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案

时间:2025-11-07 12:04:3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国画》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画》教案

《中国画》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和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中国画和油画两大画种产生和发展的简要文化背景,了解中国画和油画所反映的不同民族特色。

  教学准备:

  1、将若干幅形式各异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布置在教室中(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立体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丰富视觉体验感受美)

  2、中国画和油画的绘画工具(绘画工具的准备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3、投影展示(使课堂中教师及学生展示的绘画作品以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呈现出来,贯穿整个教学与展示过程)

  4、在信息教室让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和个性化的.欣赏寻找绘画作品且便于展示评价)

  5、点击欣赏“艺术宝库”网页(由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并将自己心仪的作品保存下来分享给全体学生欣赏,给学生以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丰富拓展学生的认知和艺术感受)

  6、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绘画艺术的网址(让学生的欣赏延展到课堂以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流程设计时突出真实情境的创设,在每个环节都为学生提供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去自主发现、总结规律、创造表现、团结协作、学会与他人分享、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激情导入

  1、投影出示:罗贯中的《父亲》,通过油画头像人物的欣赏导入本课。

  2、在投影幕中展示《清明上河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两幅名作.教师提问并和学生互动:同学们你们熟悉这幅作品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名作)所以学生能异口同声回答并踊跃举手加以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本节课的课堂气氛,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课件创设激情点击知识点(揭示中国画与油画)板书:中国画与油画

  (二)展示

  一、课件创设激情点击知识点(中国画部分)教师和学生互动讲解知识点(教室中布置有中国画与油画的绘画作品将学生快速带入到设置的情境中感受美,吸引学生注意力。):走进中国画:

  1、什么是中国画?PPT出示中国青绿山水画,并简介中国画的含义。

  2、中国画的绘画工具——笔墨纸砚(差异,鼓励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与学习中)学生简介中国画绘画工具:笔、墨、纸、砚和中国画颜料等

  3、讲解中国画绘画工具教师引导学生环顾教室感受中国画与油画的独特魅力。在情境中感受中国画与油画的魅力,将知识和同学分享。变学生为主导参与到课堂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将课余时间寻找到的有关中国画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4、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的画法

  5、中国画表现内容主要有:山水,人物,花鸟

  6、中国画家常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了画面艺术境界

  7、中国画装裱形式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讲解中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互动学习意识.教师分步骤展示中国画中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画面艺术境界。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画的意趣。教师在讲解同时出示折扇并引导学生结合教室中的国画作品让学生分别说说是什么装裱形式。.

  (三)展示课件创设激情点击知识点(油画部分)

  1、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2、油画的绘画工具

  3、不同时期的油画受艺术观念和技法制约呈现不同面貌

  4、古典式的油画和19世纪中、末页的油画特点

  5、中国的油画名家教师引导学生将寻找到的有关油画历史等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学生汇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中来。教师讲解边欣边补充介绍学生欣赏不同流派的油画作品积极感受并可以补充说明

  (四)归纳总结.

  1、中国画与油画在色彩和表现形式方面有哪些特点?

  2、师生互动交流总结板书:中国画与油画:中国画清新淡雅,线条优雅。油画浓烈艳丽,写实逼真

  (五)自主赏析.引导学生自主浏览“艺术宝库”自己心仪的绘画作品保存下来大家交流分享。

《中国画》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交流,感受动画片《猫和老鼠》的诙谐有趣。

  2、继续学习使用浓墨和淡墨表现画面。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猫和老鼠。

  2、动画片《猫和老鼠》。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故事中有谁?它们长什么样?

  (2)教师:故事中猫和老鼠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我们都画过老鼠,那怎么画猫呢?老鼠和猫可能在干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2)教师:画面上除了画猫和老鼠,还可以添点什么呢?

  (3)教师小结:可以用中锋画出猫的头、身体、尾巴;用侧锋画出猫身上的花纹,也可以用侧锋多笔画出猫的`身体。可以添画草地、食物、玩具、房子等背景来丰富画面。

  3、指导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教师:你要画的猫和老鼠在做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画里都有个好听的故事,谁愿意上来讲一讲?

