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的教案1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友谊。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贯穿一个“读”字,瞄准一个“悟”字,紧扣一个“导”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中让学生默读、速读、朗读……反复读、尽情地读,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其次,注重“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课文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首先要以“孔子提倡学贵有疑”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使教化?→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省略号省略了其他什么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8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8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流程
一、简介人物,解读课题
1、板书课题:孔子,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2、看课件(孔子的介绍)。
师: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
3、板书课题:孔子春游。学生发现课题写错,师解题(古人称之为“游春”,今人称为“春游”,意思相差不多。)师改“春游”为“游春”。
设计意图:简介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解释“春游”与“游春”,让学生感受古今用语的差异。
4、生读题;质疑(孔子与谁同道?他们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玩得开心吗?)。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给学生创设情境,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入文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2、解决问题,梳理课文内容。
板书:泗水春景——观水悟道——河畔娱乐——畅谈志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整体地阅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正确连贯,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三、深入品味,突出重点
(一)师生共赏春景
(1)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2)为什么说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大自然和母亲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3)课件展示(欣赏大自然美景)。
(4)指导朗读:提起母亲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感受到一份温馨。而大自然也像母亲一样,默默地奉献着她的一切。把你对母亲的这份情怀表达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重在读,写文章的人“情动而辞发”,读文章的人要“触辞而动情”,所以,以读为主要手段,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入境动情,感悟“自然是伟大的母亲”
(二)学生自学观水悟道
师:孔子说:学贵有疑。自学第8段,看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文本,亲近文本,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
预设1: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重要)
预设2: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是真君子?(关键)
预设3:省略号,水还有什么特点?(注意标点)
预设4:论水的用意(思考得更深)
再读,讨论解答。
1、(哺育生灵——有德行;流必向下——有情义;穿石凿壁——有志向;荡涤污垢——善施教化。水是真君子)
2、对于水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能谈谈你眼中的水吗?
生观看“水”的视频,补充省略号。
(生:水好像很勇敢。水好像很彬彬有礼。水好像很宽容大度。……)
师:水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古人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充满了人生的大智慧。那么孔子为什么跟弟子们说起这些呢?
3、他表面在讲水,其实是想教育他的学生能作真君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疑、点拨,引领学生带着疑问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实现师生、生生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将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引向深入。
四、发扬个性,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轻声读课文11—17小节,在读懂的地方加注:读懂什么了;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有疑问提出来。
1、生发现子路和颜回的个性、志向不一样。
2、理解子路和颜回的不同志向,小事跟志向有没有关系?
师:志向不是看不见、摸不着、飘渺的东西,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我平时的一言一行里。你们说生活中的小事跟志向有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似懂的地方生疑,认知引向更广阔的境地
3、朗读评议,表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
(子路是急性子,抢着说话。他很直爽。颜回呢,温文尔雅,从容不迫。)
设计意图:在评议中体悟急性子说话的语气,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的意思。同时,教育学生与他人相处,任何时候都保持温和态度,文雅的举止。此设计学生不仅在读中体味了三个成语的意思,还在读书体验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
4、谈志向。
师:有志之人就是令人刮目相看。同学们又有那些志向呢?生畅谈
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记住自己的诺言、志向,做个真君子。听同学们谈志向,老师很高兴。孔子听弟子谈志向有什么反映呢?为什么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默读14——16段后讨论交流。(浓浓的师生情使春意更浓了;孔子教育弟子的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浓了;孔子与弟子的歌声使春意更浓了……)
设计意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已经悟得明,让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到春意更浓的内涵,显得水到渠成,豁然开朗。
五、研读拓展,促进迁移
1、这学期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老师的形象,如《最大的麦穗》中的苏格拉底、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孔子游春》中的孔子,他们的教育方式怎么样?你喜欢吗?说说你的看法。
2、搜集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孔子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在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中,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树立民族自信心。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对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行为与习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懂得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指引生活,学会做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是重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理解是教学难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有关孔子生平、成就,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的介绍。
2、 孔子的格言,包括教育上的、学习上的、为人处世道德等方面。以书面的形式呈现,教师了解这些格言的意思。
3、纪念孔子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孔庙、孔府、孔林等。
4、有关孔子教育弟子的小故事。
5、制作精美名言卡片一个,有关纪念孔子的邮品。
6、制作课件。
学生: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伟大成就。
2、收集孔子的格言,写下来。了解这些格言的意思。
3、认识纪念孔子的名胜古迹。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初知孔子
