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光录象
教学方法:启发法 朗读感悟法 自主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理解“梦幻”。(因为青海湖美,作者欣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
师:我们了解到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 、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为什么?
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
(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 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 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 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A 学生自己作画。 B 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
(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象。
三、总结升华,迁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对青海湖,你会对它说什么?
2、作者写青海湖美,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 (世界) 如梦境
鱼 (天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贵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 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
难点:侯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及司马迁写作此人物时的思想寄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侯生的忠诚。
2、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积累“遗”“下”“过”“赞”“长者”“睥睨”等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公子,何许人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战国四君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语言描写,请同学品味。
6、什么事件可以力证信陵君确实是“仁而下士”之人?
置酒大会宾客请侯生。
7、品味这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对比的写法令人过目不忘。
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分别勾划信陵君与侯生的不同表现来体会司马迁的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
8、身边的一些人如何反应?
将相宗室----
市人-----
从骑-----
宾客-----
9、读
自由讨论。
提供几种意见供参考:
明·陈懿《读史漫笔》: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正是高处。
明·徐中行:侯生度公子窃符,计必杀晋鄙,鄙何辜哉?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乃以死谢耳。不然,诚报公子,即死耳,何必数公子至晋鄙军日而后自刭也?故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
今人
韩兆琦:侯生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
6、侯生也是司马迁倾心歌颂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他特别要歌颂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念?
“士为知己者死”。
他歌颂侯生的“士为知己者死”,正是为了嘲讽汉代官僚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里,司马迁是有切肤之痛的。当他犯了法,“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的时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才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忠于知己”,那种能“急人之难”,能“脱人于困厄”的侠义行为是多么的可贵;而那种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小人是多么的可憎。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贵,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请同学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你还会想起谁?
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
后者这些都是一个下层的人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主观上言确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从客观上言他们又都是为“国”而死,他们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作用的,他们的活动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恐怕这也是他们更为人所熟知、记念的重要原因吧。
四:布置作业
整理文中重要字词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重要字词句,积累“德”“功”“让”实词。
2、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3、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4、补充材料,关于信陵君的结局,体味司马迁对传记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重要字词句。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请同学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信陵君归军于魏而与客留赵。
3、但中间也有小插曲,赵王本以五城封公子,但最后以鄗为公子汤沐邑,为何?
“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写出了公子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体现出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精神。当然也再次写出信陵君一贯的仁而下士关键时刻对他所起的作用。
4、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三:拓展阅读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闲,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1、这是选文中删去的信陵君的结局片段,说说你的读后感。
明 唐顺之:以魏亡系《信陵传》,见信陵系国之存亡。
明
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好士也,以存魏也,乌乎同?
难怪文中通篇都洋溢着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当然也有无限的惋惜之意。
2、总结信陵君其人
明
茅坤: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教学反思:学生课前预习较为充分,能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很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课堂气氛较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3、有中心,有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前指导:
1、课前布置观察,写观察。
和父母一起观察自已喜欢的景象,细细地去体验、感受。要注意观察的方法,如观察顺序,如何抓特点,如何细心地感受体验,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
第一课时文中指导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都很兴奋,是不是因为老师上次给你们布置的观察很有意思,你们都观赏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写一,把这优美的景色让老师也看看,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这次的要求是什么呢?一起读。(老师挂出小黑板)
二、课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
1、听了同学们的,谁来说说?有什么感受?谁还有补充?
(1)我们在中表达出一定的真情实感,这样,这就有中心了。
(2)要按顺序写,抓住主要特点。
我们写的时候,可以依照我们学过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还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把能表达中心的部分要详写,写已的感受。
2、指导布局: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构思如何。拟提纲,修改提纲。
提示: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材料安排做到有详有略,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谁来把提纲读听听?(指名读)大家听一听,他的提纲编的怎样?
同座互评提纲,在提纲评估表中进行第一次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
各位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提纲。
3、起草: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你编的提纲动手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这样这次目标就达到了
拿出草稿本,开始动笔完成这。
第二课时
集体评议草稿,修改。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了一,大家都写出了自已最喜欢的优美景色,这一节课我们来上一堂评改课,请同学们拿出初稿,回忆一下,前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答: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课前,老师认真地阅读了同学们的初稿,我发现一部分同学写得很好,达到了这次的目标。(板示)他们将获得这次的耕耘奖。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在有中心、有顺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别灰心,只要你们上好这节评改课,认真修改,你们的也一定能获得耕耘奖。
二、评改
(一)评优秀稿
1、按目标评改
看看“有中心”这一条,还记得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做到有中心的吗?
生答: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或字里行间写己的感情。
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快速默读,用“~~~”划出写他独特感受或表达他感情的句子,想一想他这一条有没有做到?