  ●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作品中浓、淡墨的运用,尝试从情节、画面、笔法来评价同伴的作品。

  【评析】

  该活动是“猫和老鼠”系列活动之一,表现故事的情节是该活动的重点。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幼儿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讲评环节,让幼儿以简短的故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帮助幼儿相互学习,分享经验。

《中国画》教案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先勾线、后填色的方法画西瓜。

  2、能够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作画。

  活动准备

  1、西瓜实物、图片。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西瓜,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西瓜的主要特征。

  (1)观察实物西瓜。

  教师:西瓜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上面还有什么?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

  教师:西瓜是圆圆的,大大的,绿色的,上面有深浅不同的绿色花纹。西瓜里面有红色的瓤,上面还有一粒粒黑色的子。

  (2)欣赏西瓜图片,了解西瓜有多种不同的品种。

  教师:你还见过其他不同的`西瓜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西瓜里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及时指导。

  (1)讨论西瓜的画法。

  教师:我们今天一起来画好吃的大西瓜好不好?怎么画呢?

  (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注意画出瓜皮的不同颜色和一片西瓜的形状。

  3、集体欣赏、作品。

  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尝试说己的作品好在哪里。

  4、延伸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让感兴趣的幼儿继续尝试创作或丰富画面。

  教师:这是大班哥哥姐姐画的同。我们一一看,㈣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中国画》教案4

  教学目的:

  加强对画工具材料的了解,学习运用画的.基本技法画小果子。

  重点难点:

  重点:小果子的画法

  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宣纸、墨汁、国画颜料、水、调色盆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欣觉激趣,出示课题

  1:欣赏本校学生作品,教师点评,增强学生学好画的信心。

  2:欣赏画家作品,简单介绍画的历史。

  3:欣赏教师的画作品《小果子》

  二:讲授演示作画方法

  1:复习画的用笔用墨方法

  2:进一步欣赏国画《小果子》

  3:教师讲解演示画法,用儿歌概括步骤

  先用曙红清水拌

  笔尖颜料稍浓蘸

  中锋两笔成果子

  浓墨点脐再勾柄

  4:演示添画篮子或小盆子的方法。

  5: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毛笔上含水、含色、含墨的多少,用笔的快慢轻重,果子的正、侧、倒竖等基本姿态都要一一领会,并加以应用。

  6:思考:画家爷爷为什么这样摆放小果子?请学生分析其构图的妙处。

  三:学生创作,展示作业

  1:播放音乐,营造气氛

  2:勉励学生大胆下笔放手作画。

  3:把好的作业展示,师生共同点评,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中国画》教案5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观察理解比较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和装裱、装饰形式等。

  2.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亲生体验中国画笔墨的浓淡、干湿。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油画与中国画的区别;

  教学难点: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在欣赏具体的画作的体现。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查阅相关国画、油画资料、课件(国画作品一幅、册页、立轴画实物、2幅油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课本自读:初步认知中国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工笔和写意。表现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油画的工具、材料、写实、浪漫、现代主义的油画。

  2.教师课件展示,通过表现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国画的特点以及不同表现内容的绘画风格。

  二、授新:

  ·理解国画意境的关系:

  1.图片观察了解国画的组成元素:诗、书、画、印。

  2.诗、书、画、印拓展了国画的艺术境界:

  A.齐白石《长年长寿》

  B.范曾《童弈图》

  C.齐白石《十里蛙声出山泉》

  (通过国画作品与落款的“简单几个字——一句诗———一首诗”辨析,在感受和理解分析,理解国画的“诗情画意”)

  三、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国画中意境与作品的重要关系

  (从构图上,落款题跋上加以深入学习)

  ·师小结:(略)

  ·师生体验:毛笔打湿——体验干湿,毛笔蘸墨——体验浓淡,毛笔竖起——中锋运笔,毛笔横倒——侧锋写意。老师示范林风眠《绿叶小鸟》,学生临摹。

  ·学生作品赏析

  三、教学总结并延伸: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第二课时:国画、油画欣赏

  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体验了中国画,本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知识,初步了解油画的知识。

  ·请生读读课本第一段关于国画、油画的介绍,加深印象。并带着问题看书1)中国画、油画用材上有何群区别?他们在形式上有何区别?他们在色彩表现上的区别?你最喜画那张中国画作品或油画作品?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从构图、造型、色彩、技法上分析)

