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
2.能运用猜谜识字方法,复习巩固生字和识字方法
3.通过猜猜说说,认读词语,练习说话。
4.认识本单元26—36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又要一起来做游戏了。
2.出示课题
(1)师板书:识字游戏7
(2)齐读
3.那么今天有哪些识字游戏呢?让我们一个一个玩一玩。
二、开展游戏,寓学于乐
游戏一:“眼明手快”(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1.学生回忆复习声母和单韵母及整体朗读音节。
1.学生复习老师纠正。
2.小组比拼。
3.读正确的`同学为自己添一颗星。
游戏二“手脚并用”(拼音娃娃要参加体育活动,请你把他们带到活动场地上去)。
1.师:经过上一关的拼音练习,学生也得到了热身,现在我们进入下一轮的游戏。
2、学生自己拼读出音节。
3,然后连一连。
4、试着表演—下所朗读的体育活动。
5.拼读正确的同学可以给自己添上一颗星。
游戏三:“争分夺秒”(火车过山洞。比一比谁的火车先过山洞。)
1.教师示范
2.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拼读火车上车厢上的音节。
3.连词成句。
4.学生进行游戏。
5.拼读出句子小组可添上一颗星。
游戏四:“走迷宫”(看看图,猜猜这是什么字)。
1.学生看图,猜字谜。
2.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游戏五:“演艺竞技场”(猜猜说说)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2.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猜字谜。
3.学生利用多种形式来猜谜语。
4.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游戏六:“大嘴青蛙”(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1.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
2.填星,自己评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把握豪放派词的特点。
2、思想目标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让学生体会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能力目标
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景物与情感的自然结合
【媒体运用】多媒体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思路】复习知识——诵读全词——讨论鉴赏——对比阅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课题。(板书)
二.复习知识,了解背景
出示幻灯:本词是他被贬黄州时,游览黄州赤壁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古战场赤壁而作的。
三.诵读全词,感知意境
配乐范读——全班齐读 (教师点评)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品词的'意境。
(提问:读完这首词的感受是什么?)
四.课文分析,讨论鉴赏
(一)分析上阕
1、(出示幻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把“大江”改为“江水”,“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2、(展示赤壁风光图片)体会景与情的自然结合。
①讨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
②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赤壁美景。
③用词语概括赤壁景色的特点。
3、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提问:这句话在本词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师小结,总结上阕。
(二)分析下阕
5、(出示幻灯)周瑜图片和周瑜生平简介。
(提问讨论:为什么要写周瑜,本词从哪些角度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板书: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潇洒风姿(柔)
雄姿英发——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刚)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儒将风度(文)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镇定自若、用兵如神(武)
6、播放“赤壁之战”视频,感受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7、师生共同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④ 词的结尾,作者为何会生发那样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从自己与周瑜的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
(出示幻灯提问: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项目周瑜苏轼
年龄24岁47岁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业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基调豪壮感伤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五.拓展练习,巩固知识
A级基础题(选择题)
B级提高题(问答题)
六.学生质疑,布置作业
“强虏”有的版本作“樯橹”,你同意哪种说法?请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来探讨。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揭示课题。
2.审题:(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二、指导自读课文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1.组织交流。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4.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A“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B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c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D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A这句话你同意吗?
B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c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5、齐读课文,体会。
三、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提问: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写一篇读后感。(3)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公仪休的美好品质。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后,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帮学生理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
2、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说公仪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公仪休:爱吃鱼。清正廉洁。聪明机智。)这些都能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二、快速读剧本,边读边划有关语句。
a)学生自由读剧本。
b)交流所得,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其间帮学生理解诸如:公仪休为什么不收鲤鱼那段经典的话语;管家为何要送鲤鱼给公仪休,为何偏偏送的是鲤鱼;公仪休是如何拒绝的等等有助于把握人物个性品质的问题。)
三、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的台词。
四、表演。
1、分配好角色,大家当导演,有什么话想对演员说(说表演的`要点)。(如时间紧就演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段)
2、表演
3、点评。有没有把大家的意图演出来。
4、学生对照看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再反馈表演,要求要加进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五、明理
追问: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你明白了没有?你认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你以后会怎么做?
六、课后试演课本剧。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 词语扩展,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2.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书写特点,掌握规律,并练习把字写规范。
3.正确使用“?。!,”。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 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
7. 写话练习。
二、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 出示三个字“彩景美”,让学生读一读。
2. 比比谁的词汇最丰富。(扩词练习)
老师把学生说的词语都板书在黑板上。% 读读书上的词语。
3. 说说“良辰美景”“美不胜收”“五彩缤纷”的意思。
(二)写字板。
导语:刚才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词语。选几个写一写。好吗?
