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4-05-31 15:18:3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橘子》阅读题及答案

《橘子》阅读题及答案1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橘子》阅读题及答案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火车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姑娘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

  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的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姑娘)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一句表达了“我”的看法,认为姑娘是现实社会的具体化,是卑俗现实的化身。

  B.文中三次写到姑娘皲裂的双颊,意在突显姑娘的家境贫寒和生活的艰难,渲染烘托“我”的忧郁和厌烦情绪,也是我产生忧郁和厌烦情绪的原因之一。

  C.这篇小说叙述“我”通过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放弃了悲观厌世的思想,过上充实而有作为的生活。

  D.小说中的橘子是亲情和爱意的象征,它烛照着灰暗的生活,使人们在沉重的生活重压之下看到希望之光。

  E.小说开头部分的场景描写,具有灰暗的色调,渲染了冷漠的情绪,不仅为后文姑娘抛橘子的细节作了充分的铺垫,也揭示了“我”的性格。

  17.情感不仅是小说的感性要素,而且可能具备结构的功能。如果说文中“我”的感情是一条隐藏的线索的话,请你分析“我”感情变化的脉络。(4分)

  18.对比是文章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试作简要分析。(4分)

  1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小姑娘,试结合文本,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探究,说一说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6.BC(B项无“渲染烘托”作用,且只有第一次描写是“产生忧郁和厌烦情绪”的原因;C项“我”只是暂时忘却,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放弃”“过上”言过其实,有些夸大。)(两项全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17.“我”的感情先抑后扬。独自在车厢时是阴郁和烦闷,看到俗气的小姑娘时是不屑和轻蔑,到小姑娘抛橘子给弟弟时是震撼和喜悦。(4分。先抑后扬1分,具体分析3分。)

  18.①有色彩的对比。小说前一部分的忧郁、阴暗、厌烦的色调,与后一部分孩子的红脸蛋、五六个黄灿灿的橘子形成的明亮、鲜艳、乐观的色调进行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预示着心情的变化。②“我”和小姑娘的对比。“我”忧郁、冷漠、悲观,小姑娘心中有爱、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小姑娘的爱唤起“我”对生活的憧憬。③“我”的前后心态对比。之前“我”忧郁、悲观,看到小姑娘抛橘子后“我”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喜悦,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19.观点一:主人公是“我”。

  小说的主体内容,是通过“我”的反思,揭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感受,一者无聊倦怠,一者温暖坚定。“我”的感情变化,是小说的主线,串连起小说的情节,也表达了对人世的悲悯,形成了小说的情感内蕴。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的情感意义也是通过“我”的视角赋予的,“我”才是小说中人生的觉悟者。小姑娘只是引发“我”的反思和情感变化的一个外部因素,不能视为小说主要形象。

  观点二:主人公是小姑娘。

  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小姑娘。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正是小姑娘姐弟之情的象征。小姑娘抛散橘子,是小说的中心情节。“我”在小姑娘抛散橘子之前之后的情感叙述,只是为了烘托小姑娘不同于“我”的人生态度,目的是突出小姑娘的形象:虽然生活在底层,却有着精神的光芒。小姑娘才是“我”人生的启蒙者。“我”只是一个叙述者、观察者,不宜看作小说的主要形象。

  (8分。若有考生认为,两个人物形象无主人公和非主人公之分别,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

《橘子》阅读题及答案2

  (1)冬天的时候,母亲生病了,城里的一个亲戚拎着几个橘子来看望。物质 的年代,对于乡下的孩子而言,能吃到一颗水果糖就已经很幸福了,如果能吃到甜甜的橘子,那无异于过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

  (2)亲戚走后,睡在床上的母亲让哥哥拿来那一兜橘子。我知道,她要给我们姐妹分橘子。人小心大,排行最小的我,贪婪地盯着那盘放在瓷碟子里的橘子,昏暗的灯光下,橘子光芒四射,引诱得我口水一阵阵在胃里翻江倒海。我是多么希望母亲把那最大的橘子给我咧。我用舌头舔着因为冬季的干燥而起皮的嘴唇,一会儿望着橘子,一会儿望着母亲,祈求的眼神如丝一样,越扯越长。

  (3)母亲慈爱地摸摸我的后脑勺,给了我一个很小的橘子。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橘子,委屈的眼泪掉了下来。我没有立即吃掉这个橘子,我想把它带到学校。晚上睡觉时我把橘子紧紧的攥在手心,舔着冰凉的橘子皮,不知不觉睡着了。

  (4)那时候上学很早,天还没有亮就要早早起床到学校。没有人给我们做早饭,我们的早饭就是两个放在蒸笼里的馒头。厨房里的灯坏了,在黑暗中我将手伸进蒸笼,我摸到的不是柔软的馒头,而是一个冰凉的大橘子!这让我无比欣喜,我想是母亲特意给我留着带到学校吃的,我将手又伸到里边,摸到的是一个小橘子,再摸,是一个馒头。拿大橘子还是小橘子,我犹豫不决。大橘子肯定是留给经常帮着干家务、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姐姐吃的,但内心的贪婪使我将大橘子装进书包。