  [知识点击]:

  //中国画是一个很老的画种。油画形成只有500年,而中国画形成的历史已达1000年之久。感到中国画的发展前景要比油画大一些。

  //油画对于真实的表现力是很强的,它是一个方便写实的画种。而中国画不是这样,中国画不是一个写实的画种,它是写意的,它的抽象性很强。

  //中国画是指中国的传统绘画,而油画(水粉画)是指绘画的颜料成分,这是不同的概念。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故称水墨画为国画,讲究留白,讲究意境,不能满纸都画满,要有一些地方空出来,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山水画尤甚。而绘人物更是着重神韵,也许解剖比例略有偏差,造型结构稍欠严谨,但其中韵味十足,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一致性。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一种,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比例,强调色彩变化,所以画出的人物十分真实,但油画却不适合画大型的风景,因为它是焦点透视,只适用于从某一点上望去的风景,要想很大幅的风景画就必须采用散点透视法,而国画之所以适合画风景正是因为采用了散点透视法,现在也有不少外国人画风景学习中国的方法,然后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整个画面采用散点透视,而某一处具体的地方采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用水调和,油画用调和油。

  //中国画无覆盖能力,油画可数次覆盖。

  ·不同时期油画欣赏分析——古典时期油画——十九世纪中叶“印象派”油画——十九世纪末叶“野兽派、抽象派”油画——中国油画赏析。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略)

  ·师小结……

  [点评]:虽然两节美术课连上,有足够的空间。但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中国画还是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笔墨的浓淡干湿。原因:部分学生带工具不全面;部分学生不敢用水,怕水遇宣纸化开;笔墨没用完就再次蘸墨,使得墨不分五色。教学设计中,这些环节可能有所忽略。第二个环节欣赏部分,上得较为精彩。由于事先把问题、思考布置下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书本的阅读,所以能按构图、造型、色彩、技法分析中国、西方艺术作品。学生真实的中国画体验加上油画的实物再现,使得学生能很快区别中国画、油画的不同。

  [反思]:

  要上好中国画和油画,首先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颜料本身上: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画质上:油画画在亚麻布等布料上,国画用的是宣纸

  画的风格上: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

  油画属于西洋画,国画是我国本土的东西,应该好区别

  装裱方面:油画有框,没有玻璃镜片;国画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轴,无框无镜片,可以卷起,方便携带

  中国画可以一画有四季。散点透视。线条本身就蕴涵着一种精神。油画只能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域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油画的产生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材料和工具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

  ②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中国画主要使用线条、轮廓、画面淡雅来达到意境,而油画主要使用光影、真实、画面鲜艳来自写实。而且,两者的绘画用的颜料也不同,中国画主要用水分较多,颜色素雅的颜料;油画主要使用粘黏性较大,色彩艳丽的颜料。中国画的画面给人颇附想象,优雅平静的感觉,油画则给人真实立体色彩明快的感觉。

  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再认真理清所呈现的画作的构图、造型、色彩、技法等,一堂较为顺畅的欣赏课比较能够上的到位。

《中国画》教案6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瓶与花的不同色彩搭配方式。

  2、能够迁移已有“点”、“点拖”、“点按”等经验,并运用勾线法进行创作。

  3、保持正确的作画姿势,活动结束后能主动收拾相关的工具材料。

  活动准备

  1、课件:瓶花图片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共同欣赏一组瓶花图片。

  (1)教师:看了这些美丽的`花,你有什么感觉?(整体感知)

  (2)教师:花瓶里都是一种花吗?是什么花?都有哪些好看的颜色?(了解花的种类和颜色搭配特点)

  2、师幼共同讨论、探索瓶花的创作方法。

  教师:各种不同的花可以怎么画?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笔合适?(幼儿集体讨论并尝试)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点拖法的运用:中锋画点并向外拖。

  (2)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多种色彩进行创作。

  4.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1)教师:你喜欢哪瓶花?为什么?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花?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2)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和色彩搭配来作品。

《中国画》教案7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古代画家的两幅画的欣赏,启发学生初步了解