1. 出示:“彩虹”“景色”“美丽”
2. 指导书写:
彩虹:左右结构。
彩:写时注意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三撇在不同位置。
虹:右边的“工”与“虫”的“口”一样高。
景:中间一横最长。
色:最后一笔长一些。
美:注意中间的一横长一些。
丽:下边一样宽。
3. 自己练习写一写。
4. 同学间比赛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好,展示评比。
(三)看谁组的词语多。
1. 同学们,咱们一起做个汉字找朋友的游戏。
2. 出示几个汉字,读一读。
3. 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4. 汇报交流,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多。
例:黄叶天气空气绿竹绿叶绿树天空阴天竹叶树叶
5. 把你的词语朋友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加标点。
1. 激趣导入,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标点符号朋友。“,。?!”
2. 这些标点符号你会用吗?
3. 出示句子: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a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b不远处一只夜莺唱起了歌()
c我们的校园真美呀()
4. 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 选择一种标点符号试着写一句话。
(二)阅读欣赏。
1. 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同学,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 指导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解释:小时候不认识圆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猜想是仙宫里的明镜,坠入天空飞向云头上。月中的仙人垂着双脚,桂树长得多么茂盛。白兔正忙着捣仙药,请问将给谁来品尝?
4. 作者把月亮比作了什么?(白玉盘,瑶台镜)你还能把月亮比喻成什么?
5. 你喜欢这首诗吗?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三)听故事讲故事。
1. 教师配乐讲故事《红狐狸教数学》。
要求:注意听,故事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 教师讲故事。% 学生交流。
3. 弄清故事的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有哪些小动物学习数学?
()红狐狸教的是什么数学题?
4.小动物们分别是怎么回答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回答?
5.试着和同组的小伙伴共同讲一讲这个故事。 评选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是多彩的、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把你的观察画下来。(可课前准备)
(二)指导写话。
1. 说一说:秋天有哪些特点?(天气树叶大雁果实丰收……)
2. 介绍“秋天的图画”。
“把你画的秋天介绍给大家。”说一说描绘出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
3. 教师出示几个文章的开头,让学生写一写秋天,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1)秋天是多彩的季节" " " " " " " " " " " " " " "
(2)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 " " " " " " " " " " " " "
(3)秋天到了" " " " " " " " " " " " " " " " " " "
4. 展示交流,评比。
5. 教师总结:秋天实在太美了,让我们一起把秋天留住吧!把画和写的话贴在展板上。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 法: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图字结合,认识口耳目手足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
3、学习新课文。
三、巩固认读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课本田字格中生字自己写一写。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四、作业布置:在田格本上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吞噬”、“湮没”、“踩覆”、“暴戾”、“回眸”、“悲怆”、“晓谕臣民”、“络绎不绝”、“面目全非”、“追古抚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楼兰、丝绸之路、甘草、青海湖等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王昌龄曾在诗中写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提到的楼兰古国,曾一度十分繁华,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门户,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路过这里时,曾被这里的富饶和美丽惊呆了。刚才我们所看的是楼兰的复原图画,(出示现在楼兰废墟图片)而现在的楼兰竟然是这个样子。
2.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导学生设计思考问题,如:是什么使得楼兰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楼兰还能恢复原有的美景吗?从图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楼兰在哭泣,楼兰在忧郁。(揭示课题)
二、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
(1)第3自然段中“在宁夏,山里的农民世代靠挖甘草维持生计。”“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挖着,却不知道已经把宁夏的生存环境‘挖’地面目全非。” 人们不会科学地利用资源,这是造成楼兰现状的主要原因。
(2)文章第4、5自然段将楼兰今昔对比描写,抓住“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对比;“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与“万丈厚土,寸草不生”对比,思考:楼兰的忧郁是什么?怎么造成?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这种现状转变?
(3)文章第7、8自然段讲述了人们植林固沙的艰难,想一想,这三十年人们经历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这么坚定?
(4)为什么要“领着孩子们常来看看这座人类对命运抗争的丰碑?”这丰碑告诉人们什么?文章结尾的省略号起到什么作用?
(5)结合课文理解“楼兰的忧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让楼兰不再忧郁?