1、看图猜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出示孔子图像,板孔子)
2、你对孔子认识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师出示孔子简介]
点拔:孔子是历史中哪个朝代的人?孔子的故乡在哪吗?(山东曲阜)……
出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位于现今我国山东省曲阜县。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思想家孔子”吧,请翻开课本20页。[揭题]
(二)活动二:走近孔子
1、我们要认识思想家孔子,那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哪些方面去了解他呢?(学生自由发言)[师提示:生平、故乡、名言、故事、著作、弟子……]
2、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都想到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孔子,那不如按大家的喜好分成四个组,分别从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故乡、孔子的格言、孔子的故事去了解这一位杰出的智者吧!(将学生进行分组)
3、我校的孔学传颂网站中有不少孔子的资料,相信可以帮助同学去了解孔子的,那让我们分组通过网络和课本去学习,收集相关资料,待会进行交流吧!(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师给出提示,指引学生到资源网中查找资料,让学生学习整理资料)
[温馨提示:孔子的生平可参考课本20页及孔学传颂网站的“认识孔子”中的“孔子简介”。
孔子的故乡可参考孔学传颂网站的“孔子名胜”中的`“曲阜孔庙”。
孔子的名言可参考课本21页及孔学传颂网站的“认识孔子”中的“论语”。
孔子的故事可参考课本22页及孔学传颂网站的“认识孔子”中的“孔子故事”。]
(三)活动三:走进孔子
1、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2、师点拔补充:
孔子的生平:点出孔子编定了《春秋》、《诗经》、《尚书》等书籍,其中《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存三百零五篇;《尚书》,原称《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孔子的故乡:引出世界各地都有纪念孔子的名胜古迹。(直接打开网页)
孔子的名言:进行分类,问:在这些名言里,哪一类和我们联系得最紧密?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些名言和生活的联系。(学生大胆发言)你喜欢哪些名言,就记住它,并用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吧。你还可以把你喜欢的名言制作成精美的名言卡片,永久保存,放在你的书桌上。
孔子的故事:让学生结合生活谈感受。
3、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点拔:
(1)邮品展示:我国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思想家,曾先后发行邮品作为纪念。
(2)介绍祭孔活动:祭孔,是人们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的体现,公祭9月28日,传统农历八月二十七。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年已是纪念孔子诞辰20xx周年了。
4、通过学习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呢?(点拔在学习方法上)
(四)活动四:连线孔子
1、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还有很多的感受或收获可以跟大家分享,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的倾听,就让我们到孔子资源网中“孔子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吧!(学生自由操作)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对孔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要更全面了解这一位伟人,是需要时间,欢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我校的孔子资源网中更深入地了解思想家孔子,互相交流感受心得。
(五)总结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智者。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如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板书:
思想家孔子
孔子的教案3
一、教学题目:
杰出的智者————孔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
2、了解孔夫子教育和道德思想以及格言。
3、了解孔子的影响,由衷的萌发出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学派对后世的影响。
2、认真的学习和体会孔子的格言。
3、了解什么是“六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格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问孩子们这是哪位名人的名言?
2、阅读与讨论:
(1)、孔子的故居,山东曲阜孔庙,从最初的三间小屋到如今的有466间的孔庙。
(2)、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3)、孔子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4)、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六艺”?
(5)、继续列举孔子的格言,老师和学生相互探讨其意义和道理!
3、总结孔圣人的利与弊。
利: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
弊: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
4、总结:
(1)、在生活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被我们成为“圣人”的'孔子当然也如此。所以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错误就是一个好孩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孔夫子仍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教育家,也是一名伟人,他留下了宝贵又而丰富的思想遗产。
五、家庭作业:
收集孔子的格言。
孔子的教案4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孔子游春》
二、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孔子趁“泗水河正涨春潮”之际,适时组织弟子“游春”,并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润物无声,善教至极;随后与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情浓至极。文章辞章俱佳、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三、设计理念(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以“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引出“水是真君子”的观点,而后提出问题“水的哪种品德对你感受最深?哪些词语能表现出水的高尚品德?”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其中为帮助学生解决“水的哪种品德对你感受最深?哪些词语能表现出水的高尚品德?”这一问题,我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寻求共识,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探索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8自然段。
2、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景,理解文中第8自然段中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3、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二)教学重点
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孔子论水”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五、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我精心设计多媒体在《孔子游春》一课中的运用,尽量让它恰到好处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1、运用媒体,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展示了孔子的画像,让学生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这就给学生在思维上有了一种初浅的定格,继而伴着优美的音乐展示春天的美景,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冲击,让他们渐入佳境,再让他们读片断,这样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2、运用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的运用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巧妙适当,在教学本课重点段落——第八自然段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1)自由读课文,看看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是什么?
