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5-03-28 07:43:3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美术教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美术教案五篇

美术教案 篇1

  课题:

  一、教 材 分 析 (向日葵)

  本单元(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3课 向日葵)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向日葵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按照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向日葵设置欣赏感受和创作表现两个学习活动,旨在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教材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自然形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了解色彩和笔触的关系。

  教材从《向日葵》的色彩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层层展开教学。“活动一”要求学生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笔触,感受画面效果,这种模仿改造的训练,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加强情感体验。

  教材还安排了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欣赏,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色彩情感方面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学生通过对抽象、具象的美术作品的色彩分析,认识色彩依附于线条和形状,运用色彩的对比、协调,达到情感表现的目的,使其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活动二”设置两种方式,其一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其二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为教学开展提供灵活的选择。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学生作业的要求提出评价指标。学生作业侧重色调、笔触、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评价,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资料库中对色调、冷暖对比、补色对比有解释,并附色轮和补色关系图片,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本栏还对凡·高作了简要介绍,帮助学生认识画家,从而进一步了解画家作品。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色彩的情感特征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两幅,并建议学生尝试用色彩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 学 目 标

  *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 学 思 路

  教材提供的向日葵照片紧密结合课题,可以此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

  教材说明色彩在绘画创作上的独特作用,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从主题与色彩的情感表现和画家的艺术魅力而言,凡·高的《向日葵》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图例。从色调、对比色彩的运用、用笔特点等方面予以分析,对其细节放大,加强视觉效果。教学可以此为切入口,对作品从色彩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色彩的表现力。

  画家运用色彩特征能增强作品的情感力量,为此教材提供了三幅不同风格的作品,一幅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以及一幅农民画和一幅油画作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欣赏,培养其基本的艺术态度。“活动二”学生运用色彩创造表现,教材附两张学生作业图片,一张是表达快乐的情绪,另一张表达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可以用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车”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与“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其中图片资料尤为丰富,主要分为实物照片和绘画作品——实物照片包含了不同时代、用途各异的车,绘画作品也罗列了水彩、水粉、白描等各种综合表现技法的学生作业,因而本课的教学主旨显而易见。即:通过图片的呈现,使学生获得有关车的各种丰富信息,如车的名称、结构、用途、历史等,再通过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自己感兴趣的车,同时为下一课时“我设计的车”所属“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作好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2.学习内容

  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重要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①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②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车的发展。

  ③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④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⑤教师和同学对车的造型展开进一步探究,就其主要构成部分——车身、车轮的外形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再对其中的细节做深入了解。如门、窗、顶、灯等。教师将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后,以绘画的方式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

  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3)评价与反思:’

  ①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栏中。

  ②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的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③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从日常生活中观察运动中的人物姿态并说出各种姿势特征。

  2、善于合理利用铅丝、废纸、黏土等各种媒材塑造运动中的人物姿态或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姿态。

  教学重点:

  观察人的各种动态,运用多种媒材进行生动表现。

  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人体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2、注意掌握各种不同媒材特性。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视频欣赏

  看一看人类的各类体育运动多么优美呀!

  看看刘翔跨栏的姿态多帅啊!你能说说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吗?

  看一看奔床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我们人类的所有运动,其实都是靠人体各个关节和肌肉完成的。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跑步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舞蹈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打球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优美的动态?请你也来找一找。如果你能及时把他们抓拍下来或画下来,相信你发现的画面更精彩!

  这种陶舞俑身着绕襟深衣,身姿娇柔,身体随着舞步的变化呈现出“S”形。

  舞俑的身体弯曲度和侧转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变化。(绕襟衣陶舞俑)(陶舞俑)

  二、操作技巧

  操作提示

  1、通过欣赏分析资料图文,在第一节课练习画动态,先将大概的动态画出来,再添加必要的细节。

  2、接下来的课可以用黏土等各种材料表现动态。

  三、作品展示

  不同舞姿的舞佣

  黄白釉舞女俑

  杂剧陶俑(元)

  仙女带着荷花在上空以美妙的舞姿缓缓地飞翔。轻柔的飘带随风飞扬。

  依靠人物美妙流畅而富于运动感的姿态,依靠衣衫的纹路飘带的流动方向,就会感到这些艺术形象是在空中生风飞来飞去。

  陕北的欢庆腰鼓

  (陈乃广钢笔速品)

  捕捉舞蹈和体操运动中瞬间的优美动作姿态。

  零的突破(油画)王振华

  此作品塑造人物的肌肉,充分展示了划船运动力度与美感,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

  龙翔(漆画)人和舞龙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之一,画面上舞龙人用力挥舞龙杆和龙珠,有节奏的运动步伐,两条龙舞得活灵活现,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显现出热闹而祥和节日气氛。

  学生作品:拔河(水粉画)

  学生作品:快跑 (纸版画)

  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双腿的动作画得很生动。人物的姿势像旋风一样,非常有动感。

  吴要鑫作:迎奥运(油画棒)

  双手托起地球仪,在五环标志的周围,运动员们在展示着不同的运动姿态。

  居欣怡作:七彩生活(水粉画)

  球场上,队员们不同的踢球姿势表现了赛事的激烈,而场下的观众也以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方式为队员加油!