2、生画,请一学生说,师划
这样写我们一读就知道了他写这的目标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己的,进行自评,如果你也做到了这一点,就在相应的等第栏里打“√”。
3、同学们再快速地默读,用“”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想一想他是怎样来写的?这样写就很有条理。
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该同学中详细写景的片段,轻声读思考:
他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
生答:⑴按照一定的顺序⑵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方法,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活动、变化等来写具体的。
4、老师也觉得他在写美景时做到了有条理、内容具体这两条(指板书),符合目标,不仅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二)评有问题的稿子
我们来看一个写得不怎么好的片段。
轻声读一读,思考:这个片段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生答:虽然按一定的顺序写了,但没有把景物写具体。
该如何修改呢?同桌之间互说,请一生说。
(三)评自己的文章
1、自评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目标,对自己的进行综合,先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
2、互评互改
谁先来说一说?(请两生说说)同桌交流进行互评,对照目标给你的同桌一个实事求是的。根据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修改。
3、自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目标的顺序,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增、删、调、换、订”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条修改自己的。
全课:
通过这节课评改课,同学们的跟原来相比一定有了很大进步,质量得到提高,这些同学的不仅可以得到耕耘奖,教师还将授予你百花奖。互评之后仍需要修改的同学将继续修改,已经定稿的同学就请拿出本誊写。
(四)作后评讲
概述此次习作情况。
⑴表扬优生,鼓励进步生。
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板书:
观美景 写感受
按 顺 序 ( 时间顺序)
内容具体
要写已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1、读
2、背
3、听写
二、读音节复习拼读规则
1、jqx和v特殊的拼写。
2、复习标调规则
3、音节中的轻声的书写与读法
三、拼写音节
1、抄写音节词语i
2、听写音节词语
四、读拼音儿歌和课文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东、南、西、北、雨、羊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都是关于美丽的自然风光的,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有趣的数字诗要会填空。山青青主要写了哪四方面的景色?鱼儿游戏在哪儿?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起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课文。
6、默写古诗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女、心、鸟、鱼、生、手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是中国娃长什么样?
2、谁和谁在一起?
3、为什么地球妈妈真好?l
4、那里的小朋友想到北京?那里的小朋友想去天山?
三、复习生字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起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词语:弯弯的(&??nbsp;)遥远的()
洁白的()美丽的()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笔顺与偏旁:星、在、飞、也乌——鸟来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妈妈的慈爱与温暖、小乌鸦的孝心与回报、老师的体贴与关怀、大树和喜鹊有了朋友后的快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起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背诵《母爱》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了——字、子马——乌鸟太——大
反义词:来——去大——小开——关南——北
二、导入:这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本单元中我们感受了四季变化,看到了柳树姑娘、还有雪地里的脚印、雨后天空中的七彩虹。
三、复习
1、复习字表中的'生字,组词、拼音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起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6、背诵默写《九九歌》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
多音字:
同音字:
二、回顾课文:
每个人心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看到小草想到草原、看到……想到…。。一个圆圈会是什么?在那里感受到太阳的香气?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复习
1、学生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起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词语积累:甜甜的果子香喷喷的稻米五颜六色的鲜花
7、背诵《静夜思》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的笔顺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自——白木——禾升——开日——目
同音字:升生禾河又右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从小猴、小鹰、小鸭身上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力量大;小黄莺教给我们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三、复习
1、复习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词
2、听写
3、朗读课文,抄写有特点的句子,会填空。
4、归类识字:
鸟——鸡鸭鹅鸽鸣鸦木——树根杨柳松梅林
草——花草苗节——莲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小实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一个叫玛利亚的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这个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汉字娃娃打打招呼。
2、认读生字
3、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读后交流
(1)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哪儿奇怪?
(3)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3、小朋友是怎么议论的呢?
(1)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相机理解“抢着说”
(2)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刚才大家都争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哪个词语?议论纷纷。
(3)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4、引读第三段
(1)玛利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课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赶快去找找吧!理解“满腹疑惑”
(2)妈妈怎么说?
5、玛利亚动手实验,发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有关的句子。
6、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1)演示实验。理解“水漫出来了”
(2)这样的结果是玛利亚根本没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句子: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玛利亚这么生气,是为什么呢?
7、第二天,玛利亚找到那位科学家,质问他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他们,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科学家说的话。
8、玛利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玛利亚明白了什么?指导读第七自然段,读出高兴。
三、总结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吗?讲一讲。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先说在请完成书上的最后一题。
板书设计:
不迷信
25
科学家的问题
动手做
语文教案 篇6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1.教学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特点的。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喜欢的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在初步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特点,从而体会作者说明的顺序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喻、拟人),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4.与《鲸》对比,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
B、合理清晰的结构;
C、鲜明的事物特征;
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布置
改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经典】11-02
语文教案[经典]09-05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