(3)小组品读交流:水的哪一种品德给你的感受最深,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水的优秀品德呢?
(4)出示图片,观图后进行“水它好像”的句式练习。
3、运用媒体,课外延伸。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学习空间。在本文的教学结尾,出示孔子的名言,让学生读,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孔子的教学思想,也是和本节课的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让这节语文课有始有终。
总之,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我旨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直观呈现,疏通“重难点”、拓展延伸,丰富学习内容、活跃思维,启发想像能力。
孔子的教案5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
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远近闻名
传授佩服纳闷止境
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板块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板块二:
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
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板块三:“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
2)教师补充资料。
板块四:第一自然段(也可放在学习板块二时)
3.积累:用一分钟时间,背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二)、研读感悟孔子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你能不能找出表现他这些品行的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提示:孔子拜师时多大了?三十岁是大还是小?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谦虚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师: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
你们在不断的学习,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在齐读一下这句话。
引: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四.拓展,深入感悟“诚心”。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1.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2)孔子拜项橐为师。(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五.作业
作业本第1、2、3、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孔子拜师有什么认识?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那么老子又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呢?
二.自主研读
(三)、感悟老子的品行
你觉得老子是个怎样的人?又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呢?
1.自主阅读思考:老子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划出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
2.交流。
重点研读“迎候”与“毫无保留”两词。
小结:
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扎实、认真提态度。老师也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像孔子那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不畏艰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三.孔子文化交流
1.你知道关于孔子的什么资料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习了解孔子的论语及三孔方面的文化。
2.学习课文后的选做题。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透过教材这扇门,课后去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做一做“孔子书签”。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老子)
学诲
而学无止境人
不不
厌倦
孔子的教案6
(一)
【教学设想】
通过学习理解孔子所说的那段话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涵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难点:
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话蕴涵的道理,并领会孔子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课时划分】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生字,理解生字词并理清文章脉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片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教学流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吗?你们知道他的哪些故事?(教师补充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者爱人”、“因材施教”这些思想观点就是他提出来的。)
2、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是孔子作为大教育家表现出来的学识和风范。(板书:孔子游春)
【第一板块】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及词。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每句话。
B、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正音和读的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映示投影)齐读成语。
【第二板块】
讨论交流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几段来写的,每段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四段: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第3——9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0自然段为第三段,第11——17自然段为第四段)
3、分段朗读课文。
【第三板块】
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的成语。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复习:1、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让我们跟随孔子去泗水河畔欣赏一下美景吧。
【第二板块】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文第一段。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
3、自由朗读第一段,用括号标出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然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话,把它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4、齐读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
5、品读语句。
6、(映示投影)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看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投影内容如下)
(1)a,泗水河边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也发芽了,风轻轻地吹着。
b,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2)a,大地是她的胸怀,森林是她的长发,太阳是她的眸子,轻风是她的絮语……
b,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7、质疑。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不仅是形似,还有神似----奉献精神。
8、指导背诵第一段。
【第三板块】
探讨第二段
1、水河边的美景让孔子的弟子们心旷神怡,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他的深思。由司空见惯的河水会想到什么呢?
2、由读第二段,画出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讲话,想想这段话的含义。
3、指名读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话(第八自然段),思考讨论: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这段话讲述了水的哪几个特点?孔子由水的这几个特点分别联想到了什么?
(3)对照板书,作适当讲解。
(4)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5)你从这段话体会到了孔子什么特点?你还能从水的其他什么特点联想到做人的道理?
