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3.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内容,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准备:
龟、兔、蜗牛、蚯蚓的图片各1张。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老师拿出龟、兔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呀?”
学生回答:“乌龟、兔子。”
师:“看到这两个小动物,你们想到了什么故事?”
学生:“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结局是乌龟胜利,而小兔失败了呢?”
生:“因为小兔自以为是,而乌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2)师拿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问:大家还记得这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吗?(请学生讲一讲)
生:讲故事。(师引导:蜗牛要干什么,蚯蚓对蜗牛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呢?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跟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很类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要把两座大山移走,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谁又对这件事报以嘲笑和反对呢,愚公面对打击有没有停止行动呢,现在请大家快速读一遍14课: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之后,请一名同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组内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语气。
3.细读感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后,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生:用文中的话回答。
(2)师:愚公跟谁商讨的呢?请同学读第2—6自然段,读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师相机板书:直插云霄,渤海。)
(3)师:愚公带领大家是怎样移山的呢,移山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请大家读7—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生:读后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师引导:结合现代社会的挖土工具跟愚公移山的工具对比交流,感受寓公移山的困难之大,再把智叟的反讥与愚公说的话对比,体会愚公的坚忍不拔的品格与定会成功的信念。相机板书:大半年、箩筐、锄头、痴心妄想、风烛残年。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愚公移山成功了。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说:愚公移山的`事情感动了玉皇大帝,大家细细想想,到底是什么让玉皇大帝感动了?”
生答:“是愚公的精神。”
师问:“什么精神?”
生答:“遇到困难不后退,持之以恒的精神。”(师板书:持之以恒)
4.讨论、交流。
师:“如果玉皇大帝没派两个大力士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移走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谈体会。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明白了很多道理,请同学们说给大家听,可以举相关的例子,也可以说名人名言。
生举例:“滴水穿石”的故事,《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白色的金盏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等等。
名人名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牛顿(英国)
6.布置作业:
师:“我发现本文里有至少20个多音字,请同学们找一找,看谁找得多?”
7.结束:
师:“请同学们唱一遍《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来结束这节课。”
生:唱。
六、板书设计:
直插云霄
箩筐锄头
愚公移山 痴心妄想成功(坚持不懈)
风烛残年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篇就用孩子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对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喜闻乐见,这样,一下子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又乘胜追击引入了“蜗牛和蚯蚓”的故事,让学生们初步感觉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人生哲理是什么。接下来,趁热打铁,引入本课《愚公移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习活动进行起来是学有所导,学有所依。这种学习活动是自主的,是有内驱力的。学生始终带着疑问主动去学,学得有方向,有目标,不但能够清晰了解故事内容,而且能够体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达到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最后,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说起相关故事,如“滴水穿石”,“蜗牛与黄鹂鸟”等等,这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最后,以唱《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来结束本课,使本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情景教学,变枯燥为趣味,变负担为轻松;氛围营造,使遥远变为现实,使抽象变为形象,使高深变为浅显。只要为人师者勤于钻研,精心设计,操作得当,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切体味到——“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 而不是背负沉重的压力和与痛苦作斗争。是真正的生本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怪,代,表,院,评”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采取自学,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写“作、业、昨、今、玉、兰、护、让”8个生字,练习揣摩字形,写好最后一笔横,区分并指导书写“作、昨”两个字。
3、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渗透教育,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
2、能用普通话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项和以前不一样的作业。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特别”两字显示为红色)。手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特别的作业》
2、教认“特别”一词。师问: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就是和别的不一样。)
3、师:和别人不一样的作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带着疑问,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3)不加字或减字。
2、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1)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2) 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三、自学生字
1、回忆我们学过那些记忆生字的方法。
2、出示词语
(1)生字读词语。
(2)指名学生读词语,确认正确后再领读。
(3)齐读词语。
(4)检查词语识记情况:教师随意指词语,学生认读。
四、指导书写
1、 玉,兰注意两个字的'三横距离相等。 让:注意指导“言字旁”书写“横着提”的横“起笔是在横中线上。
2、辨析形近字:作 昨
(1)课件出示生字:作 昨
(2)学生认读生字:说出读音;选择“作”或“昨”填空,完成句子。
五、熟读感知 出示熟读要求。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读课文,或同桌互读。
2、检查熟读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2)回答问题: 提示: 这篇课文讲老师留下一项( )的作业:( )第二天,大家纷纷交来了( ),小丽带来的是 ( ),受到大家的称赞。
3、教师小结。
六、作业
认真规范的书写本节课的生字。
课时目标(第二课时 ):
1、熟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要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我们应当做它们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认读生字。
2、听写词语。
二、导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读文要求,生自读思考。 思考:大家是怎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
2、图片展示小朋友带来的作业。积累AAB形词语。
3、分组讨论:
(1)小丽交来的作业到底是什么?
