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时间:2024-11-29 06:56: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口算。

  (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再计算下面各题。

  (1)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巡视、辅导

  二、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

  (2)学生自己计算。

  (3)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3)小结: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有故事书400本,连环画是故事书的 ,作文书是连环画的 。学校图书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书?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做法。

  3、提示课题:分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

  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分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1)骆驼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 ,一头体重225千克的骆驼,驼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一头体重225kg的骆驼,驮着比它体重还多 的货物。它驮着的.货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2)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吨,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会积极乐观对待挫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学生背诵诗句)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有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描写月亮的一篇小短文。齐读课题。由题目,你能了解哪些内容?

  二、介绍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三、自主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3、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

  4、请学生对学生的朗读作评价。

  5、学生齐读需要注意的`句子,并再次齐读短文。

  四、疏通文意。

  1、根据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2、在疏通文意方面你有哪些疑惑?全班一起交流。

  男生齐读叙事部分,女生齐读剩余部分。

  五、深入理解课文。

  1、文中有一句写景的千古名句,找出来。

  2、古人评价它说:“仙笔也。读之觉玉宇琼楼,高寒澄澈。”下面我们也赏析一下这句写景名句。

  齐读这写景名句。

  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就是结尾的抒情议论部分,自己读读,并且通读全文。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月下的苏轼,会有哪些复杂的心绪呢?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

  苏轼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报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心情如何?(低沉、郁闷、萎靡不振)而苏轼表现如何呢?(旷达、豁达)

  带着这复杂的心绪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

  4、走近苏轼。

  5、与苏轼共勉。作者是在政治漩涡中身心俱受伤害后被贬黄州的,在这样的逆境中,仍有赏月的悠闲,这对我们直面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带来了哪些启迪?

  (作者不沉溺于被贬的失意中,而是自己寻求解脱,这是一种旷达的胸襟。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也应积极、乐观,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六、试着背诵课文。

  七、生活中,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挫折中,愿我们的胸怀永远旷达从容。

  八、布置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分析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新词,了解“搬弄是非”的含义,掌握多音字“系、臊、没”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尝试分段,自己概括每段的段意。

  3、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老师的叙述和对话以及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字里行间体会师生之间的爱和不舍。

  4、初步体会侧面烘托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言、行、色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老师对学生的爱是通过生动、简洁的叙述和对话加以表现,字里行间都含情。学生对老师的爱是通过描写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音字卡片、出示课文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再过一个多月,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踏上新的路程,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去开辟自己的未来。你可曾想过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你将会做点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莫斯卡了解他和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和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纠正学生读准字音。

  瞌睡(和磕肿、溘然长逝比较)

  玳瑁(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搬弄是非(解释: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系领结(提示多音字:关xì、jì领结)

  害臊(提示多音字:害sào、sāo气)

  没收(提示多音字:mò收、méi有)

  陀螺、热泪盈眶、蜥蜴、簇拥、烟消云散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提示学生:

  地点:在学校

  时间:最后一天

  人物:老师和学生们

  事件:互相告别的情景。

  3、鼓励学生尝试分段,集体交流,每段的段意。

  1-9自然段:“我”与学生即将分别,“我”对学生的认识和嘱托。

  10-27自然段:“我”与学生分别的情景。

  28-30自然段:学生散去之后,“我”对学生的留恋。

  4、这篇文章叙述的是谁“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5、既是老师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课文第6自然段提到),也是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板书:教师、学生们)看来这个日子真是与众不同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又是一群怎样的学生,他们在彼此告别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

  1、浏览课文,你认为这是一群怎样的学生?

  2、学生畅所欲言:调皮、捣乱、不好好学习、勇于认错、热爱老师……

  3、从哪些语句让你们感受到这群学生是这样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写批注。

  4、小组交流。

  5、汇报交流

  关于马蒂尼里:(可以作为重点理解)

  (如果学生提到他,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他的所有语句,进一步了解这个孩子)

  ①“马蒂尼里及格了。当他看见自己的分数时,还真以为看错了呢。”(马蒂尼里及格了,自己都觉得很意外,看来他经常不及格,是个学习不好的孩子。)

  ②“马蒂尼里噙着泪水朝我走来,其他的孩子跟在后面,把我团团围住。”(马蒂尼里非常不舍的老师走,他很难过,从“噙着泪水”这一神态描写感受到)