4、练读第二段。指名读,评价。
5、小结。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抄写第八自然段。
3、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春
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看水、议水真君子
穿岩凿壁---有志向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3、4段
【课前准备】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复习:1、指名背诵第1、2自然段。
2、齐读第8自然段。
【第二板块】
集体交流第3、4两段
1自由读第3、4两段,边读边想:3、4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书上做标记)
2集体交流讨论:
1)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三点:
A、子路和颜回的性格特点,相机理解“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
B、孔子是一位对弟子态度和蔼可亲、时时注意引导弟子树立远大志向的好老师。
C、孔子与弟子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
2)讨论不懂的地方
3默读第2和第4段,想想这两段有什么联系。
4讨论交流。
5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美,有深化中心的作用)
6教师小结: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成为贤者的有七十二人,这与孔子时时处处不忘教导且教导有方分不开啊!
7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三四两段。
8分角色朗读,引导评价。
【第三板块】
1学习造句(用成语造句)
2总结课文
A、朗读课文。
B、谈谈学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对孔子关于水的那段话有什么感受?将感想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
看水、议水——真君子
言↓志
有福同享不好表功
孔子的教案7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
了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入选的中国人人名、搜集孔子名言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这本书引入。孔子为什么在外国人的眼中也具有这么高的地位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孔子拜师》这篇课文!
二、直奔中心,提炼问题。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
2.提炼中心问题:孔子和老子有哪些品行得到人们的尊重呢?
三、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文,静静地、默默地读读课文第二段,划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辛苦的词语。
2.品读“不怕辛苦”
(1)出示学生找到的词语。
(2)读一读词语。
(3)播放“风雨雷电声”,感受辛苦。
(4)假如你现在就是孔子会怎么做?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5)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指导朗读
3.品读“有礼貌”
3、感悟“谦虚好学”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a.指名读这段话
b.学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
齐读,理解“止境”。联系实际谈对句子的理解。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那就是——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师:孔子就是这样谦虚好学的,你熟悉的人中有没有想孔子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练读对话。
(2)指名读对话。
(3)全体合作读对话。
四、紧扣中心,谈孔子和老子。
师:孔子拜师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之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读一读。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读孔子名言。
(2)说说老子是怎么教学的。
再读中心句。
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出示中心句,齐读)
五、拓展延伸,语言实践。
1.孔子生平简介。
2.生本对话。
师;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千年是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的交流。
(出示练习题)写话训练: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句或几句话。
(1)我想对孔子说:———————————————————。
(2)我想对老子说:————————————————————————————。
(3)我想对孔子和老子说:———————————————————————————
(生做后交流)
六、总结全文。
师:老师读了这个故事后,还为孔子写了一首小诗呢。(出示小诗)
传诵一个故事,是为了牢记一位圣人;
怀念一位伟人,是为了学习一种精神。
请记住这位万世师表的孔子吧,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
孔子的教案8
◆ 教材分析
《孔子的故事》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 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2、 理解课文内容, 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和虚心好学分不开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查阅资料,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讲给 大家听;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抓关键词语来体会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2、 教育学生学习孔子 刻苦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是怎么成为圣人的。
◆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3.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孔子的图片。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1、出示: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有感情地读一读,反馈搜集的资料,了解孔子。
3、师结: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刚才我们读 的都是他的教育名言。他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求学、成长的故事。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那些事情。
3、完成下面练习。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家、--家、--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 --,--,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4、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2)、艰的右边不能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3)、分段读课文,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三、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完成上面的填空题。
2、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 以……,把所填内容连成一段话。
(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 常勤奋。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 人。他家境贫寒,但是他-终于成了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
1、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的时候写了几个故事?请大家说一说。
2、反馈。
1)贵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2)指名读地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他会被大贵族孙氏赶出来呢?
因为他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3)孔子没钱读书,被赶走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孔子是怎么想的?
他满脸羞愧,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
4)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是怎么读书的呢?他一边给被人看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
5)用一边……一边造句。
6)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说明他有什么品质?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7)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8)集体反馈。
9)练习朗读。
10)师结:同学们,孔子就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们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成为圣人。
11)让我们怀着对 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说述故事
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他的学生把他说的话和一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论语》。同学们,你们还收集了他哪些故事呢?
分小组讲故事。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埠修有孔子庙,还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纪念。
板书设计
31、孔子的故事
勤奋刻苦
谦虚好学
◆ 教学反思
(略)
孔子的教案9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跟随孔子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畔,你觉得泗水河畔美吗?
