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商鞅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商鞅的精神,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诚信”的含义,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词句,体会商鞅的品质。
难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诚信是耀眼璀璨的阳光,它的光芒普照大地;诚信是广袤无垠的大地,它的胸怀承载山川;诚信是秀丽神奇的山川,它的壮丽净化心灵。曾子杀猪、孟信卖牛……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无不打动着我们的心,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解析课题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主人公是“商鞅”,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板书:商鞅)
生2: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南门立木”。(板书:南门立木)
生3:从课题中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商鞅在南门立木取信的事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从课题中了解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直奔重点,体会品质
(过渡)作者到底想通过“南门立木”这件典型事例来反映商鞅怎样的品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
思考:商鞅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学法提示】
1、画一画画出描写商鞅的语句及句中的关键词
2、读一读读出所画的句子及词语
3、想一想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批注在旁边简单批注你的感受或对人物的评价
(二)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展示交流,汇报点拨
(点拨)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汇报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温馨提示:从句子或词,我体会到商鞅是个__的人】
1、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生: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商鞅推行新法困难重重,但是他毫不退却,迎难而上。(板书:毫不退却,迎难而上)
师:你是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的?
生:“冥思苦想”“终于”
师:是啊,面对重重的困难,商鞅没有退缩,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民的好办法,他的这种精神怎能不令我们敬佩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这份敬佩之情吗?(生齐读)
2、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之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幻灯)
生:我从“大声宣布”这个词,体会到商鞅是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
师:假如你就是商鞅,你能大声地宣布一下吗?(生读)
师: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悟到了商鞅可真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现在老师邀请你们都来当商鞅,大声地宣布一下,好吗?(生齐读)
师:商鞅到底说了什么?你能快速从文中找出来吗?(生读)
(幻灯)告示一: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告示二: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小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可真是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板书: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3、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生1:我从“郑重”一词,体会到商鞅变法的坚定决心。
生2:我从“定斩不饶”体会到商鞅是个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人。(板书: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引读)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定斩不饶。
4、小结:通过重点部分的研读,我们体会到了商鞅毫不退却,迎难而上;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好品质。
三、突破难点,感悟写法
1、作者采用哪些方法突出人物品质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难点。(板书:写作方法)
2、同桌交流: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刻画商鞅这一人物形象的呢?老师为大家配备了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浏览:描写商鞅的句子。
(2)想想:作者抓住了商鞅的哪些细节描写来写的?
(小结)作者在描写商鞅时,抓住了商鞅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我们把这种描写方法叫做正面描写。
四、围绕疑点,深入学习
1、讨论:文中除了对商鞅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生动刻画之外,为什么还对围观人群进行细致描写,是否多余,能否删掉?
2、小组学习
【学习方法】
(1)找一找:文中描写围观群众的句子。
(2)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3)悟一悟: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用意何在?
3、全班交流,品析语言,感悟写法
(过渡)老师也把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摘录了出来,我们一起再来品一品,看看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用意何在?
4、(出示句子)“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生:人们这样的想法,表示对商鞅做法的怀疑。
(出示句子)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师: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生: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的,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算不算数,试试看吧。表明他对商鞅下的命令持怀疑态度。
(出示句子)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着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师: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生: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
(小结)同学们积极动脑,大胆表达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实际上是侧面描写,是为了反衬商鞅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美好品质。所以对围观群众的刻画并不多余,不能删掉。
是呀,作者在刻画商鞅这一人物形象时,独具匠心,不仅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还加入了对其他人物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商鞅这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 (过渡)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心潮澎湃,有许多话想说吧!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我会说
生1:我想对商鞅说:“商鞅,在困难面前你能迎难而上,在诚信面前你能一诺千金,在执法面前你能赏罚分明,真让我佩服!”