  (5)在课堂上我无心听老师讲课,满脑子全是诱人的橘子味道,愣愣怔怔中那个橘子如同长上翅膀的燕子,飞向我空洞的胃部。

  (6)终于等到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那个橘子,躲到无人的角落,像科学家用显微镜审视肉眼看不见的化学物质一样观察橘子。我想吃,但又舍不得吃,不敢吃。最终,我把那个橘子放进书包,带回家。又悄悄放到蒸笼里。

  (7)晚上,母亲把我们五个姐妹叫到跟前,她表扬大姐,说她懂事,爱怜弟弟,把大橘子主动放到蒸笼中,留给弟妹吃,而自己却舍不得吃。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姐姐和哥哥把各自的橘子全部捧了出来,说:妈,你身体不好,还是留给你吃吧。

  (8)母亲把大橘子分成几瓣,把最大的'一瓣给了我,把其它的给了哥哥姐姐。我们分享着冬夜里的温暖和甜蜜,仿佛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大橘子酸酸的,根本没有我所预想的那么甜。母亲看穿了我们的心思,又接连剥了几个小橘子。我只顾自己,接连吃了几瓣,果汁从嘴里流了出来,那个甜哪,仿佛渗到骨头里了。姐姐吃得很慢,她说:妈,你也吃吧,小橘子可甜了!等到盘子里的橘子只剩一瓣时,我才发现,母亲没有吃一点。母亲说,好好念书,长大了你们天天有橘子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9) 我暗暗发誓,努力学习,长大了考上大学,有了钱让全家人天天吃上又大又甜的橘子。

  (10) 第二年姐姐考上了一所师范。三年后她有了工作,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她买了好多橘子。就在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橘子时,姐姐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有的人拿到大的就抱怨酸,拿到甜的就抱怨小。还记得几年前我们吃橘子的情景吗?当时我拿到小橘子,我就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感谢它是大的。

  (11)顿然间我明白了姐姐的心。此后,我不再抱怨,也不再贪玩,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12)现在,有了钱,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橘子,但是我总吃不出多年前的味道。我不再迷恋橘子,但多年前那盘橘子一直闪亮在我的心灵深处。我过着幸福安静的生活,用不懈的追求采撷着生命枝头上的“橘子”,不与他人争执,也不太在意得失。我只是默默地感激,格外地珍惜,正如姐姐说的: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有的人拿到大的就抱怨酸,拿到甜的就抱怨小。拿到小橘子,我就庆幸她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感谢它是大的。

  (13)橘子甜,橘子酸。甜里头裹着酸,酸里头流着甜……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1)段的横线处。

  A.贫困 B.匮乏 C. 困苦 D.欠缺

  物质 B 的年代,对于乡下的孩子而言,能吃到一颗水果糖就已经很幸福了。

  2.第(2)段划线句“祈求的眼神如丝一样,越扯越长”中“越扯越长”改为“越来越长”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改句不好。“扯”字承接前句“如丝一样”,并与“一会儿望着橘子,一会儿望着母亲”相呼应,写出了眼神变长的原因,表明眼神是在橘子和母亲之间扯动,形象地刻画了“我”当时祈求吃到大橘子的神情。而改句只写出了眼神变长,没有以上表达效果。

  3.第(8)段中写“母亲看穿了我们的心思”,从全文看,“我们的心思”是大橘子应该是甜的,可为什么是酸的呢?(大橘子酸酸的,为什么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甜呢?)

  4.下列对第(12)段“多年前的味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那个年代极少有机会吃得到水果,所以格外珍惜。

  B.当时吃的大、小橘子的味道竟然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C.那时在吃橘子的过程中懂得了生活的道理。

  D.多年前吃的橘子没有现在吃的橘子新鲜。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善于教育子女的人,她的具体做法有:

  五选三,必须包括疼爱孩子和善于教育子女两方面

  (1)母亲悄悄为我们准备了带到学校去吃的橘子。

  (2)母亲表扬姐姐懂事,以此教育我们要懂得谦让。

  (3)母亲分别剥大小橘子给我们吃,让我们懂得大小橘子各有其优劣。

  (4)母亲给我们吃橘子,借此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

  (5)母亲把自己生病时亲戚送的橘子分给我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吃。

  6.根据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的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末端“橘子甜,橘子酸。甜里头裹着酸,酸里头流着甜……”这句话的理解。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要太在意得失。

【《橘子》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7-31

阅读题和答案08-01

目送阅读题及答案11-12

《水仙》阅读题及答案01-10

边城节选阅读题及答案06-17

阳光的味道阅读题答案06-17

大地的耳朵阅读理解材料题答案06-17

一碗馄钝阅读题及答案06-17

赤子真情刘文典阅读题答案10-17

《为我唱首歌吧》阅读题的答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