2. 你能通过读,把这份美表现出来吗?
二. 学习第3至第9自然段。
1. 读课文第3至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了孔子对水的这份情意?
2. 学生读。
3. 交流。
(1)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情意成为课堂上最美的画面,只要认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2)指名谈感觉。
投影出示“水奔流不息……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① 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书:真君子)
②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指名说,让他们到黑板上写。
③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写收获,可以写想到的古诗名句、想到的课文等,在书上加批注。
(3)再次读书体会。
a. 没有水,就没有……?(水有德行)这样的水你敬佩吗?你感激吗?带着这份敬佩、感激,一齐读。
b. “或”是什么意思?你猜猜?(生说)(师:“或”是有时的意思)。教师由“或方或长”引出“柔情似水”这个词。
c. 交流“水有志向”,想到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教师引读:这样一往无前的水,这样充满志向的水,就是孔子心中的真君子!
d. 交流“水善施教化:。
“荡涤污垢”你怎么想?就像老师帮助学生洗掉……
(4)通过这番言论,你能看出孔子对水怎样的心情?
(5)出示孔子关于“君子”的'言论。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名言的含义。
(6)仿说:水____,它好像____。
(7)读了这段话,你对水有了怎样的情感?
配乐齐读!
(8)孔子为什么要论水?你觉得还有哪些人是君子呢?
过渡:孔子的弟子们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吗?读第10至第18自然段。
三. 学习第10至第18自然段。
1. 学生朗读。
2. 交流:你认为弟子们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 出示文言文《论语》中的内容:
(1)读懂这段名言了吗?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读这段话。
4. 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
出示其他名人对孔子的评价:“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等。
四.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春意更浓了”。
五. 齐读孔子的名言。
板书设计:
孔子游春
有德行 有情义 有志向 善施教化
真君子
孔子的教案10
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涵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话蕴涵的道理,并领会孔子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DVD录音机、磁带、有关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等。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月21日 总第 75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课文脉络理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文脉络理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吗?你们知道他的哪些故事?教师补充介绍:
2、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是孔子作为大教育家表现出来的学识和风范。(板书:孔子游春)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孔子生平,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二、 初读指导。
1)、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每句话。
B、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正音和读的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映示投影)
(设计意图:读准生字词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段写段意)
三、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几段来写的,每段写了什么?
2、指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读准生字词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段写段意)
四、 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词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4、课堂小结:
5、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的成语。
(设计意图:读准生字词,正确抄写生字词)
孔子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两个成语造句。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提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读中想像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浓浓的师生情。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春游过吗?春游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跟随着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相信沿途中,你一定会饱览到很多如画的美景,聆听到圣人如诗般的教诲。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游春》(板书课题)
简介孔子生平。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2.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4.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吗?
5.读了课文,你解开了哪些疑问?
三、自主学习,直击重点
一提到春游,我们肯定会兴奋不已,那孔子带着弟子们游赏完泗水河畔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兴奋、快乐等)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竟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
孔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快乐?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上批注。
四、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按照三个阶段来品读课文。
①初步性认识--弟子言志
A.孔子是听完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后,听着颜回的志向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的。那么,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B.颜回的“志向歌”里会唱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合理想象将歌词补写出来。
C.孔子听了弟子们有福同享、不为自己表功的志向后能不高兴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子路和颜回为什么会有这样高尚的志向的?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②深层次认识--师生悟理
A.子路和颜回之所以有这样高尚的志向,是因为他们听了孔子关于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后,深受启发。孔子望着水说了怎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呢,把它画出来读一读。
B.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最后说:“水是真君子啊!”
在孔子眼里,水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实际上也是谁具有的特点?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是什么?
C.大家请看“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也就是君子的其它特点。)谁能合理地补充一些其它的`特点?(胸怀宽广、博学多才、孝亲敬长......)