  和认识中国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学习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3.感受山水画中树的美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

  (二)作业要求:画两棵不同形状的树。

  (三)课业类别:绘画基础课。

  (四)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了解中国画“师法造化”的道理,

  并激发学生勇于尝试用笔墨表现自己喜欢的树;

  (五)教学难点: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六)用具准备:1.教师:书、国画画工具、范画、录像。

  2.学生:书、国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新课:

  1.由儿童画“树”与国画“树”进行对比,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树

  三、讲授新课:

  1.看录像:中国画“师法造化”的.道理

  2.看书p4讲老画家以大自然为师,作画的故事。

  3.讲解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1)画树首先要观察、研究各种树木的形态和特征及生长规律和组织结构。

  (2)画枝干:“树分四歧”,要有立体感。

  (3)画叶:

  a.单叶:用点的方法,中峰直点,侧峰横点。

  b.夹叶:双勾法。

  4.出示范画、挂图,学生分析范画画法。

  5.看书p4与挂图比较,感受山水画中树的美感。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先在其它纸上画出树的基本形态;

  2.直接画在宣纸上,注意回忆体会老师所讲的基本画法。

  五、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用笔墨的方法;

  2.技法的运用。

  六、作业小结:

  1.讲评,展示作业成果。

  2.收拾工具。

《中国画》教案8

  教材分析:本课建议课时为2课时,重在让学生感受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

  中西方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政治、宗教、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工具材料的明显不同,因此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和承载西方文化灵魂的传统油画是传达东西方审美情结的两大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绘画艺术的两最主要形式。中国画对六年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三年级以来他们就开始接触了水墨画,如《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等,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欣赏方法,并能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的感受与理解。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⒉通过创设意境,利用对比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画与油画的绘制工具、相关的图片、介绍中国画与油画的视频短片。

  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画、油画作品及画家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你大声的说出来。相遇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当拿破仑遇见乾隆;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两种绘画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的结局有所好奇?这些不同的事物相遇,会遇见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

  ⒈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上)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两个代表,凭感觉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

  ⒉认识工具材料(演示) 紫禁城组代表介绍毛笔、墨汁、宣纸、国画色、调色盘、笔洗毡毯、印章印泥等。教师演示:中国画是用水来调和的,一笔就能分出浓淡,笔墨变化微妙,画面效果轻灵。定义: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卢浮宫组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调色油。教师演示:油画是用调色油来调和的,油画颜料很鲜艳,可以反复叠加,色彩变化丰富,画面厚重。定义: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

  三、中国画与油画不同内涵与特点及欣赏评价方法

  ⒈辨别画种。中国画《寿桃》和油画《有桃子和苹果的景物》。 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和感受。请紫禁城组的同学来欣赏和评述《寿桃》这幅作品,再请卢浮宫组的同学欣赏和评述《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这幅画。 教师小结:《寿桃》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式简洁,给人无限遐想。 《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是法国画家塞尚的经典作品,他注重光、色与质量的表达,注重形体塑造,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⒉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紫禁城组出示三幅画: 展示: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 《元世祖像》元 佚名 《富春山居图》元 黄公望 《果熟来禽图》宋 林椿 紫禁城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 卢浮宫组也出示三张作品,展示:油画的表现题材——人物、静物、风景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荷兰 维米尔 《向日葵》 荷兰 凡·高 《孟特芳丹的回忆》 法国 科罗 卢浮宫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油画的表现题材为人物,静物,风景。 学生活动:我们能不能把黑板上这些画进行分类呢?紫禁城组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类。卢浮宫组按照人物、静物、风景分类。

  ⒊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紫禁城组出示《出水芙蓉图》(佚名 宋代)、《荷花》(潘天寿现代)、《荷花》(齐白石 现代)。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静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写意画:即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形式。 卢浮宫组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1434年尼德兰扬·凡·埃克、《薰衣草之物》1950年美国 波洛克。 油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 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属于什么画种的哪种题材、哪种表现方法。

  四、艺术家的智慧

  ⒈紫禁城组出示:《竹石图》 清代 郑板桥 中华文明5000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和文化素养,他们用画配以诗文、书法题款、印章,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竹子用笔挺拔,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缺。

