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6-26 10:18:42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

  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应会知识点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⑵、作用原理:

  ①、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NaHCO3→H2CO3+NaC3H5O3

  └→CO2+H2O

  └→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

  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H2CO3→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

  b、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类型:

  水循环: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地通过降水从大气圈返回到地球的表面。

  气体型循环:包括氮、碳、氧等元素的循环

  沉积型循环:包括磷、硫、钙、钾、钠、铁、碘、铜等物质的循环。

  3、物质循环的各种形式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5、实践中应用:

  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2-16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08-12

生物一知识点总结12-08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2-18

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05-07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06-03

生物一知识点总结15篇12-09

高二生物教学总结07-13

高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11-18

高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