生2:我想对自己说:“人无信而不立!从今以后,我时时刻刻都要做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好孩子。”
生3:我还想对同学说:“我们应该从小以诚实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支持改革,维护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会写
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生1:“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诚信。商鞅用“立木取信”的`方法树立了国家诚信的形象,这说明了“信用”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说话算话,言而有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在生活中,我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生2:生活中,答应同学的事及时完成,是诚信;不说谎话,是诚信;做生意不骗人,是诚信。做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小结)宋朝改革家王安石曾用一首小诗道尽了他对商鞅“诚信”品质的无限敬佩,让我们也怀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首小诗吧!(生读)
(幻灯出示)商鞅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六、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及深情的朗读,老师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想不到短短的一节课,同学们就对“诚信”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白了“诚信乃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1、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1:在内容上,我知道“战国时期改革家商鞅,为了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并取得成功。”
生2:在写法上,我知道“在写人文章中,要通过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优秀品质;要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
生3:在思想上,我知道“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要做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好公民,将‘诚信’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师:是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人文章必须要有明确的“主人公”,要抓住“典型事例”,运用“写作方法”,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2、小练笔:我熟悉的一个人
【提示】运用课上学到的写人文章的方法,课下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总结)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七、推荐阅读,课外延展
师:同学们,这节课结束了,但我们学习语文的脚步却并没有就此停息,课下老师推荐同学们自主阅读《王安石惩罚皇亲》这篇文章,阅读时要运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出示)
1、作品简介:文中选取了王安石帮助贫苦百姓,秉法办事惩罚皇亲等故事。
2、阅读方法:阅读时要运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颁布”的意思。
2、学习用“只有……才……,尽管……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填空。
3、了解商鞅为改革变法而采取的“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信”指什么?“立木取信”讲的是什么?
二、出示资料,了解背景。
1、认识商鞅。(资料见教案后)
2、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见教案后)
三、检查预习,解决疑问。
1、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解决生字新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重点理解“颁布”、“惹事生非”、“言而有信”等词。
3、解决预习本上的质疑问难。(有些问题可以放到课
分析课文中去解决。)
四、初读课文,练写片断。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商鞅是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3、以“初识商鞅”为题,写一段人物介绍。
第二课时
一、片断交流。
二、研读课文。
1、当商鞅宣布把一根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可以得到10两黄金时,老百姓有什么反应?
(让学生从“七嘴巴舌”、“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人相信”、“悄悄地溜走”、“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千上百,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等描写当中,体会这件事在老百姓心中的轰动程度。)
2、老百姓为什么会轰动?
(一来10两黄金不是个小数目,对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二来找一根木柱从南门到北门根本不可能什那么多的钱;三来朝廷这样做的目的老百姓一时还摸不着头脑。)
3、当商鞅把奖励从10两增加到50两时,想像一下,老百姓会有什么反应?
(四人小组讨论,组内轮流说话。)
4、当有人把木头扛到北门时,商鞅兑现他说的话了吗?
4、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三、课处延伸
1、商鞅是靠什么取信于民的?(以诚待人)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可以举正反例子)
3、讲一讲历史上关天讲诚信的典型故事。
4、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2、3条。
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3
教学要求:
1、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生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同学们都知道战国七雄的秦国,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来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为了国家的富强,主张变革的秦国国群招纳贤士,这时卫国的贵州商鞅出现了,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出有疑问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5、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分段,试着概括段意。
4、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文本。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立木取信)
3、怎么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师生共同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细读品析,深入理解。
1、话题一: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哪些困难呢?一方面……另一方面……
(教师适时简介贵族及百姓各自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师:秦孝公虽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么都也难以实现。
2、话题二: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画出,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从事故中人们及小伙子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上分析体会。
3、话题三:同学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发表观点。
师:大家可以从“立木取信”这件事的作用及意义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体会。
三、课堂小结
1、再来说一说你对商鞅的认识。
2、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迁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任何一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何其重要啊!
3、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对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实际写一小段话。
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2、小练笔。
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条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导语: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2、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注意把握以下词语: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师过渡:商鞅到底是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好官呢?开始老百姓对商鞅南门立木持怀疑的态度,当这位小伙子真到把木桩从南门扛到北南门时,商鞅是怎样做的呢?
步骤三:解决第3题
(1)生读: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赏给小伙子五十两黄金)
(2)当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下城楼,小伙子仅仅是为了得到赏金吗?(此题是课后第三题的第3小题)
过渡:商鞅这时知道,南门立木的目的已达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时说的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突破了难点)
师:此时人们对商鞅的南门立木不再有任何怀疑,南门立木成功了,那么,南门立木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步骤四:解决第4问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它不但为……而且为……)
总结:课文讲述了商鞅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进行南门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顺应民心,顺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板书: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二)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教案音乐教案05-31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1-08
拼音a教案大班教案参考06-08
小班教案起床啦教案11-17
7的分解教案大班教案09-03
元日教案 《元日》教案优秀09-08
教案幼儿园音乐教案10-25
大班教案大自然的线教案08-20
好玩的球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9-12
风筝教案 大班教案《风筝》优秀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