三、交流合作
1.小组合作,挖掘楼兰忧郁的深层次原因。
2.各组选择一个要点进行整理,汇总发言材料。注意结合课文中的`原句,抓住关键词,特别是楼兰的今昔对比,发表自己对楼兰忧郁的原因的见解。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资料,谈环境保护的重要。
3.所有的理论终究是为实践做指导的,所以还要想一想,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
四、研讨朗读
1.分组讲述本组整理的学习要点。(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2.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今日西部是怎样一个地方?
(2)过去西部是怎样一个地方?
(3)楼兰古国为什么消亡?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思考: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再读课文体会)
五、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
2.假如你生活在当年的楼兰,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当年的楼兰国王,你又会怎样做?
3.楼兰现在的景象让你震撼,现在我们又可以做什么?
六、作业
亲自参加一次环境保护的活动,并将感受记录下来,和身边的人交流,唤起更多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陨落:yǔn 诅咒:zǔ 不挠:náo 恪尽职守:kè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世纪性贡献
第二部分(2—8)思想启蒙;(9)现实关怀。
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时代意义
三、新课讲授: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明确: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第13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三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观察和想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宇宙奥秘的信心。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3.能自主积累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过天上的白云吗?它有趣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云云、宁宁、安安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看看天上的白云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的录音,学生边听边看。
2理想和录音读得一样好吗?那就赶快试试吧!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也可小伙伴合作认识,还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读后练习标出自然段序号和不认识的生字。
4.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朗读讲评,重点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
(三)随文识字
1.(点击课件或出示像白云状的生字卡片)你们瞧,课文里的生字娃娃都跑到白云上玩去了,你认识这些调皮的生字娃娃吗?
2.学生自由读。
3.你觉得哪个生字娃娃最容易读错?
小老师带读:
cǎo chī cái zán zì
草 吃 才 咱 自
4.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娃娃?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全班交流:
(1)加偏旁:“早”字加上“艹”就是“草”。
“自”字加上口字旁就是“咱”。
(2)加笔画:大——太白——自
(3)比较法:木——才
(4)数笔画:己可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复习巩固。
(1)识字游戏:送信。(丁零丁零,邮递员去送信。小小信封谁收到,请你念给大家听)
(2)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把生字娃娃喊回来吧!齐读。(学生读对了,生字回到课文中)
7.学生自主积累词语。
(1)自由练读:火箭 发现 同伴 自己
(2)你还喜欢哪些词语?请读一读。
(3)从书上画出这些词语。
(四)细读课文,边读边悟
1.(点击课件)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
2.小朋友们读得真好!如果能注意适当地停顿就更棒了!
学生自由练读:碧绿的草地上,孩子们望着蓝天上飘动的白云,托着腮静静地想。
3.云云、宁宁、安安眼中的白云像什么呢?
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1)云云说:“白云多像我爱吃的棉花糖啊!”云云多高兴啊!你能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吗?
(2)宁宁看到天上的白云变成大白马时心情怎样?请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读宁宁的话。
(3)谁能用兴奋的语气读读安安的话?
(4)(点击课件或出示挂图)天上的`白云真美啊!真有趣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云云、宁宁、安安的想象
教案《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上的白云》教案》,
力真丰富,同学们也非常棒,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白云像什么?
(6)大家的发现可真有趣,你们高兴吗?那就带着这种感情读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8)学生评议。
板书设计:
12.天上的白云
棉花糖
白云像小绵羊大白马
(新奇的发现) 机器人 火箭 宇宙飞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分小组赛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二)识记生字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可 才 自 己
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可:“河”字去掉“氵”就是“可以”的“可”。
才:与“木”字比较。
自:“白”字加一横就是“自己”的“自”。
也可用顺口溜来记:
白里加横就是自,
自字古时指鼻子,
今日说到自己时,
常用食指指鼻子。
己:与“包”字中的“巳”比较。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你认为哪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请告诉大家。
3.学生按笔顺规则练习书空。
4.老师重点指导:
己,第一笔横折的折要写在竖中线上,稍斜一点,第二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一些。
5.学生在书上先描两个,再写一个。
6.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注意纠错。
7.优秀作业欣赏、展览。
8.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生字。
(四)补充阅读
山和云
云喜欢围绕在山腰
听山歌
山喜欢戴帽子
云就变成帽子
给山戴
山和云是好朋友
板书设计:
kě cái zì jǐ
可 才 自 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桥的教案01-13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10-15
(经典)语文教案09-26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精选)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