  ③“老师,”马蒂尼里抽噎着说,“那条蜥蜴是我放在你抽屉里的。” (体会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离别之际告诉老师也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

  ④“马蒂尼里跳起来,拥抱我,吻我的脸颊,在我脸上留下了唾沫印儿,他们抓住我的手,拉着我的上衣。”(这句话看出马蒂尼里很激动,很喜欢老师,不想和老师分别。引导学生画出描写他动作的词语:跳、拥抱、吻,感受这个孩子的心情。)

  ⑤“还有马蒂尼里也可以保存一点东西,因为只有他,才会把我的上衣钮扣扯去的.。”(这句话看出他很调皮,他很想记住自己的老师,用纽扣作纪念。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师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

  关于其它:

  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关注这群孩子的学习情况:(成绩都不太好,勉强及格)

  ①“克利帕也及格了──那个13岁的高个子,两条腿上汗毛浓浓的,上课时老打瞌睡。到明年进了中学,他照样会在课堂上睡着的。”

  ②没有及格的是安东尼里。这孩子花了整整一年功夫用玳瑁铅笔刀在课桌上刻自己的姓。不过,他的速度实在太慢,到现在只刻了“安东”两字。明年,到了新老师的班上,他大概能刻上“尼里”了。

  ③但今天早上奇奥蒂尼很快活,因为他及格了。9个月来第一次,他爸爸不会揪他的耳朵了。

  从具体的语句中感受孩子们的调皮捣蛋。

  ①我拉开抽屉,把今年没收来的东西发还给他们。其中有奇奥蒂尼的水枪,斯巴多尼的几个笔帽,马尼利的陀螺,还有达尼埃里的5枚极普通的瑞士邮票,而他还认为挺值钱的呢。

  ②斯巴多尼说:“老在教室后面发出喇叭声的是我。

  ③马蒂尼里抽噎着说,“那条蜥蜴是我放在你抽屉里的。”

  从具体的语句中感受孩子对老师的爱和依依不舍。(指导学生朗读)

  ①奇奥蒂尼也是热泪盈眶。“没什么,老师,现在我这儿都长了个茧子了。”他挨近我,让我摸他的茧子。“我也有,”斯巴多尼说着,也挤过来。当然,并没有什么腱子,只不过是为了在走之前也想让我拍拍他。

  他们都挤在我的教课桌周围,每个人为了挤到我身边来,都有点什么东西要给我看;弄破皮的手指、一点烧伤、头发下的一块疤。

  ②于是,他们象我的小弟弟似的,紧紧地挨着我,一本正经地鼓起腮帮子,发出一阵喇叭声,像是在向我告别。

  ③马蒂尼里跳起来,拥抱我,吻我的脸颊,在我脸上留下了唾沫印儿,他们抓住我的手,拉着我的上衣。达尼埃里把那几张瑞士邮票塞在我衣袋里,斯巴多尼把他的笔帽也塞给了我。

  这一部分的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除了从学生的表现中能感受到和老师告别时的依依不舍,还从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引导学生关注第24自然段。

  “正在这时,铃声响了。铃声从院子里传来,穿过走廊,闯进每个教室。”

  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

  让学生谈谈体会到什么?(从“闯进”这个词体会到铃声打断了告别的情景,让老师、同学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他们还不想离开……)

  6、面对这样一群调皮捣蛋、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恶老师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写写批注。

  7、集体交流

  关于老师说的话:

  ①好啦,孩子们,咱们在一起已经两年了,待一会儿下课铃一响,咱们就该说“再见”啦。

  ②孩子们,铃声一响,你们就要走了。我呢,不再教书,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去,所以咱们再也不能见面了。

  ③“中学的老师要严格得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

  引导学生体会老师说这些话时的不舍和对学生的嘱托,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④“马尼利,这是我没收的你的陀螺;你的瑞士邮票,达尼埃里;奇奥蒂尼,你爸爸每天揪你耳朵,这都是因为我,我很抱歉。”

  ⑤“再吹一次吧,斯巴多尼。”

  ⑥“那就吹吧,我们一起吹。”

  引导学生体会老师说这些话时对学生的关爱和不舍。

  这一部分要引导学生除了从老师说的话感受老师的不舍和爱,还应该关注关于家长的描写;

  斯巴多尼的奶奶一定会来。这位老太太一见我,总要说:“谢谢你,谢谢你,先生。”而且每次看见我总要吻我的手。

  奇奥蒂尼的父亲也准会来的。他是个壮实的小个子,老远就跟我打招呼。

  这些语句表达了家长对老师的尊敬,从侧面烘托了老师教学认真、严厉、慈爱、关爱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方法。)

  关于老师的感受:(文章的最后三段)

  再见吧,学校。很久以后我再回来时,会遇到陌生的老师。那时候,我能找个什么借口才能回到那间老教室,才能拉开那个马蒂尼里放过蜥蜴的抽屉呢?

