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30 15:22:3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范例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编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将旧故事新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将旧故事加人新的内容或变换新的情节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故事新编。

  一、儿时就听爷爷奶奶讲故事,我们是伴随故事长大的。很多故事流传久远我们听过,我们还能绘声绘色地讲述。然而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故事也应有新内容、新的.情节,那些老故事也可以刊了。这节习作课就是一一故事新编。

  二、读"故事新编"提示,明确要求

  1.说说习作要求。

  2.课件出示图片,说说图片内容:

  (1){坐井观天》改为《青蛙跳出了井口》。

  (2)续编《龟兔赛跑》的故事。

  (3){乌鸦和狐狸》改成《乌鸦不上当》。

  三、展示想象,改换情节

  1.新编《青蛙跳出了井口》。

  (1)青蛙怎么跳出了井口,为什么跳出井口,跳出井口后是怎样的情景。

  (2)学生想象,交流探究。

  2.{龟兔赛跑》是乌龟赢,续编会是谁赢得比赛呢?又是怎么赢的呢?

  3.{乌鸦不上当》乌鸦怎么才不上当?狐狸是怎么做的?乌鸦又是怎么做的。

  4.还有什么样的故事?还有什么样情节变化?请学生讲述。

  四、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选择一个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提醒学生: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学生自由习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背诵诗歌。

  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点

  ①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②了解作者的生平。

  课时安排:半课时。

  课前准备

  ①搜集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资料。

  ②熟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用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两个词语口头造句:世界、议论、七嘴八舌、解答、强大、胸有成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达尔文敢于提问、探索,不断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学习达尔文敢于提问、探索,不断学习的精神。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达尔文敢于提问、探索,不断地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习达尔文敢于提问、探索,不断地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见过花吗?都见过什么颜色的花?

  2、你们见过的花真多呀!可是你们有没有问过:为什么花会有颜色呢?

  3、教师导入: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你们一样年纪的时候就问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达尔文浇花》。

  4、指导读好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录音,听录音读课文。

  2、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小组内读书,互相帮助。

  4、大家一起读。

  三、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小时候的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理解什么是好奇心很强?

  (2)你们对什么比较好奇,想弄个明白?

  (3)指导感情朗读。

  3、有一次,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花儿为什么是金色的?”、“它的颜色能改变吗?”达尔文是怎样回答的?

  5、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一读课文这一句子。

  6、讨论:达尔文为什么会那么肯定地说?

  7、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表示达尔文都在想什么呢?

  8、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可没有乱说话,他是经过他的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可他的想法对吗?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9、学生反馈。

  10、达尔文的想法虽然错了,但是他的想法在大胆的,也敢于

  网

  试一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1、从这段话中,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认识生字。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的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用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两个词语口头造句:世界、议论、七嘴八舌、解答、强大、胸有成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认读。

  3、开火车巩固认读。

  4、朗读课文。

  5、指导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总结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呢?

  3、再读课文感知。

  三、语文实践

  1、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自由读一读。

  2、同桌互相指读,检查对方,谁也不准打“电话”。

  3、简单地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4、学生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汉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学生小组内讨论该怎样写好这些汉字。

  3、学生集体交流、反馈。

  4、教师强调、指导。

  5、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卡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5、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生字引入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四、质疑

  五、小结

  形式:开火车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7、吟诵诗句。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迷宫,迷宫中有许多生字,只要学生读对了读音就可以顺利地走出迷宫了。

  2、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生字掌握得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课文?

  (生读文)

  二、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思考:

  通过读,你们发现课文有什么特点了吗?

  (每一句话上下行字数相同,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或词语)

  2、这就是对子,也叫对联。对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

  3、教师拍手示范读,学生一齐拍手读。

  (是──非;长──短;虚心──骄傲;诚实──虚伪)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写时要注意什么。

  (本课要求书写的`字有五个是左右结构的,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但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短、对”二字,只是左边略窄于右边;而“冷、淡、情”三个字,左边明显地窄于右边。“热”字中间一点不能丢掉。)

  2、教师示范书写,注音提示容易写错的笔顺和笔画,如:

  “淡”右上的“火”要捺变点;“情”字右下的“月”第一笔是竖,不是撇等。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对子,请把它写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收集一两条对子,读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05

(经典)语文教案03-05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