(2) 小丽和同学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为什么小丽的作业最好?
4、小组内分读课文,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6、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课件视频欣赏美丽的春天。(带着问题欣赏)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想对小花小草说些什么?
1)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8条和第37条,读读后讨论违法要受到什么惩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写以“爱护”为主题的宣传语。
3、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
4、检查完成情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进自己的感悟。
1、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自己完成老师前一天布置的作业,并说出自己学完课文后,对自己完成的作业的想法,以及以后的行动。
五、布置作业。
1、填空, ( )的春天 ( )的小树 ( )的树木
2、提问:爱护花草树木和我们人类有关系吗?
六、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俺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同学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同学创作的欲望,为同学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俺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俺们一起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俺们一起来看看吧。
俺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俺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俺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俺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此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效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俺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效果。
3、组织观赏学习效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生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扮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扮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浓浓的童话情让俺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俺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俺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俺们开始吧!
同学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身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扮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扮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朗读时可能有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重点指导。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B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然后按照——当我读到()时,我觉得很(),因为( )。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随机进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读指导。
具体操作: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并理解词语“乐坏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引导学生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笑一笑。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过程与方法
感知课文内容,赏析景物,分析思想感情
态度与情感
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重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难点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方法
图片展示法、讨论归纳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设计意图
导入、解题与背景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首先看文章的题目和背景)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
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
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
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
书信——④书信 楷书——②字体
判决书——⑤文件
展示课件。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看课件,听讲解,做笔记
1、从学过的课文导入,形成比较。
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
解,针对性解题。
3、背景和作者介绍,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重点测试)
四时俱备:俱,全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夕日欲颓 : 颓,坠落。沉鳞竞跃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 ,参与,文中指欣赏。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读与背,并根据注解和课件提示,翻译课文。
突出文言文,尤其四六文读背的特点。文言文字、词、句必须过关
翻译疏通字、词哦、句
展示课件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
赏析写景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意境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写,或画,或说,或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和老师一起分析课文写景的特点
突出文章的重点
体验感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链接妙诗欣赏)
附录: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看课件、听分析、做笔记
突出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1句:总起全文:“共谈”概说人人皆爱
“美”点明文章中心。
第2~5句:具体叙述山川之美。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澈见底
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6~7句:先以概括总结全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语言特点:
1)用词方面: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2)句式方面:四言为主,骈、散结合。
归纳概括
练习
(根据具体情况课内或课外做)
1、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想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5、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6、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
9、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 谢公比肩之意.
10.“一切景语皆情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
课后反思
背与翻译是学文言文的不二法宝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1)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1)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2)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2)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语文教案 篇7
一、复习导入
1、猜口形游戏(教师或请几名学生作单韵母的口形,学生猜)
2、过渡:a e u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i,你们看(出示ai ei ui)和它的好朋友挨得紧紧的,多亲热呀!它们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吗?
二、学习复韵母ai ei ui
1、学习复韵母ai
(1)、指导看图,根据学生的口语实践抽取挨字。
(2)、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口形。学生试读,同桌互观察口形。
(3)、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4)、出示ai的四声,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竞赛读ai的四声。
2、学习复韵母ei
(1)、出示插图及韵母,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想想学习ai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说说在读ei的时候,口形怎么变化?小组开火车读。
(3)、在语言环境中学习ei的'四声,丁丁的滑板车带上ei,你会读吗?自己边做手势边读一读。你知道有哪些字是读过ei的音?
3、学习复韵母ui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学ui及四声。
(2)、检查自学情况小记者行动。由几名同学当小记者手持韵母卡片,分别采访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最后汇报。
(3)、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字有ui的音?
三、巩固练习,拼读音节
1、出示来、每、回,学生认读。
2、师:老师带来了ai ei ui三座小房子,同学们能不能把来、每、回三个字宝宝分别送到它们的家呢?
(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把生字卡片放在相应的房子里。师生共同评议)
3、师:同学们真棒!帮字宝宝找到了家。如果你们能把字宝宝的拼音读出来呢,字宝宝会奖大家一个苹果。(出示音节)
(指名拼读,读对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4、游戏:捉小鱼。师:小河里有许多漂亮可爱的鱼儿,同学们想不想捉到呀!鱼儿可调皮了,你们要能够拼出它背上的音节,才能捉到它!各组派两名同学上来捉小鱼,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是捉鱼能手。(让会读的学生带大家读一读)
四、观察四线格中复韵母的位置及书写
1、师:ai ei ui三位小朋友已经和小朋友玩了很久了,同学们能不能把它送回家呀?(出示四线格,学生观察复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说一说。)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回归,谈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玩得多快乐!能说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01-31