  不管怎么样,我还有:达尼埃里的瑞士邮票和斯巴多尼的笔帽。还有马蒂尼里也可以保存一点东西,因为只有他,才会把我的上衣钮扣扯去的。

  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

  引导学生从这些语句体会老师想要留住学生的记忆,珍惜和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那份爱与不舍。

  四、整体回顾

  1、了解了这群学生和这位老师,感动于他们彼此的爱和不舍。假如你就在告别的现场,你想对这群学生说点什么?你想对这位老师说点什么?

  2、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老师和同学们还是分别了。但是这份浓浓的师生情却会永远记在他们的心中!

  作业设计:

  1、积累好词、好句

  2、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点滴和自己对老师的点滴,写一篇感受。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5

  一.《陈涉世家》选自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全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和表五个部分组成,共__________篇,世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称这部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三.给加点字注音。

  ①阳夏()②嗟()乎③闾()左④適()戍⑤皆次当行()

  ⑥陈胜王()⑦罾()⑧篝()火⑨笞()广⑩被()坚执锐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今亡亦死()⑵辍耕之龚上()⑶若为佣耕()⑷发闾左谪戍渔阳()⑸念鬼()⑹夜篝火()⑺此教我先威众耳()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⑼比至陈()

  五.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音,义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音,义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通,音,义

  (4)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通,音,义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和翻译各句。

  1.失期,法皆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丹书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狐鸣呼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尉果笞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忿恚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书非借不能读也D.陈胜者,阳城人也。

  3.对第二段文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意思是:“或者认为死了,或者认为灭亡了”。

  B.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C.“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文段的内容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4.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采用的做法是()。

  A.表达志向,分析形势,问卜念鬼。B.分析形势,问卜念鬼,商讨办法。

  C.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D.问卜念鬼,买鱼烹食,篝火狐鸣。

  5.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6.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7.你对陈胜、吴广“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和“夜篝火,狐鸣”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8.如果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没有遇到大雨,也没有延误期限,还会有百姓起义吗?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要阐明理由。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6

  学情分析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我所带的班级尖子生不多,中等生一般,后五分之一学生却很多,大多是三十分上下的,平时的学习都是一问三不知,真不知道复习阶段会怎么样?这是我最担心的,因此我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五分之一学生的辅导上面,同时兼顾尖子生的培养。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习内容和目标

  (一)数的认识

  1、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1)掌握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数。

  2、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1)知道改写和略写的区别,掌握改写和略写的方法。

  (2)能根据要求熟练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并比较大小。

  3、因数、倍数与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1)理解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的要概念。

  (2)能用多种方法找出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4)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化简。

  (二)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记住并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熟练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的运用

  (1)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式与方程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解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常见的量

  1、掌握长度、面积、体积、容量、质量、时间几个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2、能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五)比和比例

  1、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和化简比。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解比例,掌握比例尺的有关知识,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认识所学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掌握所学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掌握所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棱长和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熟练计算。

  4、体验图形的测量方法。

  (七)图形与变换

  1、理解对称、平移、旋转的含义。

  2、能熟练地判断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

  简单的图案,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八)方向与位置

  1、根据实际情况,能熟练地确定比例尺,并画出方位示意图。

  2、会根据方向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运用数对知识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九)统计与概率

  1、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能选择合适的函数,恰当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态。

  4、能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率,并根据可能性的知识,设计游戏方案。

  (十)综合应用

  1、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比称物体(等量代换)、打电话、植树问题、抽屉原理,鸡兔同笼等,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2、获得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具体提高教学的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习的针对性。

  大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

  复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

  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

  (1)自行复习、自我质疑;