  俞立伟作:进球了 (纸版画)

  版画上四个人物的动作生动,特别是守门员倒地扑救和对方踢球动作更为传神。

  李彦旎作:骑竹马(国画)

  这个小男娃一手握着竹马,一手舞着柳条鞭,好一派跃马扬鞭的气派。那瞪眼歪头的动作活泼生动,憨态可掬。

  王嘉俊作:踢毽子(油画棒)

  小女孩踢毽子时,高高竖起的辫子,上下舞动的手臂,弯曲甩动的右脚无不生动地展现了女孩踢键时的活泼可爱。

  赵梦伊:钻城门 (油画棒)

  画面上,四周孩子不同的奔跑姿态和中间搭城门以及转城门不同的姿态相互映衬,多层次的动感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游戏时的欢快愉悦!

  四、作业设计要求:

  1、在生活中观察人的各种动态,也可对看镜子观察自己的动态。

  2、表现人物动态时,注意人体各个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3、第一节课画动态,先将大概的'动态画出来,再添加必要的细节。

  4、接下来的课可以用黏土等各种材料表现动态。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各种人物动态表现。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制作一个动态造型来装饰我们的环境。

  教后感:

  有了上两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人物的表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够大胆的去描绘,在表现动态人物的时候,难度稍微大一些,同学们能够观察到一些明显的体育动作,但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物动态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教育同学们让自己的作品一定要有生活的气息.

美术教案 篇4

  课题:大家都来做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排列、组合来表现具象与抽象事物,也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和设计知识的基础上,以进一步的运用线条、色彩、肌理、形状等造型表现方法和学习设计的造型、媒材、形式原理、制作方法等为目的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能力目标: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法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

  利用不同的媒材和表现形式设计图形,表现出美术的节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跳棋。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白纸、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找节奏

  1、感受节奏 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让学生们闭上眼睛静静的倾听,感受音乐中的节奏。 然后展示两幅绘画作品,一幅图上建筑物的窗户、柱子都有规律的排列着,庭院里的花草树木也有间隔的栽培。另一幅图上都是同样的纹样,但是大小、方向、颜色、粗细都不一样。 请同学们简单的说一说,这段音乐和这两幅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分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板书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赏图片聊节奏

  1、欣赏:展示事先准备的图片(有节奏的作品和没有节奏的作品),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种图片看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2、观察:着重欣赏有节奏的示范作品(排列方式不同的和排列方式相同的),试着思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表现方式?为什么喜欢?在排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同的材质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感觉呢?

  师:这就是美术中的节奏。

  3、讲解:介绍节奏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师:这时候就有小朋友会问,老师,节奏不是音乐中才有的吗?其实啊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节奏一开始确实是音乐中的术语,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不仅仅只有音乐才具有,美术、体育、文字、甚至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特有的节奏。 师:而美术的节奏,就体现在形式的排列组合和表现的方式上,比如说,一条粗的线条和一条细的线条一起,反复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这样就会让人感觉有起有落,最后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节奏感。

  4、寻找: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示范图,根据美术节奏的特点,来找一找身边具有节奏感的物品。

  三、当画家绘节奏

  1、示范:教师通过投影仪,在跳棋的棋盘上随意的摆放几个颜色相同和不同颜色的棋子,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摆放方式,产生的节奏都有所不同。

  2、讨论: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节奏的'表现,分成小组,讨论表现的方法及合作方案 你打算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美术的节奏呢?

  3、汇报: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和合作方法后将本组的合作方法和制作方案向全班同学介绍。

  4、制作:播放节奏感轻快强烈的背景音乐,鼓励学生以单独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动脑,展开想象,以绘画或剪纸的方式设计一幅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教师下到小组适当地参与,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作品评优缺

  1、展示:办一个交流会,让学生们在背景音乐活力十足的节奏中展示作品,并且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评价:让所有的同学作为观众,从构思、创意、制作技法等方面以欣赏宽容的态度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对每一个作品的亮点和优点进行肯定和夸奖,对不足之处给予委婉的提醒。

  五、谈收获试创新

  1、小结: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有没有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吗?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

  2、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用纸浮雕的方式制作一幅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10-05

美术教案11-06

[经典]美术教案12-04

(精选)美术教案11-15

(经典)美术教案09-26

美术的教案10-10

[精选]美术教案09-01

美术教案【精选】11-05

美术教案(经典)10-18

【经典】美术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