  ⒉卢浮宫组出示照片: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探索绘画的创新之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丽春花》 法国 莫奈 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山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自画像》 荷兰 文森特·梵·高 在这之后的梵·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 《红色的和谐》 法国 马蒂斯 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成为装饰性的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亚威农少女》 西班牙 毕加索 毕加索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 《场景》荷兰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五、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教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

  六、艺术的融合与传播 (展示图片郎世宁的《百骏图》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无国界,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画的毛笔用西方的色彩和写实技巧来画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批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吴冠中、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中西合璧,走出一条新路。 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两棵不同的树上开出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七、拓展(中国画和油画的装裱) 中国画:立轴、横幅、册页等。油画:与画面相称的外框。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紫禁城和卢浮宫里有那么多的中国画和油画,请同学们谈谈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这些让你难忘的部分都将成为你今天的收获。 世界上有两座最辉煌的宫殿,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两座宫殿经历了无数神秘的时刻,正是东西方绘画的相同与不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此刻,在我们的课堂上,历史推开沉重的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中国画和油画,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也不分中国还是外国。这些优美的绘画有着怎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画与油画还将擦出怎样的花火?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探寻!

《中国画》教案9

  活动目标

  1.观察樱桃,了解樱桃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手指在宣纸上点画出樱桃,感受宣纸的独特质感。

  3.能够耐心细致地一一对应进行点画。

  活动准备

  l.樱桃实物、樱桃图片,画有盘子和樱桃柄等内容的作业纸人手一张。

  2.相关的国画图片、国画颜料。

  活动过程

  1.欣赏樱桃实物或图片,了解樱桃的外形特征。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盘好吃的,你们看是什么?樱桃长什么样子呀? (红红的,小小的, 圆圆的,还有一个细细长长的柄)

  2.鼓励幼儿尝试用手指点呵樱桃。

  (1)教师:红红的樱桃真好吃,还有一些小朋友也想吃,可是他们的盘子里只有樱桃柄,没有 樱桃,我们来给它们添上樱桃吧。一个柄上结几个樱桃呢?

  l小班的活动常常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教师提供画好樱桃柄的作业纸,一是帮助幼儿巩固一一对应的概念,二是帮助低龄幼儿解决构图困难的问题。

  (2)教师:用我们的手指,轻轻地亲一下红颜料,然后再亲一下纸,注意要亲在樱桃柄的下面。给盘子里添好樱桃后要用桌子上的小毛巾擦擦手。

  3.欣赏、评价。

  教师:你最想吃哪幅画上的樱桃?

  l评价应侧重于画面上否干净整洁,点印樱桃的位置上否恰当。

  4.幼儿品尝樱桃,结束活动。

  【评析】

  手指点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不大。幼儿在画有背景的作业纸上进行添画,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国画独特的美感,同时也可以通过接触初步感受宣纸的独特质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延伸进行类似的“漂亮的梅花”、“紫色的葡萄”等手指点画活动。

《中国画》教案10

  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中蜗牛独特的螺旋造型。

  2、学习运用中锋画出蜗牛的螺旋形。

  3、体验国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蜗牛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2、课件:蜗牛图片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通过欣赏,体验画面中的情趣。

  教师:画上有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你感觉它们的心情怎样?

  2、重点观察蜗牛壳独特的螺旋造型,讨论画法。

  (1)讨论蜗牛壳的螺旋形画法。

  教师:这些画中的蜗牛长什么样子? (背上背着蜗牛壳,蜗牛壳都是螺旋形,头上有触角)我们怎样才能画出这种螺旋形呢?

  (2)讨论蜗牛身体的画法。

  教师:蜗牛的身体怎么画呢?

  (3)教师小结:用中锋笔尖从里到外绕或者从外到里绕画i'ijl蜗牛壳;笔尖用淡墨,先按后拖再提画出身体,最后添画触角。

  3、幼儿创作,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教师:你准备画几只蜗牛?你要画的蜗牛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呢?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幅蜗牛图?为什么?