  (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习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8、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复习课不同与新授课,复习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9、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小学毕业考试虽不关其择校、就业,然就考试的重视、重要程度而言是小学生平生第一次经历,所以平时就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能有一个沉着、冷静、宽松、从容的心态走进考场,发挥其最佳水平。

  10、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总复习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小学数学应该达到的要求。

  复习日程安排

  5·1——5·31 第一轮复习 , 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从课本76页——115页,复习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及其他

  好查缺补漏的路子,让没学好没学会的学生进一步学好,对个别学生,个别对待,加强个别辅导。

  6.1——6.15 第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强化训练)

  1. 概念

  2. 计算(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或比例、几何图形的计算)

  3. 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应用题 、数学广角。

  配备专题强化训练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能力。

  6.16——6.26 第三轮复习 ,综合训练,加强练兵,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习(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习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8

  复习动词过去式

  执教人:

  一、本课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复习巩固动词过去式的构成、用法、及动词过去式的读音。

  2、情感目标: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勇于尝试,激发求知欲。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般过去时态断断续续出现在教材中,是小学英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学好一般过去时首先学好动词的过去式。所以本节课将系统的复习动词过去式的构成,用法及读音。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动词过去式。

  三、教具准备

  网络资源,自制课件,卡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Step一Warm-up(热身)

  板书课题:复习动词过去式 Step

  二.New teaching

  1.导入:谁知道我们学过的哪些动词过去式。

  2.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积极发言的同学表示肯定,激发其它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小组讨论一下什么是一般过去时,什么是动词过去式。

  4.指名回答,然后课件出示: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在一般过去时态中动词通常用动词的过去式形式来表示,而动词的过去式是在动词原形的基础上变化的。动词的`过去式可分为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

  6.师讲解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及发音。

  a.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则动词过去式一般情况下,动词词尾加 ed,以不发音字母e结尾加d,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变y为i加ed。b.师出示口诀:

  过去式很简单,前提必须是动词。结尾有e只加d,live变成lived 以y结尾也不难,把y变i加ed Cry变成cried,copy变成copied 目前双写只有俩,drop变成dropped,stop要变stopped。

  其他动词很随和,带上ed成过去。

  师板书读法:

  规则动词词尾加-ed有三种读音:

  1.在清辅音后读作[t]。如:asked, helped, watched, stopped

  2.在浊辅音和元音后读作[d]。如:enjoyed, studied, moved, called

  3.在t / d后读作[id]。如:wanted, needed 10.课件出示不规则动词,指名说出过去式。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律性不强,须多加记忆。

  gogot,buycame,see-saw,dosaid, readate, give-gave, write-wrote, ,find-found, hear-heard, take-took, 11.网络视频教学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生跟读。12.师讲解动词过去式的用法:

  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某一时间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动词要用一般过去式。

  (课件出示)过去时的时间标志:yesterday(昨天), last week(上周), last month(上个月), last year(去年), two months ago(两个月前),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前天),in 1990(在1990年), in those days(在那些日子里)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

  I

  在上面的句子中第一句属于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 第二句和第三句属于实义动词go的一般过去时态。

  师小结:当我们看到这些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时我们就可以用动词过去式了。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9

  一、设计思路

  1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新课标和大纲制定的有关六年级的各项要求,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

  2学习教材课后练习和理解作者的编排的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二教学目标

  1是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调查会,了解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期末复习中来。

  2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了解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受到复习的效果。

  三、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依据教材和卷子、对本班的学生状况都做个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2、复习时间:我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3、复习方法: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4、复习内容:我把所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四、复习的实施方法

  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阶段:习作部分--反复修改 写好日记由于我平时对学生的日记、读中学写、课后习作都抓得很紧,指导及时,讲评反馈比较到位,所以我班学生习作的复习重点不是反复的写作文,而是把重点放在反复的修改上。

  1、组织修改一个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点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对话、可以修改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欣赏日记:我让学生从四个一练习修改日记

  (1)一事一议(练习写事的,把过程写清楚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2)一景一描(练习写景的,抓住景物特点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一人一写(练习写人的,要让人活起来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4)一感一想(练习想象的,想象事实结合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日记交流:三至五个人进行日记交流,交流日记的方法是自己读、自己评、同学评、老师导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习作水平,而且不乏味。 据学生的实际,我把前边的单项复习进行综合检测,以集中审题和单独审题的方式进行检测,可以是整体检测,主要是做一些综合练习,(接把自助餐搬进复习课的内容出示相应的题目进行审题并进行口头作文)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0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天天在学校喝的圣澳特牌桶装纯净水。仔细观察和思考,你能从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装纯净水的桶是一个近似圆柱体。

  生:从标签中可以知道纯净水的厂址、送水电话。

  生:整桶水是18.9升。

  师:这桶纯净水已经喝了一部分,谁来猜猜看,还剩下整桶水的几分之几?

