要的是,它里面涵盖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指导我们学习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周末,因为去姥姥家里玩回家晚了,耽误了写作业。当时我瞌睡极了真想立刻就躺下来美美睡一觉,可是当我想到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时,立刻被晋朝孙晋的学习精神所感染,我一下子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认认真真地把作业写完。《三字经》还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这句话告诉我们,连孔子都向比他年纪轻的神童项橐请教学问,何况是我们呢。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了我刻苦学习、不耻下问的好习惯。
还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刚响,我们几个同学还沉浸在下课时的欢快气氛中,相互打闹影响了课堂秩序,当时老师并没有立刻制止我们,而是让我们背诵“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此时,我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教室里立刻就安静下来。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了我们尊敬师长、向善知礼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三字经》也指导着我们的行为习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谦恭礼让。“尔小生,宜立志”告诫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学习《三字经》,使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里囊括了接人待物的礼仪、做人做事的学问,还有历朝历代的故事,它指导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培养了我们学习、生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三字经》和其它的中华经典一起伴我健康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8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字经读后感9
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这本书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上床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歇息。
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學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爸爸媽媽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媽媽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吃饭了,媽媽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10
最近,妈妈和我一起诵读了《三字经》,她还给我解释了其中的含义。《三字经》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礼貌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知道了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好的,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让我明白了连动物都知道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换取劳动果实,人如果不学习,还不如动物呢。
“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邻居家送来一筐梨,孔融毫不犹豫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为什么挑小的'?”他说:“哥哥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以小居大是不好的行为。”这个经典的故事,让我知道孔融是个明白事理的好孩子,从小就懂得尊敬和谦让,我要向他学习,在生活中做到长幼有序,做一个孝顺长辈、懂事的好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先后搬了三次家,最后把家迁到了学堂边,使孟子学到了不少礼仪和文化知识,成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个故事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我的父母为了我的成长和成才,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有时候我不理解,还会埋怨他们,现在想想,真是惭愧。从今天起,我要更加体贴和关爱我的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和未来。
我喜欢《三字经》这本经典读物,因为它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们传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读后感1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
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
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
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如果我刻苦学习,学会做人,长大就一定会成才,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一定会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时刻刻都牢记在心,尽量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该犯的错误,多帮大家做一些好事,同时自己的学习也不能放松。《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12
还记得在上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谭老师就开始组织我们背诵《三字经》。一年过去了,我仍然在坚持学习和诵读。经过反复琢磨,认真思考,我终于明白《三字经》对处于学习和求知阶段的我们来说,非常有益。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老师,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的缩影,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真的是“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着《三字经》,它引领着我走向思想道德教育的殿堂,短小精致的至理名言,让我受用一生,使我在经典中获得智慧的启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个个都有善良的天性。小时侯,这种天性大家都差不多。但是长大后,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就会养成许多不同的习惯。谭老师对我们说:“好的习惯多了,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坏习惯多了就会成为一个坏孩子。”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听从老师和长辈的教诲,多参加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不成天上网、打游戏,不参加不利于健康的活动,使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三字经》中像这种对我们有教育作用的句子还有很多。
《三字经》让我们在愉悦的阅读氛围内汲取知识的养料。《三字经》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起到启迪智慧和净化心灵的作用,《三字经》是我们成长中的好朋友!
《三字经》是我们的好老师,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刻苦学习,即使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我们都应该自觉勤奋地学习。当我读着“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的时候,我想呀:“他们真能干,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读了《三字经》,还让我了解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
三字经读后感13
在诵读课上,教师给我们读了《三字经》,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觉得它太趣味了,每句话都仅有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请妈妈陪着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书,并且懂得了其中的含义。原先《三字经》里面包含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经典故事,它经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学习的方法等等。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黄香九岁就明白孝顺父母,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母睡;而孔融年仅四岁,就懂得尊敬兄长,把大梨让给哥哥,自我吃最小的梨。读到那里,我就想起自我一向以来都在家里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妈妈把什么最好的都给我,我却觉得理所当然,还一不顺心就哇哇大哭威胁他们。想到这,我的脸又红又烫,心里真惭愧啊!
有一次,我自我定了计划,每一天自觉地练两页字,刚开始几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写,慢慢地就没有耐心了,写出来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着:“两页太多了吧,要不还是改练一页好了!”这时,我读到了《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经过写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细琢,是不能成为一块美玉的,教育我们人也是这样,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成功。我也应当学习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啊!
《三字经》教了我们善、恶、学、孝、礼、仪,我每一天都要背诵它,还能够不时地提醒自我呢!
让我们人人都读懂《三字经》,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传承一代又一代!
三字经读后感14
我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山娃子,从小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心中一直充满了期待和幻想。上学后第一次听老师读《三字经》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告诉我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方面的知识。古人常说:“熟读三字经,便可以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对此我感触比较深。
《三字经》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它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比如:“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要尊重兄长,会谦让他人。学会谦让说来容易,要做到却有些困难。
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让我对谦让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学校是个缺水比较严重的地方,平时喝的水都是我们早上用瓶子从家里背来的,因此水对每个孩子来说都很珍贵。记得一次上体育课后,同学们口喝了来教室喝水,同桌小科的水被他不小心全洒到地上。他当时急得大哭起来,转身向旁边的同学求助,大家虽然都表示同情,却没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天我因为上厕所来晚了,小科看到我像见到救星一样,用恳求的语气问我:“能让我喝点水解解渴吗?我只喝一点就好!”看着瓶子里仅有的一点水,心想两个人喝真的是太少了。我刚想拒绝,看到小科在不停地抿着干干的嘴唇,又有点不忍心。正当我犹豫不决时,脑海中联想到三字经里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啊!我为什么不能向孔融一样把自己需要的东西谦让给别人?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何乐不为呢。随后我和小科一起喝光了瓶里的水,虽意犹未尽但心里美滋滋的。
《三字经》是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时刻指导着我,并将伴随我快乐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15
《三字经》这本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是一部国家启蒙读物,内容丰富,含义无穷,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三字经》中采用了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蕴含了我国古代人论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这本书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句子,对此我有了许多感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本意为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就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告诉我们,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周围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学会分辨对与错,朝对的方向发展。“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本意是,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能让孟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从此告诫孟子只有日积月累地学习,方有进益。告诉我们学习如织布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成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对得起父母的`用苦良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美玉如果不经过玉工的打磨雕刻,就不会变成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上帝赋予了我们每个人成为璞玉的机会,可是,只有那些像播种一般,只有洒下汗水,辛勤付出的人,才能迎来收获的果实。如果整天碌碌无为,就不可能成才。
《三字经》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道理,让我们懂得世间的善恶美丑。这坛老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愈香,在新时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这淡淡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长智慧,开悟人生。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12-14
《三字经》读后感10-04
三字经读后感06-14
《三字经》教案03-08
《三字经》教案05-18
小学三字经读后感08-20
《三字经》读后感【热】03-13
《三字经》读后感【热门】03-18
【精】《三字经》读后感03-23
【热门】《三字经》读后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