D.孔子教育弟子们做人,却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E.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在读中体会孔子的语气,语调以及语言中蕴含的深意。
③升华性认识--自然馈赠
A.孔子从泗水的绿波参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说明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那到底是什么帮助了孔子悟出这个深刻的道理?请大家再次研读课文,想一想答案。(绿如翡翠的泗河水,说得更准确些是大自然母亲的馈赠)
B.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找出来,读一读。
C.赏析美景:
学生质疑:为什么称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讨论交流:这个句子写得很美,美在何处。读中想像,读中品味。
练习说话:仿照()是她()的()句式,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D.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
④小结:
阳春三月,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意盎然,置身于大自然母亲宽广的怀抱中,怎能不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心旷神怡,神情愉悦;当孔子欣然地接受了大自然母亲的馈赠,从泗水的碧波中参悟出做人的道理时,他又怎能不心花怒放;当孔子听到子路和颜回的高尚志向后,看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弟子身上生根发芽时,教书育人的快乐充盈着他的整个心灵,他怎能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呢?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当我们跟随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历了一趟春光之旅,一趟精神之旅后,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谈收获(可从词、句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诸多方面来总结,着重于谈文章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词句:
如果积累的是自己喜欢的词语,则用这个词语造句;如果积累的是句子,则背诵这个句子。
4.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春意为什么会变得更浓呢?你能回顾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春光不变,但人欣赏春光的心情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心中的春景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的思想境界在变;春光不变,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变......)
六、自置作业,课外延伸
孔子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课本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课前预习:
读熟课文,自学课文的生字、生词。
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电脑出示孔子画像
师:同学们,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学生展示资料)
幻灯片介绍孔子的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教育方面。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由贵族专职人员垄断世袭。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风气,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从政的人才,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著作有《论语》。
2.师:孔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为?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内容一起走进孔子。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孔子向谁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结果怎样?(课文主要讲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琴的故事。向师襄学习。学琴中他刻苦练习、不断追求新的弹奏境界。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生字、新词标出来,我们等下来学习。
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指导读音,口头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厌倦(juan)诚恳(ken)热情洋溢(yi)沉浸(jin)抑(yi)扬炉(lu)火纯(chun)青师襄(xiang)戛然(jia)而止体恤(xu)
如痴如醉沉浸抑扬炉火纯青
三、引导学生分段
我们回到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段是介绍孔子学琴的?(2-6段)
1.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应该分成几段?怎么分?
(两段,第一自然段为一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一段)
2.那第一段写什么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
3.第二段呢?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孔子不断学习,认真揣摩乐曲,终于使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受到老师的夸奖。/孔子学琴的经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四个层次。
四、深入课文,分析课文
1.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讲述了孔子的老师夸奖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孔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进步的,最后使自己的琴艺达到最高境界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孔子学
琴”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2.学生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学会曲谱)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掌握技巧)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领会思想)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悟到作者)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4.引导朗读,促进理解。
师:下面我们来走进课文,近距离地感受孔子对自己严格要求,看他是怎样一步步地对自己提高要求的。
师:我们来品读第二自段,首先请几个同学来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来读师襄的话,一个同学来读孔子的话语及动作,另一个同学读前面的情景描写。(读完后请同学评价孔子的态度)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师: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这次他看到孔子的琴艺又是怎样的呢?
请两个同学,一个扮师襄,一个扮孔子,表演他们的对话。师评价孔子:孔子真是不断对自己提高要求(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师: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请全班同学朗读第
四、五自然段
读完后提问:孔子在弹琴时不但要求自己学会曲谱、掌握技巧、领会思想,还要求什么呢?(悟到作者)设计意图: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师:他最后悟到了吗?是谁?请一个同学来读最后一段
孔子能从乐曲中悟到作者,你们能做到吗?可孔子做到了。
师总结:学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我们也看到了孔子能把事情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他不断地对自己提高要求,最后才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5.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我们以后的学习当中也要像孔子一样有这样的学习态度)
四、课外延伸
师: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这首孔子学的《文王操》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同学们想不想听?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吧。(听到下课,就停止。如没听完,请同学们去网上搜来听听)
孔子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
2、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样?