  生:1/4。

  生:1/5,也可能是1/6。

  二、归纳建构

  师:1/4、1/5和1/6这几个数,你能化成小数和百分数吗?现在请各小组分工完成,然后把自己的转化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生计算,并交流转化方法。)

  师:通过计算知道:1/4等于0.25,也等于25%。那么这桶纯净水已经喝了一部分,还剩下整桶水的1/4这句话中的1/4能改成0.25或改成25%吗?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剩下的纯净水是整桶的1/4,也就是25%,也有的同学说剩下的纯净水是整桶的1/5或1/6,你们有办法证明自己猜对了吗?

  生A:可以先量出原来整桶水和剩下的水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再计算还剩下几分之几。

  生B:可以先测出剩下的水的质量或体积,再计算出剩下的占整桶水的几分之几。

  师:那现在就请A同学去测量,然后再告诉大家。

  (生A 操作后得出:整桶纯净水的.高度是35厘米,剩下水的高度是8厘米,剩下的占这桶水的8/35,大约是22%。)

  生B:因为桶口部分细一些,所以A同学测出的不是很精确,要想得出更精确的数据应该用我的方法。

  师:那就请你更精确地测量一下。

  (生B演示,测出剩下的是3.78升。)

  生B:还剩下3.7818.9=1/5=20%。

  师:你还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喝了的是整桶水的百分之几。

  师:怎样计算?

  生:1-20%=80%。

  生:也可以用(18.9-3.78)18.9。

  师:通过刚才的解答,你认为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三、回归生活

  1、提供材料:

  公司最近总共生产了20xx桶纯净水,有4桶不合格,纯净水去年每桶成本5元,现在比原来降低了20%,现以每桶6元的单价销售了生产总量的95%。

  师:如果你是公司的生产销售经理,你能知道什么?请你们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分析材料:

  师: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认为可以知道最近生产的合格率是多少。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是1-42000=1-0.2%=99.8%。

  生:我们小组知道了公司现在能节约成本多少元,(5-4)20xx=20xx(元)。

  生:我们小组求出公司现在赚了(6 - 4)200095%=3800(元)。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1

  一、代数初步知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课时

  数的整除;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

  练习十六第7~12题。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2.思考

  :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练习:

  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

  4325+379 47.5-7.65 18.4×75

  84× 587.1÷0.57 ÷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三、随堂练习.

  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43×0.78=0.43×7.8=

  33.54÷0.78=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五、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2

