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11 09:41: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课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嘶哑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课件出示8)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课件出示9)(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课件出示10)默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11)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12)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课件出示13)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塘)你们知道“塘”是什么意思吗?

  2.(板书:荷)加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3.(板书:野)一个“野”字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写的和饿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读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字、词。

  4.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参观野荷塘之前的所见所闻。

  白天见到的野荷塘的美丽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划分段落。

  3.自由练读。注意标点的使用。

  4.指名读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塞北 心驰神往 晶莹剔透 心血来潮

  嬉戏 气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称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 荷叶 野荷花

  晶莹剔透 大大小小 粉红色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年轻的刘伯承,右眼严重受伤,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的疼痛接受了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成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的钢铁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龄 匪 诊 患 审 职 晕 邮 垫 勉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 )( )

  2、复习词语。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认知目标:

  1、理解课文中踉踉跄跄、迟缓等词语的意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课文,想想华林到底把戏演砸了没有。

  3、通过上网,了解戏剧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富有同情心,善待有困难的人。

  分层目标:

  ABC三类学生在各目标方面要求有所降低。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案学生活动

  一、认知冲突:

  1、板书课题:10、意外的台词读课题

  2、学生质疑:(1)什么是台词?

  (2)意外的台词是什么?

  二、主体探究:(3)为什么说是意外的台词?

  1、提出小组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理解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解决刚才提出的.简单的问题。

  (4)圈出华林在演出时神情表现的词语,

  从这些词语,你明白了什么?小组合作自学、讨论解决

  (5)有的人觉得华林把戏演砸了,有的人认为比较简单的问题。

  华林演得最好。你是怎么认为的?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词语意思:独幕剧、迟缓、懈怠、客栈、踉踉跄跄

  (3)根据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A、B类学生回答华林是个,新年快到了,他在班级准备的一个独幕剧里扮演,他排练时。新年到了,他在演出时说:

  (4)说说:课文里意外的台词是指什么?C类学生回答

  3、圈出华林在演出时神情表现的词语,A、B类学生先回答:

  讨论:从这些词语,你看出什么?华林善良,富有同情心,

  (1)交流圈出的词语。善待有困难的人。

  (2)品读课文,指导读。

  (3)说说看法。

  4、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有的人觉得华林把戏小组讨论、交流演砸了,有的人认为华林演得最好。你是怎么认为的?

  三、实践运用:

  1、选词填空:

  严格严厉严肃

  爸爸的脸突然()起来,我们都不敢出声了。学生先比较这三个词的华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意思后再填空。

  小孩子不可以说谎。妈妈()地批评我。

  2、从下面的词语中挑选一个造句。

  大吃一惊。学生在组内

  (大吃一惊什么意思?谁在什么情况下会大吃一惊)自选一句造句踉踉跄跄。(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会出现踉踉跄跄的样子?)

  四、拓展延伸:

  有关戏剧等知识,你可以从这些网址查看资料:老师也已经从这些网上找到了课本剧、相声等。小组准备、交流。

  这里有个有趣的相声《猜字谜》三段,根据自己的爱好,挑一段读读。

【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5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08-18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9-06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6-06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0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07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23

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0-24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篇07-2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