3、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 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
4、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三、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
四、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板书设计:
孔子和学生
有教无类
“万世先师”
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案14
教材分析:
通过孔子语录,让孩子们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
教学重点:
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教学各环节衔接中对教师指令的准确把握并努力突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老师明确:学习方法是:熟读和精思。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全班齐声背诵全文)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导入)
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
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
初步目标: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
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
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
a.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
老师明确:学分小学和大学。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
b.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
老师明确:古人倡导“游学”传统。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游学”有些接近于现代的学术交流。(板书)
c.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老师明确:学而不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而不学---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会产生“罔”和“殆”的状态。(板书)
4.同学们逐句翻译和朗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所有的画面和文字串起来,请同学们抬头看着课件和老师一起图文并茂地朗读全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肯定和点评)
接着再请学生在没有老师领读的情况下,独立地边看边读。(同样给予点评)
5.听了同学们流利的朗读,老师对你们的能力非常自信。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只给同学们看图片,而隐去了文字。看行不行?
a.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来试试?(给予表扬和鼓励)
b好。现在请全体同学一起来看图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课堂检测:
6.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背诵的内容,结合课本,归纳一下文章教会了我们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总结:老师明确:
一、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思、思而学。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
二、学习态度: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经过了一段紧张的操练,下面让我们回到生活场景中轻松一下,完成一个情景对话。(展示课件)
要求:用文中刚学到的原话填入对话的空白处。
过程:老师先介绍对话的背景,再请同学踊跃举手填空。
8.同学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很强。不知道表演能力如何?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情景对话中的人物。
(强化熟读背诵又能学以致用的目的基本能够达到。最后以掌声和全班再次流畅地背诵全文作为这一环节的结束。)
9.小竞赛------名言/故事、语录大串联
规则: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从老师课件中显示的6幅卡通画中选中其中之一。每幅图都隐藏着一套题目。每套题目中都包含着两个成语故事或名言,抽到题目的代表可以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和全体组员进行讨论。讨论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第一:这两个成语或名言分别与文中哪句相对应?
第二:你为什么要将两者关联起来?说明理由。
凡是答对一道的代表都可以为本组赢得1分。
过程:在讨论时老师及时到各组了解进展,并控制好时间。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如有代表答错的,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其中的原因,同时对其答对的部分给予肯定。最后以得分的高低确定各组名次。
孔子的教案15
学习目标
1.认识“仲、儒、蔡、祭、祀”等字,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 等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2.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默读课文。
学习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学习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知识链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习过程(2课时)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zhòng ní rú jiā bào yuàn
( ) ( ) ( )
jì sì jiān sè yán lì
( ) ( ) ( )
fān lái fù qù
( )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抱怨:
隐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韦编三绝:
[熟读课文,标自然段,圈读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具体写了孔子的几件事情?给课文中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精读感悟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用”~~~“画出关键词句。
(2)朗读第二句”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应该读出 的语气。
2.研读关于孔子的几个故事,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1)故事一
①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义语是” “,它的意思就是
。
③孔子在这里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④感情朗读这一段。
总结学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小结段意--感情朗读
合作学习,品读余下三个故事。
(2)故事二
①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②赞扬了孔子
的高尚节操。
(3)故事三
①第5自然段写出了君子与小人面对贫穷,其不同表现是
;第6、7自然段写到当孔子知道错怪了颜回偷吃,对弟子感慨” “。
②”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
(4)故事四
研读重点句:
《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用“--”勾画出孔子怎样读《周易》的词句,这里主要从 、 描写了孔子读书的情景,表现了孔子
的精神,可以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孔子读书的勤奋:
。
[指导学生充分朗读,采取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先学习第一个故事,从而总结学法。再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法,品词析句,学习余下三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总结提升
1.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将你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讲给你的朋友听。
[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培养学生总结概括以及善于运用书本教学资源的语文能力。]
“达标检测
一、按音节写不同的字,然后组词。
yù( ) ( )
( )
hé( ) ( )
( )
liáng( ) ( )
( )
二、辨字组词。
仲( ) 怨( )
种( ) 恐( )
祭( ) 腹( )
察( ) 覆( )
核( ) 育( )
该( ) 盲(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名 ,字仲尼,时期 国人。他是古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学而不思则罔, 。
3.知之者, ;好之者。
4.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
5.学而不厌, 。
6.己所不欲, 。
7.孔子去世以后,它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一部书--《 》。
四、晕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在”文明礼貌“活动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2.春天,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真是美极了。
3.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敌人英勇顽抗。
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孔子的教案】相关文章:
孔子的教案10-23
《孔子》教案07-02
孔子游春教案05-14
《孔子》教案(精)07-07
【热门】《孔子》教案07-08
《孔子游春》教案10-23
《孔子拜师》教案10-21
《孔子游春》教案11-17
《孔子拜师》教案15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