  Module 1

  名 词 kilometer 公里,可以 place 地方,地点 building建筑物 metre 米

  数 词 million百万,百万个 thousand一千

  动 词 might 可能

  短 语 the Summer Palace 颐和园 how old 多久

  the Great Wall 长城 how long 多长 more than …多

  Module2

  名 词 Chinatown 唐人街 dancing 舞蹈 restaurant 饭馆 weekend 周末

  yesterday 昨天 stone 石头 surprise 惊奇

  动 词 might 可能

  副 词 everywhere 各处到处

  形容词 different 不同的

  短 语 the Ming Tombs 明陵(十三陵) New York 纽约

  Module3

  名 词 stamp 邮票 album 集邮册 America 美国 Canada 加拿大 coconut 椰子 England 英格兰

  动 词 collect 收集

  形容词 favourite 最喜爱的

  Module4

  名 词 present 礼物 festival 节日 Thanksgiving 感恩节 Christmas 圣诞节 poem 诗

  动 词 hear 听到听见

  形容词 special 特殊的',特别的 important 重要的

  副 词 nearly 几乎接近 差不多 together 一起

  Module 5

  名 词 address 地址 summer 夏天

  形容词 pretty 漂亮的 pleased 高兴的,满足的foreign 外国的 短语 pen pal 笔友

  Module6

  名 词 chopsticks 筷子 city 城市 question 问题 knife 刀 fork 叉子 sandwich 三明治

  动 词 answer 回答 finish 完成结束 start 开始

  形容词 difficult 困难的 短语 half past …点半

  Module 7

  名 词 bamboo 竹子 child 孩子 snake 蛇 flute 笛子

  动 词 copy 模仿 sleep 睡觉

  形容词 awake 醒的deaf 聋的

  短 语 CD-ROM 电脑光盘 at night 在晚上 come out 出来

  Module 8

  名 词 bookshelf 书架week 星期,周 副词 often 常常,经常

  动 词 tidy 整理,收拾 choose 选择 形容词 messy 脏乱的

  短 语 every week 每周 tidy the room 整理房间 suck one’s thumb 嘬手指

  read books 读书 go to the library 去图书馆

  Module 9

  名 词 peace 和平 world 世界 kangaroo 袋鼠 children 孩子们 parrot 鹦鹉

  动 词 visit 参观

  介 词 inside 在…之内

  短 语 the UN building 联合国大厦 make peace 维持和平 in the world 在世界上

  Module 10

  名 词 way 方式,方法 line 排,列

  形容词 thirsty 口渴的 beautiful 美丽的 动 词 bring 拿来,带来

  短 语 have a picnic 野餐 of course 当然 drink water 喝水

  be quite 安静 stand in line 站队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3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内容思想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第二课时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突出复习特点发挥主体作用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复习课设计说明

  安溪实小林毅斌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现说明如下:

  一、营造和谐环境激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复习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内容丰富,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体各异,有记叙、说明、议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复习中去,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通过推荐典型性的课文,如11册的《开国大典》《荔枝》《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鸟的天堂》,12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文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

  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努力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独立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确确实实地读书思考,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合作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的见解。在学习方法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课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课文时,可以是默读、轻声读、诵读等等,也可以是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等等。

  二、把握复习重点启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引导感知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引导领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采用连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问题想答案等基本方法;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边读边问为什么,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词句段来体会的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引导运用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优化复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优化复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综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1、明确概念把握要求

  上课伊始,我们依据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概念入手,明确提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做到:(一)抓住主要内容(第七册读写例话);(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第八册读写例话);(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册读写例话),旨在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由点串成线,为促进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在自主化学习中提高复习的效率打好基础。

  2、联系课文自读自悟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读自悟,是复习课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增强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文,促进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之中,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发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思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馈归纳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活动,一是可以拓宽复习课文的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到尽可能多的课文;二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自读自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强化迁移运用

  强化练习是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练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点强化策略:一是结合县编的复习资料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镜子》这篇短文和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两道习题: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从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二是结合课外作业强化。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合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内化,而且有助于灵活运用,发展能力。

  回顾整合综合提高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安溪三小陈敏云王小霞李明伟

  【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题内心感受表达方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深化整合,综合提高(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4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芽霎()时桑()树水波粼粼()

  强()壮背()起了母亲散步()

  强背散

  勉强()我背()上的……散()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

  →⑤→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阅读探究】

  5、读

  6-7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思考问题: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6、齐读最后一段,(建议你这样读: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探究问题: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从文段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看出作者把散步这件小事写得像是一件很大的事,谈谈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先自主思考,再合作探究)

  7、学生自由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词、句、语段,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可以品味文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情;还可以欣赏其中美的词、美的句等等)。(温馨提示:先自己圈点勾画品味,再小组交流)

  示例: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赏析:①句式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节奏感及音乐美。②突出了“我”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及肩负的重大责任。

  8、文中共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处:

  第二处:

  9、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做点分析。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2)、春天总算来了。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反馈检测,实战演练】

  10、本文中既写了“尊老”,也写了“爱幼”。你觉得作者偏重于突出“尊老”还是“爱幼”?