  ●评价可侧重于画面中色彩的丰富程度、内容和情趣性、用笔的连贯性等。

  【评析】

  在该活动进行前,可以在科普区展示大量与蜗牛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熟悉蜗牛的基本特征。活动结束后,可在美工区提供笔墨,供幼儿继续进行国画创作。

《中国画》教案11

  教学目的:

  学习画树的画法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干和树叶的基本画法

  难点:由笔墨变化画出不同形状的树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作品和教师范画、画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一:课件欣赏揭题

  二:讲解示范

  1:了解树的'结构

  树是由树根、树干、小枝、树叶组成。画理一般从上往下画,先画树干和主枝,再添画小枝,最后画树叶。

  2:示范画画树的画法

  (1)课件分析用笔用墨方法

  (2)画树干:画干宜用中锋,以使其树干圆劲有力,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注意顿挫转折。

  对于不同的质的树干,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3)画树叶: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教师示范胡椒点、介字点、平头点等点叶法。,点叶法不外乎圆、尖、横、直。

  (4)提醒学生注意:树叶的点画,都要有墨色变化,无论哪种树叶形,都要围绕着主枝一团团、一组组、一丛丛来画,要有整体感又要生动而有变化。

  三:学生练习和体验

  不要拘泥于树形,在宣纸上反复用干湿浓淡笔墨表现各种树形。

  四:优秀作业展示,

  画艺术源远流长,画树技法多样,今天我们学习画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后可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和体验,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进步。

《中国画》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家吴冠中作品《榕树》、《小鸟的天堂》,感受画浓淡相间、虚实相应的表现方法。

  2、通过观察、想象、交流、表现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画面的律动和意境。

  3、尝试使用水墨画的创作风格进行模仿创作,喜欢画。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天籁森林》;毛笔、宣纸、国画颜料;Ppx课件。

  2、吴冠中水墨作品《榕树》、《小鸟的天堂》。

  活动过程

  一、欣赏榕树图片,知道榕树外形特征。

  1、来看一看。

  展示Ppx榕树远景图片,幼儿观察。

  师指:在公园里有一棵大榕树,我们一起

  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大树的形状有点像什么?

  2、展示Ppx榕树近景图片,幼儿观察。

  师指:我们再看到大树的下面来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树干、枝条是什么样子的?

  树干长在什么地方?

  师:大榕树啊从树枝上又生长出一些树干,直直的垂到地上,伸进了泥土里。

  二、欣赏作品之一《榕树》,分层次欣赏。

  师指:有一个画家爷爷给这棵大树啊画了一张画。

  《榕树》分解图一:

  师指:树干是用什么样的线条画出来的呢?(粗粗的、黑黑的、弯弯曲曲的线条)

  《榕树》分解图二:

  师指:这些细细的,黑黑的,弯弯曲曲的线会是大榕树的.什么呢?

  《榕树》分解图三:

  师指:淡淡的黑色向下垂落的线条可能是什么?画面里线条的黑颜色一样吗?除了黑色,画面里面还有哪些颜色?

  《榕树》分解图四:

  师指:有人说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听到鸟叫的声音了吗?你看见小鸟了吗?小鸟在哪里呢?快!我们把手拍一拍,一只小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三、欣赏作品之二《小鸟天堂》,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1、观察、想象画面中的律动和意境。

  师指:在小鸟的天堂里小鸟们很开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了解画的名称,画家及创作材料,加深幼儿对作品的印象,激发创作愿望。

  师指: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刚才小朋友起的名字真好听,画这幅画的画家爷爷叫吴冠中,他给这幅画起的名字叫《小鸟的天堂》。

  四、幼儿创作活动,师巡回指导。

  1、介绍水墨画工具材料,重点介绍宣纸。

  2、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水墨工具画出粗、细、弯弯曲曲以及浓淡层次不同的线条,感受水墨比例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3、鼓励幼儿模仿水墨画风格,运用水墨创作《榕树》。

  师指: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吴冠中爷爷画一画漂亮的大榕树吧!