  1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12、仿写: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明画,精美隽永。

  亲情是。

  亲情是。

  【盘点收获,归纳总结】

  我的收获:

  学了本文,我还有一些需要探究的东西:

  【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动了感情的弦,想把心中的话儿倾诉。请以“亲情”或“尊老爱幼”或“家”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表达你的感受。

  【课外积累】

  积累关于亲情的名言:

  老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送给大家一幅对联: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23课答案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nèn)芽霎(shà)时桑(sāng)树水波粼粼(lín)

  强(qiáng)壮背(bēi)起了母亲散步(sàn)

  强背散

  勉强(qiǎng)我背(bèi)上的……散(sǎn)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极短的时间

  ②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DBAC

  3、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全家一起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我”决定委屈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5、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儿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了小路。表明了“我”是对母亲非常孝敬的一个人。和睦、互敬互爱、互相体贴

  6、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以小见大,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7、总结:

  1、“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谐。)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形象地说明了中年人身上责任的重大)

  8、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同时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名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老人疼爱孙儿的内心世界)

  9、(1)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死去的怅恨之情。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2)表露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3)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身体和精神所经受的折磨之巨)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5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在复习交流活动中体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减少计算失误,提高正确率;

  3、使学生能正视作业中出现错误,树立“在错误中反思、学习和成长”的意识;

  4、通过练习,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成就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一、激趣引入,基本练习:

  1.引入:眼睛盯着屏幕看,大家先来做口算。

  口算:2/3×5/7 1/3÷1/2 3/4×2 2÷5/6

  1/4-1/5 10-8 5/6 3/4÷1/3 1/2+1/4

  二、回顾整理:

  1.揭示课题,提出目标。

  2.说一说四则运算指的是哪四种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又叫什么运算?乘法和除法又叫什么运算?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部知识中,?

  3.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指出:不仅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如此,以后要学习的`其他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也要按这样的顺序来算。

  4.口答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①15/16-5/8+1/8

  ②5×3/4÷5×3/4

  ③1/3÷2/3—1/2×4/5

  ④36÷[1-(2/3—2/5)×3/5]

  5.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或性质。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并强调:这些定律或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

  6.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说说怎样算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①8—4/5—1/5

  ②6 3/11—(3/11+8/13)

  ③5/7+3/4+2/7+1/4

  ④3/7×25/33×7/3×11/25

  ⑤(1/6+1/8)×24

  ⑥3/5×4/9+2/5×4/9

  7.总结:分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相比,不仅运算顺序完全相同,而且简便运算的。方法也完全一样。

  三、展示错误,交流总结:

  1、指出:虽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不复杂,同学们都掌握了运算顺序和各种简算的方法,但从统计情况看,正确率却并不高。那么同学们在计算中还存在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错题在小组内交流,共同研究。

  2、学生小组由展示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小组评议。

  3、选取有代表性的错误展示,集体分析评议。

  4、将各种错误归类:抄错数字或符号、顺序错误、计算失误、能简算的未简算、不当运用定律或性质,等等。

  5、小组内讨论避免上述错误的方法。

  6、学生说后,总结: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提示检验方法(重算、倒推),检查应贯穿计算过程的始终。此外,还要注意书写。

  四、小组竞赛,练习提高:

  1.比看。观察下面算式有无简便算法:

  ①1/7+7/8×5/7+3/8

  ②1/5÷3+4/5×1/3

  ③1/4+3/4÷(1—3/4×2/5)

  2.比查。检查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灵活地使用了运算定律或性质。

  ①1/2 -1/2×2/3÷3/4

  ②1÷5/6-5/6÷1

  =0×2/3÷3/4 =5/6-5/6

  =0 =0

  ③3/4×5/13+3/4×8/13

  ④(2/3-1/2)×4/5

  =15/52+24/52 =2/3×4/5-1/2×4/5

  =39/52 =8/15-2/5

  =3/4 =2/15

  3.比算。看哪些同学算得都正确:

  A组(一、三、五、七坚排完成) B组(二、四、六、八坚排完成)

  ①1/6×2/3÷(4/5—8/15)

  ①(1/3—3/10)÷1/9×1/3

  ②[1/2—(3/4—3/5)] ÷7/10

  ②[1/2(2/3+1/3)]÷5/6

  ③7/9÷11/5+2/95/11

  ③8/13÷7+1/7×6/13

  ④10÷5/9+1/6×4

  ④1/2×2/5+9/10÷9/20

  ⑤2/9+1/2÷4/5+3/8

  ⑤2—6/13÷9/26—2/3

  4.完成后先独立检查,再同桌交换检查。

  5.订正答案,统计正确率,对各组进行评比,对学生仍然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分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总结升华:其实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另外,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总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题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08-29

复习课教案05-07

《圆的复习》教案07-07

期末复习教案03-04

复习课教案模板06-06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总复习教案06-03

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应用题06-02

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易方程总复习06-03

六年级数学教案:代数初步知识的复习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