  4、幼儿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要点:关注幼儿工具材料的运用,鼓励幼儿尝试水墨浓淡的变化等。

  五、幼儿经验分享及作品展示、欣赏。

  1、分享对宣纸的感受及体验,进一步了解宣纸特性。

  2、幼儿介绍自己作品。

  六、教师,结束活动。

《中国画》教案1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古代画家的两幅画的欣赏,启发同学初步了解

  和认识中国山水画,激发同学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学习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3.感受山水画中树的美感,鼓励同学在生活中善于观察。

  (二)作业要求:画两棵不同形状的`树。

  (三)课业类别:绘画基础课。

  (四)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了解中国画“师法造化”的道理,

  并激发同学勇于尝试用笔墨表示自身喜欢的树;

  (五)教学难点: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六)用具准备:1.教师:书、国画画工具、范画、录像。

  2.同学:书、国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新课:

  1.由儿童画“树”与国画“树”进行对比,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树

  三、讲授新课:

  1.看录像:中国画“师法造化”的道理

  2.看书p4讲老画家以大自然为师,作画的故事。

  3.讲解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1)画树首先要观察、研究各种树木的形态和特征和生长规律和组织结构。

  (2)画枝干:“树分四歧”,要有立体感。

  (3)画叶:

  a.单叶:用点的方法,中峰直点,侧峰横点。

  b.夹叶:双勾法。

  4.出示范画、挂图,同学分析范画画法。

  5.看书p4与挂图比较,感受山水画中树的美感。

  四、安排作业,提出要求:

  1.先在其它纸上画出树的基本形态;

  2.直接画在宣纸上,注意回忆体会老师所讲的基本画法。

  五、同学练习,教师指导:

  1.用笔墨的方法;

  2.技法的运用。

  六、作业小结:

  1.讲评,展示作业效果。

  2.收拾工具。

《中国画》教案14

  教学目的: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 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 蔬果。

  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 蔬果。

  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内容,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二:构思引导

  1: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有哪些?打算画几样?

  2:怎么样画出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梨等?

  3:怎么样安排画面?中国画 蔬果

  三:教师示范

  以白菜为例。先用课件中国画 蔬果分析白菜的`形象特征,再讲用笔用墨方法。

  中白云笔调淡墨,墨中水分不宜多。

  先画菜帮和菜根,勾画线条手灵活。

  大提斗笔浓墨浸,自上而下侧锋行,

  水分多来叶儿嫩,一笔下去深浅分。

  白帮绿叶大白菜,画叶毛笔用大楷。

  墨色中间稍加深,浸透颜色添叶脉。

  为使画面不单调,可添加萝卜、香菇等,但必须注意画面上的蔬果有大小之分、蔬密之分、浓淡之分等。

  三:创作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墨和用色

  四: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五、教学后记

《中国画》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培养对中国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统看国画发展历程。

  三、教学用具

  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你们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齐白石像》写实,《太白行吟图》写意。

  20世纪中国画处于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过程。和古代美术相比,它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象与作者、品类与形式、性质与地位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的过渡性和矛盾性那样,中国现代美术也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1、探究历史之路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是一条不断延伸的`历史长河,也蕴含着深厚地文化底蕴。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的原因。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社会状况、意识形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出示黄宾虹作品。小组探究黄宾虹绘画特色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游记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

  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提出问题:这幅画是谁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协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3、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人们喜欢齐白石的画,从他的画中不只是看到各种生动的形象,而且会被他洋溢在作品之中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学生仔细观察,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通体透明、活灵活现,但是与真虾对照,又不完全相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给人的感觉比真虾更为生动,齐白石对此称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4、外来画种生根发展

  出示徐悲鸿作品《徯我后》,画风与之前欣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继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画风和近代油画对光与色彩的处理。表现人民渴望解放的情景。

  继续追问:油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

  学生分组讨论。师:明清时期,油画随着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油画在中国得以生根成长,主要是在20世纪中后期。负笈海外学习美术归来的留学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环节三: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对比欣赏《齐白石像》《父亲》《太湖鹅群》等作品,在风格、绘画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写实;照相写实主义;追求光线的阴暗变化下所形成的丰富层次和体积感。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任何发展的社会都必然要面对古与今、人与我、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

  (二)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和同学交流。

【《中国画》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中国画教案12-13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案09-06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3-27

幼儿教案音乐教案05-31

脸谱教案中班教案11-04

元日教案 《元日》教案优秀09-08

小班教案起床啦教案03-29

拼音a教案大班教案参考06-08

7的分解教案大班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